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貸款 小額借貸 線上貸款 汽車貸款 手機貸 瘋正妹 橘子影城 古蹟交流社 東森新聞手機板 東森新聞 港書館 super娛樂城 23win 金鈦城娛樂城 信用版娛樂城 贏家娛樂城 WG娛樂城

    第一卷風雨飄零


    雙方都有計較,雙方都有打算,那自然是勢弱的一方吃虧。


    尤其是崇禎皇帝這個穿越者,明白宗教的性質,更是嚴加提防。


    自古以來,宗教問題無小事。


    崇禎皇帝如此大張旗鼓對付天主教絕不是一時興起,更不是兒戲。


    事實上在民間,天主教已經開始影響著大明子民的信仰,在南方,開始有漢人加入天主教。


    在士林,在朝堂,甚至連皇宮大內,都有部分官宦加入。


    這是一個危險的開端!


    當年那個強大的元朝,何嚐不是****教的興起動搖了蒙元的根基?


    而在臨近的倭國,有四分之一的倭民轉而信仰天主教,幾乎掀起一股欲滅本地佛教神道之勢。


    如果不是倭國出了一個豐臣秀吉,看見苗頭不對,大肆屠殺天主教徒,估計倭國早晚離涼涼也不遠了。


    大道理崇禎皇帝是不懂的,可他知道,首先要滿足大明老百姓需求和利益,這才是獲得國民支持的群眾基礎。


    其他的一切空話假話都不過是海市蜃樓。


    在大明,要是弄出一個什麽一等洋人四等漢的說法,崇禎皇帝覺得他肯定要涼涼,華夏也要涼涼。


    畢竟,在華夏在大明,還沒有任何勢力和力量能夠取代主體民族——漢族。


    若任由極端宗教擴散,作為主體民族的漢族一倒,遭殃的將是我們所有的大明老百姓。


    誰要是矮化漢人、打壓漢人,誰就是在禍害大明?


    千年之爭,拚的是民族的傳承與精神!


    華夏為什麽能屹立幾千年的興衰風雨而不倒,那是我們有信仰,信仰自己的祖宗。


    我們為我們的祖宗而驕傲而自豪,因為,他們替後世子孫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和精神。


    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亦是如此。


    所以,曆朝曆代,無論是家庭還是國家,都有自己的祖訓。


    因為一代人,是無法完成宏圖霸業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在不斷的積攢中繼續交給下一代人。


    而西方的宗教,是叫你不要信仰自己的祖宗,不得祭祖。轉而去信仰他們的祖宗,去祭他們的祖。


    這是要從根子上,徹底斷絕華夏的傳統,刨了華夏的祖墳。


    後世具體的例子也有,譬如灣灣和港獨,因為被洗腦成功,認為自己沒有祖宗了,也不承認是中國人,正叫囂著要獨立。


    其實,我們中國人從來就不怕什麽敵國外患,就怕自欺欺人,就怕在自我麻痹中滅亡……


    有活生生的例子在眼前,崇禎皇帝又怎麽能不重視?


    依據雙方的口頭協定,崇禎皇帝把天主教分散在大明各處,大大小小的幾十名神父全部集中到京城,統一送去翻譯書籍。


    並且,每名神父外出都有錦衣衛跟著,美名其曰為保護。


    當然,這也引起龍華民和其他神父的抗議。


    不過,抗議無效!


    麵對錦衣衛的迴報,崇禎皇帝迴答得很坦然很直白,願意留下就留下,不願意留下,就滾!


    但是,他們不能帶走片紙。


    書籍,是最寶貴的財富。


    而京城中,最近帝都的老少爺們表示很樂嗬樂嗬。


    生活節目很豐富,輿論話題很勁爆,視野角度很震撼。


    西四牌樓的菜市場上,最近每日刀光閃閃人頭滾滾,都是朝堂六部貪腐的大佬官員,讓人看得解氣又刺激。


    時不時傳來錦衣衛又出動了,某某大佬府邸被查抄,某某大佬要涼涼的超級勁爆話題。


    隨之而來的是,教坊司名下的某某樓,又有新來的犯官女眷,長得花容月貌,我見猶憐,老兄可下手否?


    也有一些罪行較輕的,全家老少盡數流放嶺南。


    他們在刑部衙役的押解下,一步一迴頭,眼含熱淚離開這個大明最富庶的京城。


    當然,也不是隻有這些單一內容。


    兵部衙門門口,京營在此長期招兵。


    聽說朝廷下了血本,開出讓人眼紅的糧餉。


    一入京營,吃穿不愁,每月有三兩的紋銀。若能通過訓練考核,餉銀立馬翻倍。


    隻是,要求很高。


    不僅要三代耕作身家清白,還要身體健壯勇武有力,願意為皇上流血犧牲才行。


    因此,在長達幾個月的時間裏,隻有不到兩萬人有機會獲得進入京營。


    這些大大小小的消息,京城的老少爺們不是通過道聽途說得來的,而是從朝廷開辦的大明皇家周報獲得。


    這,無疑非常具有權威性。


    也因此,京城的老少爺們紛紛豎著大拇指稱讚天子稱讚朝廷,認為皇上這是為了天下蒼生著想。


    因為,大明皇家周報的內容既有朝堂的時事政事,也有關於農事的一些介紹,還有朝廷的惠民政策。


    總之,這裏麵五花八門,囊括的內容與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並且,不管是誰,隻要掏出三個銅板就能買迴去閱讀收藏。


    當然,這是對於讀書識字的人來說。


    不過,不識字也沒關係。


    皇上已經替他們這些小民想到了。


    京城裏有很多破落的老童生和窮酸秀才,他們屢試不第,科舉無望,平日裏都是在街頭給人抄寫書信什麽的混些銀錢糊口。


    如今,他們迎來了為朝廷為皇上效命的機會。


    司禮大太監曹化淳把他們招募過來,分配到京城大小的茶樓,有一個算一個,每天為百姓讀大明皇家周報的內容。


    大家把他們叫讀報人,也叫講讀人。


    因為,他們會點評幾句,有點類似於後世的香港的一檔節目,有報天天讀。


    應該說,這個舉措受到京城百姓的熱烈歡迎和茶樓老板的喜愛。


    茶樓原本是說拉彈唱的地方,隻是更新的內容畢竟有限,茶客們聽久了,也聽煩了。


    而大明皇家周報的推出,無疑讓百姓得到朝廷最新消息。


    上午的時間,依舊是說書先生或者唱曲賣藝的伶人,下午則是這些讀報人的時間。


    譬如此刻,城南東角,陸羽茶樓裏,一個讀報人正在講讀崇禎皇帝的告民書,“朕仰承天道,俯禦萬方,念此軍民,誰非赤子?


    ……”


    讀完之後,講讀人放下手裏周報,語速不急不慢解釋道:“皇上仁慈,對於西北被裹挾的百姓既往不咎。


    而且還從大明外藩手裏借糧,用於彌補朝廷糧食不足之處。


    如今,距離大明最近的朝鮮,五萬石糧食已經通過海路抵達天津,即日將轉運到西北,交由當地官府用於賑災。


    這次皇上下了嚴旨,若有官員中飽私囊,一律滿門抄斬!


    而南洋諸番那裏,糧食一年兩熟甚至三熟,待日後運到大明,朝廷將確保常平倉的糧食充足,用於九邊戰事支出。”


    兩條消息相互結合,讀報人稍微一兩句整合,立馬把崇禎皇帝親民愛民之心和解決的具體舉措說得明明白白。


    台下的京城百姓聞之,既興奮又感動。


    興奮朝廷漸漸有起色,感動皇上心裏時時刻刻為大明子民著想。


    隻是朝廷貪官汙吏太多,敗壞國體。


    “這些該死的貪官,就是該殺!最好誅了他們九族!還是天子聖明仁慈,心裏想著俺們這些苦哈哈。”


    四周的百姓紛紛點頭讚同,說這話沒毛病。


    不要懷疑曹化淳這老貨的忠心,這些讀報人都是事先經過培訓,一切有利於鞏固提升崇禎皇帝高大形象的話,都會解讀一番,然後傳遞給京城百姓。


    讀報人見下方議論實在熱烈,拿起桌上鎮條輕輕敲兩下,待嘈雜聲漸低,口裏方才說道:


    “最新消息,最新消息!皇上針對前幾日夷人教堂被砸,親自撰文寫了一篇《咱們有祖宗》。”


    此話一出,茶樓裏剩餘的一點雜音立馬消失得無影無蹤,京城老少爺們肅聲傾聽最高指示。


    開什麽玩笑,這件事大家可是密切關注的,屬於時事熱點,也關乎皇上他老人家對於信教一事的態度。


    反應不錯,讀報的老童生微微淺笑,端起茶水,輕呡一口,然後抑揚頓挫的讀道:“泱泱大國,千年傳承,延續至今,始有先祖,方有我輩。


    故而,先有中國之地,方有中國之氣,再有中國之人。


    有了中國之人,再有中國之道德,有了中國之道德,再有中國之文化,有了中國之文化,再有中國之禮儀。


    禮儀成,而華夏昌。


    自此,華夏先祖曆經磨難,血火融合,出黃河,至瀚海,上遼東,下長江,縱觀桑海,曆千年滄桑,方有如今巍巍大明帝國。


    這一切,何其不易矣?


    自古以來,中華有華夷之辨,也是文化之防。


    今西夷遠渡重洋,來到大明傳教,涉及中西雙方文化衝突。


    朕惟願漢家兒郎感懷先祖之不易,謹記華夷之防。


    望朕之百姓,須知人生一世,歲曆四季,春耕夏種,秋收冬藏,卻難得百年。


    然華夏之長,星辰大海,不僅經曆數千年,還要源遠流長繼續下去。


    信教一事,朕不想多說,唯有一句,我們有自己的先祖!”


    讀報人剛剛念完,還沒有點評,台下已經連連大叫好,此起彼伏。


    更有文人慷然而歎:“簡而言之,不相信先祖之人,皆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寡廉少恥,敗德離道之大惡。”


    應該說,這篇文章,崇禎皇帝已經把意思說得很明白,也符合時下民意,自然是叫好聲不斷。


    如此勁爆的消息,很快就引起百姓們的熱議。


    “就是,咱們大明有自己的國教道教,真不明白那些信天主教的人怎麽想,難道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


    “老兄有所不知,其實好多人是衝著信教的三兩紋銀而去,小弟認為他們內心卻是未必真信。”


    “那朝廷上的那些官老爺又怎麽說,他們可不會貪圖這點財物?”


    “這就不知道了,或許是圖個新鮮吧?”


    ……


    如此之言,在茶樓裏探討不絕。


    而這裏麵的議論,自有錦衣衛的探子暗中抄錄下來,送呈崇禎皇帝禦覽。


    “看來民心尚可,是時候需要來個道士下山了。”


    崇禎皇帝緩緩放下手裏的密奏,喃喃自語一句。


    他現在麵對中國佛教的頹廢,儒家思想的虛偽和天主教的興起,毫無疑問,他隻能選擇扶持相對溫和的道教。


    另外,這時的道教是大明的國教,太祖朱重八就自封為道教的守護神,真武大帝。


    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他們遍布大明全境,在大明二都北京和南京擁有廣泛的民眾基礎。


    而縱觀整個亞洲,南亞各國及印度、西亞、中亞乃至阿拉伯,全是****教的天下。


    這個宗教攻擊性太強,難免令人有些怕怕,需要抑製啊。


    “皇爺,首輔大人來了。”


    “宣!”


    片刻過後,大明的老大和老二就聚首一起,商討國事。


    “溫愛卿,如今百廢待興,國家財政匱乏,你看哪裏還有可以下手的地方?”


    跟溫首輔已經很熟了,崇禎皇帝也沒有廢話,直接開門見山問道。


    “皇上,臣覺得,現在的地方貪官汙吏、土豪劣紳對百姓的敲詐勒索已經很嚴重了,如果再在窮苦百姓身上撈錢,那就像在幹透了的柴木上澆油一樣。


    不知道什麽時候,一個小小的火星就能燃起滔天的大火,將大明大好河山燒得一幹二淨。


    今年,皇上停止了遼餉的加派,依靠著對貪腐的清算,得到了一大筆財富。


    然而這一大筆財富也就隻能勉強撐到明年,需要新的抄家對象。


    北有晉商,皇上已經在布局。而南有徽商,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溫體仁思索片刻,把今年的局勢稍微迴顧一遍,最終提出意見。


    “愛卿快說一說?”


    崇禎皇帝對晉商了解,那是因為八大晉商賣國之故,可對於徽商,雖然知道他們富有,可具體情況就不知道了。


    如今見溫奸相提到徽商,眼前一亮,急忙催促。


    這老家夥,若不是胸有成竹,是斷然不會發言的。


    “迴皇上,臣最了解的就是徽商。


    江淮一帶,最富的是鹽商,為富不仁的是鹽商,坑國害民的還是鹽商。”


    溫體仁輕捋頜下長須,徐徐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大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故土難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故土難離並收藏崇禎大帝國最新章節

xxfse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