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往歸化城的路上,長安就讓發財沿路注意,看看有沒有手藝人,還真讓它找到一家篾匠。
這家篾匠跟著來了後,被安置到草場旁的工坊裏,已經開始編竹簍了。
牧羊人也開始放羊了,紡織工和織機都被安置在了工坊,都由跟來的護衛們守著。
當初在找紡織工的時候,管事就說可以去江南尋人,長安沒同意。
將羊毛梳理幹淨,撚成線後,再用紡機織成股,其實並不難。
難的點在於,羊毛如何去油脫脂。獵戶曾經在家裏鞣製過獸皮,用的是明礬,但現在長安讓工人用草木灰淨毛。
草場和工坊的管事,是打過交道的內侍胡全,就是當初去接長安她們入京的那個公公。
胡全聽說要用草木灰洗羊毛,雖然有些懷疑,但還是照做了。
安排了工人,又找了老牧民,多次試驗後,才找到了最佳的配比,處理過的羊毛,在紡成毛線後潔白無異味。
和工坊一起建起來的,還有染坊,兩個緊挨著。
染坊裏除了朱砂這些礦物染料,長安還讓人將茜草等植物煮熟後,也都調配好,用來給毛線染色。
給毛線染色的工藝很複雜,這次是真的從江南找了人來。
這人的家裏,有祖傳的染坊,後來被擠兌的關了門,魏老二找去時,一說身份,對方就拖家帶口,連夜跟著迴來了。
各色毛線都處理好後,胡全就連連誇讚,說沒有白跑那麽遠請人。
現在這裏的一切,都是長安在幕後指揮,胡全負責管理瑣事,而出麵做買賣,打理一切生意往來的,是魏老二。
魏老二是個人精,又常年在碼頭做活,見過形形色色的人,關鍵是能伸能屈,人品又不壞,不會一朝得勢就為非作歹。
在和新帝商量了一番後,長安決定讓魏老二來時,就告誡他:“老二,有些話我隻會說這一次,你現在不明白沒關係,記在腦子裏,每晚睡前想一想。”
“讓你出麵負責買賣,不是讓你去做商人,咱們不能做與民爭利的事情。你要記住,不該是你的,不要伸手要。新帝才即位,身邊的親信還沒有培養出來,所以才讓你來。”
“你得明白,之所以等到現在,才去建這些工坊,是因為十二皇子是新帝了。這個買賣,不是咱們家的,準確的說,是我和聖上的,懂了嗎?”
借新帝的勢,所以要給新帝分錢,甚至還要讓新帝占大頭,長安覺得那是應該的。
可這並不意味著,她賺來的錢,就是給魏老大和魏老二的。
魏老二隻是個打工的經理,她和新帝才是不好露麵的老板。
長安選擇把工坊設在這裏,也是為了不惹人注意,不會一開始就被高門顯貴們發覺,定北將軍會為新帝守好這裏的。
她知道,這些生意一旦能賺錢後,那些人就會聞著味兒過來,到時候免不了會有一番拉鋸。
所以她在等,等合適的時機,給新帝刷刷名望。
然後再等著盟友來找她,拉上一波,才能對抗另一波,才不會成為任人索取的錢袋子。
在修建工坊的時候,長安就讓魏老二去歸化城招工了。
到底是邊城,招來的女工占大多數,各個都很有力氣。
此外,還招了有傷殘的人,都是離開了軍營,從士兵變迴老百姓的人。
一開始這些人還不敢來,覺得沒有工坊會要缺胳膊少腿的工人,怕被拐了去挖礦,後來將軍府聽聞此事,來拜訪過長安後,那些人才放心的來了。
事情看似繁瑣,但在長安的安排下,進展得很順利。
牧羊的工人將羊毛剪下後,送到羊毛工坊加工處理,然後再由紡織工將其紡成毛線,毛線會被送到染廠,上色處理後,再送到鉤針廠,勾成毛衣手套和襪子這些成品。
這樣的流水線模式,不僅大大縮短了成品的時間,還能做到各工序之間的保密,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也能夠被及時發現。
秋風漸起時,新帝就收到了長安的暖心套裝。
羊毛的帽子,圍脖和手套,還有合身又舒服的毛衣。
新帝現在除了上朝聽政外,最主要的還是在上書房上課,然後再批由內閣呈上的奏折,遇到不懂的,或是覺得不合適的,就宣官員們來給他說說。
於是,這日被宣來的內閣大臣們,就看到新帝的手上戴著一對露指頭的東西。
新帝見眾人都看他,就舉著手說:“這個是手套,是把羊毛紡成線,然後勾成的,戴在手上又暖和,又不妨礙寫字。”
然後就吩咐內侍,給各位大人都送一副手套,老大人們戴上後,也都覺得很暖和,於是又跪謝聖上。
宮裏的大殿都有地龍,炭盆也是不間斷,但坐在那裏寫字,批奏折,還是會手涼和腿冷,腿上能穿厚些,但手就隻好用暖爐了。
幾人還在看這手套時,新帝就歎了口氣,說:“咱們在這大殿裏,有炭盆,有手套。可朕一想到冬日裏,還有那麽多老百姓挨著凍呢,就覺得心裏不安。”
不等大臣們稱罪,就繼續說:“也許是日有所思,所以朕前些日子夢到先帝了,先帝看朕很傷心,知道朕的苦惱後,就說祖宗會保佑的。”
“果然,昨晚朕又夢到先帝了,先帝告訴朕,今年冬天江南道會遇極寒的天氣,汝寧府,河南府和懷慶府三地,會有前所未見的雪災,告誡朕一定要早作防範。”
元平帝還在的時候,就曾和近臣們提起,他夢到了他爹,看到他爹把玉板指給了十二皇子。
當時這話傳到眾臣耳中時,很多人都覺得,是元平帝給十二皇子鍍金呢,畢竟他非嫡非長,歲數也小,看不出來賢不賢,就隻好找個借口,讓大家同意立他為太子。
如今又聽新帝這樣說,在場之人就有了一種微妙的感覺,心想這倆不愧是父子,話術都是一樣的。
但新帝都這樣說了,幾個輔政大臣也不能反駁,好歹是關係到社稷民生的大事。
於是內閣商議後,就在邸報上通告江南各府,注意寒冬防災,穩定糧價,確保糧倉的充盈。
同時新帝又給懷慶三府下了旨意,一定要做好應對雪災的準備,一旦有大雪來臨,必須要組織百姓們避難。
邸報被傳到各府,旨意也送到了具體的三個州府,朝臣們在關注之餘,其實並沒有幾個人真的重視。
然而等到入冬後,各地的災情不斷,尤其是懷慶三府的雪況之巨,讓看奏報的內閣大臣們都覺得後怕。
此時所有朝臣都在慶幸,幸虧是預防的早,措施也得當,房屋有大片的倒塌,糧田也被毀損,但沒有造成巨大傷亡,百姓們也沒有流離失所的逃難。
眾人才驚覺,原來先帝和新帝,說的都不是托詞啊,是人家的爹真給托夢了。
這家篾匠跟著來了後,被安置到草場旁的工坊裏,已經開始編竹簍了。
牧羊人也開始放羊了,紡織工和織機都被安置在了工坊,都由跟來的護衛們守著。
當初在找紡織工的時候,管事就說可以去江南尋人,長安沒同意。
將羊毛梳理幹淨,撚成線後,再用紡機織成股,其實並不難。
難的點在於,羊毛如何去油脫脂。獵戶曾經在家裏鞣製過獸皮,用的是明礬,但現在長安讓工人用草木灰淨毛。
草場和工坊的管事,是打過交道的內侍胡全,就是當初去接長安她們入京的那個公公。
胡全聽說要用草木灰洗羊毛,雖然有些懷疑,但還是照做了。
安排了工人,又找了老牧民,多次試驗後,才找到了最佳的配比,處理過的羊毛,在紡成毛線後潔白無異味。
和工坊一起建起來的,還有染坊,兩個緊挨著。
染坊裏除了朱砂這些礦物染料,長安還讓人將茜草等植物煮熟後,也都調配好,用來給毛線染色。
給毛線染色的工藝很複雜,這次是真的從江南找了人來。
這人的家裏,有祖傳的染坊,後來被擠兌的關了門,魏老二找去時,一說身份,對方就拖家帶口,連夜跟著迴來了。
各色毛線都處理好後,胡全就連連誇讚,說沒有白跑那麽遠請人。
現在這裏的一切,都是長安在幕後指揮,胡全負責管理瑣事,而出麵做買賣,打理一切生意往來的,是魏老二。
魏老二是個人精,又常年在碼頭做活,見過形形色色的人,關鍵是能伸能屈,人品又不壞,不會一朝得勢就為非作歹。
在和新帝商量了一番後,長安決定讓魏老二來時,就告誡他:“老二,有些話我隻會說這一次,你現在不明白沒關係,記在腦子裏,每晚睡前想一想。”
“讓你出麵負責買賣,不是讓你去做商人,咱們不能做與民爭利的事情。你要記住,不該是你的,不要伸手要。新帝才即位,身邊的親信還沒有培養出來,所以才讓你來。”
“你得明白,之所以等到現在,才去建這些工坊,是因為十二皇子是新帝了。這個買賣,不是咱們家的,準確的說,是我和聖上的,懂了嗎?”
借新帝的勢,所以要給新帝分錢,甚至還要讓新帝占大頭,長安覺得那是應該的。
可這並不意味著,她賺來的錢,就是給魏老大和魏老二的。
魏老二隻是個打工的經理,她和新帝才是不好露麵的老板。
長安選擇把工坊設在這裏,也是為了不惹人注意,不會一開始就被高門顯貴們發覺,定北將軍會為新帝守好這裏的。
她知道,這些生意一旦能賺錢後,那些人就會聞著味兒過來,到時候免不了會有一番拉鋸。
所以她在等,等合適的時機,給新帝刷刷名望。
然後再等著盟友來找她,拉上一波,才能對抗另一波,才不會成為任人索取的錢袋子。
在修建工坊的時候,長安就讓魏老二去歸化城招工了。
到底是邊城,招來的女工占大多數,各個都很有力氣。
此外,還招了有傷殘的人,都是離開了軍營,從士兵變迴老百姓的人。
一開始這些人還不敢來,覺得沒有工坊會要缺胳膊少腿的工人,怕被拐了去挖礦,後來將軍府聽聞此事,來拜訪過長安後,那些人才放心的來了。
事情看似繁瑣,但在長安的安排下,進展得很順利。
牧羊的工人將羊毛剪下後,送到羊毛工坊加工處理,然後再由紡織工將其紡成毛線,毛線會被送到染廠,上色處理後,再送到鉤針廠,勾成毛衣手套和襪子這些成品。
這樣的流水線模式,不僅大大縮短了成品的時間,還能做到各工序之間的保密,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也能夠被及時發現。
秋風漸起時,新帝就收到了長安的暖心套裝。
羊毛的帽子,圍脖和手套,還有合身又舒服的毛衣。
新帝現在除了上朝聽政外,最主要的還是在上書房上課,然後再批由內閣呈上的奏折,遇到不懂的,或是覺得不合適的,就宣官員們來給他說說。
於是,這日被宣來的內閣大臣們,就看到新帝的手上戴著一對露指頭的東西。
新帝見眾人都看他,就舉著手說:“這個是手套,是把羊毛紡成線,然後勾成的,戴在手上又暖和,又不妨礙寫字。”
然後就吩咐內侍,給各位大人都送一副手套,老大人們戴上後,也都覺得很暖和,於是又跪謝聖上。
宮裏的大殿都有地龍,炭盆也是不間斷,但坐在那裏寫字,批奏折,還是會手涼和腿冷,腿上能穿厚些,但手就隻好用暖爐了。
幾人還在看這手套時,新帝就歎了口氣,說:“咱們在這大殿裏,有炭盆,有手套。可朕一想到冬日裏,還有那麽多老百姓挨著凍呢,就覺得心裏不安。”
不等大臣們稱罪,就繼續說:“也許是日有所思,所以朕前些日子夢到先帝了,先帝看朕很傷心,知道朕的苦惱後,就說祖宗會保佑的。”
“果然,昨晚朕又夢到先帝了,先帝告訴朕,今年冬天江南道會遇極寒的天氣,汝寧府,河南府和懷慶府三地,會有前所未見的雪災,告誡朕一定要早作防範。”
元平帝還在的時候,就曾和近臣們提起,他夢到了他爹,看到他爹把玉板指給了十二皇子。
當時這話傳到眾臣耳中時,很多人都覺得,是元平帝給十二皇子鍍金呢,畢竟他非嫡非長,歲數也小,看不出來賢不賢,就隻好找個借口,讓大家同意立他為太子。
如今又聽新帝這樣說,在場之人就有了一種微妙的感覺,心想這倆不愧是父子,話術都是一樣的。
但新帝都這樣說了,幾個輔政大臣也不能反駁,好歹是關係到社稷民生的大事。
於是內閣商議後,就在邸報上通告江南各府,注意寒冬防災,穩定糧價,確保糧倉的充盈。
同時新帝又給懷慶三府下了旨意,一定要做好應對雪災的準備,一旦有大雪來臨,必須要組織百姓們避難。
邸報被傳到各府,旨意也送到了具體的三個州府,朝臣們在關注之餘,其實並沒有幾個人真的重視。
然而等到入冬後,各地的災情不斷,尤其是懷慶三府的雪況之巨,讓看奏報的內閣大臣們都覺得後怕。
此時所有朝臣都在慶幸,幸虧是預防的早,措施也得當,房屋有大片的倒塌,糧田也被毀損,但沒有造成巨大傷亡,百姓們也沒有流離失所的逃難。
眾人才驚覺,原來先帝和新帝,說的都不是托詞啊,是人家的爹真給托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