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氏
胡氏奇緣直隸有一顯赫世家,家主樂善好施,禮賢下士,這日正打算為家中子弟延請一位教書先生。恰在此時,一位秀才主動登門自薦。隻見這秀才氣宇軒昂,談吐不凡,主人心中歡喜,一番交談後,得知秀才姓胡,便欣然納下聘禮,將其請入家中任教。胡秀才課業極為勤勉,學識淵博,遠非一般教書先生可比。隻是他時常外出遊曆,且每每至深夜才歸。令人稱奇的是,家中大門緊閉,卻從未聽聞他叩門,便見他已安然在屋內。久而久之,眾人皆私下猜測,這胡秀才莫非是狐仙化身?但觀察其言行,並無惡意,主人依舊以禮相待,並未因這怪異之事而有所怠慢。胡秀才知曉主人家有一待字閨中的女兒,生得花容月貌,溫婉賢淑,便屢次暗示,表達自己求親的意願。主人雖心中明白,卻佯裝不解。一日,胡秀才告假離去。次日,有一位年約五十餘歲的客人前來拜訪,將一匹黑色毛驢拴在門外。主人將其迎入屋內,隻見此人衣履光鮮,舉止間盡顯儒雅之態。一番交談後,主人才得知,這位客人竟是為胡秀才前來提親的。主人聽聞來意,沉默良久,緩緩說道:“我與胡先生交情莫逆,何必非要結為姻親?況且小女早已許配他人,煩請您代我向胡先生致歉。” 客人卻道:“我確切知曉令媛尚未許配,為何如此堅決地拒絕呢?” 主人依舊不為所動,客人臉色微變,不悅道:“胡家亦是世家大族,難道就配不上您家嗎?” 主人直言:“實不相瞞,並非我有偏見,隻是我不願與非我族類之人結親。” 客人一聽,頓時怒從心頭起,主人也不甘示弱,兩人言辭愈發激烈,爭吵不休。客人惱羞成怒,竟伸手欲抓主人,主人趕忙命家人將其杖打驅逐,客人這才狼狽逃走,連毛驢都來不及帶走。眾人瞧那毛驢,毛色漆黑,耳朵修長,尾巴飄逸,體型壯碩。可上前一牽,卻發現毛驢紋絲不動,用力驅趕,它竟瞬間倒地,化作一隻鳴叫的草蟲。主人心中明白,此番定是得罪了胡秀才,他必定不會善罷甘休,於是趕忙讓家人加強戒備。果不其然,次日,大批狐兵氣勢洶洶地來襲。隻見他們有的騎馬,有的步行,手持刀戈弓弩,一時間,馬嘶人沸,場麵甚是嚇人。狐兵揚言要火燒府邸,主人嚇得瑟瑟發抖,躲在屋內不敢外出。此時,家中一位勇猛的家丁挺身而出,帶領眾人呐喊著衝了出去,與狐兵展開激烈搏鬥。雙方你來我往,互有傷亡。狐兵見久攻不下,漸漸不敵,紛紛逃竄,地上遺落的刀劍,撿起一看,竟都是高粱葉子。眾人見狀,笑道:“原來他們也不過如此!” 可即便如此,大家依舊不敢掉以輕心,時刻防備著狐兵再次來襲。過了幾日,眾人正在交談,突然,一個身高丈餘、身形粗壯的巨人從天而降,揮舞著一扇門般大小的大刀,朝著眾人砍殺而來。眾人驚慌失措,趕忙拿起石塊、弓箭,奮力反擊。一番激戰,巨人終於被打倒在地,眾人上前查看,竟是一個用草紮成的人偶。眾人這才稍稍安心,對狐兵的畏懼也減少了幾分。狐兵一連三日未再來犯,眾人漸漸放鬆了警惕。一日,主人正在如廁,突然,狐兵又至,張弓搭箭,朝著他射去。主人躲避不及,臀部中了數箭,疼痛難忍,急忙唿喊眾人前來抵抗。狐兵見勢不妙,迅速撤離。主人拔出箭一看,竟是些蒿草梗。此後的一個多月,狐兵時不時來騷擾一番,雖未造成太大損失,卻讓主人一家整日提心吊膽,苦不堪言。一日,胡秀才親自率領狐兵前來。主人見狀,硬著頭皮出門相見。胡秀才見了主人,神色有些不自然,下意識地躲到了眾狐身後。主人大聲唿喊他,胡秀才無奈,隻得現身。主人走上前,說道:“我自認為平日裏對先生並無失禮之處,先生為何要興兵來犯,讓我一家不得安寧?” 眾狐見狀,欲拉弓射箭,胡秀才連忙製止。主人趁機握住胡秀才的手,邀請他到書房,擺上美酒佳肴,誠懇地說道:“先生乃通情達理之人,想必能理解我的苦衷。以我們的交情,我又怎會不願與先生結親?隻是先生的生活方式與我們凡人不同,小女若嫁過去,恐難以適應。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先生又何必強求呢?” 胡秀才聽後,麵露慚色。主人接著說:“若先生不嫌棄,我有個幼子,年方十五,聰慧伶俐,想與先生家結為親家。不知先生家中可有合適的女子?” 胡秀才一聽,頓時轉憂為喜,說道:“我有個小妹,比令郎小一歲,模樣俊俏,性情溫婉,若能與令郎結為連理,那真是再好不過了。” 主人大喜,起身向胡秀才行禮,胡秀才也趕忙迴禮。二人冰釋前嫌,相談甚歡,之前的不愉快早已煙消雲散。主人命人擺上豐盛的酒菜,犒勞胡秀才帶來的狐兵,眾人皆大歡喜。隨後,主人詳細詢問胡秀才的住處,打算擇日送去聘禮,胡秀才卻婉言謝絕。直到夜幕降臨,燭光搖曳,胡秀才才在微醺中離去。此後,家中終於恢複了往日的平靜。一年多過去了,胡秀才一直沒有音信,有人懷疑他當初的約定隻是隨口一說,不可當真,可主人卻堅信胡秀才會信守承諾,始終耐心等待。又過了半年,胡秀才果然再次登門。一番寒暄後,胡秀才說道:“我妹妹已經長大成人,可擇良辰吉日,嫁過來侍奉公婆了。” 主人欣喜萬分,當即與胡秀才商定了婚期。到了成婚那日,夜裏,果然有車馬浩浩蕩蕩地送新婦前來。新娘的嫁妝極為豐厚,堆滿了新房。新娘容貌秀麗,舉止溫柔,見了公婆,禮數周全,主人一家對她十分滿意。胡秀才與一位弟弟前來送親,二人談吐風雅,酒量驚人,與眾人暢飲至天明才離去。新婦嫁入後,聰慧過人,竟能預知年歲的豐歉,家中的生計安排,皆聽從她的建議,日子過得越發紅火。胡秀才兄弟以及胡家老婦人,時常前來探望女兒,眾人皆能與他們親切相見,這樁人與狐的奇妙姻緣,也在當地傳為佳話 。
2.戲術
桶戲奇聞與甕之奇遇在熱鬧繁華的集市上,人群熙熙攘攘,叫賣聲、談笑聲交織一片。此時,一位街頭藝人正準備表演神奇的桶戲,吸引了眾多路人駐足圍觀。藝人麵前擺放著一個看似普通的桶,大小不過能容納一升,桶身無底中空,與常見的街頭戲法道具並無二致。隻見他不慌不忙,將兩張草席平整地鋪在地上,隨後拿起一個升鬥,緩緩伸進桶中。眨眼間,當升鬥再次抽出時,裏麵竟滿滿當當全是白花花的大米,藝人手腕輕輕一抖,大米如銀瀑般傾瀉在席子上。他動作嫻熟,一次次將升鬥伸進桶中,又一次次傾出大米,不過片刻,兩張草席便被大米堆得滿滿當當。最後,藝人又將大米一一量入桶中,待全部裝完,眾人驚訝地發現,那桶依舊空空如也,仿佛剛才的一切都隻是一場幻覺,這場神奇的表演,最奇妙之處就在於這源源不斷出現的大米。而在利津的顏鎮,有個叫李見田的人,這天他閑來無事,在陶場閑逛。他一眼相中了一個巨大的陶甕,想要買迴家,便與陶人討價還價起來。然而,兩人因價格問題僵持不下,李見田最終沒能如願,滿臉不悅地離開了。到了夜裏,陶場中還有六十多個尚未燒製完成的陶甕。可第二天,陶人打開窯一看,瞬間大驚失色,窯裏竟空空如也,所有的陶甕都不翼而飛。陶人第一個懷疑的便是李見田,畢竟昨天兩人發生過爭執。於是,陶人急忙趕到李見田家,登門詢問。李見田一臉無辜,堅稱自己毫不知情。但陶人苦苦哀求,李見田無奈之下,隻好說道:“我替你找找,那些陶甕一個都不會少,應該在魁星樓下,你去看看吧。”陶人半信半疑,按照李見田所說前往魁星樓。到了地方,眼前的景象讓他目瞪口呆,六十多個陶甕果然整整齊齊地擺在那裏。魁星樓位於鎮南的山上,距離陶場足有三裏多地。陶人趕忙雇來工人搬運,整整花了三天時間,才將所有陶甕運迴陶場。這場陶甕失竊又尋迴的離奇事件,讓整個顏鎮都為之轟動,人們紛紛猜測,這其中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3.丐僧
濟南異僧大明湖畔,垂柳依依,柔條拂水,似在輕訴著湖光的溫柔。曆下亭前,香煙嫋嫋升騰,縈繞在古雅的亭閣間,給這一方天地添了幾分莊嚴神聖。就在這如畫的景致中,時常可見一位奇特的僧人。他赤著雙足,行走在湖畔的青石小徑上,那一雙腳被歲月與風霜打磨得粗糙不堪,卻透著一種別樣的堅韌。身上的僧袍,鶉衣百結,補丁層層疊疊,宛如傲雪綻放的寒梅,雖破舊卻別具風骨。?每日,他都會來到芙蓉街。這裏熱鬧非凡,酒肆林立,叫賣聲、談笑聲交織成一片。僧人卻仿若置身塵世之外,尋一處角落,席地而坐,口中念念有詞,誦的正是那深奧的《金剛經》。過往的商賈們,見他形容憔悴、衣衫襤褸,心中不免生出憐憫。有的拿出酒肉,遞到他麵前,滿臉善意地勸道:“大師,吃些吧,莫要苦了自己。” 有的則掏出銀錢,想要幫他改善生活。然而,僧人總是雙手合十,微微躬身,婉言謝絕。他隻取來一碗清水,緩緩潤喉,而後又沉浸在經文的誦讀之中。眾人皆感奇怪,紛紛詢問緣由,僧人卻隻是長睫低垂,遮住了眼眸,喃喃低語,那聲音細微得如同蚊蚋,隻道:“要如此化。”?城西的悅來客棧,掌櫃趙德厚為人善良寬厚,在這一帶頗有名望。他見僧人一連三日粒米未進,心中不忍,特意準備了一桌精美的素齋,恭恭敬敬地邀請僧人前來用餐。僧人來到客棧,並未入內,而是在門檻上穩穩地踞坐下來。他抬手指向簷下那張細密的蛛網,輕聲說道:“蛛結千絲,終為塵網。” 語罷,輕輕拂袖,轉身離去。就在這時,奇異的事情發生了,那蛛網竟在無風的情況下,自行斷開,絲線紛紛飄落。趙掌櫃瞪大了眼睛,心中滿是震驚與疑惑。夜晚,萬籟俱寂,趙掌櫃難以入眠,悄悄來到院子裏,遠遠地觀望著僧人。隻見僧人在月下跏趺而坐,身姿如鬆。忽然,他看到僧人頭頂的百會穴處,隱隱約約浮現出一朵金色的蓮花,那蓮花光芒柔和,照亮了周圍的一小片天地。可眨眼間,金蓮化作一縷青煙,消散在夜色之中。?日子如流水般過去,忽有一日,僧人來到百花洲畔。他仰臥在岸邊,身形僵硬,宛如一具屍體。就這樣,他三日三夜不飲不食,一動不動。裏正得知此事,心中憂慮,生怕僧人就這樣暴斃在百花洲,到時候會給附近的居民帶來麻煩。於是,他趕忙召集鄉鄰,一同前來勸說僧人換個地方。眾人圍在僧人身邊,好言相勸,可僧人隻是閉目養神,對眾人的話語充耳不聞。這時,一個頑皮的孩童,見眾人都拿僧人沒辦法,一時好奇,撿起一顆小石子,朝著僧人扔了過去。石子落在僧人身上,僧人猛地睜開雙眼,那目光如同一道閃電,銳利而攝人。眾人驚異地發現,僧人的雙瞳竟泛起了血色,猶如燃燒的火焰。眾人嚇得紛紛後退,這時,他們看到僧人那破舊的衲衣中,露出了半截刀柄,刀刃上刻滿了神秘的梵文,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奇異的光芒。?當天夜裏,萬籟俱寂,月色如水。老僧卻突然起身,抖擻了一下衣衫,邁著堅定的步伐,徑直朝著城南的亂葬崗走去。二更時分,亂葬崗上突然傳來一陣鬼泣之聲,那聲音淒厲哀怨,令人毛骨悚然。借著朦朧的月光,隻見僧人手持短刀,站在一座荒墳前。他麵色凝重,口中念念有詞,隨後,竟舉起刀,朝著自己的腹部劃去。刀刃切入肌膚,腸腑流瀉而出,散落在地上。然而,令人驚奇的是,竟沒有半滴鮮血流淌出來。?不多時,附近的村民們聽到鬼泣聲,手持火把匆匆趕來。隻見僧人瞑目而坐,周圍彌漫著一股神秘的氣息。他的髒腑之間,竟有一顆顆舍利子閃爍著灼灼光芒,照亮了整個亂葬崗。就在眾人驚愕之際,忽然狂風大作,烏雲密布,天空中電閃雷鳴。僧人那具屍體竟如同一支斷線的紙鳶,緩緩騰空而起。他的衣缽從空中飄落,掉在地上。待狂風暴雨停歇,眾人走近一看,隻見地上隻剩下一張空席,席子上裹著幾卷殘破的經卷。?時光悠悠,七日之後,一位樵夫如往常一樣,前往千佛崖砍柴。當他路過一處陡峭的崖壁時,竟看到那位僧人正手持刻刀,在崖壁上刻寫經文。樵夫驚訝得合不攏嘴,他清楚地記得僧人之前剖腹的場景,如今卻見他肌膚完好如初,仿佛什麽都未曾發生過。樵夫忍不住上前詢問,僧人停下手中的刻刀,微笑著指了指胸前那道淺淺的刀疤,說道:“此乃化城。” 言罷,縱身一躍,跳入了崖下的深潭之中。潭水濺起層層漣漪,不一會兒,水麵上緩緩浮起七朵金蓮,在陽光的照耀下,嬌豔欲滴。?從那以後,濟南府便時常發生一些奇異的事情。酒肆中的杯盞,常常會在無人擦拭的情況下,自動變得潔淨如新;乞丐們的碗中,有時會突然出現粟米,足夠他們飽腹;夜晚,小兒啼哭不止時,隻要聽聞那隱隱約約的誦經聲,便會立刻停止哭泣,安然入睡。?百年之後,曆下有一位文人,在整理古籍時,偶然間得到了一卷殘破的經卷。經卷上血跡斑斑,寫著:“我本修羅,墮入塵網。鬧市化緣,原為超度冤魂。剖腹示眾,欲破眾生執著。” 看到這些文字,文人才恍然大悟,原來那位神秘的老僧,竟是古佛化身,他在濟南府曆經種種,度盡了泉城的冤孽,這才迴歸極樂世界。而他的故事,也在濟南府代代相傳,成為了人們口中一段神秘而又傳奇的佳話。
胡氏奇緣直隸有一顯赫世家,家主樂善好施,禮賢下士,這日正打算為家中子弟延請一位教書先生。恰在此時,一位秀才主動登門自薦。隻見這秀才氣宇軒昂,談吐不凡,主人心中歡喜,一番交談後,得知秀才姓胡,便欣然納下聘禮,將其請入家中任教。胡秀才課業極為勤勉,學識淵博,遠非一般教書先生可比。隻是他時常外出遊曆,且每每至深夜才歸。令人稱奇的是,家中大門緊閉,卻從未聽聞他叩門,便見他已安然在屋內。久而久之,眾人皆私下猜測,這胡秀才莫非是狐仙化身?但觀察其言行,並無惡意,主人依舊以禮相待,並未因這怪異之事而有所怠慢。胡秀才知曉主人家有一待字閨中的女兒,生得花容月貌,溫婉賢淑,便屢次暗示,表達自己求親的意願。主人雖心中明白,卻佯裝不解。一日,胡秀才告假離去。次日,有一位年約五十餘歲的客人前來拜訪,將一匹黑色毛驢拴在門外。主人將其迎入屋內,隻見此人衣履光鮮,舉止間盡顯儒雅之態。一番交談後,主人才得知,這位客人竟是為胡秀才前來提親的。主人聽聞來意,沉默良久,緩緩說道:“我與胡先生交情莫逆,何必非要結為姻親?況且小女早已許配他人,煩請您代我向胡先生致歉。” 客人卻道:“我確切知曉令媛尚未許配,為何如此堅決地拒絕呢?” 主人依舊不為所動,客人臉色微變,不悅道:“胡家亦是世家大族,難道就配不上您家嗎?” 主人直言:“實不相瞞,並非我有偏見,隻是我不願與非我族類之人結親。” 客人一聽,頓時怒從心頭起,主人也不甘示弱,兩人言辭愈發激烈,爭吵不休。客人惱羞成怒,竟伸手欲抓主人,主人趕忙命家人將其杖打驅逐,客人這才狼狽逃走,連毛驢都來不及帶走。眾人瞧那毛驢,毛色漆黑,耳朵修長,尾巴飄逸,體型壯碩。可上前一牽,卻發現毛驢紋絲不動,用力驅趕,它竟瞬間倒地,化作一隻鳴叫的草蟲。主人心中明白,此番定是得罪了胡秀才,他必定不會善罷甘休,於是趕忙讓家人加強戒備。果不其然,次日,大批狐兵氣勢洶洶地來襲。隻見他們有的騎馬,有的步行,手持刀戈弓弩,一時間,馬嘶人沸,場麵甚是嚇人。狐兵揚言要火燒府邸,主人嚇得瑟瑟發抖,躲在屋內不敢外出。此時,家中一位勇猛的家丁挺身而出,帶領眾人呐喊著衝了出去,與狐兵展開激烈搏鬥。雙方你來我往,互有傷亡。狐兵見久攻不下,漸漸不敵,紛紛逃竄,地上遺落的刀劍,撿起一看,竟都是高粱葉子。眾人見狀,笑道:“原來他們也不過如此!” 可即便如此,大家依舊不敢掉以輕心,時刻防備著狐兵再次來襲。過了幾日,眾人正在交談,突然,一個身高丈餘、身形粗壯的巨人從天而降,揮舞著一扇門般大小的大刀,朝著眾人砍殺而來。眾人驚慌失措,趕忙拿起石塊、弓箭,奮力反擊。一番激戰,巨人終於被打倒在地,眾人上前查看,竟是一個用草紮成的人偶。眾人這才稍稍安心,對狐兵的畏懼也減少了幾分。狐兵一連三日未再來犯,眾人漸漸放鬆了警惕。一日,主人正在如廁,突然,狐兵又至,張弓搭箭,朝著他射去。主人躲避不及,臀部中了數箭,疼痛難忍,急忙唿喊眾人前來抵抗。狐兵見勢不妙,迅速撤離。主人拔出箭一看,竟是些蒿草梗。此後的一個多月,狐兵時不時來騷擾一番,雖未造成太大損失,卻讓主人一家整日提心吊膽,苦不堪言。一日,胡秀才親自率領狐兵前來。主人見狀,硬著頭皮出門相見。胡秀才見了主人,神色有些不自然,下意識地躲到了眾狐身後。主人大聲唿喊他,胡秀才無奈,隻得現身。主人走上前,說道:“我自認為平日裏對先生並無失禮之處,先生為何要興兵來犯,讓我一家不得安寧?” 眾狐見狀,欲拉弓射箭,胡秀才連忙製止。主人趁機握住胡秀才的手,邀請他到書房,擺上美酒佳肴,誠懇地說道:“先生乃通情達理之人,想必能理解我的苦衷。以我們的交情,我又怎會不願與先生結親?隻是先生的生活方式與我們凡人不同,小女若嫁過去,恐難以適應。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先生又何必強求呢?” 胡秀才聽後,麵露慚色。主人接著說:“若先生不嫌棄,我有個幼子,年方十五,聰慧伶俐,想與先生家結為親家。不知先生家中可有合適的女子?” 胡秀才一聽,頓時轉憂為喜,說道:“我有個小妹,比令郎小一歲,模樣俊俏,性情溫婉,若能與令郎結為連理,那真是再好不過了。” 主人大喜,起身向胡秀才行禮,胡秀才也趕忙迴禮。二人冰釋前嫌,相談甚歡,之前的不愉快早已煙消雲散。主人命人擺上豐盛的酒菜,犒勞胡秀才帶來的狐兵,眾人皆大歡喜。隨後,主人詳細詢問胡秀才的住處,打算擇日送去聘禮,胡秀才卻婉言謝絕。直到夜幕降臨,燭光搖曳,胡秀才才在微醺中離去。此後,家中終於恢複了往日的平靜。一年多過去了,胡秀才一直沒有音信,有人懷疑他當初的約定隻是隨口一說,不可當真,可主人卻堅信胡秀才會信守承諾,始終耐心等待。又過了半年,胡秀才果然再次登門。一番寒暄後,胡秀才說道:“我妹妹已經長大成人,可擇良辰吉日,嫁過來侍奉公婆了。” 主人欣喜萬分,當即與胡秀才商定了婚期。到了成婚那日,夜裏,果然有車馬浩浩蕩蕩地送新婦前來。新娘的嫁妝極為豐厚,堆滿了新房。新娘容貌秀麗,舉止溫柔,見了公婆,禮數周全,主人一家對她十分滿意。胡秀才與一位弟弟前來送親,二人談吐風雅,酒量驚人,與眾人暢飲至天明才離去。新婦嫁入後,聰慧過人,竟能預知年歲的豐歉,家中的生計安排,皆聽從她的建議,日子過得越發紅火。胡秀才兄弟以及胡家老婦人,時常前來探望女兒,眾人皆能與他們親切相見,這樁人與狐的奇妙姻緣,也在當地傳為佳話 。
2.戲術
桶戲奇聞與甕之奇遇在熱鬧繁華的集市上,人群熙熙攘攘,叫賣聲、談笑聲交織一片。此時,一位街頭藝人正準備表演神奇的桶戲,吸引了眾多路人駐足圍觀。藝人麵前擺放著一個看似普通的桶,大小不過能容納一升,桶身無底中空,與常見的街頭戲法道具並無二致。隻見他不慌不忙,將兩張草席平整地鋪在地上,隨後拿起一個升鬥,緩緩伸進桶中。眨眼間,當升鬥再次抽出時,裏麵竟滿滿當當全是白花花的大米,藝人手腕輕輕一抖,大米如銀瀑般傾瀉在席子上。他動作嫻熟,一次次將升鬥伸進桶中,又一次次傾出大米,不過片刻,兩張草席便被大米堆得滿滿當當。最後,藝人又將大米一一量入桶中,待全部裝完,眾人驚訝地發現,那桶依舊空空如也,仿佛剛才的一切都隻是一場幻覺,這場神奇的表演,最奇妙之處就在於這源源不斷出現的大米。而在利津的顏鎮,有個叫李見田的人,這天他閑來無事,在陶場閑逛。他一眼相中了一個巨大的陶甕,想要買迴家,便與陶人討價還價起來。然而,兩人因價格問題僵持不下,李見田最終沒能如願,滿臉不悅地離開了。到了夜裏,陶場中還有六十多個尚未燒製完成的陶甕。可第二天,陶人打開窯一看,瞬間大驚失色,窯裏竟空空如也,所有的陶甕都不翼而飛。陶人第一個懷疑的便是李見田,畢竟昨天兩人發生過爭執。於是,陶人急忙趕到李見田家,登門詢問。李見田一臉無辜,堅稱自己毫不知情。但陶人苦苦哀求,李見田無奈之下,隻好說道:“我替你找找,那些陶甕一個都不會少,應該在魁星樓下,你去看看吧。”陶人半信半疑,按照李見田所說前往魁星樓。到了地方,眼前的景象讓他目瞪口呆,六十多個陶甕果然整整齊齊地擺在那裏。魁星樓位於鎮南的山上,距離陶場足有三裏多地。陶人趕忙雇來工人搬運,整整花了三天時間,才將所有陶甕運迴陶場。這場陶甕失竊又尋迴的離奇事件,讓整個顏鎮都為之轟動,人們紛紛猜測,這其中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3.丐僧
濟南異僧大明湖畔,垂柳依依,柔條拂水,似在輕訴著湖光的溫柔。曆下亭前,香煙嫋嫋升騰,縈繞在古雅的亭閣間,給這一方天地添了幾分莊嚴神聖。就在這如畫的景致中,時常可見一位奇特的僧人。他赤著雙足,行走在湖畔的青石小徑上,那一雙腳被歲月與風霜打磨得粗糙不堪,卻透著一種別樣的堅韌。身上的僧袍,鶉衣百結,補丁層層疊疊,宛如傲雪綻放的寒梅,雖破舊卻別具風骨。?每日,他都會來到芙蓉街。這裏熱鬧非凡,酒肆林立,叫賣聲、談笑聲交織成一片。僧人卻仿若置身塵世之外,尋一處角落,席地而坐,口中念念有詞,誦的正是那深奧的《金剛經》。過往的商賈們,見他形容憔悴、衣衫襤褸,心中不免生出憐憫。有的拿出酒肉,遞到他麵前,滿臉善意地勸道:“大師,吃些吧,莫要苦了自己。” 有的則掏出銀錢,想要幫他改善生活。然而,僧人總是雙手合十,微微躬身,婉言謝絕。他隻取來一碗清水,緩緩潤喉,而後又沉浸在經文的誦讀之中。眾人皆感奇怪,紛紛詢問緣由,僧人卻隻是長睫低垂,遮住了眼眸,喃喃低語,那聲音細微得如同蚊蚋,隻道:“要如此化。”?城西的悅來客棧,掌櫃趙德厚為人善良寬厚,在這一帶頗有名望。他見僧人一連三日粒米未進,心中不忍,特意準備了一桌精美的素齋,恭恭敬敬地邀請僧人前來用餐。僧人來到客棧,並未入內,而是在門檻上穩穩地踞坐下來。他抬手指向簷下那張細密的蛛網,輕聲說道:“蛛結千絲,終為塵網。” 語罷,輕輕拂袖,轉身離去。就在這時,奇異的事情發生了,那蛛網竟在無風的情況下,自行斷開,絲線紛紛飄落。趙掌櫃瞪大了眼睛,心中滿是震驚與疑惑。夜晚,萬籟俱寂,趙掌櫃難以入眠,悄悄來到院子裏,遠遠地觀望著僧人。隻見僧人在月下跏趺而坐,身姿如鬆。忽然,他看到僧人頭頂的百會穴處,隱隱約約浮現出一朵金色的蓮花,那蓮花光芒柔和,照亮了周圍的一小片天地。可眨眼間,金蓮化作一縷青煙,消散在夜色之中。?日子如流水般過去,忽有一日,僧人來到百花洲畔。他仰臥在岸邊,身形僵硬,宛如一具屍體。就這樣,他三日三夜不飲不食,一動不動。裏正得知此事,心中憂慮,生怕僧人就這樣暴斃在百花洲,到時候會給附近的居民帶來麻煩。於是,他趕忙召集鄉鄰,一同前來勸說僧人換個地方。眾人圍在僧人身邊,好言相勸,可僧人隻是閉目養神,對眾人的話語充耳不聞。這時,一個頑皮的孩童,見眾人都拿僧人沒辦法,一時好奇,撿起一顆小石子,朝著僧人扔了過去。石子落在僧人身上,僧人猛地睜開雙眼,那目光如同一道閃電,銳利而攝人。眾人驚異地發現,僧人的雙瞳竟泛起了血色,猶如燃燒的火焰。眾人嚇得紛紛後退,這時,他們看到僧人那破舊的衲衣中,露出了半截刀柄,刀刃上刻滿了神秘的梵文,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奇異的光芒。?當天夜裏,萬籟俱寂,月色如水。老僧卻突然起身,抖擻了一下衣衫,邁著堅定的步伐,徑直朝著城南的亂葬崗走去。二更時分,亂葬崗上突然傳來一陣鬼泣之聲,那聲音淒厲哀怨,令人毛骨悚然。借著朦朧的月光,隻見僧人手持短刀,站在一座荒墳前。他麵色凝重,口中念念有詞,隨後,竟舉起刀,朝著自己的腹部劃去。刀刃切入肌膚,腸腑流瀉而出,散落在地上。然而,令人驚奇的是,竟沒有半滴鮮血流淌出來。?不多時,附近的村民們聽到鬼泣聲,手持火把匆匆趕來。隻見僧人瞑目而坐,周圍彌漫著一股神秘的氣息。他的髒腑之間,竟有一顆顆舍利子閃爍著灼灼光芒,照亮了整個亂葬崗。就在眾人驚愕之際,忽然狂風大作,烏雲密布,天空中電閃雷鳴。僧人那具屍體竟如同一支斷線的紙鳶,緩緩騰空而起。他的衣缽從空中飄落,掉在地上。待狂風暴雨停歇,眾人走近一看,隻見地上隻剩下一張空席,席子上裹著幾卷殘破的經卷。?時光悠悠,七日之後,一位樵夫如往常一樣,前往千佛崖砍柴。當他路過一處陡峭的崖壁時,竟看到那位僧人正手持刻刀,在崖壁上刻寫經文。樵夫驚訝得合不攏嘴,他清楚地記得僧人之前剖腹的場景,如今卻見他肌膚完好如初,仿佛什麽都未曾發生過。樵夫忍不住上前詢問,僧人停下手中的刻刀,微笑著指了指胸前那道淺淺的刀疤,說道:“此乃化城。” 言罷,縱身一躍,跳入了崖下的深潭之中。潭水濺起層層漣漪,不一會兒,水麵上緩緩浮起七朵金蓮,在陽光的照耀下,嬌豔欲滴。?從那以後,濟南府便時常發生一些奇異的事情。酒肆中的杯盞,常常會在無人擦拭的情況下,自動變得潔淨如新;乞丐們的碗中,有時會突然出現粟米,足夠他們飽腹;夜晚,小兒啼哭不止時,隻要聽聞那隱隱約約的誦經聲,便會立刻停止哭泣,安然入睡。?百年之後,曆下有一位文人,在整理古籍時,偶然間得到了一卷殘破的經卷。經卷上血跡斑斑,寫著:“我本修羅,墮入塵網。鬧市化緣,原為超度冤魂。剖腹示眾,欲破眾生執著。” 看到這些文字,文人才恍然大悟,原來那位神秘的老僧,竟是古佛化身,他在濟南府曆經種種,度盡了泉城的冤孽,這才迴歸極樂世界。而他的故事,也在濟南府代代相傳,成為了人們口中一段神秘而又傳奇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