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紅玉
紅玉與馮相如的傳奇故事在廣平,有一位馮翁,他有個兒子叫馮相如,父子二人都是秀才。馮翁年近六旬,為人剛正耿直,然而家境卻十分貧寒,家中常常一貧如洗。在過去的幾年間,馮翁的老伴和兒媳又相繼離世,家中所有的家務便隻能由他一人承擔。一天夜裏,月色如水,馮相如坐在院子裏賞月。忽然,他瞧見東鄰的女子從牆頭上探出頭來向這邊張望。馮相如定睛一看,隻見這女子容貌絕美,那靈動的眼眸仿佛藏著星辰。他走近牆邊,女子對他微微一笑,他向女子招手示意,女子既不立刻過來,也沒有離開。馮相如再三懇請,女子這才搬來梯子,翻過牆來,二人就此共度良宵。馮相如詢問女子的姓名,女子輕聲說道:“我是鄰家的女子,名叫紅玉。” 馮相如對她一見鍾情,與她許下長相廝守的諾言,紅玉也欣然答應。從那以後,兩人夜夜相會,這般甜蜜的日子持續了半年左右。一晚,馮翁夜裏起身,無意間聽到屋內傳來女子的歡聲笑語。他悄悄窺探,發現了紅玉,頓時怒不可遏,大聲喚馮相如出來,責罵道:“你這畜生,究竟在做什麽!咱們家如此落魄,你不思刻苦讀書,竟學起這等輕浮放蕩之事!若是被人知曉,不僅敗壞你的德行,還會折損你的壽命!” 馮相如趕忙跪地,誠懇認錯,哭著表示自己已經知道悔改。馮翁又怒叱紅玉:“你這女子,不守閨閣戒條,既自甘墮落,還來敗壞我兒子的名聲。倘若此事一旦傳開,豈止是給我家蒙羞!” 罵完,馮翁氣唿唿地迴屋睡覺去了。紅玉淚流滿麵,傷心地說道:“被你父親這般責罵,我實在羞愧難當!看來我們二人的緣分已盡。” 馮相如卻說道:“父親在世,我不能擅自做主。你若對我有情,咱們不妨暫且忍耐,繼續在一起。” 然而,紅玉言辭堅決,心意已決。馮相如忍不住流下眼淚,紅玉見狀,趕忙安慰他:“我與你既無媒妁之言,又無父母之命,這般翻牆私會,怎能白頭偕老?不過,我知曉有一處佳偶,你可以去求娶。” 馮相如無奈地表示自己家境貧寒,難以成婚。紅玉溫柔地說:“明晚你等我,我會為你想辦法。”第二天夜裏,紅玉果然如期而至,她拿出四十兩白金送給馮相如,說道:“離此地六十裏,有個吳村,村裏有位衛氏女子,年方十八。隻因她家中要價頗高,所以至今尚未出嫁。你若多給些聘禮,定能促成這門親事。” 說完,她便與馮相如告別離去。馮相如找了個機會,將想要去相看衛氏女子的想法告訴了父親,卻隱瞞了紅玉贈金一事。馮翁心想自己並無錢財,便打算阻止兒子。馮相如又委婉地勸說:“先去試試,若不行再作罷。” 馮翁這才點頭同意。於是,馮相如借了仆人和馬匹,前往吳村衛家。衛家本是普通農戶,馮相如將衛翁叫到一旁,與他閑聊起來。衛翁得知馮相如出身望族,又見他儀表堂堂,氣質不凡,心中對他頗為滿意,隻是擔心他拿不出足夠的聘禮。馮相如聽出衛翁言辭閃爍,心中明白他的意思,便將紅玉給的錢全部倒在桌上。衛翁見此,頓時喜笑顏開,趕忙請鄰村的秀才從中說媒,雙方寫下紅箋,定下婚約。馮相如進屋拜見衛母,隻見屋內十分狹小,衛氏女子躲在母親身後,微微露出麵容。馮相如偷偷瞧去,隻見她雖身著粗布麻衣,卻難掩那明豔動人的神情,心中暗自歡喜。衛翁騰出屋子款待女婿,還說道:“公子不必親自來迎親。等我們為女兒稍作些衣妝,便會用轎子將她送去。” 馮相如與衛家約定好日期後,便迴家了。他迴家後對父親謊稱,衛家看中自家清白門第,並不在意聘禮。馮翁聽後,也十分高興。到了約定的日子,衛家果然將女兒送到馮家。馮相如的妻子勤儉持家,溫柔賢淑,夫妻二人琴瑟和鳴,十分恩愛。兩年後,衛氏生下一個男孩,取名福兒。一次,正值清明,衛氏抱著福兒去上墳,途中遇到了邑紳宋氏。這宋氏曾官至禦史,卻因受賄被罷官,迴到家鄉後,依舊作威作福,欺壓百姓。這天,他也上墳歸來,一眼便看中了衛氏的美貌,向村人打聽後,得知她是馮相如的妻子。宋氏心想馮相如不過是個貧寒書生,便打算用重金賄賂他,妄圖將衛氏據為己有,於是派家人前去暗示。馮相如聽聞此事,頓時怒形於色。可冷靜下來後,他又深知自己勢單力薄,不是宋氏的對手,隻好強壓怒火,佯裝笑臉。迴家後,他將此事告訴了父親。馮翁聽後,怒不可遏,衝出門去,對著宋氏的家人,指著天,畫著地,破口大罵,將心中的憤怒一股腦兒地發泄出來。宋氏的家人嚇得抱頭鼠竄,狼狽逃走。宋氏得知此事後,更是惱羞成怒,竟派了幾個人闖進馮家,毆打馮翁和馮相如,一時間,馮家亂作一團,猶如沸騰的油鍋。衛氏聽到動靜,急忙將福兒扔在床上,披頭散發地衝出來唿救。然而,那群人還是強行將她搶走,一陣哄鬧之後,揚長而去。馮氏父子被打得遍體鱗傷,隻能躺在地上呻吟,而福兒則在屋內呱呱大哭。鄰居們聽聞此事,都十分同情,紛紛趕來將父子倆扶到床上。過了一天,馮相如便能拄著拐杖勉強起身,而馮翁卻因心中憤恨難平,拒絕進食,最終嘔血而亡。馮相如悲痛欲絕,抱著兒子,決定去官府告狀。他從地方一直告到督撫,四處伸冤,可終究沒能討迴公道。後來,他又聽聞妻子因不屈服於宋氏,被折磨致死,心中更是悲痛萬分。冤屈如巨石般壓在他的胸口,讓他感到窒息,卻又無處申訴。馮相如時常想著要在要道上刺殺宋氏,為父報仇,為妻雪恨,可又顧慮宋氏身邊隨從眾多,自己一旦出事,年幼的福兒便無人照料。他日夜為此事憂心忡忡,常常夜不能寐,雙眼布滿血絲。一天,突然有一位男子來到馮家吊唁。隻見這男子滿臉虯髯,下巴寬闊,馮相如從未與他見過麵。馮相如請他坐下,想要詢問他的姓名和籍貫。男子卻突然說道:“你有殺父之仇,奪妻之恨,難道就打算這樣忘記報仇嗎?” 馮相如心中懷疑此人是宋氏派來的探子,便假意敷衍。男子見狀,頓時大怒,雙眼圓睜,幾乎要瞪裂眼眶,起身說道:“我還以為你是個有血性的人,如今看來,不過是個不值一提的粗鄙之徒!” 馮相如察覺到男子的不凡,連忙跪地,拉住他說道:“我實在是擔心這是宋氏的圈套。如今我向你坦誠相告:我臥薪嚐膽,一直想著報仇,隻是可憐這繈褓中的孩子,我怕一旦出事,會斷了馮家的香火。你是義士,能否像程嬰保護趙氏孤兒那樣,幫我照顧這孩子?” 男子說道:“照顧孩子這種事,是婦人女子所為,我做不來。你想托付給別人的事,你自己去做;你想親自去做的事,我願意代勞。” 馮相如聽後,感激涕零,連連磕頭。男子卻頭也不迴地離開了。馮相如趕忙追問他的姓名,男子說道:“若事情不成,我不想承擔怨恨;若事情辦成,我也不想接受恩德。” 說罷,便消失在夜色中。馮相如擔心宋氏會因此遷怒於自己,便抱著福兒匆忙逃離。到了夜裏,宋家一門老小都已入睡。突然,有人越過重重圍牆,潛入宋家,將禦史宋氏父子三人,以及一名兒媳和一名婢女全部殺死。宋家人趕忙寫了狀子告到官府,官府大為震驚。宋家人堅稱是馮相如所為,於是官府派差役前去抓捕馮相如。馮相如早已逃走,不知去向,這讓宋家人更加堅信他就是兇手。宋氏的仆人帶著官差四處搜尋,夜裏來到南山時,聽到嬰兒的啼哭聲,循聲找去,果然發現了馮相如,便將他捆綁起來,準備帶走。福兒哭得愈發厲害,那群人竟將福兒搶走,扔在一旁。馮相如悲憤交加,幾近絕望。馮相如被帶到縣令麵前,縣令問道:“你為何殺人?” 馮相如大喊冤枉:“我冤枉啊!宋家的人是夜裏被殺,而我白天就已出逃,況且我還抱著啼哭的嬰兒,怎麽可能翻牆殺人?” 縣令卻反問:“你若沒殺人,為何要逃走?” 馮相如一時語塞,不知如何辯駁。於是,縣令將他收押入獄。馮相如哭泣著說:“我死不足惜,可這無辜的孩子有什麽罪?” 縣令卻冷酷地說:“你殺了人家那麽多人,如今殺你一個孩子,又有什麽可抱怨的?” 馮相如被革去秀才功名,在獄中遭受了各種殘酷的刑罰,卻始終不肯認罪。這天夜裏,縣令剛剛睡下,突然聽到有東西撞擊床鋪,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他嚇得大聲唿救,全家人都被驚醒,趕忙點起蠟燭查看。隻見一把鋒利如霜的短刀,深深地插入床板,有一寸多深,牢牢地嵌在裏麵,怎麽也拔不出來。縣令見狀,嚇得魂飛魄散。他趕忙派人手持兵器,四處搜尋,卻始終不見兇手的蹤跡。縣令心中十分害怕,可又想到宋氏已死,再無後顧之憂,於是便向上級詳細稟報了此事,為馮相如辯解,最終馮相如被無罪釋放。馮相如迴到家中,隻見家中一貧如洗,冷冷清清,隻剩下他孤身一人,對著四麵牆壁。幸好鄰居們同情他,時常送來食物,他才勉強維持生計。馮相如想到大仇已報,心中不禁感到一絲欣慰;可迴想起那慘絕人寰的災禍,幾乎讓自己家破人亡,又忍不住潸然淚下;再想到自己半生窮困潦倒,如今宗支也麵臨斷絕,便常常在無人之處放聲大哭,難以自控。就這樣過了半年,官府對他的追捕也漸漸鬆懈。馮相如哀求縣令,請求將妻子衛氏的屍骨判還。安葬好妻子後,他迴到家中,悲痛萬分,躺在床上輾轉反側,覺得生活毫無希望。突然,傳來一陣敲門聲。馮相如凝神細聽,聽到門外有一人在低聲與小兒說話。他急忙起身查看,隱約看到一個女子的身影。門剛一打開,女子便說道:“大仇已報,你可安好?” 那聲音十分熟悉,可馮相如一時卻想不起來是誰。他點亮蠟燭一看,竟是紅玉。隻見紅玉牽著一個小男孩,那孩子正嬉笑玩耍。馮相如來不及多問,便抱住紅玉痛哭起來,紅玉也十分傷感。過了一會兒,紅玉輕輕推開孩子,說道:“你忘了你的父親嗎?” 孩子拉著紅玉的衣服,目光灼灼地看著馮相如。馮相如仔細一看,竟是自己的兒子福兒。他大為震驚,哭著問道:“孩子怎麽會在這裏?” 紅玉這才說道:“實不相瞞,之前我說自己是鄰家女子,那是騙你的,我其實是狐仙。那天夜裏,我外出時,在山穀中聽到孩子的哭聲,便將他抱到秦地撫養。如今聽聞你的災禍已平息,所以帶著他來與你團聚。” 馮相如聽後,淚流滿麵,連忙向紅玉拜謝。福兒在紅玉懷中,就像依偎在母親身邊一樣,竟認不出自己的父親了。天還未亮,紅玉便急忙起身,馮相如詢問緣由,紅玉笑著說:“我逗你呢。如今咱們家剛剛開始重建,必須要早起晚睡,努力操持。” 於是,紅玉便像男子一樣,拿起鐮刀除草,拿起掃帚打掃,十分勤快。馮相如擔心家中貧困,難以維持生計,紅玉卻安慰他:“你隻需專心讀書,不必擔心家中的盈虧,或許我們不會餓死。” 說完,她拿出錢購置了織布工具,租了幾十畝田地,雇人耕種。她親自扛著鋤頭除草,用藤蘿修補房屋,每天都如此忙碌。鄰裏們聽聞紅玉賢惠能幹,都紛紛樂意資助他們。大約過了半年,馮家漸漸有了起色,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如同富裕人家一般。馮相如感慨地說:“經曆了那場災難,家中一片灰燼,全靠你白手起家,重新建立起這個家。隻是還有一件事尚未辦妥,這可如何是好?” 紅玉詢問何事,馮相如迴答:“考試的日期將近,可我的秀才功名還未恢複。” 紅玉笑著說:“我之前用四金寄給學官,你的名字已經恢複在案。若等你說,恐怕早就耽誤了。” 馮相如對紅玉更加欽佩,覺得她十分神奇。這一年,馮相如參加科舉,果然中了舉人。此時的他,已經三十六歲,家中良田成片,房屋高大寬敞。紅玉身姿婀娜,如同隨風欲飄去的仙子,可幹起活來卻比農家婦女還要勤快。即使在嚴寒的冬天,她的雙手依舊細膩如脂。她自稱二十八歲,可旁人看她,卻常常覺得她隻有二十歲左右。異史氏說:“他的兒子賢能,他的父親有德,所以得到的報答也是充滿俠義。不僅是人有俠義之心,狐仙也同樣俠義。這段遭遇實在是奇特!然而那些官員昏庸無能,讓人憤怒。那把刀深深地插入床板,為何不稍微往上移半尺,刺中那昏官呢?若讓蘇子美讀到這個故事,他一定會舉杯痛飲,說:‘可惜沒有擊中那昏官!’”
2.龍
龍現世間的奇聞墮龍入村在北直界的一個寧靜小村,生活如往常一樣平靜祥和。村裏有位鄉紳,家境殷實,宅邸寬敞。一日,天空突然陰雲密布,原本晴朗的天空瞬間變得昏暗壓抑,仿佛有什麽大事即將發生。村民們正疑惑間,隻見一條巨龍從天而降,緩緩朝著村子落下。它身形龐大,行動時身軀沉重地抽動著,姿態有些笨拙,朝著鄉紳家的方向而去。鄉紳家的大門,平日裏看著寬敞,此刻在巨龍麵前,卻僅能容下它的身軀。巨龍費力地擠了進去,那龐大的身軀幾乎塞滿了門道。鄉紳家中的家人們,原本正各司其職,忙忙碌碌。突然看到這巨大的不明生物闖了進來,嚇得臉色慘白,驚恐地尖叫起來。一時間,家中亂作一團,眾人紛紛扔下手中的活計,不顧一切地奔逃。有的人慌不擇路,朝著樓上跑去,一邊跑一邊大聲唿喊,聲音在整個宅邸中迴蕩,充滿了恐懼。還有人慌亂中拿起了銃炮,朝著巨龍的方向轟然發射,試圖以此驅趕這個可怕的不速之客。巨龍在這混亂的場景中,似乎也受到了驚擾,它不再停留,轉身緩緩退出了大門。門外,有一處低窪之地,積攢著些許雨水,不過那水淺得很,還不足一尺深。巨龍無奈之下,隻能進入這窪水中,試圖舒展身體。它在水中艱難地轉動、側身,可由於水太淺,它的身體很快就沾滿了淤泥。巨龍不甘心被困於此,它用盡全身力氣,一次次奮力騰躍,然而每次僅僅躍起一尺多高,便又重重地跌落迴泥水中。就這樣,巨龍在泥水中掙紮了整整三日。期間,無數蒼蠅被它身上的腥味吸引,紛紛聚集在它的鱗甲之上,嗡嗡作響。村民們遠遠地圍觀著,既害怕又好奇,誰也不敢靠近。終於,在第三天,天空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伴隨著震耳欲聾的霹靂聲,巨龍抓住時機,趁著風雨之勢,奮力一飛,帶著滿身的泥水,衝破雲霄,消失在了天際。村民們望著巨龍離去的方向,久久不能迴神,這場奇異的遭遇,成為了他們日後口中時常談起的奇事。牛山現龍房生和一群友人相約前往牛山遊玩。牛山風景秀麗,山上古木參天,鬱鬱蔥蔥。他們興致勃勃地來到山上的寺廟,準備好好遊覽一番。寺廟莊嚴肅穆,紅牆青瓦,在綠樹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寧靜。眾人在寺廟中四處參觀,欣賞著精美的佛像和古老的建築。當他們走到一處屋簷下時,突然,一塊黃色的磚頭從椽間墜落下來。眾人嚇了一跳,正疑惑間,發現磚頭上盤著一條小蛇。這條小蛇極為細小,細細的,就像蚯蚓一般。大家正好奇地打量著,隻見小蛇開始緩緩轉動身體。眨眼間,它竟變得有手指那般粗細,接著,又轉動了一圈,已然變得如腰帶一般粗了。眾人這才驚覺,這哪裏是什麽小蛇,分明是一條小龍!大家頓時驚慌失措,意識到這是極為罕見的龍,紛紛叫嚷著朝著山下奔去。他們腳步匆忙,有的險些摔倒,一路跌跌撞撞。當他們跑到半山腰時,隻聽得寺廟中傳來一聲震耳欲聾的霹靂聲。眾人驚恐地迴頭望去,隻見天空中黑雲滾滾,如同一頂巨大的蓋子,將整個天空都遮蔽了。在那濃密的黑雲中,一條巨龍身姿矯健,正蜿蜒盤旋,時而露出巨大的身軀,時而又隱沒在雲中。眾人看得目瞪口呆,過了好一會兒,巨龍隨著那滾滾烏雲,漸漸消失在了天際。房生和友人們這才長舒一口氣,心有餘悸地繼續下山,一路上,大家都在熱烈地討論著剛才那驚心動魄的一幕。民婦眼中的蟄龍章丘的小相公莊,有一位民婦像往常一樣前往野外勞作。那天,天氣突然大變,狂風唿嘯著席卷而來,揚起漫天的塵沙,撲麵而來,讓人幾乎睜不開眼。民婦在風中艱難地前行,突然,她感覺有什麽東西鑽進了眼睛,眼睛一陣刺痛,仿佛含了麥芒一般。她趕忙用手揉眼睛,又努力地吹氣,試圖把異物弄出來,可無論她怎麽折騰,眼睛的刺痛感始終沒有消失。迴到家中,她憂心忡忡地讓家人幫忙查看。家人小心翼翼地翻開她的眼皮,仔細審視,卻發現她的眼珠並沒有什麽異樣,隻是在眼肉之間,有一條細細的紅線蜿蜒其中。村裏的一些老人聽聞此事,紛紛議論起來,有人說:“這怕是蟄龍啊。” 民婦一聽,嚇得臉色蒼白,心中充滿了恐懼,她不知道自己為何會如此倒黴,竟然遭遇了這樣的怪事,隻能整日憂心忡忡地等待著未知的命運,甚至以為自己命不久矣。就這樣,三個月過去了,民婦每天都在擔驚受怕中度過。突然有一天,天空中烏雲密布,一場暴雨傾盆而下。伴隨著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雷,民婦隻感覺眼睛一陣劇痛,隨後,那條蜿蜒在眼中的紅線竟從她的眼角處破出,直衝入雲霄。奇怪的是,民婦的眼睛並沒有受到絲毫損傷,隻是經過這場變故,她的心中依舊充滿了對那神秘蟄龍的敬畏,這件事也在村裏傳開,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奇談。蘇州龍現在繁華的蘇州城,有一天,天空突然變得陰沉沉的,壓抑的氛圍籠罩著整個城市。不久,電閃雷鳴,霹靂之聲大作。街上的行人紛紛停下腳步,驚恐地望向天空。隻見在那低垂的雲層之中,一條巨龍若隱若現。巨龍的鱗甲在閃電的映照下,閃爍著奇異的光芒,一片片張動著,仿佛在訴說著它的威嚴。它的巨大爪子中,緊緊抓著一個東西,仔細一看,竟然是一顆人頭,那人頭上的胡須和眉毛都清晰可見。眾人都被這奇異而又恐怖的景象驚呆了,紛紛駐足觀望,口中發出陣陣驚歎。有的人甚至嚇得瑟瑟發抖,躲在一旁。過了一會兒,隨著一陣狂風,巨龍帶著那顆人頭,緩緩升入雲層之中,最終消失不見。奇怪的是,蘇州城中並沒有人傳出丟失頭顱的消息,人們對這突如其來的一幕充滿了疑惑,這個神秘的事件也在蘇州城迅速傳開,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熱議的話題,讓這座城市一時間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3.林四娘
陳公與林四娘的奇情在青州,有一位道台陳公寶鑰,他來自閩地。一日夜晚,萬籟俱寂,陳公獨自坐在書房中,屋內燭火搖曳,映照著他略顯疲憊的麵容。他正沉浸於思緒之中,忽然,門簾輕輕晃動,一位女子悄然走了進來。陳公抬眼望去,隻見這女子麵容陌生,卻生得絕美動人,身著長袖宮裝,身姿婀娜,仿佛從畫中走來。女子嘴角含笑,輕聲說道:“如此清冷的夜晚,您獨自枯坐,莫不是覺得寂寞了?” 陳公心中一驚,忙問道:“你是何人?” 女子柔聲迴應:“我家並不遠,就在西鄰。” 陳公心中暗自揣測,這女子深夜到訪,莫不是鬼怪?可他又被女子的美貌深深吸引,心中泛起一絲別樣的情愫。他不由自主地伸手拉住女子的衣袖,邀請她坐下。兩人交談起來,女子言辭優雅,對詩詞歌賦、古今典故信手拈來,令陳公大為欣喜。陳公越看越心動,情不自禁地將女子擁入懷中,女子並未強烈抗拒,隻是略帶羞澀地環顧四周,輕聲問道:“此處可還有他人?” 陳公急忙起身,關上房門,說道:“並無他人。” 隨後,他急切地催促女子寬衣解帶,女子麵露羞怯之色,陳公便更加殷勤地為她服務。女子嬌嗔道:“我年方二十,仍是處子之身,您這般急切,我實在難以承受。” 一番雲雨過後,床單上留下點點落紅。之後,兩人在枕邊私語,女子自報家門,稱自己為 “林四娘”。陳公好奇地詳細詢問她的身世,林四娘卻略帶嗔怪地說:“我一世堅守貞潔,如今卻被您輕薄至此。您若真心愛我,隻願與我長相廝守便好,又何必這般絮絮叨叨追問不休?” 正說著,窗外傳來雞鳴聲,林四娘急忙起身,匆匆離去。自那以後,林四娘夜夜必至。每到夜晚,她與陳公便關上房門,在屋內雅致地飲酒作樂。談及音律,林四娘總能精準地剖析宮商之理,陳公由此猜測她必定擅長作曲。林四娘微笑著迴憶道:“這都是我兒時所學。” 陳公請求她演奏一曲,林四娘卻有些猶豫:“我已許久未彈奏,許多節奏都已遺忘,怕是會被懂行之人笑話。” 陳公再三懇請,林四娘這才低下頭,輕輕擊節,唱起了 “伊”、“涼” 之調。那歌聲哀婉動人,如泣如訴,仿佛帶著無盡的憂傷。一曲唱罷,她已淚流滿麵。陳公也被她的歌聲所感染,心中酸楚,緊緊抱住她安慰道:“你莫要再唱這亡國之音,徒增傷感。” 林四娘卻歎道:“聲音是用來表達心意的,心中哀傷之人無法唱出歡快的曲調,就如同心中喜悅之人無法唱出悲傷的旋律。” 兩人這般親密無間,感情甚至超過了尋常夫妻。日子久了,家中的仆人偷偷在門外傾聽,聽到她的歌聲,無不感動落淚。陳公的夫人偶然間窺見林四娘的容貌,心中不禁疑惑,這世間怎會有如此妖冶豔麗之人,若非鬼怪,必是狐仙。她擔心林四娘會給陳公帶來災禍,便勸說陳公與她斷絕往來。陳公卻不為所動,隻是再次向林四娘詢問身世。林四娘神色黯然,緩緩說道:“我本是衡王府中的宮人,遭遇變故後去世,至今已有十七年。隻因您為人高義,我才與您結為夫妻,我實在不敢給您帶來災禍。倘若您因此對我有所疑慮和畏懼,那我便從此離開。” 陳公連忙說道:“我並非嫌棄你,隻是我們如此恩愛,我實在想知道你的真實身份。” 於是,他又詢問宮中之事,林四娘深情地迴憶著,講述得繪聲繪色,陳公聽得津津有味。可每當談及衡王府衰敗之時,林四娘便哽咽著說不出話來。林四娘很少睡覺,每到夜晚,她總會起身誦讀《準提》、《金剛》等經咒。陳公好奇地問:“身處陰間,誦經咒能懺悔嗎?” 林四娘迴答:“是一樣的。我一生淪落,隻希望能超度來生。”林四娘還常常與陳公一起品評詩詞,遇到瑕疵之處,她便直言不諱地指出,而遇到好句,她則會輕聲嬌吟,那意態風流,讓人忘卻了疲倦。陳公問她:“你擅長作詩嗎?” 林四娘答道:“活著的時候偶爾也會作一些。” 陳公懇請她贈予自己一首詩,林四娘笑著說:“我那些兒女情長的詩句,怎能拿給您這樣的高人看。”就這樣,兩人恩恩愛愛地過了三年。一天夜裏,林四娘突然神色淒慘地前來與陳公告別。陳公大驚,忙問緣由,林四娘迴答:“冥王念我生前無罪,死後仍不忘誦經咒,決定讓我投胎到王家。今晚便是我們分別之時,此後再無相見之日。” 說著,她的眼中已滿是淚水,陳公也不禁潸然淚下。兩人於是擺下酒席,相對痛飲。林四娘慷慨悲歌,歌聲依舊哀婉動人,一字一句都飽含深情,每到悲傷之處,她便泣不成聲。她幾次停下,又幾次繼續,直到唱完最後一曲,可這酒卻再也喝不下去了。她起身,猶豫著想要離開,陳公緊緊拉住她,又挽留了一會兒。忽然,雞叫了,林四娘歎道:“我真的不能再久留了。您一直怪我不肯獻醜,如今即將永別,我便勉強作一首詩吧。” 她要來紙筆,很快寫成,說道:“我此刻心悲意亂,無法仔細推敲,這詩韻律或許有誤,您可千萬別拿給別人看。” 說完,她掩麵而泣,轉身離去。陳公一直將她送到門外,看著她的身影漸漸消失在夜色中,心中惆悵不已,久久佇立。陳公迴到屋內,拿起林四娘留下的詩,隻見字跡端正秀麗,他將詩珍而重之地收藏起來。詩中寫道:“靜鎖深宮十七年,誰將故國問青天?閑看殿宇封喬木,泣望君王化杜鵑。海國波濤斜夕照,漢家簫鼓靜烽煙。紅顏力弱難為厲,惠質心悲隻問禪。日誦菩提千百句,閑看貝葉兩三篇。高唱梨園歌代哭,請君獨聽亦潸然。” 詩中有些重複和脫節之處,想來是林四娘當時心情太過悲傷,未能仔細斟酌。陳公望著這首詩,心中滿是對林四娘的思念,這一段與林四娘的奇妙緣分,也成為了他心中永遠無法忘懷的迴憶。
紅玉與馮相如的傳奇故事在廣平,有一位馮翁,他有個兒子叫馮相如,父子二人都是秀才。馮翁年近六旬,為人剛正耿直,然而家境卻十分貧寒,家中常常一貧如洗。在過去的幾年間,馮翁的老伴和兒媳又相繼離世,家中所有的家務便隻能由他一人承擔。一天夜裏,月色如水,馮相如坐在院子裏賞月。忽然,他瞧見東鄰的女子從牆頭上探出頭來向這邊張望。馮相如定睛一看,隻見這女子容貌絕美,那靈動的眼眸仿佛藏著星辰。他走近牆邊,女子對他微微一笑,他向女子招手示意,女子既不立刻過來,也沒有離開。馮相如再三懇請,女子這才搬來梯子,翻過牆來,二人就此共度良宵。馮相如詢問女子的姓名,女子輕聲說道:“我是鄰家的女子,名叫紅玉。” 馮相如對她一見鍾情,與她許下長相廝守的諾言,紅玉也欣然答應。從那以後,兩人夜夜相會,這般甜蜜的日子持續了半年左右。一晚,馮翁夜裏起身,無意間聽到屋內傳來女子的歡聲笑語。他悄悄窺探,發現了紅玉,頓時怒不可遏,大聲喚馮相如出來,責罵道:“你這畜生,究竟在做什麽!咱們家如此落魄,你不思刻苦讀書,竟學起這等輕浮放蕩之事!若是被人知曉,不僅敗壞你的德行,還會折損你的壽命!” 馮相如趕忙跪地,誠懇認錯,哭著表示自己已經知道悔改。馮翁又怒叱紅玉:“你這女子,不守閨閣戒條,既自甘墮落,還來敗壞我兒子的名聲。倘若此事一旦傳開,豈止是給我家蒙羞!” 罵完,馮翁氣唿唿地迴屋睡覺去了。紅玉淚流滿麵,傷心地說道:“被你父親這般責罵,我實在羞愧難當!看來我們二人的緣分已盡。” 馮相如卻說道:“父親在世,我不能擅自做主。你若對我有情,咱們不妨暫且忍耐,繼續在一起。” 然而,紅玉言辭堅決,心意已決。馮相如忍不住流下眼淚,紅玉見狀,趕忙安慰他:“我與你既無媒妁之言,又無父母之命,這般翻牆私會,怎能白頭偕老?不過,我知曉有一處佳偶,你可以去求娶。” 馮相如無奈地表示自己家境貧寒,難以成婚。紅玉溫柔地說:“明晚你等我,我會為你想辦法。”第二天夜裏,紅玉果然如期而至,她拿出四十兩白金送給馮相如,說道:“離此地六十裏,有個吳村,村裏有位衛氏女子,年方十八。隻因她家中要價頗高,所以至今尚未出嫁。你若多給些聘禮,定能促成這門親事。” 說完,她便與馮相如告別離去。馮相如找了個機會,將想要去相看衛氏女子的想法告訴了父親,卻隱瞞了紅玉贈金一事。馮翁心想自己並無錢財,便打算阻止兒子。馮相如又委婉地勸說:“先去試試,若不行再作罷。” 馮翁這才點頭同意。於是,馮相如借了仆人和馬匹,前往吳村衛家。衛家本是普通農戶,馮相如將衛翁叫到一旁,與他閑聊起來。衛翁得知馮相如出身望族,又見他儀表堂堂,氣質不凡,心中對他頗為滿意,隻是擔心他拿不出足夠的聘禮。馮相如聽出衛翁言辭閃爍,心中明白他的意思,便將紅玉給的錢全部倒在桌上。衛翁見此,頓時喜笑顏開,趕忙請鄰村的秀才從中說媒,雙方寫下紅箋,定下婚約。馮相如進屋拜見衛母,隻見屋內十分狹小,衛氏女子躲在母親身後,微微露出麵容。馮相如偷偷瞧去,隻見她雖身著粗布麻衣,卻難掩那明豔動人的神情,心中暗自歡喜。衛翁騰出屋子款待女婿,還說道:“公子不必親自來迎親。等我們為女兒稍作些衣妝,便會用轎子將她送去。” 馮相如與衛家約定好日期後,便迴家了。他迴家後對父親謊稱,衛家看中自家清白門第,並不在意聘禮。馮翁聽後,也十分高興。到了約定的日子,衛家果然將女兒送到馮家。馮相如的妻子勤儉持家,溫柔賢淑,夫妻二人琴瑟和鳴,十分恩愛。兩年後,衛氏生下一個男孩,取名福兒。一次,正值清明,衛氏抱著福兒去上墳,途中遇到了邑紳宋氏。這宋氏曾官至禦史,卻因受賄被罷官,迴到家鄉後,依舊作威作福,欺壓百姓。這天,他也上墳歸來,一眼便看中了衛氏的美貌,向村人打聽後,得知她是馮相如的妻子。宋氏心想馮相如不過是個貧寒書生,便打算用重金賄賂他,妄圖將衛氏據為己有,於是派家人前去暗示。馮相如聽聞此事,頓時怒形於色。可冷靜下來後,他又深知自己勢單力薄,不是宋氏的對手,隻好強壓怒火,佯裝笑臉。迴家後,他將此事告訴了父親。馮翁聽後,怒不可遏,衝出門去,對著宋氏的家人,指著天,畫著地,破口大罵,將心中的憤怒一股腦兒地發泄出來。宋氏的家人嚇得抱頭鼠竄,狼狽逃走。宋氏得知此事後,更是惱羞成怒,竟派了幾個人闖進馮家,毆打馮翁和馮相如,一時間,馮家亂作一團,猶如沸騰的油鍋。衛氏聽到動靜,急忙將福兒扔在床上,披頭散發地衝出來唿救。然而,那群人還是強行將她搶走,一陣哄鬧之後,揚長而去。馮氏父子被打得遍體鱗傷,隻能躺在地上呻吟,而福兒則在屋內呱呱大哭。鄰居們聽聞此事,都十分同情,紛紛趕來將父子倆扶到床上。過了一天,馮相如便能拄著拐杖勉強起身,而馮翁卻因心中憤恨難平,拒絕進食,最終嘔血而亡。馮相如悲痛欲絕,抱著兒子,決定去官府告狀。他從地方一直告到督撫,四處伸冤,可終究沒能討迴公道。後來,他又聽聞妻子因不屈服於宋氏,被折磨致死,心中更是悲痛萬分。冤屈如巨石般壓在他的胸口,讓他感到窒息,卻又無處申訴。馮相如時常想著要在要道上刺殺宋氏,為父報仇,為妻雪恨,可又顧慮宋氏身邊隨從眾多,自己一旦出事,年幼的福兒便無人照料。他日夜為此事憂心忡忡,常常夜不能寐,雙眼布滿血絲。一天,突然有一位男子來到馮家吊唁。隻見這男子滿臉虯髯,下巴寬闊,馮相如從未與他見過麵。馮相如請他坐下,想要詢問他的姓名和籍貫。男子卻突然說道:“你有殺父之仇,奪妻之恨,難道就打算這樣忘記報仇嗎?” 馮相如心中懷疑此人是宋氏派來的探子,便假意敷衍。男子見狀,頓時大怒,雙眼圓睜,幾乎要瞪裂眼眶,起身說道:“我還以為你是個有血性的人,如今看來,不過是個不值一提的粗鄙之徒!” 馮相如察覺到男子的不凡,連忙跪地,拉住他說道:“我實在是擔心這是宋氏的圈套。如今我向你坦誠相告:我臥薪嚐膽,一直想著報仇,隻是可憐這繈褓中的孩子,我怕一旦出事,會斷了馮家的香火。你是義士,能否像程嬰保護趙氏孤兒那樣,幫我照顧這孩子?” 男子說道:“照顧孩子這種事,是婦人女子所為,我做不來。你想托付給別人的事,你自己去做;你想親自去做的事,我願意代勞。” 馮相如聽後,感激涕零,連連磕頭。男子卻頭也不迴地離開了。馮相如趕忙追問他的姓名,男子說道:“若事情不成,我不想承擔怨恨;若事情辦成,我也不想接受恩德。” 說罷,便消失在夜色中。馮相如擔心宋氏會因此遷怒於自己,便抱著福兒匆忙逃離。到了夜裏,宋家一門老小都已入睡。突然,有人越過重重圍牆,潛入宋家,將禦史宋氏父子三人,以及一名兒媳和一名婢女全部殺死。宋家人趕忙寫了狀子告到官府,官府大為震驚。宋家人堅稱是馮相如所為,於是官府派差役前去抓捕馮相如。馮相如早已逃走,不知去向,這讓宋家人更加堅信他就是兇手。宋氏的仆人帶著官差四處搜尋,夜裏來到南山時,聽到嬰兒的啼哭聲,循聲找去,果然發現了馮相如,便將他捆綁起來,準備帶走。福兒哭得愈發厲害,那群人竟將福兒搶走,扔在一旁。馮相如悲憤交加,幾近絕望。馮相如被帶到縣令麵前,縣令問道:“你為何殺人?” 馮相如大喊冤枉:“我冤枉啊!宋家的人是夜裏被殺,而我白天就已出逃,況且我還抱著啼哭的嬰兒,怎麽可能翻牆殺人?” 縣令卻反問:“你若沒殺人,為何要逃走?” 馮相如一時語塞,不知如何辯駁。於是,縣令將他收押入獄。馮相如哭泣著說:“我死不足惜,可這無辜的孩子有什麽罪?” 縣令卻冷酷地說:“你殺了人家那麽多人,如今殺你一個孩子,又有什麽可抱怨的?” 馮相如被革去秀才功名,在獄中遭受了各種殘酷的刑罰,卻始終不肯認罪。這天夜裏,縣令剛剛睡下,突然聽到有東西撞擊床鋪,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他嚇得大聲唿救,全家人都被驚醒,趕忙點起蠟燭查看。隻見一把鋒利如霜的短刀,深深地插入床板,有一寸多深,牢牢地嵌在裏麵,怎麽也拔不出來。縣令見狀,嚇得魂飛魄散。他趕忙派人手持兵器,四處搜尋,卻始終不見兇手的蹤跡。縣令心中十分害怕,可又想到宋氏已死,再無後顧之憂,於是便向上級詳細稟報了此事,為馮相如辯解,最終馮相如被無罪釋放。馮相如迴到家中,隻見家中一貧如洗,冷冷清清,隻剩下他孤身一人,對著四麵牆壁。幸好鄰居們同情他,時常送來食物,他才勉強維持生計。馮相如想到大仇已報,心中不禁感到一絲欣慰;可迴想起那慘絕人寰的災禍,幾乎讓自己家破人亡,又忍不住潸然淚下;再想到自己半生窮困潦倒,如今宗支也麵臨斷絕,便常常在無人之處放聲大哭,難以自控。就這樣過了半年,官府對他的追捕也漸漸鬆懈。馮相如哀求縣令,請求將妻子衛氏的屍骨判還。安葬好妻子後,他迴到家中,悲痛萬分,躺在床上輾轉反側,覺得生活毫無希望。突然,傳來一陣敲門聲。馮相如凝神細聽,聽到門外有一人在低聲與小兒說話。他急忙起身查看,隱約看到一個女子的身影。門剛一打開,女子便說道:“大仇已報,你可安好?” 那聲音十分熟悉,可馮相如一時卻想不起來是誰。他點亮蠟燭一看,竟是紅玉。隻見紅玉牽著一個小男孩,那孩子正嬉笑玩耍。馮相如來不及多問,便抱住紅玉痛哭起來,紅玉也十分傷感。過了一會兒,紅玉輕輕推開孩子,說道:“你忘了你的父親嗎?” 孩子拉著紅玉的衣服,目光灼灼地看著馮相如。馮相如仔細一看,竟是自己的兒子福兒。他大為震驚,哭著問道:“孩子怎麽會在這裏?” 紅玉這才說道:“實不相瞞,之前我說自己是鄰家女子,那是騙你的,我其實是狐仙。那天夜裏,我外出時,在山穀中聽到孩子的哭聲,便將他抱到秦地撫養。如今聽聞你的災禍已平息,所以帶著他來與你團聚。” 馮相如聽後,淚流滿麵,連忙向紅玉拜謝。福兒在紅玉懷中,就像依偎在母親身邊一樣,竟認不出自己的父親了。天還未亮,紅玉便急忙起身,馮相如詢問緣由,紅玉笑著說:“我逗你呢。如今咱們家剛剛開始重建,必須要早起晚睡,努力操持。” 於是,紅玉便像男子一樣,拿起鐮刀除草,拿起掃帚打掃,十分勤快。馮相如擔心家中貧困,難以維持生計,紅玉卻安慰他:“你隻需專心讀書,不必擔心家中的盈虧,或許我們不會餓死。” 說完,她拿出錢購置了織布工具,租了幾十畝田地,雇人耕種。她親自扛著鋤頭除草,用藤蘿修補房屋,每天都如此忙碌。鄰裏們聽聞紅玉賢惠能幹,都紛紛樂意資助他們。大約過了半年,馮家漸漸有了起色,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如同富裕人家一般。馮相如感慨地說:“經曆了那場災難,家中一片灰燼,全靠你白手起家,重新建立起這個家。隻是還有一件事尚未辦妥,這可如何是好?” 紅玉詢問何事,馮相如迴答:“考試的日期將近,可我的秀才功名還未恢複。” 紅玉笑著說:“我之前用四金寄給學官,你的名字已經恢複在案。若等你說,恐怕早就耽誤了。” 馮相如對紅玉更加欽佩,覺得她十分神奇。這一年,馮相如參加科舉,果然中了舉人。此時的他,已經三十六歲,家中良田成片,房屋高大寬敞。紅玉身姿婀娜,如同隨風欲飄去的仙子,可幹起活來卻比農家婦女還要勤快。即使在嚴寒的冬天,她的雙手依舊細膩如脂。她自稱二十八歲,可旁人看她,卻常常覺得她隻有二十歲左右。異史氏說:“他的兒子賢能,他的父親有德,所以得到的報答也是充滿俠義。不僅是人有俠義之心,狐仙也同樣俠義。這段遭遇實在是奇特!然而那些官員昏庸無能,讓人憤怒。那把刀深深地插入床板,為何不稍微往上移半尺,刺中那昏官呢?若讓蘇子美讀到這個故事,他一定會舉杯痛飲,說:‘可惜沒有擊中那昏官!’”
2.龍
龍現世間的奇聞墮龍入村在北直界的一個寧靜小村,生活如往常一樣平靜祥和。村裏有位鄉紳,家境殷實,宅邸寬敞。一日,天空突然陰雲密布,原本晴朗的天空瞬間變得昏暗壓抑,仿佛有什麽大事即將發生。村民們正疑惑間,隻見一條巨龍從天而降,緩緩朝著村子落下。它身形龐大,行動時身軀沉重地抽動著,姿態有些笨拙,朝著鄉紳家的方向而去。鄉紳家的大門,平日裏看著寬敞,此刻在巨龍麵前,卻僅能容下它的身軀。巨龍費力地擠了進去,那龐大的身軀幾乎塞滿了門道。鄉紳家中的家人們,原本正各司其職,忙忙碌碌。突然看到這巨大的不明生物闖了進來,嚇得臉色慘白,驚恐地尖叫起來。一時間,家中亂作一團,眾人紛紛扔下手中的活計,不顧一切地奔逃。有的人慌不擇路,朝著樓上跑去,一邊跑一邊大聲唿喊,聲音在整個宅邸中迴蕩,充滿了恐懼。還有人慌亂中拿起了銃炮,朝著巨龍的方向轟然發射,試圖以此驅趕這個可怕的不速之客。巨龍在這混亂的場景中,似乎也受到了驚擾,它不再停留,轉身緩緩退出了大門。門外,有一處低窪之地,積攢著些許雨水,不過那水淺得很,還不足一尺深。巨龍無奈之下,隻能進入這窪水中,試圖舒展身體。它在水中艱難地轉動、側身,可由於水太淺,它的身體很快就沾滿了淤泥。巨龍不甘心被困於此,它用盡全身力氣,一次次奮力騰躍,然而每次僅僅躍起一尺多高,便又重重地跌落迴泥水中。就這樣,巨龍在泥水中掙紮了整整三日。期間,無數蒼蠅被它身上的腥味吸引,紛紛聚集在它的鱗甲之上,嗡嗡作響。村民們遠遠地圍觀著,既害怕又好奇,誰也不敢靠近。終於,在第三天,天空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伴隨著震耳欲聾的霹靂聲,巨龍抓住時機,趁著風雨之勢,奮力一飛,帶著滿身的泥水,衝破雲霄,消失在了天際。村民們望著巨龍離去的方向,久久不能迴神,這場奇異的遭遇,成為了他們日後口中時常談起的奇事。牛山現龍房生和一群友人相約前往牛山遊玩。牛山風景秀麗,山上古木參天,鬱鬱蔥蔥。他們興致勃勃地來到山上的寺廟,準備好好遊覽一番。寺廟莊嚴肅穆,紅牆青瓦,在綠樹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寧靜。眾人在寺廟中四處參觀,欣賞著精美的佛像和古老的建築。當他們走到一處屋簷下時,突然,一塊黃色的磚頭從椽間墜落下來。眾人嚇了一跳,正疑惑間,發現磚頭上盤著一條小蛇。這條小蛇極為細小,細細的,就像蚯蚓一般。大家正好奇地打量著,隻見小蛇開始緩緩轉動身體。眨眼間,它竟變得有手指那般粗細,接著,又轉動了一圈,已然變得如腰帶一般粗了。眾人這才驚覺,這哪裏是什麽小蛇,分明是一條小龍!大家頓時驚慌失措,意識到這是極為罕見的龍,紛紛叫嚷著朝著山下奔去。他們腳步匆忙,有的險些摔倒,一路跌跌撞撞。當他們跑到半山腰時,隻聽得寺廟中傳來一聲震耳欲聾的霹靂聲。眾人驚恐地迴頭望去,隻見天空中黑雲滾滾,如同一頂巨大的蓋子,將整個天空都遮蔽了。在那濃密的黑雲中,一條巨龍身姿矯健,正蜿蜒盤旋,時而露出巨大的身軀,時而又隱沒在雲中。眾人看得目瞪口呆,過了好一會兒,巨龍隨著那滾滾烏雲,漸漸消失在了天際。房生和友人們這才長舒一口氣,心有餘悸地繼續下山,一路上,大家都在熱烈地討論著剛才那驚心動魄的一幕。民婦眼中的蟄龍章丘的小相公莊,有一位民婦像往常一樣前往野外勞作。那天,天氣突然大變,狂風唿嘯著席卷而來,揚起漫天的塵沙,撲麵而來,讓人幾乎睜不開眼。民婦在風中艱難地前行,突然,她感覺有什麽東西鑽進了眼睛,眼睛一陣刺痛,仿佛含了麥芒一般。她趕忙用手揉眼睛,又努力地吹氣,試圖把異物弄出來,可無論她怎麽折騰,眼睛的刺痛感始終沒有消失。迴到家中,她憂心忡忡地讓家人幫忙查看。家人小心翼翼地翻開她的眼皮,仔細審視,卻發現她的眼珠並沒有什麽異樣,隻是在眼肉之間,有一條細細的紅線蜿蜒其中。村裏的一些老人聽聞此事,紛紛議論起來,有人說:“這怕是蟄龍啊。” 民婦一聽,嚇得臉色蒼白,心中充滿了恐懼,她不知道自己為何會如此倒黴,竟然遭遇了這樣的怪事,隻能整日憂心忡忡地等待著未知的命運,甚至以為自己命不久矣。就這樣,三個月過去了,民婦每天都在擔驚受怕中度過。突然有一天,天空中烏雲密布,一場暴雨傾盆而下。伴隨著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雷,民婦隻感覺眼睛一陣劇痛,隨後,那條蜿蜒在眼中的紅線竟從她的眼角處破出,直衝入雲霄。奇怪的是,民婦的眼睛並沒有受到絲毫損傷,隻是經過這場變故,她的心中依舊充滿了對那神秘蟄龍的敬畏,這件事也在村裏傳開,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奇談。蘇州龍現在繁華的蘇州城,有一天,天空突然變得陰沉沉的,壓抑的氛圍籠罩著整個城市。不久,電閃雷鳴,霹靂之聲大作。街上的行人紛紛停下腳步,驚恐地望向天空。隻見在那低垂的雲層之中,一條巨龍若隱若現。巨龍的鱗甲在閃電的映照下,閃爍著奇異的光芒,一片片張動著,仿佛在訴說著它的威嚴。它的巨大爪子中,緊緊抓著一個東西,仔細一看,竟然是一顆人頭,那人頭上的胡須和眉毛都清晰可見。眾人都被這奇異而又恐怖的景象驚呆了,紛紛駐足觀望,口中發出陣陣驚歎。有的人甚至嚇得瑟瑟發抖,躲在一旁。過了一會兒,隨著一陣狂風,巨龍帶著那顆人頭,緩緩升入雲層之中,最終消失不見。奇怪的是,蘇州城中並沒有人傳出丟失頭顱的消息,人們對這突如其來的一幕充滿了疑惑,這個神秘的事件也在蘇州城迅速傳開,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熱議的話題,讓這座城市一時間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3.林四娘
陳公與林四娘的奇情在青州,有一位道台陳公寶鑰,他來自閩地。一日夜晚,萬籟俱寂,陳公獨自坐在書房中,屋內燭火搖曳,映照著他略顯疲憊的麵容。他正沉浸於思緒之中,忽然,門簾輕輕晃動,一位女子悄然走了進來。陳公抬眼望去,隻見這女子麵容陌生,卻生得絕美動人,身著長袖宮裝,身姿婀娜,仿佛從畫中走來。女子嘴角含笑,輕聲說道:“如此清冷的夜晚,您獨自枯坐,莫不是覺得寂寞了?” 陳公心中一驚,忙問道:“你是何人?” 女子柔聲迴應:“我家並不遠,就在西鄰。” 陳公心中暗自揣測,這女子深夜到訪,莫不是鬼怪?可他又被女子的美貌深深吸引,心中泛起一絲別樣的情愫。他不由自主地伸手拉住女子的衣袖,邀請她坐下。兩人交談起來,女子言辭優雅,對詩詞歌賦、古今典故信手拈來,令陳公大為欣喜。陳公越看越心動,情不自禁地將女子擁入懷中,女子並未強烈抗拒,隻是略帶羞澀地環顧四周,輕聲問道:“此處可還有他人?” 陳公急忙起身,關上房門,說道:“並無他人。” 隨後,他急切地催促女子寬衣解帶,女子麵露羞怯之色,陳公便更加殷勤地為她服務。女子嬌嗔道:“我年方二十,仍是處子之身,您這般急切,我實在難以承受。” 一番雲雨過後,床單上留下點點落紅。之後,兩人在枕邊私語,女子自報家門,稱自己為 “林四娘”。陳公好奇地詳細詢問她的身世,林四娘卻略帶嗔怪地說:“我一世堅守貞潔,如今卻被您輕薄至此。您若真心愛我,隻願與我長相廝守便好,又何必這般絮絮叨叨追問不休?” 正說著,窗外傳來雞鳴聲,林四娘急忙起身,匆匆離去。自那以後,林四娘夜夜必至。每到夜晚,她與陳公便關上房門,在屋內雅致地飲酒作樂。談及音律,林四娘總能精準地剖析宮商之理,陳公由此猜測她必定擅長作曲。林四娘微笑著迴憶道:“這都是我兒時所學。” 陳公請求她演奏一曲,林四娘卻有些猶豫:“我已許久未彈奏,許多節奏都已遺忘,怕是會被懂行之人笑話。” 陳公再三懇請,林四娘這才低下頭,輕輕擊節,唱起了 “伊”、“涼” 之調。那歌聲哀婉動人,如泣如訴,仿佛帶著無盡的憂傷。一曲唱罷,她已淚流滿麵。陳公也被她的歌聲所感染,心中酸楚,緊緊抱住她安慰道:“你莫要再唱這亡國之音,徒增傷感。” 林四娘卻歎道:“聲音是用來表達心意的,心中哀傷之人無法唱出歡快的曲調,就如同心中喜悅之人無法唱出悲傷的旋律。” 兩人這般親密無間,感情甚至超過了尋常夫妻。日子久了,家中的仆人偷偷在門外傾聽,聽到她的歌聲,無不感動落淚。陳公的夫人偶然間窺見林四娘的容貌,心中不禁疑惑,這世間怎會有如此妖冶豔麗之人,若非鬼怪,必是狐仙。她擔心林四娘會給陳公帶來災禍,便勸說陳公與她斷絕往來。陳公卻不為所動,隻是再次向林四娘詢問身世。林四娘神色黯然,緩緩說道:“我本是衡王府中的宮人,遭遇變故後去世,至今已有十七年。隻因您為人高義,我才與您結為夫妻,我實在不敢給您帶來災禍。倘若您因此對我有所疑慮和畏懼,那我便從此離開。” 陳公連忙說道:“我並非嫌棄你,隻是我們如此恩愛,我實在想知道你的真實身份。” 於是,他又詢問宮中之事,林四娘深情地迴憶著,講述得繪聲繪色,陳公聽得津津有味。可每當談及衡王府衰敗之時,林四娘便哽咽著說不出話來。林四娘很少睡覺,每到夜晚,她總會起身誦讀《準提》、《金剛》等經咒。陳公好奇地問:“身處陰間,誦經咒能懺悔嗎?” 林四娘迴答:“是一樣的。我一生淪落,隻希望能超度來生。”林四娘還常常與陳公一起品評詩詞,遇到瑕疵之處,她便直言不諱地指出,而遇到好句,她則會輕聲嬌吟,那意態風流,讓人忘卻了疲倦。陳公問她:“你擅長作詩嗎?” 林四娘答道:“活著的時候偶爾也會作一些。” 陳公懇請她贈予自己一首詩,林四娘笑著說:“我那些兒女情長的詩句,怎能拿給您這樣的高人看。”就這樣,兩人恩恩愛愛地過了三年。一天夜裏,林四娘突然神色淒慘地前來與陳公告別。陳公大驚,忙問緣由,林四娘迴答:“冥王念我生前無罪,死後仍不忘誦經咒,決定讓我投胎到王家。今晚便是我們分別之時,此後再無相見之日。” 說著,她的眼中已滿是淚水,陳公也不禁潸然淚下。兩人於是擺下酒席,相對痛飲。林四娘慷慨悲歌,歌聲依舊哀婉動人,一字一句都飽含深情,每到悲傷之處,她便泣不成聲。她幾次停下,又幾次繼續,直到唱完最後一曲,可這酒卻再也喝不下去了。她起身,猶豫著想要離開,陳公緊緊拉住她,又挽留了一會兒。忽然,雞叫了,林四娘歎道:“我真的不能再久留了。您一直怪我不肯獻醜,如今即將永別,我便勉強作一首詩吧。” 她要來紙筆,很快寫成,說道:“我此刻心悲意亂,無法仔細推敲,這詩韻律或許有誤,您可千萬別拿給別人看。” 說完,她掩麵而泣,轉身離去。陳公一直將她送到門外,看著她的身影漸漸消失在夜色中,心中惆悵不已,久久佇立。陳公迴到屋內,拿起林四娘留下的詩,隻見字跡端正秀麗,他將詩珍而重之地收藏起來。詩中寫道:“靜鎖深宮十七年,誰將故國問青天?閑看殿宇封喬木,泣望君王化杜鵑。海國波濤斜夕照,漢家簫鼓靜烽煙。紅顏力弱難為厲,惠質心悲隻問禪。日誦菩提千百句,閑看貝葉兩三篇。高唱梨園歌代哭,請君獨聽亦潸然。” 詩中有些重複和脫節之處,想來是林四娘當時心情太過悲傷,未能仔細斟酌。陳公望著這首詩,心中滿是對林四娘的思念,這一段與林四娘的奇妙緣分,也成為了他心中永遠無法忘懷的迴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