1.口技
村女行醫奇事在一個寧靜的小村莊裏,平淡的日子如緩緩流淌的溪水,日複一日。這一天,村裏突然來了一位女子,她年約二十有四五,身姿輕盈,麵容姣好,卻帶著幾分神秘的氣息。女子背著一個藥囊,走街串巷,聲稱自己能行醫濟世。村民們聽聞,紛紛投來好奇的目光。村子裏本就缺醫少藥,大家平日裏生了病,隻能硬扛著,或是尋些土方子勉強應付。如今有個外鄉女子自稱能治病,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很快,就有一些患病的村民懷著忐忑的心情,前來找女子問診。然而,村民們很快發現,這女子有些與眾不同。她麵對病人,並不像尋常郎中那般,立刻把脈開方,而是說要等到暮夜,向諸神問藥。眾人雖覺奇怪,但又盼著能治好病,也隻能依她所言。夜幕降臨,天色漸暗,村莊被籠罩在一片靜謐之中。女子讓村民們收拾出一間幹淨的鬥室,自己獨自走了進去,隨後緊閉房門。村民們滿心好奇,紛紛圍在門窗之外,大氣都不敢出,豎起耳朵,全神貫注地傾聽屋內的動靜。一時間,屋外安靜得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眾人都屏氣斂息,生怕驚擾了屋內的 “神聖儀式”。約莫過了一會兒,屋內傳來輕微的聲響,仿佛有人在低聲交談,那聲音細細碎碎,如同春蠶吐絲,卻又聽不真切,眾人誰也不敢咳嗽,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屋內屋外,仿佛都陷入了一種死寂,時間也仿佛凝固了一般。直到約莫夜裏一更時分,忽然,傳來一陣輕輕的簾聲,打破了這份寂靜。隻聽女子在屋內輕聲說道:“九姑來耶?” 緊接著,一個清脆的女子聲音迴答道:“來矣。” 女子又問:“臘梅從九姑耶?” 隨後,似乎有一個婢女的聲音應道:“來矣。” 一時間,屋內三人的聲音交織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眾人在屋外聽得一頭霧水,卻又被這神秘的氛圍深深吸引。不一會兒,又聽到簾鉤輕輕晃動的聲音,女子說道:“六姑至矣。” 緊接著,屋內傳來一陣嘈雜的聲音,有人說道:“春梅亦抱小郎子來耶?” 一個女子迴應道:“拗哥子!嗚嗚不睡,定要從娘子來。身如百鈞重,負累煞人!” 隨後,女子殷勤的問候聲、九姑的問訊聲、六姑的寒暄聲、兩個婢女的慰勞聲,還有小兒的喜笑聲,瞬間交織在一起,如同一首熱鬧的交響曲,在屋內迴蕩。眾人在屋外聽得真切,仿佛身臨其境,不禁麵麵相覷,眼中滿是驚訝。緊接著,又聽到女子笑著說:“小郎君亦大好耍,遠迢迢抱貓兒來。” 之後,屋內的聲音漸漸稀疏了一些。突然,簾聲再次響起,整個屋子瞬間喧鬧起來,眾人紛紛說道:“四姑來何遲也?” 這時,一個稚嫩的小女子細聲迴答道:“路有千裏且溢,與阿姑走爾許時始至。阿姑行且緩。” 隨後,屋內又響起了各種聲音,眾人互相問候的溫涼聲、挪動座位的聲音、唿喚著添加座位的聲音,此起彼伏,熱鬧非凡,整個屋子都被這喧鬧的氛圍填滿。大約過了一頓飯的工夫,屋內的聲音才漸漸平靜下來。眾人屏氣斂息,靜靜等待著。很快,就聽到女子開始詢問病人的病情。九姑說應該用人參,六姑覺得應該用黃芪,四姑則認為白術更為合適。三人你一言我一語,互相斟酌了好一會兒。接著,就聽到九姑唿喚筆墨紙硯。不一會兒,便傳來折紙的沙沙聲、拔筆帽的叮叮聲、磨墨的隆隆聲。緊接著,又聽到將筆扔在桌上的聲音,隨後,便是抓藥、包裹的簌簌聲。片刻之後,女子推開簾子,走了出來,將藥和藥方遞給等候在外的病人。隨後,她又反身走進屋內。這時,眾人又聽到屋內傳來三姑道別的聲音、三婢告別的聲音、小兒咿呀的聲音、貓兒嗚嗚的叫聲,一時間,各種聲音又同時響起。九姑的聲音清脆而悠揚,六姑的聲音沉穩而蒼老,四姑的聲音嬌柔而婉轉,還有三個婢女的聲音,各有特色,眾人在屋外聽得清清楚楚,分辨得明明白白。村民們都驚訝不已,紛紛以為這女子真的請來了諸神,為病人診治。然而,奇怪的是,按照女子給出的藥方抓藥服用後,病人的病情卻並沒有明顯的好轉。後來,大家才漸漸明白,這不過是女子的口技罷了,她不過是借著這神奇的表演,來兜售自己的醫術。盡管如此,眾人還是不禁感歎,這女子的口技實在是太過神奇,讓人難以分辨真假。曾經,王心逸曾說過:“在京城的時候,偶然路過集市,聽到一陣弦歌之聲,圍觀的人裏三層外三層,水泄不通。我好奇地湊近一看,隻見一個少年正在引吭高歌。奇怪的是,現場並沒有樂器伴奏,他隻是用一根手指按壓在臉頰邊,一邊按壓,一邊歌唱,那聲音鏗鏘有力,與彈奏弦索樂器發出的聲音並無二致。” 這少年的技藝,大概也是口技的一種傳承吧,和這村女的表演一樣,都讓人驚歎不已。
2.狐聯
焦生拒狐在章丘,有一位焦生,他是石紅先生的叔弟。焦生一心向學,為了尋求一個安靜的讀書環境,便住進了自家的園子中。園子靜謐清幽,四周綠樹環繞,花草繁盛,是個潛心苦讀的好地方。每天夜晚,當萬籟俱寂之時,焦生便沉浸在書海之中。這一晚,已是深夜時分,月光如水,灑在園子的小徑上,泛出清冷的光芒。焦生正專注於手中的書卷,忽然,一陣微風輕輕拂過,帶來一絲若有若無的香氣。他下意識地抬起頭,竟看到兩位美人悄然出現在書房之中。這兩位美人,一個大約十七八歲,另一個約十四五歲。年長的那位,身姿婀娜,麵容姣好,肌膚勝雪,雙眸猶如夜空中閃爍的星辰,流盼間風情萬種;年幼的那位,雖然稚氣未脫,但眉眼間已隱隱透露出一股靈秀之氣,臉頰粉嫩,恰似春日裏盛開的桃花。她們輕輕走到書桌前,伸手撫摸著桌麵,嘴角微微上揚,露出迷人的笑容。焦生見此情景,心中頓時警覺起來,他深知這園子平日裏人跡罕至,如此深夜,怎會突然出現兩位美人,想必是狐仙無疑。於是,他收起驚訝之色,一臉嚴肅地望向兩位美人,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拒絕之意。年長的狐女見狀,輕啟朱唇,笑著說道:“君須髯如戟,看上去如此英武,為何卻如此膽小,毫無丈夫氣概?” 焦生聞言,神色未改,正色道:“我生平秉持操守,絕不涉足男女之事。” 狐女聽後,不禁咯咯笑出聲來,說道:“你這人也太迂腐了!如今這世道,連下元的鬼神都能顛倒是非,把黑的說成白的,更何況床笫之間的小事,何必如此拘泥呢?” 焦生聽了,心中更加不悅,大聲嗬斥她們。狐女見焦生如此堅決,知道難以打動他,便眼珠一轉,說道:“君乃有名的學士,妾有一副上聯,請君屬對。若能對出,我等自會離去。這上聯便是:戊戌同體,腹中止欠一點。” 焦生聽後,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他反複琢磨著上聯的含義,試圖從自己的學識中找出與之對應的下聯。然而,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他絞盡腦汁,卻始終想不出合適的下聯。狐女見焦生麵露難色,又笑了起來,說道:“堂堂名士,竟也如此?看來也不過如此。既然你對不出,那我便代你對了吧:己巳連蹤,足下何不雙挑。” 說罷,兩位狐女相視一笑,身影一閃,瞬間消失在書房之中,隻留下焦生呆呆地站在原地,望著空蕩蕩的房間,心中感慨萬千。經此一事,焦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繼續在這園子中潛心讀書,不為外界的誘惑所動。而這段與狐女的奇妙邂逅,也成為了他日後迴憶中的一段獨特經曆,偶爾與人談起,也為這平淡的讀書生涯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
3.灘水狐
狐翁租宅奇事在灘邑,有戶姓李的人家,家中有一處閑置的別院。一日,一位老翁前來求租,他氣度不凡,衣著雖不華麗,卻幹淨整潔。老翁開口便說,願意每年支付五十兩銀子的租金,這價格頗為可觀,李家主人略作思索,便點頭答應了。老翁離去後,日子一天天過去,卻始終不見他再來。李家主人心裏犯起了嘀咕,便叮囑家人,若有其他租客前來,可將別院租出。誰料,第二天老翁便登門了,他神色平和,卻帶著幾分疑惑,說道:“這宅子我已與您談好租賃之事,為何還要租給他人?” 李家主人趕忙解釋自己的疑慮,畢竟老翁許久未現身,也未支付租金,讓人難以安心。老翁聞言,微微一笑,說道:“我本打算長久居住於此,之前之所以遲遲未到,是因為選定的吉日在十日之後。” 說罷,他當場掏出一年的租金,遞給李家主人,又道:“這宅子此後一年都歸我使用,即便空著,也請您莫要過問。” 李家主人接過銀子,心中滿是驚訝,待老翁離去,他趕忙追出去詢問具體入住日期,老翁也如實相告。然而,到了約定的日子,又過了好些天,別院那邊依舊毫無動靜,不見老翁身影。李家主人實在按捺不住好奇,便前往別院查看。隻見別院雙扉緊閉,可裏麵卻炊煙嫋嫋,還不時傳來陣陣歡聲笑語。他心中詫異不已,便遞上名帖,前去拜訪。老翁很快迎了出來,滿臉笑意,熱情地將他迎進屋內。交談中,老翁言辭溫和,笑語盈盈,讓人倍感親切。李家主人迴到家中,對老翁的身份越發好奇,便派人帶著禮物前往別院,探望老翁一家。老翁出手闊綽,對送禮之人賞賜豐厚。又過了幾日,李家主人設下宴席,邀請老翁赴宴。宴會上,兩人推杯換盞,相談甚歡。李家主人詢問老翁的家鄉,老翁迴答是秦中。李家主人聽聞,頗為驚訝,心想秦中距離此地甚遠,老翁為何會不遠千裏來到這裏。老翁似乎看出了他的疑惑,微微歎息道:“貴鄉是福地啊,秦中如今已不可居,一場大難即將降臨。” 彼時,天下太平,李家主人隻當老翁是玩笑之語,並未深究。沒過多久,老翁也迴請李家主人。隻見別院內張燈結彩,陳設豪華,桌上的美食佳肴更是珍饈滿席,極盡奢華。李家主人見此陣仗,愈發震驚,心中暗自揣測,這老翁莫不是位隱姓埋名的貴官?此後,老翁與李家主人往來愈發頻繁,交情日篤。一日,趁著酒興,老翁主動告知李家主人,自己其實是狐仙。李家主人聽聞,嚇得臉色慘白,差點驚掉手中酒杯。但在與老翁長久的相處中,他深知老翁並無惡意,此後,便時常將此事講與旁人聽。縣裏的鄉紳們聽聞此事,都覺得新奇無比,紛紛慕名而來,每日都有眾多車馬停在別院門口,大家都渴望與老翁結交。老翁為人謙遜,對來訪之人,無論身份高低,都恭敬相迎,熱情款待。漸漸地,連郡裏的官員也時常前來拜訪。唯獨本縣縣令,多次求見老翁,都被老翁以各種理由推辭。縣令無奈,隻好托李家主人從中說和。老翁依舊拒絕,李家主人好奇,詢問緣由。老翁起身,走到李家主人身邊,靠近他,壓低聲音說道:“您有所不知,那縣令前世本是頭驢,如今雖身為父母官,可依舊改不了那糊塗本性,如同飲了劣酒,昏昏沉沉。我雖為異類,卻也羞於與他為伍。” 李家主人聽後,恍然大悟,隻好找了個借口,告知縣令,說狐仙畏懼他的威嚴,所以不敢相見。縣令信以為真,這才作罷。這是康熙十一年發生的事。沒過多久,秦中果然遭遇戰亂,生靈塗炭。眾人這才想起老翁當初的預言,不禁對狐仙的未卜先知驚歎不已。異史氏說:“驢這牲畜,身形龐大。一旦發怒,便會又踢又叫,眼睛瞪得比盆還大,粗氣喘得比牛還粗,不僅叫聲難聽,模樣也十分可怖。可要是拿一把草料去引誘它,它便會乖乖低下頭,溫順地讓人套上韁繩。這樣的牲畜若是高居百姓之上,也就難怪會像喝了劣質酒一樣糊塗昏庸了。希望那些治理百姓的官員,能以驢為戒,若能努力做到讓狐仙都願與之結交,那德行便會日益增進了。”
村女行醫奇事在一個寧靜的小村莊裏,平淡的日子如緩緩流淌的溪水,日複一日。這一天,村裏突然來了一位女子,她年約二十有四五,身姿輕盈,麵容姣好,卻帶著幾分神秘的氣息。女子背著一個藥囊,走街串巷,聲稱自己能行醫濟世。村民們聽聞,紛紛投來好奇的目光。村子裏本就缺醫少藥,大家平日裏生了病,隻能硬扛著,或是尋些土方子勉強應付。如今有個外鄉女子自稱能治病,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很快,就有一些患病的村民懷著忐忑的心情,前來找女子問診。然而,村民們很快發現,這女子有些與眾不同。她麵對病人,並不像尋常郎中那般,立刻把脈開方,而是說要等到暮夜,向諸神問藥。眾人雖覺奇怪,但又盼著能治好病,也隻能依她所言。夜幕降臨,天色漸暗,村莊被籠罩在一片靜謐之中。女子讓村民們收拾出一間幹淨的鬥室,自己獨自走了進去,隨後緊閉房門。村民們滿心好奇,紛紛圍在門窗之外,大氣都不敢出,豎起耳朵,全神貫注地傾聽屋內的動靜。一時間,屋外安靜得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眾人都屏氣斂息,生怕驚擾了屋內的 “神聖儀式”。約莫過了一會兒,屋內傳來輕微的聲響,仿佛有人在低聲交談,那聲音細細碎碎,如同春蠶吐絲,卻又聽不真切,眾人誰也不敢咳嗽,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屋內屋外,仿佛都陷入了一種死寂,時間也仿佛凝固了一般。直到約莫夜裏一更時分,忽然,傳來一陣輕輕的簾聲,打破了這份寂靜。隻聽女子在屋內輕聲說道:“九姑來耶?” 緊接著,一個清脆的女子聲音迴答道:“來矣。” 女子又問:“臘梅從九姑耶?” 隨後,似乎有一個婢女的聲音應道:“來矣。” 一時間,屋內三人的聲音交織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眾人在屋外聽得一頭霧水,卻又被這神秘的氛圍深深吸引。不一會兒,又聽到簾鉤輕輕晃動的聲音,女子說道:“六姑至矣。” 緊接著,屋內傳來一陣嘈雜的聲音,有人說道:“春梅亦抱小郎子來耶?” 一個女子迴應道:“拗哥子!嗚嗚不睡,定要從娘子來。身如百鈞重,負累煞人!” 隨後,女子殷勤的問候聲、九姑的問訊聲、六姑的寒暄聲、兩個婢女的慰勞聲,還有小兒的喜笑聲,瞬間交織在一起,如同一首熱鬧的交響曲,在屋內迴蕩。眾人在屋外聽得真切,仿佛身臨其境,不禁麵麵相覷,眼中滿是驚訝。緊接著,又聽到女子笑著說:“小郎君亦大好耍,遠迢迢抱貓兒來。” 之後,屋內的聲音漸漸稀疏了一些。突然,簾聲再次響起,整個屋子瞬間喧鬧起來,眾人紛紛說道:“四姑來何遲也?” 這時,一個稚嫩的小女子細聲迴答道:“路有千裏且溢,與阿姑走爾許時始至。阿姑行且緩。” 隨後,屋內又響起了各種聲音,眾人互相問候的溫涼聲、挪動座位的聲音、唿喚著添加座位的聲音,此起彼伏,熱鬧非凡,整個屋子都被這喧鬧的氛圍填滿。大約過了一頓飯的工夫,屋內的聲音才漸漸平靜下來。眾人屏氣斂息,靜靜等待著。很快,就聽到女子開始詢問病人的病情。九姑說應該用人參,六姑覺得應該用黃芪,四姑則認為白術更為合適。三人你一言我一語,互相斟酌了好一會兒。接著,就聽到九姑唿喚筆墨紙硯。不一會兒,便傳來折紙的沙沙聲、拔筆帽的叮叮聲、磨墨的隆隆聲。緊接著,又聽到將筆扔在桌上的聲音,隨後,便是抓藥、包裹的簌簌聲。片刻之後,女子推開簾子,走了出來,將藥和藥方遞給等候在外的病人。隨後,她又反身走進屋內。這時,眾人又聽到屋內傳來三姑道別的聲音、三婢告別的聲音、小兒咿呀的聲音、貓兒嗚嗚的叫聲,一時間,各種聲音又同時響起。九姑的聲音清脆而悠揚,六姑的聲音沉穩而蒼老,四姑的聲音嬌柔而婉轉,還有三個婢女的聲音,各有特色,眾人在屋外聽得清清楚楚,分辨得明明白白。村民們都驚訝不已,紛紛以為這女子真的請來了諸神,為病人診治。然而,奇怪的是,按照女子給出的藥方抓藥服用後,病人的病情卻並沒有明顯的好轉。後來,大家才漸漸明白,這不過是女子的口技罷了,她不過是借著這神奇的表演,來兜售自己的醫術。盡管如此,眾人還是不禁感歎,這女子的口技實在是太過神奇,讓人難以分辨真假。曾經,王心逸曾說過:“在京城的時候,偶然路過集市,聽到一陣弦歌之聲,圍觀的人裏三層外三層,水泄不通。我好奇地湊近一看,隻見一個少年正在引吭高歌。奇怪的是,現場並沒有樂器伴奏,他隻是用一根手指按壓在臉頰邊,一邊按壓,一邊歌唱,那聲音鏗鏘有力,與彈奏弦索樂器發出的聲音並無二致。” 這少年的技藝,大概也是口技的一種傳承吧,和這村女的表演一樣,都讓人驚歎不已。
2.狐聯
焦生拒狐在章丘,有一位焦生,他是石紅先生的叔弟。焦生一心向學,為了尋求一個安靜的讀書環境,便住進了自家的園子中。園子靜謐清幽,四周綠樹環繞,花草繁盛,是個潛心苦讀的好地方。每天夜晚,當萬籟俱寂之時,焦生便沉浸在書海之中。這一晚,已是深夜時分,月光如水,灑在園子的小徑上,泛出清冷的光芒。焦生正專注於手中的書卷,忽然,一陣微風輕輕拂過,帶來一絲若有若無的香氣。他下意識地抬起頭,竟看到兩位美人悄然出現在書房之中。這兩位美人,一個大約十七八歲,另一個約十四五歲。年長的那位,身姿婀娜,麵容姣好,肌膚勝雪,雙眸猶如夜空中閃爍的星辰,流盼間風情萬種;年幼的那位,雖然稚氣未脫,但眉眼間已隱隱透露出一股靈秀之氣,臉頰粉嫩,恰似春日裏盛開的桃花。她們輕輕走到書桌前,伸手撫摸著桌麵,嘴角微微上揚,露出迷人的笑容。焦生見此情景,心中頓時警覺起來,他深知這園子平日裏人跡罕至,如此深夜,怎會突然出現兩位美人,想必是狐仙無疑。於是,他收起驚訝之色,一臉嚴肅地望向兩位美人,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拒絕之意。年長的狐女見狀,輕啟朱唇,笑著說道:“君須髯如戟,看上去如此英武,為何卻如此膽小,毫無丈夫氣概?” 焦生聞言,神色未改,正色道:“我生平秉持操守,絕不涉足男女之事。” 狐女聽後,不禁咯咯笑出聲來,說道:“你這人也太迂腐了!如今這世道,連下元的鬼神都能顛倒是非,把黑的說成白的,更何況床笫之間的小事,何必如此拘泥呢?” 焦生聽了,心中更加不悅,大聲嗬斥她們。狐女見焦生如此堅決,知道難以打動他,便眼珠一轉,說道:“君乃有名的學士,妾有一副上聯,請君屬對。若能對出,我等自會離去。這上聯便是:戊戌同體,腹中止欠一點。” 焦生聽後,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他反複琢磨著上聯的含義,試圖從自己的學識中找出與之對應的下聯。然而,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他絞盡腦汁,卻始終想不出合適的下聯。狐女見焦生麵露難色,又笑了起來,說道:“堂堂名士,竟也如此?看來也不過如此。既然你對不出,那我便代你對了吧:己巳連蹤,足下何不雙挑。” 說罷,兩位狐女相視一笑,身影一閃,瞬間消失在書房之中,隻留下焦生呆呆地站在原地,望著空蕩蕩的房間,心中感慨萬千。經此一事,焦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繼續在這園子中潛心讀書,不為外界的誘惑所動。而這段與狐女的奇妙邂逅,也成為了他日後迴憶中的一段獨特經曆,偶爾與人談起,也為這平淡的讀書生涯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
3.灘水狐
狐翁租宅奇事在灘邑,有戶姓李的人家,家中有一處閑置的別院。一日,一位老翁前來求租,他氣度不凡,衣著雖不華麗,卻幹淨整潔。老翁開口便說,願意每年支付五十兩銀子的租金,這價格頗為可觀,李家主人略作思索,便點頭答應了。老翁離去後,日子一天天過去,卻始終不見他再來。李家主人心裏犯起了嘀咕,便叮囑家人,若有其他租客前來,可將別院租出。誰料,第二天老翁便登門了,他神色平和,卻帶著幾分疑惑,說道:“這宅子我已與您談好租賃之事,為何還要租給他人?” 李家主人趕忙解釋自己的疑慮,畢竟老翁許久未現身,也未支付租金,讓人難以安心。老翁聞言,微微一笑,說道:“我本打算長久居住於此,之前之所以遲遲未到,是因為選定的吉日在十日之後。” 說罷,他當場掏出一年的租金,遞給李家主人,又道:“這宅子此後一年都歸我使用,即便空著,也請您莫要過問。” 李家主人接過銀子,心中滿是驚訝,待老翁離去,他趕忙追出去詢問具體入住日期,老翁也如實相告。然而,到了約定的日子,又過了好些天,別院那邊依舊毫無動靜,不見老翁身影。李家主人實在按捺不住好奇,便前往別院查看。隻見別院雙扉緊閉,可裏麵卻炊煙嫋嫋,還不時傳來陣陣歡聲笑語。他心中詫異不已,便遞上名帖,前去拜訪。老翁很快迎了出來,滿臉笑意,熱情地將他迎進屋內。交談中,老翁言辭溫和,笑語盈盈,讓人倍感親切。李家主人迴到家中,對老翁的身份越發好奇,便派人帶著禮物前往別院,探望老翁一家。老翁出手闊綽,對送禮之人賞賜豐厚。又過了幾日,李家主人設下宴席,邀請老翁赴宴。宴會上,兩人推杯換盞,相談甚歡。李家主人詢問老翁的家鄉,老翁迴答是秦中。李家主人聽聞,頗為驚訝,心想秦中距離此地甚遠,老翁為何會不遠千裏來到這裏。老翁似乎看出了他的疑惑,微微歎息道:“貴鄉是福地啊,秦中如今已不可居,一場大難即將降臨。” 彼時,天下太平,李家主人隻當老翁是玩笑之語,並未深究。沒過多久,老翁也迴請李家主人。隻見別院內張燈結彩,陳設豪華,桌上的美食佳肴更是珍饈滿席,極盡奢華。李家主人見此陣仗,愈發震驚,心中暗自揣測,這老翁莫不是位隱姓埋名的貴官?此後,老翁與李家主人往來愈發頻繁,交情日篤。一日,趁著酒興,老翁主動告知李家主人,自己其實是狐仙。李家主人聽聞,嚇得臉色慘白,差點驚掉手中酒杯。但在與老翁長久的相處中,他深知老翁並無惡意,此後,便時常將此事講與旁人聽。縣裏的鄉紳們聽聞此事,都覺得新奇無比,紛紛慕名而來,每日都有眾多車馬停在別院門口,大家都渴望與老翁結交。老翁為人謙遜,對來訪之人,無論身份高低,都恭敬相迎,熱情款待。漸漸地,連郡裏的官員也時常前來拜訪。唯獨本縣縣令,多次求見老翁,都被老翁以各種理由推辭。縣令無奈,隻好托李家主人從中說和。老翁依舊拒絕,李家主人好奇,詢問緣由。老翁起身,走到李家主人身邊,靠近他,壓低聲音說道:“您有所不知,那縣令前世本是頭驢,如今雖身為父母官,可依舊改不了那糊塗本性,如同飲了劣酒,昏昏沉沉。我雖為異類,卻也羞於與他為伍。” 李家主人聽後,恍然大悟,隻好找了個借口,告知縣令,說狐仙畏懼他的威嚴,所以不敢相見。縣令信以為真,這才作罷。這是康熙十一年發生的事。沒過多久,秦中果然遭遇戰亂,生靈塗炭。眾人這才想起老翁當初的預言,不禁對狐仙的未卜先知驚歎不已。異史氏說:“驢這牲畜,身形龐大。一旦發怒,便會又踢又叫,眼睛瞪得比盆還大,粗氣喘得比牛還粗,不僅叫聲難聽,模樣也十分可怖。可要是拿一把草料去引誘它,它便會乖乖低下頭,溫順地讓人套上韁繩。這樣的牲畜若是高居百姓之上,也就難怪會像喝了劣質酒一樣糊塗昏庸了。希望那些治理百姓的官員,能以驢為戒,若能努力做到讓狐仙都願與之結交,那德行便會日益增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