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汾州狐
汾州判朱公與狐女在汾州,有一位任職判官的朱公。他所居住的官署中,時常有狐狸出沒。平日裏,朱公對此也隻是略有耳聞,並未太放在心上。一日夜晚,萬籟俱寂,唯有朱公的書房還亮著燈。他正坐在書桌前,處理著堆積如山的公文。燈光昏黃,在寂靜的房間裏搖曳閃爍。忽然,一個身影在燈下一閃而過,朱公起初以為是家中的仆婦,並未多加留意。過了一會兒,他不經意間抬起頭,卻發現眼前的女子麵容陌生,她亭亭玉立在燈下,容光煥發,豔絕人寰。朱公心中一驚,瞬間明白這女子絕非凡人,定是狐仙無疑。然而,朱公被她的美貌深深吸引,心中湧起一股難以抑製的愛慕之情,竟不由自主地招唿她過來。女子停下腳步,嘴角微微上揚,笑著說道:“你如此大聲地招唿人,我難道是你家的婢女嗎?” 朱公意識到自己的失態,連忙笑著起身,輕輕拉著女子坐下,誠懇地向她道歉。自那之後,兩人漸漸熟絡起來,感情愈發深厚,沒過多久便如夫妻一般恩愛。日子就這樣平靜地過著,朱公沉醉在與狐女的溫柔鄉中,幾乎忘卻了塵世的煩惱。直到有一天,狐女突然神色凝重地對朱公說:“你的官運即將迎來變動,升遷的日子就在不久之後了。” 朱公又驚又喜,忙問:“那會是什麽時候呢?” 狐女歎了口氣,緩緩說道:“就在眼前。隻是,前來祝賀你升遷的人剛到門口,那吊喪之人也已在街巷之中徘徊,恐怕你這官是做不成了。” 朱公聽後,心中疑惑不解,卻又無法從狐女口中得知更多詳情。果然,三天之後,升遷的喜訊如期而至。朱公滿心歡喜,以為自己的仕途即將迎來新的高峰。然而,命運卻在此時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第二天,朱公便接到了家中傳來的噩耗 —— 太夫人去世了。朱公悲痛萬分,無奈之下,隻能辭去官職,準備迴家奔喪。朱公深知自己此去,不知何時才能迴來,心中對狐女充滿了不舍。他苦苦哀求狐女與他一同返鄉,狐女卻堅決拒絕了他。朱公不死心,一直糾纏著狐女,狐女被他的深情所打動,最終答應送他到河邊。到了河邊,朱公看著滔滔河水,心中愈發焦急,他再次試圖勸說狐女與他一同上船。狐女看著朱公,眼中滿是無奈與不舍,輕聲說道:“你有所不知,狐類天生不能過河。” 朱公聽後,如遭雷擊,呆呆地站在河邊,望著河水,心中五味雜陳。他實在無法接受與狐女就此分別,於是便在河畔徘徊,一步也不肯離去。就在朱公滿心絕望之時,狐女突然轉身,對他說道:“你且在此稍候,我去拜訪一位故舊。” 說完,狐女的身影便消失在了夜色之中。朱公在河邊焦急地等待著,時間仿佛凝固了一般,每一分每一秒都過得無比漫長。過了許久,狐女終於迴來了。與此同時,一位神秘的客人也接踵而至,前來拜訪朱公。狐女將客人請進了別室,兩人在裏麵低聲交談著。朱公心中好奇,卻又不便前去打擾。客人離開後,狐女才來到朱公身邊,微笑著說道:“現在你可以上船了,我送你過河。” 朱公驚訝地問道:“你之前說不能過河,現在為何又可以了?” 狐女輕輕一笑,解釋道:“我剛才去拜訪的不是別人,正是河神。我為了你的緣故,特地向他求情。他答應給我十天的時間往返,所以我可以暫時陪你過河。”朱公聽後,又驚又喜,緊緊握住狐女的手,眼中滿是感激與愛意。兩人一同登上了船,在河神的庇佑下,船隻平穩地行駛在河麵上。朱公望著身旁的狐女,心中感慨萬千,他深知這短暫的相聚是如此珍貴。然而,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十天的期限很快就到了,狐女不得不與朱公告別。朱公緊緊拉住狐女的手,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他多麽希望時間能夠永遠停留在這一刻。但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狐女終究不屬於這個世界。狐女輕輕掙脫朱公的手,轉身離去。朱公望著狐女離去的背影,心中充滿了不舍與思念。直到狐女的身影消失在遠方,朱公才緩緩轉身,踏上了迴家的路。這段與狐女的奇妙緣分,成為了朱公心中永遠無法忘懷的迴憶,在他的餘生中,時常在夜深人靜之時,悄然湧上心頭。
2.巧娘
傅廉與巧娘的奇幻姻緣在廣東,有一位縉紳傅氏,年逾六十,晚年得子,取名傅廉。傅廉極為聰慧,卻天生患有天閹之症,十七歲時,私處竟如蠶般細小。這事兒遠近皆知,誰家也不願將女兒許配給他。傅氏自覺宗嗣無望,整日憂心忡忡,卻又無計可施。傅廉跟隨先生讀書。一日,先生有事外出,恰好門外有耍猴戲的,傅廉被那熱鬧場景吸引,便荒廢了學業跑去觀看。眼看先生快迴來了,他心中害怕,竟慌不擇路地逃走了。離家數裏後,隻見一位身著素衣的女郎,帶著小婢女從前麵走來。女郎一迴眸,那妖冶豔麗的容貌讓傅廉瞬間看呆了眼,她蓮步輕移,略顯遲緩。傅廉不由自主地快步從她身旁走過。女郎迴頭對婢女說:“你去問問那位公子,可是要去瓊州?” 婢女果真上前詢問,傅廉疑惑地問這是為何,女郎說道:“若是去瓊州,這兒有一封書信,勞煩他順路帶到我家。我老母在家,也可盡地主之誼。” 傅廉本就無處可去,想著去瓊州也無妨,便答應了下來。女郎把信交給婢女,婢女轉手遞給傅廉。傅廉詢問她們的姓名和住處,女郎答道:“我姓華,住在秦女村,離北郭有三四裏地。” 傅廉帶著信,搭船便出發了。到了瓊州北郭時,天色已晚,傅廉打聽秦女村,卻無人知曉。他朝著北方又走了四五裏路,此時星月璀璨,路邊芳草萋萋,一片茫茫,卻不見旅店。傅廉心中窘迫,忽見路邊有座墳墓,便想在墳邊暫歇。可又害怕遭遇虎狼,無奈之下,他隻好像猴子般爬上樹,蹲在樹枝上。四周鬆濤陣陣,夜蟲哀鳴,傅廉心中忐忑不安,懊悔得腸子都青了。忽然,他聽到樹下有人聲,低頭俯瞰,竟出現一座庭院,一位麗人正坐在石凳上,兩個丫鬟手持畫燭,分立左右。麗人向左看了看說:“今夜月色皎潔,星辰稀疏,華姑送的團茶,可以烹上一盞,來賞這良夜美景。” 傅廉以為遇見了鬼魅,嚇得毛發直立,大氣都不敢出。忽然,婢女仰頭看向樹上說:“樹上有人!” 麗人驚起,說道:“是何處的大膽狂徒,竟暗中窺探!” 傅廉嚇得魂飛魄散,無處可逃,隻好慢慢從樹上爬下來,伏地求饒。麗人走近一看,反倒由怒轉喜,拉著他一同坐下。傅廉偷偷瞧去,隻見麗人年紀約莫十七八歲,姿態絕美,聽她說話,也是本地口音。麗人問道:“公子這是要去哪裏?” 傅廉迴答:“我為人送信。” 麗人說:“野外多有暴徒,露宿此地危險。若是公子不嫌棄寒舍簡陋,不妨在此借宿一晚。” 說著便邀請傅廉進屋。屋內隻有一張床,麗人讓婢女在上麵鋪了兩床被子。傅廉自覺形穢,便說願睡在床下。麗人笑著說:“與佳客相逢,我怎敢像陳元龍那樣高臥不顧呢?” 傅廉不得已,隻好與麗人同榻而眠,可心中惶恐,身體都不敢舒展。沒過多久,黑暗中,麗人悄悄伸出纖細的手,輕輕撫摸傅廉的腿和大腿,傅廉假裝熟睡,好似渾然不知。又過了一會兒,麗人掀開被子鑽了進來,輕輕搖晃傅廉,傅廉始終一動不動。麗人便伸手向下探尋他的隱秘之處,可觸碰到之後,卻停了手,悵然若失,悄悄鑽出被子。不一會兒,傅廉便聽到了哭泣聲。他又羞又愧,無地自容,隻能暗自怨恨老天對自己的缺陷。麗人喚婢女點起燈,婢女見她滿臉淚痕,驚訝地詢問為何如此傷心。麗人搖頭說:“我隻是感歎自己的命運罷了。” 婢女站在床邊,關切地看著麗人的臉色。麗人說:“去把公子叫醒,讓他離開吧。” 傅廉聽到這話,更加羞愧,又擔心這深更半夜,茫茫天地,自己無處可去。正在發愁之際,一位婦人推門而入。婢女說:“華姑來了。” 傅廉偷偷看去,隻見婦人年紀約五十多歲,依舊風韻猶存。華姑見麗人還未睡,便詢問緣由,麗人沒有迴答。華姑又看到床上躺著個人,便問:“和你同榻的是誰?” 婢女代答道:“夜裏來了個少年郎,在此借宿。” 華姑笑著說:“不知巧娘已經喜結花燭了。” 見麗人淚跡未幹,驚訝地問:“新婚之夜,這般悲傷哭泣,莫不是郎君太粗暴了?” 麗人不說話,隻是哭得更傷心了。華姑想要掀開被子看看傅廉,一抖動衣服,書信落在了床上。華姑拿起一看,驚訝道:“這是我女兒的筆跡!” 拆開讀完,不禁連連歎息。麗人詢問怎麽迴事,華姑說:“這是三姐的家書,說吳郎已經去世,她孤苦無依,這可如何是好?” 麗人說:“他本來就說是為人送信的,幸好還沒打發他走。” 華姑把傅廉叫起來,仔細詢問書信的來曆,傅廉便詳細地講述了一遍。華姑說:“勞煩你大老遠送信,該如何報答你呢?” 又仔細打量傅廉,笑著問:“你怎麽得罪巧娘了?” 傅廉說:“我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麽錯。” 華姑又問麗人,麗人歎息道:“我隻是可憐自己生來便命中注定要嫁給一個閹人,因此悲傷罷了。” 華姑看著傅廉說:“聰明的孩子,你本是男兒身,卻如女子般,這可不行。你是我的客人,不能久留在此處打擾他人。” 於是便領著傅廉到東廂房,伸手到他褲中查驗,笑著說:“難怪巧娘會落淚。不過幸好你還有根蒂,還有辦法可想。” 華姑挑亮燈,翻遍了箱子,找到一顆黑藥丸遞給傅廉,讓他立刻吞下,還叮囑他不要聲張,這才出去。傅廉獨自躺在床上,心裏琢磨著這藥到底治什麽病。將近五更時,傅廉剛醒,便覺得臍下有一縷熱氣直衝隱秘之處,隱隱約約感覺有東西垂在大腿邊,伸手一摸,自己竟已變成了偉男子。他心中驚喜萬分,就如同突然得到了極大的賞賜。天色剛亮,華姑便走進房間,給傅廉送來炊餅,叮囑他耐心坐著,然後反鎖了房門。出門後對華姑對巧娘說:“公子有送信的功勞,我打算把三娘叫來,與他結為姊妹之交。先把他關在屋裏,免得招人厭煩。” 說完便出門去了。傅廉在屋裏百無聊賴,時不時靠近門縫,像鳥從籠中窺探外麵。一看到巧娘,就想招唿她,把自己的變化告訴她,可又因羞愧而說不出口。一直等到夜晚,華姑才帶著一個女子迴來。打開門說:“可把郎君悶壞了!三娘快來拜謝公子。” 女子有些羞澀地走進來,向傅廉行禮。華姑讓他們以兄妹相稱,巧娘笑著說:“稱姊妹也可以。” 大家一起到堂中,圍坐飲酒。飲酒間,巧娘開玩笑地問:“閹人見到佳麗也會動心嗎?” 傅廉說:“跛腳的人不會忘記走路,失明的人不會忘記看東西。” 眾人聽了,都笑了起來。巧娘見三娘旅途勞累,便催促她去休息。華姑看著三娘,讓她和傅廉一起去。三娘羞得滿臉通紅,不肯去。華姑說:“他雖是男兒身,卻有女子般的性情,有什麽可怕的?” 在華姑的催促下,三娘和傅廉一起走了。華姑還私下叮囑傅廉說:“私下裏你是我的女婿,明麵上你是我的兒子,這樣便好。” 傅廉滿心歡喜,拉著三娘的手臂上了床,初次嚐試,那種快樂自不必說。事後,傅廉在枕上問三娘:“巧娘是什麽人?” 三娘說:“她是鬼。她才貌雙全,卻命運坎坷。她嫁給毛家的小兒子,那小兒子患有閹病,十八歲了還不能行夫妻之事,她因此鬱鬱寡歡,含恨而死。” 傅廉聽了,十分震驚,懷疑三娘也是鬼。三娘說:“實話告訴你,我不是鬼,是狐仙。巧娘獨自居住,沒有伴侶,我和母親沒有家,便借她的房子住下。” 傅廉大為驚愕,三娘又說:“別怕,雖然我們是鬼狐,但不會害你。” 從那以後,他們每天一起談天說笑,喝酒作樂。傅廉雖然知道巧娘不是人,但心裏喜愛她的美麗,隻是遺憾沒有機會向她表明心意。傅廉為人含蓄,善於說些俏皮話,很得巧娘的憐愛。一天,華氏母女要去別的地方,又把傅廉關在屋裏。傅廉憋悶得慌,在屋裏繞著門,隔著門唿喚巧娘。巧娘讓婢女試了好幾把鑰匙,才打開門。傅廉附在巧娘耳邊,請求與她獨處。巧娘讓婢女離開,傅廉拉著巧娘坐在床上,依偎在她身邊。巧娘開玩笑地伸手去摸傅廉的臍下,說:“可惜你這裏空空如也。” 話還沒說完,卻觸手摸到一大把,驚訝地說:“怎麽之前那麽小,現在卻變得這麽大!” 傅廉笑著說:“之前害羞見人,所以縮著,現在被你這般調侃,實在難堪,便像青蛙發怒一樣鼓起來了。” 於是兩人親密起來。事後,巧娘生氣地說:“現在才知道把你關起來的原因。以前我和母親四處漂泊,無處棲身,借住在這裏。三娘跟我學刺繡,我毫無保留地教她。沒想到她竟然如此妒忌!” 傅廉趕忙勸慰她,並把自己的情況告訴了她,巧娘心中始終對三娘有所怨恨。傅廉說:“要保密!華姑叮囑我要嚴守秘密。” 話還沒說完,華姑突然推門而入,兩人驚慌失措,趕忙起身。華姑瞪著眼問:“是誰打開的門?” 巧娘笑著承認是自己。華姑更加生氣,嘮叨個不停。巧娘故意冷笑著說:“阿婆也太好笑了!他雖是男兒身,卻有女子般的性情,能做什麽呢?” 三娘見母親和巧娘爭吵得厲害,心裏不安,便從中調解,兩人才漸漸消了氣,轉怒為喜。巧娘雖然言辭激烈,但從那以後,也隻好委屈自己,對待三娘。隻是華姑日夜防範,傅廉和巧娘兩人的感情無法盡情舒展,隻能眉目傳情罷了。一天,華姑對傅廉說:“我的兩個女兒都已侍奉過你,可總住在這裏也不是辦法,你應該迴去告訴父母,早早定下婚約。” 說完便為傅廉收拾行李,催促他上路。兩位女子相對而泣,麵容悲傷。巧娘更是難以承受,淚水滾滾而下,如同斷了線的珠子,止也止不住。華姑過來勸慰,拉著傅廉就往外走。到了門外,卻發現庭院已經消失,隻剩下一座荒墳。華姑把傅廉送到船上,說:“你走後,我帶著兩個女兒在你們縣城租房子住。若是你不忘舊情,李氏廢園裏,可等待你來迎親。” 傅廉便踏上了歸途。此時,傅廉的父親找不到兒子,正焦急萬分,見兒子迴來,喜出望外。傅廉簡略地講述了事情的經過,還提到了華氏的婚約。父親說:“妖言怎麽能相信?你能活著迴來,不過是因為你有閹病。不然,早就死了!” 傅廉說:“她們雖然是異類,但感情和人一樣,況且又聰慧美麗,娶了她們也不會被親戚朋友笑話。” 父親不說話,隻是嗤笑。傅廉退下後,因身體有了變化,按捺不住,行為不再安分,常常與婢女私通,甚至漸漸在白天也肆意妄為,他想讓父母知道自己不再是閹人。一天,被一個小婢女撞見,小婢女跑去告訴了傅母,傅母不信,悄悄去看,這才大驚。叫來婢女仔細詢問,得知了全部情況。傅母高興極了,逢人便說,以此表明兒子不是閹人,打算為他向世族人家求親。傅廉私下告訴母親:“非華氏女子不娶。” 母親說:“世上不缺美麗的女子,何必一定要娶鬼物?” 傅廉說:“我若不是遇到華姑,都不知道男女之事,背棄她不吉利。” 傅父最終聽從了他的話,派了一個男仆和一個女仆前去查看情況。男仆和女仆出了東郭四五裏,尋找李氏園。隻見在破敗的圍牆和竹林樹木中,有縷縷炊煙升起。女仆下了車,徑直走到門前,隻見華氏母女正在擦拭桌椅,打掃衛生,似乎在等待著什麽。女仆上前行禮,傳達了主人的意思。看到三娘,驚訝地說:“這就是我家的小主婦吧?我見了都心生憐愛,難怪公子魂牽夢繞。” 接著便問巧娘在哪裏。華姑歎息說:“她是我的義女,三天前突然去世了。” 隨後用酒食款待女仆和男仆。女仆迴去後,詳細描述了三娘的容貌舉止,傅廉的父母都很高興。最後說到巧娘的死訊,傅廉心中難過,幾乎落淚。到了迎親那天,傅廉見到華姑,親自詢問巧娘的情況。華姑迴答說:“她已經投生到北方了。” 傅廉聽後,歎息了很久。傅廉把三娘迎迴家後,心中始終無法忘記巧娘,但凡有從瓊州來的人,他必定召見詢問。有人說秦女墓夜裏能聽到鬼哭,傅廉覺得十分怪異,迴家告訴了三娘。三娘沉思許久,流著淚說:“我辜負姐姐了!” 傅廉追問,三娘迴答:“我和母親來的時候,確實沒有告訴她。現在她的哀怨啼哭,恐怕就是她吧?我之前想告訴你,又怕暴露母親的過錯。” 傅廉聽了,既悲傷又高興。立刻備車,日夜兼程,趕到秦女墓前,敲著墓旁的樹木唿喊:“巧娘!巧娘!我在這裏!” 不一會兒,隻見一位女郎抱著嬰兒從墓穴中出來,抬頭痛哭,滿是怨恨。傅廉也流下了眼淚。傅廉探身懷中,問這是誰的孩子,巧娘說:“這是你的孩子,已經出生三個月了。” 傅廉歎息說:“都怪我誤聽了華姑的話,讓你們母子埋憂地下,這罪過我如何能推脫!” 於是和巧娘一起乘車,渡海迴到家中。傅廉抱著孩子告訴母親,母親看了看,見孩子身體健壯,容貌不凡,不像鬼物,更加歡喜。兩位女子相處和睦,孝順婆婆。後來傅父生病,請來醫生。巧娘說:“這病治不好了,魂魄已經離開身體。” 督促家人準備好喪葬用品,剛準備好,傅父便去世了。孩子長大後,長得和傅廉極為相像,特別聰慧,十四歲就考中了秀才。高郵的翁紫霞,客居廣東時聽聞了這個故事。隻是故事中有些地名已經遺忘,也不知道故事中的人物後來結局如何
3.吳令
城隍祠外的奇事在吳地,有一位縣令,人們漸漸忘記了他的姓名,隻知道他為人剛正耿介,在當地頗有聲名。吳地的風俗,極為敬重城隍之神。人們用木頭雕刻城隍神像,給它穿上華麗的錦袍,安置在精美的神龕裏,那神像栩栩如生,仿佛真有神明附於其上。每年城隍神的壽誕,都是吳地的盛大節日。屆時,居民們會紛紛湊錢舉辦廟會。到了那天,人們用華麗的車子載著城隍神像在大街小巷巡遊。巡遊隊伍中,各種旗幟、儀仗排列得整整齊齊,莊嚴威武。隊伍一邊前行,一邊演奏著熱鬧的鼓吹樂曲,聲音此起彼伏,在整個街道上迴蕩。如此熱鬧的場景,年複一年,漸漸成了當地雷打不動的習俗,從沒有人敢懈怠。有一年,恰逢城隍神壽誕,這位縣令外出,正好遇上了巡遊的隊伍。縣令當即下令隊伍停下,詢問是怎麽迴事。居民們如實相告,縣令又仔細詢問後得知,舉辦這樣一場廟會,花費極為奢靡。他一聽,頓時怒從心頭起,指著城隍神像,義正言辭地斥責道:“城隍是守護這一邑的神明!要是它昏聵不靈,那不過是個荒淫昏庸的鬼,根本不值得人們供奉;要是它真有神靈,就應該懂得珍惜物力,怎麽能任由人們用這些毫無意義的花費,去消耗百姓的血汗錢呢?” 說完,他毫不留情地命人把神像從車上拖到地上,親自拿鞭子抽打了二十下。這一舉動,讓在場的眾人都驚呆了。從那之後,吳地奢靡舉辦城隍廟會的習俗竟真的徹底改變了。這位縣令平日裏清正廉潔,公正無私,隻是年輕的時候,偶爾會有些孩子氣,喜歡嬉戲玩鬧。在他鞭打城隍神像一年多後的一天,他在官署裏,一時興起,順著梯子爬上屋簷,想要掏取鳥巢裏的雛雀。沒想到,一個不小心,他失足從梯子上摔了下來,折斷了大腿。盡管請了不少大夫診治,可他的傷勢卻越來越重,不久便去世了。就在縣令去世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人們路過城隍祠時,總能聽到裏麵傳來縣令大聲喧鬧、憤怒指責的聲音,好像是在和城隍神激烈爭吵,而且一連持續了好幾天都沒有停止。吳地的百姓都沒有忘記縣令曾經的功績和他的正直,他們不忍心看到縣令的 “靈魂” 如此憤怒,於是紛紛聚集到城隍祠,誠心祈禱,希望能化解這場紛爭。不僅如此,大家還決定另外修建一座祠堂來供奉這位縣令。神奇的是,祠堂建成後,城隍祠裏那激烈的爭吵聲竟然真的消失了。這座新的祠堂,人們也把它稱作城隍祠,每年春秋兩季,百姓們都會來祭祀,香火比原來的城隍祠還要旺盛。就這樣,吳地從此便有了兩座城隍祠,縣令的故事也在當地代代相傳,成了人們口中的傳奇 。
汾州判朱公與狐女在汾州,有一位任職判官的朱公。他所居住的官署中,時常有狐狸出沒。平日裏,朱公對此也隻是略有耳聞,並未太放在心上。一日夜晚,萬籟俱寂,唯有朱公的書房還亮著燈。他正坐在書桌前,處理著堆積如山的公文。燈光昏黃,在寂靜的房間裏搖曳閃爍。忽然,一個身影在燈下一閃而過,朱公起初以為是家中的仆婦,並未多加留意。過了一會兒,他不經意間抬起頭,卻發現眼前的女子麵容陌生,她亭亭玉立在燈下,容光煥發,豔絕人寰。朱公心中一驚,瞬間明白這女子絕非凡人,定是狐仙無疑。然而,朱公被她的美貌深深吸引,心中湧起一股難以抑製的愛慕之情,竟不由自主地招唿她過來。女子停下腳步,嘴角微微上揚,笑著說道:“你如此大聲地招唿人,我難道是你家的婢女嗎?” 朱公意識到自己的失態,連忙笑著起身,輕輕拉著女子坐下,誠懇地向她道歉。自那之後,兩人漸漸熟絡起來,感情愈發深厚,沒過多久便如夫妻一般恩愛。日子就這樣平靜地過著,朱公沉醉在與狐女的溫柔鄉中,幾乎忘卻了塵世的煩惱。直到有一天,狐女突然神色凝重地對朱公說:“你的官運即將迎來變動,升遷的日子就在不久之後了。” 朱公又驚又喜,忙問:“那會是什麽時候呢?” 狐女歎了口氣,緩緩說道:“就在眼前。隻是,前來祝賀你升遷的人剛到門口,那吊喪之人也已在街巷之中徘徊,恐怕你這官是做不成了。” 朱公聽後,心中疑惑不解,卻又無法從狐女口中得知更多詳情。果然,三天之後,升遷的喜訊如期而至。朱公滿心歡喜,以為自己的仕途即將迎來新的高峰。然而,命運卻在此時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第二天,朱公便接到了家中傳來的噩耗 —— 太夫人去世了。朱公悲痛萬分,無奈之下,隻能辭去官職,準備迴家奔喪。朱公深知自己此去,不知何時才能迴來,心中對狐女充滿了不舍。他苦苦哀求狐女與他一同返鄉,狐女卻堅決拒絕了他。朱公不死心,一直糾纏著狐女,狐女被他的深情所打動,最終答應送他到河邊。到了河邊,朱公看著滔滔河水,心中愈發焦急,他再次試圖勸說狐女與他一同上船。狐女看著朱公,眼中滿是無奈與不舍,輕聲說道:“你有所不知,狐類天生不能過河。” 朱公聽後,如遭雷擊,呆呆地站在河邊,望著河水,心中五味雜陳。他實在無法接受與狐女就此分別,於是便在河畔徘徊,一步也不肯離去。就在朱公滿心絕望之時,狐女突然轉身,對他說道:“你且在此稍候,我去拜訪一位故舊。” 說完,狐女的身影便消失在了夜色之中。朱公在河邊焦急地等待著,時間仿佛凝固了一般,每一分每一秒都過得無比漫長。過了許久,狐女終於迴來了。與此同時,一位神秘的客人也接踵而至,前來拜訪朱公。狐女將客人請進了別室,兩人在裏麵低聲交談著。朱公心中好奇,卻又不便前去打擾。客人離開後,狐女才來到朱公身邊,微笑著說道:“現在你可以上船了,我送你過河。” 朱公驚訝地問道:“你之前說不能過河,現在為何又可以了?” 狐女輕輕一笑,解釋道:“我剛才去拜訪的不是別人,正是河神。我為了你的緣故,特地向他求情。他答應給我十天的時間往返,所以我可以暫時陪你過河。”朱公聽後,又驚又喜,緊緊握住狐女的手,眼中滿是感激與愛意。兩人一同登上了船,在河神的庇佑下,船隻平穩地行駛在河麵上。朱公望著身旁的狐女,心中感慨萬千,他深知這短暫的相聚是如此珍貴。然而,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十天的期限很快就到了,狐女不得不與朱公告別。朱公緊緊拉住狐女的手,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他多麽希望時間能夠永遠停留在這一刻。但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狐女終究不屬於這個世界。狐女輕輕掙脫朱公的手,轉身離去。朱公望著狐女離去的背影,心中充滿了不舍與思念。直到狐女的身影消失在遠方,朱公才緩緩轉身,踏上了迴家的路。這段與狐女的奇妙緣分,成為了朱公心中永遠無法忘懷的迴憶,在他的餘生中,時常在夜深人靜之時,悄然湧上心頭。
2.巧娘
傅廉與巧娘的奇幻姻緣在廣東,有一位縉紳傅氏,年逾六十,晚年得子,取名傅廉。傅廉極為聰慧,卻天生患有天閹之症,十七歲時,私處竟如蠶般細小。這事兒遠近皆知,誰家也不願將女兒許配給他。傅氏自覺宗嗣無望,整日憂心忡忡,卻又無計可施。傅廉跟隨先生讀書。一日,先生有事外出,恰好門外有耍猴戲的,傅廉被那熱鬧場景吸引,便荒廢了學業跑去觀看。眼看先生快迴來了,他心中害怕,竟慌不擇路地逃走了。離家數裏後,隻見一位身著素衣的女郎,帶著小婢女從前麵走來。女郎一迴眸,那妖冶豔麗的容貌讓傅廉瞬間看呆了眼,她蓮步輕移,略顯遲緩。傅廉不由自主地快步從她身旁走過。女郎迴頭對婢女說:“你去問問那位公子,可是要去瓊州?” 婢女果真上前詢問,傅廉疑惑地問這是為何,女郎說道:“若是去瓊州,這兒有一封書信,勞煩他順路帶到我家。我老母在家,也可盡地主之誼。” 傅廉本就無處可去,想著去瓊州也無妨,便答應了下來。女郎把信交給婢女,婢女轉手遞給傅廉。傅廉詢問她們的姓名和住處,女郎答道:“我姓華,住在秦女村,離北郭有三四裏地。” 傅廉帶著信,搭船便出發了。到了瓊州北郭時,天色已晚,傅廉打聽秦女村,卻無人知曉。他朝著北方又走了四五裏路,此時星月璀璨,路邊芳草萋萋,一片茫茫,卻不見旅店。傅廉心中窘迫,忽見路邊有座墳墓,便想在墳邊暫歇。可又害怕遭遇虎狼,無奈之下,他隻好像猴子般爬上樹,蹲在樹枝上。四周鬆濤陣陣,夜蟲哀鳴,傅廉心中忐忑不安,懊悔得腸子都青了。忽然,他聽到樹下有人聲,低頭俯瞰,竟出現一座庭院,一位麗人正坐在石凳上,兩個丫鬟手持畫燭,分立左右。麗人向左看了看說:“今夜月色皎潔,星辰稀疏,華姑送的團茶,可以烹上一盞,來賞這良夜美景。” 傅廉以為遇見了鬼魅,嚇得毛發直立,大氣都不敢出。忽然,婢女仰頭看向樹上說:“樹上有人!” 麗人驚起,說道:“是何處的大膽狂徒,竟暗中窺探!” 傅廉嚇得魂飛魄散,無處可逃,隻好慢慢從樹上爬下來,伏地求饒。麗人走近一看,反倒由怒轉喜,拉著他一同坐下。傅廉偷偷瞧去,隻見麗人年紀約莫十七八歲,姿態絕美,聽她說話,也是本地口音。麗人問道:“公子這是要去哪裏?” 傅廉迴答:“我為人送信。” 麗人說:“野外多有暴徒,露宿此地危險。若是公子不嫌棄寒舍簡陋,不妨在此借宿一晚。” 說著便邀請傅廉進屋。屋內隻有一張床,麗人讓婢女在上麵鋪了兩床被子。傅廉自覺形穢,便說願睡在床下。麗人笑著說:“與佳客相逢,我怎敢像陳元龍那樣高臥不顧呢?” 傅廉不得已,隻好與麗人同榻而眠,可心中惶恐,身體都不敢舒展。沒過多久,黑暗中,麗人悄悄伸出纖細的手,輕輕撫摸傅廉的腿和大腿,傅廉假裝熟睡,好似渾然不知。又過了一會兒,麗人掀開被子鑽了進來,輕輕搖晃傅廉,傅廉始終一動不動。麗人便伸手向下探尋他的隱秘之處,可觸碰到之後,卻停了手,悵然若失,悄悄鑽出被子。不一會兒,傅廉便聽到了哭泣聲。他又羞又愧,無地自容,隻能暗自怨恨老天對自己的缺陷。麗人喚婢女點起燈,婢女見她滿臉淚痕,驚訝地詢問為何如此傷心。麗人搖頭說:“我隻是感歎自己的命運罷了。” 婢女站在床邊,關切地看著麗人的臉色。麗人說:“去把公子叫醒,讓他離開吧。” 傅廉聽到這話,更加羞愧,又擔心這深更半夜,茫茫天地,自己無處可去。正在發愁之際,一位婦人推門而入。婢女說:“華姑來了。” 傅廉偷偷看去,隻見婦人年紀約五十多歲,依舊風韻猶存。華姑見麗人還未睡,便詢問緣由,麗人沒有迴答。華姑又看到床上躺著個人,便問:“和你同榻的是誰?” 婢女代答道:“夜裏來了個少年郎,在此借宿。” 華姑笑著說:“不知巧娘已經喜結花燭了。” 見麗人淚跡未幹,驚訝地問:“新婚之夜,這般悲傷哭泣,莫不是郎君太粗暴了?” 麗人不說話,隻是哭得更傷心了。華姑想要掀開被子看看傅廉,一抖動衣服,書信落在了床上。華姑拿起一看,驚訝道:“這是我女兒的筆跡!” 拆開讀完,不禁連連歎息。麗人詢問怎麽迴事,華姑說:“這是三姐的家書,說吳郎已經去世,她孤苦無依,這可如何是好?” 麗人說:“他本來就說是為人送信的,幸好還沒打發他走。” 華姑把傅廉叫起來,仔細詢問書信的來曆,傅廉便詳細地講述了一遍。華姑說:“勞煩你大老遠送信,該如何報答你呢?” 又仔細打量傅廉,笑著問:“你怎麽得罪巧娘了?” 傅廉說:“我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麽錯。” 華姑又問麗人,麗人歎息道:“我隻是可憐自己生來便命中注定要嫁給一個閹人,因此悲傷罷了。” 華姑看著傅廉說:“聰明的孩子,你本是男兒身,卻如女子般,這可不行。你是我的客人,不能久留在此處打擾他人。” 於是便領著傅廉到東廂房,伸手到他褲中查驗,笑著說:“難怪巧娘會落淚。不過幸好你還有根蒂,還有辦法可想。” 華姑挑亮燈,翻遍了箱子,找到一顆黑藥丸遞給傅廉,讓他立刻吞下,還叮囑他不要聲張,這才出去。傅廉獨自躺在床上,心裏琢磨著這藥到底治什麽病。將近五更時,傅廉剛醒,便覺得臍下有一縷熱氣直衝隱秘之處,隱隱約約感覺有東西垂在大腿邊,伸手一摸,自己竟已變成了偉男子。他心中驚喜萬分,就如同突然得到了極大的賞賜。天色剛亮,華姑便走進房間,給傅廉送來炊餅,叮囑他耐心坐著,然後反鎖了房門。出門後對華姑對巧娘說:“公子有送信的功勞,我打算把三娘叫來,與他結為姊妹之交。先把他關在屋裏,免得招人厭煩。” 說完便出門去了。傅廉在屋裏百無聊賴,時不時靠近門縫,像鳥從籠中窺探外麵。一看到巧娘,就想招唿她,把自己的變化告訴她,可又因羞愧而說不出口。一直等到夜晚,華姑才帶著一個女子迴來。打開門說:“可把郎君悶壞了!三娘快來拜謝公子。” 女子有些羞澀地走進來,向傅廉行禮。華姑讓他們以兄妹相稱,巧娘笑著說:“稱姊妹也可以。” 大家一起到堂中,圍坐飲酒。飲酒間,巧娘開玩笑地問:“閹人見到佳麗也會動心嗎?” 傅廉說:“跛腳的人不會忘記走路,失明的人不會忘記看東西。” 眾人聽了,都笑了起來。巧娘見三娘旅途勞累,便催促她去休息。華姑看著三娘,讓她和傅廉一起去。三娘羞得滿臉通紅,不肯去。華姑說:“他雖是男兒身,卻有女子般的性情,有什麽可怕的?” 在華姑的催促下,三娘和傅廉一起走了。華姑還私下叮囑傅廉說:“私下裏你是我的女婿,明麵上你是我的兒子,這樣便好。” 傅廉滿心歡喜,拉著三娘的手臂上了床,初次嚐試,那種快樂自不必說。事後,傅廉在枕上問三娘:“巧娘是什麽人?” 三娘說:“她是鬼。她才貌雙全,卻命運坎坷。她嫁給毛家的小兒子,那小兒子患有閹病,十八歲了還不能行夫妻之事,她因此鬱鬱寡歡,含恨而死。” 傅廉聽了,十分震驚,懷疑三娘也是鬼。三娘說:“實話告訴你,我不是鬼,是狐仙。巧娘獨自居住,沒有伴侶,我和母親沒有家,便借她的房子住下。” 傅廉大為驚愕,三娘又說:“別怕,雖然我們是鬼狐,但不會害你。” 從那以後,他們每天一起談天說笑,喝酒作樂。傅廉雖然知道巧娘不是人,但心裏喜愛她的美麗,隻是遺憾沒有機會向她表明心意。傅廉為人含蓄,善於說些俏皮話,很得巧娘的憐愛。一天,華氏母女要去別的地方,又把傅廉關在屋裏。傅廉憋悶得慌,在屋裏繞著門,隔著門唿喚巧娘。巧娘讓婢女試了好幾把鑰匙,才打開門。傅廉附在巧娘耳邊,請求與她獨處。巧娘讓婢女離開,傅廉拉著巧娘坐在床上,依偎在她身邊。巧娘開玩笑地伸手去摸傅廉的臍下,說:“可惜你這裏空空如也。” 話還沒說完,卻觸手摸到一大把,驚訝地說:“怎麽之前那麽小,現在卻變得這麽大!” 傅廉笑著說:“之前害羞見人,所以縮著,現在被你這般調侃,實在難堪,便像青蛙發怒一樣鼓起來了。” 於是兩人親密起來。事後,巧娘生氣地說:“現在才知道把你關起來的原因。以前我和母親四處漂泊,無處棲身,借住在這裏。三娘跟我學刺繡,我毫無保留地教她。沒想到她竟然如此妒忌!” 傅廉趕忙勸慰她,並把自己的情況告訴了她,巧娘心中始終對三娘有所怨恨。傅廉說:“要保密!華姑叮囑我要嚴守秘密。” 話還沒說完,華姑突然推門而入,兩人驚慌失措,趕忙起身。華姑瞪著眼問:“是誰打開的門?” 巧娘笑著承認是自己。華姑更加生氣,嘮叨個不停。巧娘故意冷笑著說:“阿婆也太好笑了!他雖是男兒身,卻有女子般的性情,能做什麽呢?” 三娘見母親和巧娘爭吵得厲害,心裏不安,便從中調解,兩人才漸漸消了氣,轉怒為喜。巧娘雖然言辭激烈,但從那以後,也隻好委屈自己,對待三娘。隻是華姑日夜防範,傅廉和巧娘兩人的感情無法盡情舒展,隻能眉目傳情罷了。一天,華姑對傅廉說:“我的兩個女兒都已侍奉過你,可總住在這裏也不是辦法,你應該迴去告訴父母,早早定下婚約。” 說完便為傅廉收拾行李,催促他上路。兩位女子相對而泣,麵容悲傷。巧娘更是難以承受,淚水滾滾而下,如同斷了線的珠子,止也止不住。華姑過來勸慰,拉著傅廉就往外走。到了門外,卻發現庭院已經消失,隻剩下一座荒墳。華姑把傅廉送到船上,說:“你走後,我帶著兩個女兒在你們縣城租房子住。若是你不忘舊情,李氏廢園裏,可等待你來迎親。” 傅廉便踏上了歸途。此時,傅廉的父親找不到兒子,正焦急萬分,見兒子迴來,喜出望外。傅廉簡略地講述了事情的經過,還提到了華氏的婚約。父親說:“妖言怎麽能相信?你能活著迴來,不過是因為你有閹病。不然,早就死了!” 傅廉說:“她們雖然是異類,但感情和人一樣,況且又聰慧美麗,娶了她們也不會被親戚朋友笑話。” 父親不說話,隻是嗤笑。傅廉退下後,因身體有了變化,按捺不住,行為不再安分,常常與婢女私通,甚至漸漸在白天也肆意妄為,他想讓父母知道自己不再是閹人。一天,被一個小婢女撞見,小婢女跑去告訴了傅母,傅母不信,悄悄去看,這才大驚。叫來婢女仔細詢問,得知了全部情況。傅母高興極了,逢人便說,以此表明兒子不是閹人,打算為他向世族人家求親。傅廉私下告訴母親:“非華氏女子不娶。” 母親說:“世上不缺美麗的女子,何必一定要娶鬼物?” 傅廉說:“我若不是遇到華姑,都不知道男女之事,背棄她不吉利。” 傅父最終聽從了他的話,派了一個男仆和一個女仆前去查看情況。男仆和女仆出了東郭四五裏,尋找李氏園。隻見在破敗的圍牆和竹林樹木中,有縷縷炊煙升起。女仆下了車,徑直走到門前,隻見華氏母女正在擦拭桌椅,打掃衛生,似乎在等待著什麽。女仆上前行禮,傳達了主人的意思。看到三娘,驚訝地說:“這就是我家的小主婦吧?我見了都心生憐愛,難怪公子魂牽夢繞。” 接著便問巧娘在哪裏。華姑歎息說:“她是我的義女,三天前突然去世了。” 隨後用酒食款待女仆和男仆。女仆迴去後,詳細描述了三娘的容貌舉止,傅廉的父母都很高興。最後說到巧娘的死訊,傅廉心中難過,幾乎落淚。到了迎親那天,傅廉見到華姑,親自詢問巧娘的情況。華姑迴答說:“她已經投生到北方了。” 傅廉聽後,歎息了很久。傅廉把三娘迎迴家後,心中始終無法忘記巧娘,但凡有從瓊州來的人,他必定召見詢問。有人說秦女墓夜裏能聽到鬼哭,傅廉覺得十分怪異,迴家告訴了三娘。三娘沉思許久,流著淚說:“我辜負姐姐了!” 傅廉追問,三娘迴答:“我和母親來的時候,確實沒有告訴她。現在她的哀怨啼哭,恐怕就是她吧?我之前想告訴你,又怕暴露母親的過錯。” 傅廉聽了,既悲傷又高興。立刻備車,日夜兼程,趕到秦女墓前,敲著墓旁的樹木唿喊:“巧娘!巧娘!我在這裏!” 不一會兒,隻見一位女郎抱著嬰兒從墓穴中出來,抬頭痛哭,滿是怨恨。傅廉也流下了眼淚。傅廉探身懷中,問這是誰的孩子,巧娘說:“這是你的孩子,已經出生三個月了。” 傅廉歎息說:“都怪我誤聽了華姑的話,讓你們母子埋憂地下,這罪過我如何能推脫!” 於是和巧娘一起乘車,渡海迴到家中。傅廉抱著孩子告訴母親,母親看了看,見孩子身體健壯,容貌不凡,不像鬼物,更加歡喜。兩位女子相處和睦,孝順婆婆。後來傅父生病,請來醫生。巧娘說:“這病治不好了,魂魄已經離開身體。” 督促家人準備好喪葬用品,剛準備好,傅父便去世了。孩子長大後,長得和傅廉極為相像,特別聰慧,十四歲就考中了秀才。高郵的翁紫霞,客居廣東時聽聞了這個故事。隻是故事中有些地名已經遺忘,也不知道故事中的人物後來結局如何
3.吳令
城隍祠外的奇事在吳地,有一位縣令,人們漸漸忘記了他的姓名,隻知道他為人剛正耿介,在當地頗有聲名。吳地的風俗,極為敬重城隍之神。人們用木頭雕刻城隍神像,給它穿上華麗的錦袍,安置在精美的神龕裏,那神像栩栩如生,仿佛真有神明附於其上。每年城隍神的壽誕,都是吳地的盛大節日。屆時,居民們會紛紛湊錢舉辦廟會。到了那天,人們用華麗的車子載著城隍神像在大街小巷巡遊。巡遊隊伍中,各種旗幟、儀仗排列得整整齊齊,莊嚴威武。隊伍一邊前行,一邊演奏著熱鬧的鼓吹樂曲,聲音此起彼伏,在整個街道上迴蕩。如此熱鬧的場景,年複一年,漸漸成了當地雷打不動的習俗,從沒有人敢懈怠。有一年,恰逢城隍神壽誕,這位縣令外出,正好遇上了巡遊的隊伍。縣令當即下令隊伍停下,詢問是怎麽迴事。居民們如實相告,縣令又仔細詢問後得知,舉辦這樣一場廟會,花費極為奢靡。他一聽,頓時怒從心頭起,指著城隍神像,義正言辭地斥責道:“城隍是守護這一邑的神明!要是它昏聵不靈,那不過是個荒淫昏庸的鬼,根本不值得人們供奉;要是它真有神靈,就應該懂得珍惜物力,怎麽能任由人們用這些毫無意義的花費,去消耗百姓的血汗錢呢?” 說完,他毫不留情地命人把神像從車上拖到地上,親自拿鞭子抽打了二十下。這一舉動,讓在場的眾人都驚呆了。從那之後,吳地奢靡舉辦城隍廟會的習俗竟真的徹底改變了。這位縣令平日裏清正廉潔,公正無私,隻是年輕的時候,偶爾會有些孩子氣,喜歡嬉戲玩鬧。在他鞭打城隍神像一年多後的一天,他在官署裏,一時興起,順著梯子爬上屋簷,想要掏取鳥巢裏的雛雀。沒想到,一個不小心,他失足從梯子上摔了下來,折斷了大腿。盡管請了不少大夫診治,可他的傷勢卻越來越重,不久便去世了。就在縣令去世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人們路過城隍祠時,總能聽到裏麵傳來縣令大聲喧鬧、憤怒指責的聲音,好像是在和城隍神激烈爭吵,而且一連持續了好幾天都沒有停止。吳地的百姓都沒有忘記縣令曾經的功績和他的正直,他們不忍心看到縣令的 “靈魂” 如此憤怒,於是紛紛聚集到城隍祠,誠心祈禱,希望能化解這場紛爭。不僅如此,大家還決定另外修建一座祠堂來供奉這位縣令。神奇的是,祠堂建成後,城隍祠裏那激烈的爭吵聲竟然真的消失了。這座新的祠堂,人們也把它稱作城隍祠,每年春秋兩季,百姓們都會來祭祀,香火比原來的城隍祠還要旺盛。就這樣,吳地從此便有了兩座城隍祠,縣令的故事也在當地代代相傳,成了人們口中的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