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慶三府的情況被上報後,朝廷就要盡快賑災。
朝堂上,內閣和六部也都拿出了具體的方案,修建臨時住所以避寒,盡快調撥糧食過去,平息物價,穩定糧價,還要注意雪後的防疫,及時潑灑生石灰。
但這還隻是開始,大雪毀掉了三府的莊稼,老百姓不止今冬顆粒無收,明年春耕的種子,也都無處可尋了。
所以賑災糧的籌集,就成了當務之急。
有朝臣建議從江南征糧,可江南道也是寒冬,隻能從舊年存糧裏麵擠一擠。
北方幾個州府就更不用說了,每年的糧食還要靠江南救濟,現在也都是勒著褲腰帶,擠出了賑災糧。
幾經商議後,還是決定派人去南邊買糧,戶部既要撥銀去安置災民,又要拿出買糧的錢,開年後還有各地的河道要梳理,軍餉也要發。
戶部尚書一大把的年紀了,愁的胡子都快掉光了,實在是拿不出那麽多的銀子,隻好去求新帝。
新帝看著麵前哭窮的大臣,知道這是哭給自己看的,每個衙門都說自己窮,每次出錢就跟割肉一樣,否則這次痛快的拿了錢出來,下次就會讓他們掏更多的錢。
新帝安慰了戶部尚書一番,說能體諒他的難處,也明白老大人忠君愛國之心,然後就讓他先迴衙門,稍後會派人去找他。
元平帝駕崩後,新帝即位,貴妃娘娘被封為太後,遷居壽寧宮。
新帝來到壽寧宮的時候,太後正在修剪花枝,見他的情緒不太好,就讓眾人都退下,隻她們母子兩個在內殿說會兒話。
新帝:“母後,他們真的來哭窮了。”
太後親手給他泡了茶:“這花茶,是你姨母送來的,說能解鬱行氣,我喝了一陣子,晚上睡覺時都舒服多了。”
新帝看著杯裏的花瓣,歎了口氣說:“要是沒有姨母,朕現在的處境,簡直無法想象......”
長安帶著人去歸化城前,就曾和他提到,在去年進京前,附近靠著山的村子裏,出現過大蟲,這種猛獸從深山裏出來,那隻能說明大山裏也沒吃的了。
盡管去年秋末下了雨水,暫時緩解了旱情,但年初時,氣溫迴暖的早了,很有可能出現寒冬,尤其要預防大雪的出現。
新帝想起他看過的前朝記載,有過北方水患和南方雪災的記錄,於是就派人去取來,和長安一起研究了一番後,還是決定相信這個猜測。
他會相信長安的話,因為姨母是親人,是先帝囑托他可以信重的人,是亮於南方的天相星。
可朝臣們不會相信這種猜測,畢竟不是口頭說說,而是要真金白銀的去防範,隻會覺得是他年少無知,或許還會遷怒於姨母。
長安告訴他:“聖上,現在最要緊的,不是考慮大臣們信不信,而是要防患於未然,準備好應對災情的物資,是要先有銀錢。”
所以,長安在剪羊毛的時候,新帝也在等待,每日都會看書房存放的前朝天災記錄,並讓侍衛以休假為由,前去懷慶府打探,近期可還有猛獸出現的事情。
等到羊毛做的各種成品,被擺在了他的麵前時,去懷慶府打探的人也迴來了,情況確實不好,甚至還出現了猛獸傷人的現象,隻是當地官員未曾上報。
新帝明白這些人為何不敢上報,因為他踐祚不久,不能出現此等兇險的跡象。
而這,也是他決定相信長安,並假借先帝托夢告誡他的原因。
如果到時候,沒有出現雪災,那就是上天庇佑,祖宗顯靈,新帝是眾望所歸。
可一旦真的有雪災,那他就是被祖宗選中的後繼之君,是名副其實的天命之子,而不是政治妥協下的選擇,他的威望會得到極大的提升,至少朝臣不會將他當作是無知小兒。
總之,對新帝而言,去做這件事情,隻會得到兩種結果,一種是好的,另一種是更好的。
翌日就有內侍去了戶部,傳新帝的口諭,讓戶部開展賑災工作,迅速調撥銀錢和糧食,快速安撫災民,後續還會有糧食被運到懷慶三府,要提前做好接應安排。
而此時的長安,也剛從歸化城趕到江南道,還帶了大批的羊毛織品。
這些毛衣手套,以及針織玩偶,是用來從江南富戶手中換糧的。
在新帝和閣臣們用了手套後,穿戴羊毛織品就成了時髦。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新帝就是最好的帶貨人,當時長安就把八成的貨物都賣到了江南。
雖然不是大張旗鼓,但明眼人一看,打理這個生意的是魏老二,就能猜到背後的東家了。
但長安的這些買賣,既沒有與民爭利,又沒有盤剝重利,雇傭的工人,也都是當地的窮苦人,所以盡管都看出來,毛線製品很賺錢,卻沒有自作聰明的人跳出來彈劾。
沒有人找事,不代表沒有人模仿。
那段時間,發財幾乎都要住在草場了,盯著那些在周圍晃蕩的陌生人,然後一路跟著,看對方想使什麽壞,然後就發現有人也在剪羊毛。
它氣唿唿地去告狀,長安說:“這有什麽可生氣的,天下那麽多羊毛,總不能全是咱們的吧。”
發財氣不過,但也知道沒辦法,總不能不讓別人也剪羊毛吧。
然後它又去盯著對方,發現他們給羊剪了毛後,沒有抹藥,也沒有防蟲,真的就是剪一隻死一隻。
發財替那些死去的羊感到可惜,這要是做成烤羊腿,撒上孜然和辣椒,該有多美味啊。
下一刻,它又懷疑自己出故障了,否則怎麽會知道烤羊腿的味道呢,真奇怪。
長安聽發財說了後,就讓魏老二去找對方,以超級低的價格,買下了草場和綿羊。不得不說,雖然剪羊毛的手藝不行,但挑的地方是真不錯,草料豐富,綿羊也都肥嘟嘟的。
長安接手之後,就從歸化城調人,去新工坊給羊洗藥浴,小羊們又開始活蹦亂跳了。
現在看來,那些人也反應過來了,長安不防著他們,是因為知道他們無法保證羊的成活率,白費勁折騰一通後,最後還要賠錢,那些心思叵測之人,才真的消停了。
從五月出京後,長安就一直在歸化城,這次也是直接南下,趕在臘八前來到江南道,見一見幾個月以來,一直托關係見她的幾家。
發財:“還以為他們會來偷藥方,我天天守著呢。”
長安:“都是聰明人,跟著做羊毛生意,咱們就算是不高興,也不能讓人家關門,但要是敢來偷方子,那就是不要命了。”
的確都是聰明人,模仿不成,就上門求合作。
魏老二早就說過,有好幾家私下去找他,想在這買賣裏摻上一股。
長安拒絕了,羊毛工坊的買賣,關鍵是在藥浴的方子。
這個方子,是長安琢磨出來的,針對的就是被頻繁剪毛的綿羊,而一般的牧民,是不會年年都把羊剪成個禿子的,所以也用不上這種藥。
隻要她手裏握著這個藥方,這門買賣就能做成獨家的。
她幾世以來,從未曾停下學醫的腳步,在這時得到了迴饋。長安在心裏感慨,她艱難走過的每一步,終於有了具象化的意義。
在這樣的感悟中,元平三十三年落下了帷幕,延和元年悄然而至。
朝堂上,內閣和六部也都拿出了具體的方案,修建臨時住所以避寒,盡快調撥糧食過去,平息物價,穩定糧價,還要注意雪後的防疫,及時潑灑生石灰。
但這還隻是開始,大雪毀掉了三府的莊稼,老百姓不止今冬顆粒無收,明年春耕的種子,也都無處可尋了。
所以賑災糧的籌集,就成了當務之急。
有朝臣建議從江南征糧,可江南道也是寒冬,隻能從舊年存糧裏麵擠一擠。
北方幾個州府就更不用說了,每年的糧食還要靠江南救濟,現在也都是勒著褲腰帶,擠出了賑災糧。
幾經商議後,還是決定派人去南邊買糧,戶部既要撥銀去安置災民,又要拿出買糧的錢,開年後還有各地的河道要梳理,軍餉也要發。
戶部尚書一大把的年紀了,愁的胡子都快掉光了,實在是拿不出那麽多的銀子,隻好去求新帝。
新帝看著麵前哭窮的大臣,知道這是哭給自己看的,每個衙門都說自己窮,每次出錢就跟割肉一樣,否則這次痛快的拿了錢出來,下次就會讓他們掏更多的錢。
新帝安慰了戶部尚書一番,說能體諒他的難處,也明白老大人忠君愛國之心,然後就讓他先迴衙門,稍後會派人去找他。
元平帝駕崩後,新帝即位,貴妃娘娘被封為太後,遷居壽寧宮。
新帝來到壽寧宮的時候,太後正在修剪花枝,見他的情緒不太好,就讓眾人都退下,隻她們母子兩個在內殿說會兒話。
新帝:“母後,他們真的來哭窮了。”
太後親手給他泡了茶:“這花茶,是你姨母送來的,說能解鬱行氣,我喝了一陣子,晚上睡覺時都舒服多了。”
新帝看著杯裏的花瓣,歎了口氣說:“要是沒有姨母,朕現在的處境,簡直無法想象......”
長安帶著人去歸化城前,就曾和他提到,在去年進京前,附近靠著山的村子裏,出現過大蟲,這種猛獸從深山裏出來,那隻能說明大山裏也沒吃的了。
盡管去年秋末下了雨水,暫時緩解了旱情,但年初時,氣溫迴暖的早了,很有可能出現寒冬,尤其要預防大雪的出現。
新帝想起他看過的前朝記載,有過北方水患和南方雪災的記錄,於是就派人去取來,和長安一起研究了一番後,還是決定相信這個猜測。
他會相信長安的話,因為姨母是親人,是先帝囑托他可以信重的人,是亮於南方的天相星。
可朝臣們不會相信這種猜測,畢竟不是口頭說說,而是要真金白銀的去防範,隻會覺得是他年少無知,或許還會遷怒於姨母。
長安告訴他:“聖上,現在最要緊的,不是考慮大臣們信不信,而是要防患於未然,準備好應對災情的物資,是要先有銀錢。”
所以,長安在剪羊毛的時候,新帝也在等待,每日都會看書房存放的前朝天災記錄,並讓侍衛以休假為由,前去懷慶府打探,近期可還有猛獸出現的事情。
等到羊毛做的各種成品,被擺在了他的麵前時,去懷慶府打探的人也迴來了,情況確實不好,甚至還出現了猛獸傷人的現象,隻是當地官員未曾上報。
新帝明白這些人為何不敢上報,因為他踐祚不久,不能出現此等兇險的跡象。
而這,也是他決定相信長安,並假借先帝托夢告誡他的原因。
如果到時候,沒有出現雪災,那就是上天庇佑,祖宗顯靈,新帝是眾望所歸。
可一旦真的有雪災,那他就是被祖宗選中的後繼之君,是名副其實的天命之子,而不是政治妥協下的選擇,他的威望會得到極大的提升,至少朝臣不會將他當作是無知小兒。
總之,對新帝而言,去做這件事情,隻會得到兩種結果,一種是好的,另一種是更好的。
翌日就有內侍去了戶部,傳新帝的口諭,讓戶部開展賑災工作,迅速調撥銀錢和糧食,快速安撫災民,後續還會有糧食被運到懷慶三府,要提前做好接應安排。
而此時的長安,也剛從歸化城趕到江南道,還帶了大批的羊毛織品。
這些毛衣手套,以及針織玩偶,是用來從江南富戶手中換糧的。
在新帝和閣臣們用了手套後,穿戴羊毛織品就成了時髦。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新帝就是最好的帶貨人,當時長安就把八成的貨物都賣到了江南。
雖然不是大張旗鼓,但明眼人一看,打理這個生意的是魏老二,就能猜到背後的東家了。
但長安的這些買賣,既沒有與民爭利,又沒有盤剝重利,雇傭的工人,也都是當地的窮苦人,所以盡管都看出來,毛線製品很賺錢,卻沒有自作聰明的人跳出來彈劾。
沒有人找事,不代表沒有人模仿。
那段時間,發財幾乎都要住在草場了,盯著那些在周圍晃蕩的陌生人,然後一路跟著,看對方想使什麽壞,然後就發現有人也在剪羊毛。
它氣唿唿地去告狀,長安說:“這有什麽可生氣的,天下那麽多羊毛,總不能全是咱們的吧。”
發財氣不過,但也知道沒辦法,總不能不讓別人也剪羊毛吧。
然後它又去盯著對方,發現他們給羊剪了毛後,沒有抹藥,也沒有防蟲,真的就是剪一隻死一隻。
發財替那些死去的羊感到可惜,這要是做成烤羊腿,撒上孜然和辣椒,該有多美味啊。
下一刻,它又懷疑自己出故障了,否則怎麽會知道烤羊腿的味道呢,真奇怪。
長安聽發財說了後,就讓魏老二去找對方,以超級低的價格,買下了草場和綿羊。不得不說,雖然剪羊毛的手藝不行,但挑的地方是真不錯,草料豐富,綿羊也都肥嘟嘟的。
長安接手之後,就從歸化城調人,去新工坊給羊洗藥浴,小羊們又開始活蹦亂跳了。
現在看來,那些人也反應過來了,長安不防著他們,是因為知道他們無法保證羊的成活率,白費勁折騰一通後,最後還要賠錢,那些心思叵測之人,才真的消停了。
從五月出京後,長安就一直在歸化城,這次也是直接南下,趕在臘八前來到江南道,見一見幾個月以來,一直托關係見她的幾家。
發財:“還以為他們會來偷藥方,我天天守著呢。”
長安:“都是聰明人,跟著做羊毛生意,咱們就算是不高興,也不能讓人家關門,但要是敢來偷方子,那就是不要命了。”
的確都是聰明人,模仿不成,就上門求合作。
魏老二早就說過,有好幾家私下去找他,想在這買賣裏摻上一股。
長安拒絕了,羊毛工坊的買賣,關鍵是在藥浴的方子。
這個方子,是長安琢磨出來的,針對的就是被頻繁剪毛的綿羊,而一般的牧民,是不會年年都把羊剪成個禿子的,所以也用不上這種藥。
隻要她手裏握著這個藥方,這門買賣就能做成獨家的。
她幾世以來,從未曾停下學醫的腳步,在這時得到了迴饋。長安在心裏感慨,她艱難走過的每一步,終於有了具象化的意義。
在這樣的感悟中,元平三十三年落下了帷幕,延和元年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