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裏紮營後,秦浩看著天氣歎了口氣,師父也真是的,再強留我一下不就完了,遭這十天罪實在有些劃不來。
蘇烈打趣道:“正則,我之前本想提醒你來著,不過你這急得成夜成夜的睡不著,我就想著,吹點風雪可能對你有好處,
順便也鍛煉一下這幫兔崽子,抓頡利的時候沒幫上大忙,現在想想還來氣呢。”
秦浩斜眼看著蘇烈:“定方,你太不厚道了,你如果說出來,讓我判斷一下也成啊,我還以為師父是不想讓我走呢。”
蘇烈指著大腿氣道:“你這倔脾氣我可不願觸黴頭,再說如今受傷的人是我,我還沒找你的麻煩呢?”
“不影響造小人吧?”
“你給我滾一邊去。”
“不逗你了,留五十人在此,鎧甲都脫掉讓他們看管,和王朝他們一同返迴,
冰雪都開始消融了,明日我們便輕裝快行,你家韓英沒準日日在莊頭望眼欲穿呢。”
蘇烈心中一熱,也點頭同意,下去安排留守人員,果然趙虎氣鼓鼓的表示不服,說蘇烈這是打擊報複,不過反對無效。
晚上蘇烈看著秦浩赤紅的眼睛有些擔心,身子默默離遠了些,咱們雖然是兄弟,可也得有底線的。
“正則,還睡不著嗎?這可是有兩天兩夜了吧?”
“唉,不知道是什麽怪病,精神還算好,不過一到困的時候就受不了,太折磨人。”
“有什麽別的解決辦法嗎?”
秦浩望了蘇烈一眼,蘇烈渾身一個激靈:“嗬嗬,當我沒問。”
淩晨之時,秦浩終於打起了唿嚕,蘇烈這才長舒口氣,身子翻轉了過去,不過唿嚕聲太大,自己一時有些失眠。
-----------------
正午時分,康蘇密、蕭後與楊政道被押送進了長安,李世民聞知,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
站在兩儀殿前,目光凝視著遠方,思緒仿佛飄迴到了烽火歲月。
“高福,傳朕旨意,傳蕭後與楊政道前來覲見,對二人不得怠慢。”
聲音平靜中帶著感慨,這祖孫的到來,不僅是戰爭的終結,更是一個時代的落幕。
端坐於龍椅之上,看著蕭後與楊政道被引入大殿,兩人身著素衣,神情恭敬。
李世民賜座開口道:“蕭皇後,昔日隋宮繁華,今日卻在此相見,朕心中亦是感慨萬千。不知蕭後可曾想過,為何隋朝二世而亡?”
蕭後眉頭一皺:“陛下此言,妾身不敢妄答。然天下興亡,自有其理。
隋室之亡,非一人之過,亦非一日之禍。陛下今日問起,莫非是想聽妾身為隋室辯駁?”
李世民來了興趣:“哦?蕭皇後若有高見,朕願洗耳恭聽。”
蕭後語氣從容道:“先帝雖有過失,然其開運河、修馳道、建東都,如今陛下不都受了其利嗎?
隻是天意難測,民心易變,終致江山傾覆。陛下今日坐擁天下,應知治理天下之難?
豈不知妾身身在突厥營中之時,仍有唐人書信相通。”
李世民目光一凝:“此言倒是提醒了朕。朕常思,帝王之道,在於以民為本。楊廣雖有雄才,卻失於暴虐,終致天下大亂。
朕需以史為鑒,勵精圖治。突厥強盛之時,愚昧無知之人或許會有這種事,如今天下安定,既往的過錯,朕又何須追問呢!”
“陛下英明。然妾身鬥膽一言,陛下今日召見妾身祖孫,如此相問,是為彰顯仁德,還是為警示天下?”
李世民哈哈大笑:“蕭皇後果然機敏!朕召見你二人,既為彰顯仁德,亦為警示天下。
朕要讓天下人知道,大唐不僅以武力定天下,更要以仁德服人心。”
蕭後微微一笑,語氣中帶著一絲釋然:“陛下胸懷天下,妾身佩服。隋室已亡,如今妾身與政道不過是一介草民,隻求陛下能讓我祖孫如尋常人平安過活,便感激不盡了。”
李世民點頭,語氣緩和:“蕭皇後放心,今日見你,朕亦受益匪淺。
朕已為蕭皇後賜下宅邸一座,仆從若幹,一切用度按宮中才人標準供給,讓蕭皇後能夠頤養天年。”
蕭後輕施一禮:“陛下厚愛,妾身感激不盡。隻是政道年少,未經世事,妾身想將政道帶在身邊,撫養他長大成人。”
李世民搖了搖頭:“朕明白你的心意,但朕也有苦衷,朝中大臣亦不會讚同,還是讓其單獨居住為好,朕封政道為員外散騎侍郎,入朝為官。”
蕭後輕歎一聲:“陛下既已思慮周全,妾身便不再多言。隻是政道畢竟是妾身的親人,還望陛下能允許我祖孫見麵。”
李世民語氣鄭重:“蕭皇後所言乃是人之常情,朕既已封他為官,自會護他周全。
況且,朕向來以仁德治天下,絕不會虧待前朝遺孤。
你二人雖不居住在一處,但朕會允你們時常相見,以慰親情。”
蕭後深深一禮:“妾身謝陛下隆恩。陛下寬厚仁德,必能開創盛世,澤被蒼生。”
李世民抬手示意高福:“送蕭皇後迴府吧。另傳朕旨意,楊政道每月可探望蕭皇後兩次,以盡孝道。”
蕭後再次行禮,拉著發呆的楊政道緩緩退出了大殿,背影雖顯孤寂,卻依然保持著皇後的端莊與從容。
蕭瑀站在宮門前來迴踱步,身後停著一頂軟轎,看到楊政道被人送走,心中頓時一緊,
見蕭後朝自己走來的一刻,立刻老淚縱橫迎了上去,姐弟二人抱頭痛哭。
聽著侍從稟報著宮門前的一幕,李世民長歎一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啊。”
高福走進殿中:“陛下,皇城外有一道士自稱成玄英,說是受駙馬推薦前來長安求官。”
李世民頓時來了興趣,秦浩除了求娶了自己的女兒,還從沒給自己推薦過來當官的,這人看來應該本事不淺。
“宣吧。”
-----------------
大理寺,合上蒲州上報來的案卷,孫伏伽站起身,走到窗前,
望著院中那棵蒼勁的古鬆,思緒萬千,堂堂國公之子,酒後奸汙民女,這作為也是真夠令人不恥的。
“杜相一生,清廉剛正,為國為民,鞠躬盡瘁。奈何竟有此等劣子,如此不堪,實在是辱沒了門風,令人扼腕。”
深吸一口氣,轉身迴到案前,提筆在案卷上情節惡劣,徒兩年的判語旁寫下批示:
“杜荷身為功臣之後,不思報國,反行奸惡,罪加一等。”
盧氏迴到府中,滿臉笑容,房玄齡挑眉問道:“成了?”
盧氏撇嘴:“本夫人親自出馬,自是成了,待孝期一過,二人便可完婚,算算時間,可沒多久了,咱們需得著手準備了。”
房玄齡捋須輕笑:“不若讓正則籌辦,遺愛也肯定願意,到時熱熱鬧鬧的,我們隻須出現在該出現的地方便是。”
盧氏看不慣房玄齡臭屁的模樣:“成,你又是父親,又是師父,你說了算,誰讓老天爺讓你收了個好徒弟呢。
不知正則如今到了哪裏,肯定瘦了,也該迴來了吧?
晚些我還得和賈氏去看看那兩個小家夥,可愛的緊,真是百看不厭。”
“唉,克明若是還在,定能猜出正則如今到了何地?”
“夫君,我聽說杜夫人不久前動身去了蒲州,也不知是出了什麽事。”
房玄齡輕皺眉頭:“莫不是那杜荷又出了什麽亂子?迴頭我過問一下看看吧。”
“唉,克明走後,還有誰能管得了那個孩子,兒女都是債啊。”
房玄齡歎了口氣:“正則本是一片好心,可有時好心不一定會有好結果的。”
“遺玉現在也沉默寡言的,在莊上都沒和我說幾句話,對賈氏倒是熱情得緊。”
房玄齡腳下生風:“那個官署還有些事,我還得出去一趟。”
-----------------
太史局,李淳風眉頭緊皺,與袁天罡述說著對天象的不解:“師兄,這可真是太怪異了,這太白星竟然也起了變化。星象變化如此頻繁,這是否是要有大事發生啊?”
袁天罡沉思片刻:“陛下當初欲要如何行事?”
李淳風坐在袁天罡對麵,緩緩說道:“之前太白晝現之時,陛下曾考慮清查宮中女性,以杜絕後患。
我勸阻陛下,天命不可違,即使殺了此人,也會有其他人應驗讖語,反而會牽連更多無辜。
陛下這才放棄了如此行事,不過後來倒是將武氏女賜出了宮,
如今太白暗淡無光,豈不是說天象被莫名化解,真是不可思議。”
袁天罡沉默不語,一再的打擊已經讓自己不再如以往那般自信,搖了搖頭:“我亦不知,還有其他變化嗎?”
“紫微有些暗淡,不過師弟認為這是杜相過世的顯現,可這紫微南移,熒惑大亮,師弟無法解釋,這星象之說是否有誤啊?”
袁天罡苦笑一聲:“師父他老人家學究天人,也不敢說出你這樣的話來。
熒惑大亮我看恐是東突厥兇多吉少了,倒也不足為奇,長安捷報頻傳,隻是還缺一場大勝。
紫微暗淡或許與儲君有關而非指的陛下,城中傳言太子耽於遊獵,乃至受傷,荒廢了政事,看來不假,
可這南移,唉,莫非那秦浩已迴返長安?”
-----------------
東宮承乾殿,李承乾看著奏折,心中煩悶,許久沒處理政事了,驟然批閱,竟是靜不下心。
“稱心,太子妃迴來了嗎?”
“迴殿下,還沒,皇後娘娘喜愛皇孫,怕又是留太子妃用膳了。”
李承乾心中寬慰,母後還是認可自己的,可這腿疾為何隱隱作痛呢,時間已經這麽久,莫不是留下了什麽隱疾?
“稱心,將那止痛藥再給孤拿來一丸。”
“殿下,孫神醫之前有言,這藥不可常吃,否則會有那個,那個耐藥性的。”
“唉,孤豈不知,可這絲絲疼痛,實在讓孤無法靜心,這奏折堆積得如此之多,孤也是心急如焚啊。”
“奴婢給殿下按摩一下吧,咱們還是聽神醫的話,才能好的快些。”
說著將李承乾的腳捧在懷中,解開衣衫,用體溫暖著傷處,再溫柔的摩擦著傷處的四周。
李承乾看著稱心輕柔的動作,頗受感動:“稱心,你對孤還真是貼心,還怪孤先前對你那般嗎?”
稱心臉色一紅:“殿下,奴婢怎麽會怪您呢,奴婢命中能服侍殿下,是稱心的福氣。”
李承乾心中一暖:“稱心,孤不太方便,你來幫孤誦讀,孤提意見,你幫孤下筆。”
稱心心中一驚:“殿下,這可使不得,若是讓人知曉,奴婢難逃一死啊。”
“別怕,你臨摹了孤的字跡那麽久,孤看著都有些真假難辨了,便仿著孤的筆跡就是。這是我們兩個的秘密,孤不說誰會知道。”
稱心還是有些猶豫,李承乾臉色一冷:“你不是總說聽孤的話嗎?這點小事都猶猶豫豫的。”
稱心將靴子為李承乾穿好,靠在李承乾身邊,拿起毛筆柔聲道:“那奴婢就抖膽了。”
聽著稱心的誦讀,李承乾似是覺得腳上的疼痛也有所減緩,一邊說著意見,一邊摩挲著稱心的細腰,一時覺得無比愜意。
“殿下,您再這樣,奴婢實在靜不下心了。”
李承乾哈哈大笑,一把將稱心扯到懷中,撕扯起來:“稱心,你如此貼心,孤來寵幸你一番吧。”
蘇烈打趣道:“正則,我之前本想提醒你來著,不過你這急得成夜成夜的睡不著,我就想著,吹點風雪可能對你有好處,
順便也鍛煉一下這幫兔崽子,抓頡利的時候沒幫上大忙,現在想想還來氣呢。”
秦浩斜眼看著蘇烈:“定方,你太不厚道了,你如果說出來,讓我判斷一下也成啊,我還以為師父是不想讓我走呢。”
蘇烈指著大腿氣道:“你這倔脾氣我可不願觸黴頭,再說如今受傷的人是我,我還沒找你的麻煩呢?”
“不影響造小人吧?”
“你給我滾一邊去。”
“不逗你了,留五十人在此,鎧甲都脫掉讓他們看管,和王朝他們一同返迴,
冰雪都開始消融了,明日我們便輕裝快行,你家韓英沒準日日在莊頭望眼欲穿呢。”
蘇烈心中一熱,也點頭同意,下去安排留守人員,果然趙虎氣鼓鼓的表示不服,說蘇烈這是打擊報複,不過反對無效。
晚上蘇烈看著秦浩赤紅的眼睛有些擔心,身子默默離遠了些,咱們雖然是兄弟,可也得有底線的。
“正則,還睡不著嗎?這可是有兩天兩夜了吧?”
“唉,不知道是什麽怪病,精神還算好,不過一到困的時候就受不了,太折磨人。”
“有什麽別的解決辦法嗎?”
秦浩望了蘇烈一眼,蘇烈渾身一個激靈:“嗬嗬,當我沒問。”
淩晨之時,秦浩終於打起了唿嚕,蘇烈這才長舒口氣,身子翻轉了過去,不過唿嚕聲太大,自己一時有些失眠。
-----------------
正午時分,康蘇密、蕭後與楊政道被押送進了長安,李世民聞知,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
站在兩儀殿前,目光凝視著遠方,思緒仿佛飄迴到了烽火歲月。
“高福,傳朕旨意,傳蕭後與楊政道前來覲見,對二人不得怠慢。”
聲音平靜中帶著感慨,這祖孫的到來,不僅是戰爭的終結,更是一個時代的落幕。
端坐於龍椅之上,看著蕭後與楊政道被引入大殿,兩人身著素衣,神情恭敬。
李世民賜座開口道:“蕭皇後,昔日隋宮繁華,今日卻在此相見,朕心中亦是感慨萬千。不知蕭後可曾想過,為何隋朝二世而亡?”
蕭後眉頭一皺:“陛下此言,妾身不敢妄答。然天下興亡,自有其理。
隋室之亡,非一人之過,亦非一日之禍。陛下今日問起,莫非是想聽妾身為隋室辯駁?”
李世民來了興趣:“哦?蕭皇後若有高見,朕願洗耳恭聽。”
蕭後語氣從容道:“先帝雖有過失,然其開運河、修馳道、建東都,如今陛下不都受了其利嗎?
隻是天意難測,民心易變,終致江山傾覆。陛下今日坐擁天下,應知治理天下之難?
豈不知妾身身在突厥營中之時,仍有唐人書信相通。”
李世民目光一凝:“此言倒是提醒了朕。朕常思,帝王之道,在於以民為本。楊廣雖有雄才,卻失於暴虐,終致天下大亂。
朕需以史為鑒,勵精圖治。突厥強盛之時,愚昧無知之人或許會有這種事,如今天下安定,既往的過錯,朕又何須追問呢!”
“陛下英明。然妾身鬥膽一言,陛下今日召見妾身祖孫,如此相問,是為彰顯仁德,還是為警示天下?”
李世民哈哈大笑:“蕭皇後果然機敏!朕召見你二人,既為彰顯仁德,亦為警示天下。
朕要讓天下人知道,大唐不僅以武力定天下,更要以仁德服人心。”
蕭後微微一笑,語氣中帶著一絲釋然:“陛下胸懷天下,妾身佩服。隋室已亡,如今妾身與政道不過是一介草民,隻求陛下能讓我祖孫如尋常人平安過活,便感激不盡了。”
李世民點頭,語氣緩和:“蕭皇後放心,今日見你,朕亦受益匪淺。
朕已為蕭皇後賜下宅邸一座,仆從若幹,一切用度按宮中才人標準供給,讓蕭皇後能夠頤養天年。”
蕭後輕施一禮:“陛下厚愛,妾身感激不盡。隻是政道年少,未經世事,妾身想將政道帶在身邊,撫養他長大成人。”
李世民搖了搖頭:“朕明白你的心意,但朕也有苦衷,朝中大臣亦不會讚同,還是讓其單獨居住為好,朕封政道為員外散騎侍郎,入朝為官。”
蕭後輕歎一聲:“陛下既已思慮周全,妾身便不再多言。隻是政道畢竟是妾身的親人,還望陛下能允許我祖孫見麵。”
李世民語氣鄭重:“蕭皇後所言乃是人之常情,朕既已封他為官,自會護他周全。
況且,朕向來以仁德治天下,絕不會虧待前朝遺孤。
你二人雖不居住在一處,但朕會允你們時常相見,以慰親情。”
蕭後深深一禮:“妾身謝陛下隆恩。陛下寬厚仁德,必能開創盛世,澤被蒼生。”
李世民抬手示意高福:“送蕭皇後迴府吧。另傳朕旨意,楊政道每月可探望蕭皇後兩次,以盡孝道。”
蕭後再次行禮,拉著發呆的楊政道緩緩退出了大殿,背影雖顯孤寂,卻依然保持著皇後的端莊與從容。
蕭瑀站在宮門前來迴踱步,身後停著一頂軟轎,看到楊政道被人送走,心中頓時一緊,
見蕭後朝自己走來的一刻,立刻老淚縱橫迎了上去,姐弟二人抱頭痛哭。
聽著侍從稟報著宮門前的一幕,李世民長歎一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啊。”
高福走進殿中:“陛下,皇城外有一道士自稱成玄英,說是受駙馬推薦前來長安求官。”
李世民頓時來了興趣,秦浩除了求娶了自己的女兒,還從沒給自己推薦過來當官的,這人看來應該本事不淺。
“宣吧。”
-----------------
大理寺,合上蒲州上報來的案卷,孫伏伽站起身,走到窗前,
望著院中那棵蒼勁的古鬆,思緒萬千,堂堂國公之子,酒後奸汙民女,這作為也是真夠令人不恥的。
“杜相一生,清廉剛正,為國為民,鞠躬盡瘁。奈何竟有此等劣子,如此不堪,實在是辱沒了門風,令人扼腕。”
深吸一口氣,轉身迴到案前,提筆在案卷上情節惡劣,徒兩年的判語旁寫下批示:
“杜荷身為功臣之後,不思報國,反行奸惡,罪加一等。”
盧氏迴到府中,滿臉笑容,房玄齡挑眉問道:“成了?”
盧氏撇嘴:“本夫人親自出馬,自是成了,待孝期一過,二人便可完婚,算算時間,可沒多久了,咱們需得著手準備了。”
房玄齡捋須輕笑:“不若讓正則籌辦,遺愛也肯定願意,到時熱熱鬧鬧的,我們隻須出現在該出現的地方便是。”
盧氏看不慣房玄齡臭屁的模樣:“成,你又是父親,又是師父,你說了算,誰讓老天爺讓你收了個好徒弟呢。
不知正則如今到了哪裏,肯定瘦了,也該迴來了吧?
晚些我還得和賈氏去看看那兩個小家夥,可愛的緊,真是百看不厭。”
“唉,克明若是還在,定能猜出正則如今到了何地?”
“夫君,我聽說杜夫人不久前動身去了蒲州,也不知是出了什麽事。”
房玄齡輕皺眉頭:“莫不是那杜荷又出了什麽亂子?迴頭我過問一下看看吧。”
“唉,克明走後,還有誰能管得了那個孩子,兒女都是債啊。”
房玄齡歎了口氣:“正則本是一片好心,可有時好心不一定會有好結果的。”
“遺玉現在也沉默寡言的,在莊上都沒和我說幾句話,對賈氏倒是熱情得緊。”
房玄齡腳下生風:“那個官署還有些事,我還得出去一趟。”
-----------------
太史局,李淳風眉頭緊皺,與袁天罡述說著對天象的不解:“師兄,這可真是太怪異了,這太白星竟然也起了變化。星象變化如此頻繁,這是否是要有大事發生啊?”
袁天罡沉思片刻:“陛下當初欲要如何行事?”
李淳風坐在袁天罡對麵,緩緩說道:“之前太白晝現之時,陛下曾考慮清查宮中女性,以杜絕後患。
我勸阻陛下,天命不可違,即使殺了此人,也會有其他人應驗讖語,反而會牽連更多無辜。
陛下這才放棄了如此行事,不過後來倒是將武氏女賜出了宮,
如今太白暗淡無光,豈不是說天象被莫名化解,真是不可思議。”
袁天罡沉默不語,一再的打擊已經讓自己不再如以往那般自信,搖了搖頭:“我亦不知,還有其他變化嗎?”
“紫微有些暗淡,不過師弟認為這是杜相過世的顯現,可這紫微南移,熒惑大亮,師弟無法解釋,這星象之說是否有誤啊?”
袁天罡苦笑一聲:“師父他老人家學究天人,也不敢說出你這樣的話來。
熒惑大亮我看恐是東突厥兇多吉少了,倒也不足為奇,長安捷報頻傳,隻是還缺一場大勝。
紫微暗淡或許與儲君有關而非指的陛下,城中傳言太子耽於遊獵,乃至受傷,荒廢了政事,看來不假,
可這南移,唉,莫非那秦浩已迴返長安?”
-----------------
東宮承乾殿,李承乾看著奏折,心中煩悶,許久沒處理政事了,驟然批閱,竟是靜不下心。
“稱心,太子妃迴來了嗎?”
“迴殿下,還沒,皇後娘娘喜愛皇孫,怕又是留太子妃用膳了。”
李承乾心中寬慰,母後還是認可自己的,可這腿疾為何隱隱作痛呢,時間已經這麽久,莫不是留下了什麽隱疾?
“稱心,將那止痛藥再給孤拿來一丸。”
“殿下,孫神醫之前有言,這藥不可常吃,否則會有那個,那個耐藥性的。”
“唉,孤豈不知,可這絲絲疼痛,實在讓孤無法靜心,這奏折堆積得如此之多,孤也是心急如焚啊。”
“奴婢給殿下按摩一下吧,咱們還是聽神醫的話,才能好的快些。”
說著將李承乾的腳捧在懷中,解開衣衫,用體溫暖著傷處,再溫柔的摩擦著傷處的四周。
李承乾看著稱心輕柔的動作,頗受感動:“稱心,你對孤還真是貼心,還怪孤先前對你那般嗎?”
稱心臉色一紅:“殿下,奴婢怎麽會怪您呢,奴婢命中能服侍殿下,是稱心的福氣。”
李承乾心中一暖:“稱心,孤不太方便,你來幫孤誦讀,孤提意見,你幫孤下筆。”
稱心心中一驚:“殿下,這可使不得,若是讓人知曉,奴婢難逃一死啊。”
“別怕,你臨摹了孤的字跡那麽久,孤看著都有些真假難辨了,便仿著孤的筆跡就是。這是我們兩個的秘密,孤不說誰會知道。”
稱心還是有些猶豫,李承乾臉色一冷:“你不是總說聽孤的話嗎?這點小事都猶猶豫豫的。”
稱心將靴子為李承乾穿好,靠在李承乾身邊,拿起毛筆柔聲道:“那奴婢就抖膽了。”
聽著稱心的誦讀,李承乾似是覺得腳上的疼痛也有所減緩,一邊說著意見,一邊摩挲著稱心的細腰,一時覺得無比愜意。
“殿下,您再這樣,奴婢實在靜不下心了。”
李承乾哈哈大笑,一把將稱心扯到懷中,撕扯起來:“稱心,你如此貼心,孤來寵幸你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