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圓滿的解決了,王允帶著孔融、蔡邕等一行人離開了丞相府。李傕成了守門的人,焦韌被罷黜官職永不錄用,兩人也是灰溜溜的退下。
大廳中,隻剩下董卓和李儒。
董卓黑著臉,他雖然報全了顏麵,但畢竟輸了一籌,顯得有些不高興。看著李儒,董卓問道:“文優,今天的事情,你怎麽看?”
李儒並未迴答,反而道:“丞相認為劉宣如何?”
董卓道:“通權達變!”
四個字的評價,可謂相當的重視。
董卓帶兵掌控了朝廷,執掌朝政,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甚至可以說,董卓就是隱形的皇帝,他才是朝堂上真正的主宰。
在董卓眼中,蔡邕名氣很大,招攬蔡邕,提拔蔡邕,是為了彰顯他禮賢下士的風度。但事實上,董卓對蔡邕的評價也僅僅於此,隻認為蔡邕是一個有些才華的讀書人。
楊彪、馬日磾之流,入不了董卓眼界。
唯一的,就是王允。
在董卓看來,王允能隱忍,夠圓滑,更有足夠的名望和能力,頗為不錯。可王允也有致命的缺點,清高自傲。他看得上的人,自然是和顏悅色,看不上的人愛理不理。
劉宣有王允的優點,卻沒有王允身上的沉屙缺點。
所以,董卓給了‘通權達變’的評價。
李儒點頭道:“劉宣弱冠之年,能將李傕玩得團團轉,更進退得當的令丞相不得不處罰李傕、罷黜焦韌,此子的能為不簡單。今天的關鍵,就在於劉宣。倘若沒有劉宣,王允一行人,又隻能吃了啞巴虧。”
頓了頓,李儒又說道:“劉宣除了能力之外,還是北海世子,是皇室中人。他有此能力,再加上王允、楊彪、孔融等人的幫襯,前途不可限量。”
董卓道:“這等人才,不能為小皇帝所用,不能被王允等人左右。他必須掌握在本相的手中,為本想所用。”
李儒笑道:“丞相愛才,這是劉宣的福分。丞相想拉攏劉宣,卑職就綢繆一番。”
董卓微笑道:“辛苦賢婿了。”
……
劉宣跟著王允一行人離開了丞相府,來到司徒府。
廳中,眾人落座。
王允神色歡喜,微笑道:“今天圓滿的解決了劉宣一事,並且李傕被貶斥,焦韌被罷免,可謂是一大喜事。”
馬日磾搖頭道:“還是有美中不足的地方。”
王允道:“有何不足?”
馬日磾道:“劉宣證明了李傕和焦韌的罪證後,不該給董卓台階下,應該趁勢而上,要求董卓徹查到底,並且讓董卓嚴懲李傕和焦韌,而不是小懲大誡。這一次,他也僅僅是罷免了李傕的官職讓他守門,而焦韌也隻是不錄用而已。”
馬日磾看向劉宣,語重心長的道:“最後的時候,你不該妥協的。”
一句話,頓起波瀾。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劉宣身上。
王允心中自有想法,卻問道:“世子是怎麽想的?”
劉宣拱手迴禮,迴答道:“董卓執掌朝政,朝廷大全在他的手中,長安城內外士兵,也被他掌控。誰都無法否認,董卓可以顛倒黑白。”
“董卓理虧,給他一個台階下,便既可以懲戒李傕,又可以罷免焦韌。”
“同時,董卓也能接受。”
劉宣神色認真,緩緩道:“在董卓理虧的情況下,尤其是他罷黜了焦韌,諸公完全可以借機諫言,選擇一個終於朝廷的官員擔任長安縣令。”
“長安縣令官職不高,卻是朝廷中樞之地,關係重大。”
“借此機會拿下了這一官職,對朝廷來說,對諸公來說,都是一個好機會。”
“在下認為,我們考慮的重點,不在於是否讓董卓難堪了,是否讓董卓丟臉了,是否給了董卓台階下。而是要通過這件事,為朝廷獲取了一點力量。”
“如此,諸公乃至於朝廷,乃至於大漢的江山,才能一步步往好的方麵發展。”
劉宣一副沉重神色,道:“反過來說,諸公和董卓死磕,和董卓硬碰硬。最終的結果,董卓有分毫損失嗎?”
“沒有,董卓不會有分毫的損傷。反倒是諸公,會因此丟掉官職,甚至是丟掉性命。”
“諸公身居要職,身家性命早已不是自己的,是朝廷的,是屬於大漢的。為了大漢的江山社稷,為了大漢朝,諸公應當理智的對待董卓。”
劉宣說道:“動輒彈劾,動輒以死相逼,隻能弄巧成拙。諸公的目的,應該是通過一件件事情,一點一點的獲取力量,壯大天子的力量,這才是當務之急,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啪!啪!”
王允忍不住點頭,臉上盡是讚賞,撫掌稱讚。
這話,說到他的心坎兒了。
一直以來,王允秉承的就是這個原則,委曲求全,甚至曲意討好董卓,為的就是保留朝廷的力量。但朝廷的許多人官員一意孤行,非要和董卓分個高下,最後血濺當場,被董卓處死,而董卓毫發無傷。
死一個人,就少了一分力量,話語權就少了一分。
靈活的和董卓交鋒,才是正道。
其餘的官員聽後,臉上也流露出沉吟神色。
“唉……”
馬日磾輕歎了一聲,拱手道:“世子一番話,如晨鍾暮鼓,敲醒了老夫。老夫一身性命,身係朝廷安危,自當好自珍珍惜。”
蔡邕捋著頜下胡須,讚歎道:“世子年紀輕輕,卻通權達變,令人佩服。”
士孫瑞說道:“世子一番見解,鞭辟入裏,發人深省。”
一個個人,紛紛稱讚劉宣。
麵對眾人的稱讚,劉宣心中鬆了口氣,他知道自己的一番話,打動了眾人,得到了他們的認可。他麵容平靜,不卑不亢的道:“在下能理解諸公,考慮的出發點不同,做法也不同。”
一眾人見劉宣不驕不躁,更是滿意。
王允心中有了想法,道:“世子從牢房中出來,畢竟在牢房中呆了一天,需要洗漱。這樣吧,世子先迴去洗漱休息一下。晚上,老夫設宴為世子接風洗塵。諸公也務必要捧場啊。”
“一定,一定!”
眾人聞言,紛紛應下。
劉宣拱手向王允道謝,和孔融一起離開了司徒府。
兩人去了縣衙,長安縣令焦韌被罷官,縣丞戰戰兢兢,哪裏敢得罪劉宣。當劉宣提出徹查史阿一事,縣丞就明白了過來,他裝模作樣的翻閱了史阿的資料,當著劉宣的麵說史阿是被冤枉的,最後釋放了史阿。
帶著史阿,劉宣和孔融迴到了客棧。
孔融去休息了,劉宣安排史阿住在客棧中,暫時讓史阿作為隨行的護衛。處理完事情,劉宣又去安撫了甘梅,才迴到自己的房間中。
有了空閑,也有了空間,該抽取十一月的獎勵了。
大廳中,隻剩下董卓和李儒。
董卓黑著臉,他雖然報全了顏麵,但畢竟輸了一籌,顯得有些不高興。看著李儒,董卓問道:“文優,今天的事情,你怎麽看?”
李儒並未迴答,反而道:“丞相認為劉宣如何?”
董卓道:“通權達變!”
四個字的評價,可謂相當的重視。
董卓帶兵掌控了朝廷,執掌朝政,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甚至可以說,董卓就是隱形的皇帝,他才是朝堂上真正的主宰。
在董卓眼中,蔡邕名氣很大,招攬蔡邕,提拔蔡邕,是為了彰顯他禮賢下士的風度。但事實上,董卓對蔡邕的評價也僅僅於此,隻認為蔡邕是一個有些才華的讀書人。
楊彪、馬日磾之流,入不了董卓眼界。
唯一的,就是王允。
在董卓看來,王允能隱忍,夠圓滑,更有足夠的名望和能力,頗為不錯。可王允也有致命的缺點,清高自傲。他看得上的人,自然是和顏悅色,看不上的人愛理不理。
劉宣有王允的優點,卻沒有王允身上的沉屙缺點。
所以,董卓給了‘通權達變’的評價。
李儒點頭道:“劉宣弱冠之年,能將李傕玩得團團轉,更進退得當的令丞相不得不處罰李傕、罷黜焦韌,此子的能為不簡單。今天的關鍵,就在於劉宣。倘若沒有劉宣,王允一行人,又隻能吃了啞巴虧。”
頓了頓,李儒又說道:“劉宣除了能力之外,還是北海世子,是皇室中人。他有此能力,再加上王允、楊彪、孔融等人的幫襯,前途不可限量。”
董卓道:“這等人才,不能為小皇帝所用,不能被王允等人左右。他必須掌握在本相的手中,為本想所用。”
李儒笑道:“丞相愛才,這是劉宣的福分。丞相想拉攏劉宣,卑職就綢繆一番。”
董卓微笑道:“辛苦賢婿了。”
……
劉宣跟著王允一行人離開了丞相府,來到司徒府。
廳中,眾人落座。
王允神色歡喜,微笑道:“今天圓滿的解決了劉宣一事,並且李傕被貶斥,焦韌被罷免,可謂是一大喜事。”
馬日磾搖頭道:“還是有美中不足的地方。”
王允道:“有何不足?”
馬日磾道:“劉宣證明了李傕和焦韌的罪證後,不該給董卓台階下,應該趁勢而上,要求董卓徹查到底,並且讓董卓嚴懲李傕和焦韌,而不是小懲大誡。這一次,他也僅僅是罷免了李傕的官職讓他守門,而焦韌也隻是不錄用而已。”
馬日磾看向劉宣,語重心長的道:“最後的時候,你不該妥協的。”
一句話,頓起波瀾。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劉宣身上。
王允心中自有想法,卻問道:“世子是怎麽想的?”
劉宣拱手迴禮,迴答道:“董卓執掌朝政,朝廷大全在他的手中,長安城內外士兵,也被他掌控。誰都無法否認,董卓可以顛倒黑白。”
“董卓理虧,給他一個台階下,便既可以懲戒李傕,又可以罷免焦韌。”
“同時,董卓也能接受。”
劉宣神色認真,緩緩道:“在董卓理虧的情況下,尤其是他罷黜了焦韌,諸公完全可以借機諫言,選擇一個終於朝廷的官員擔任長安縣令。”
“長安縣令官職不高,卻是朝廷中樞之地,關係重大。”
“借此機會拿下了這一官職,對朝廷來說,對諸公來說,都是一個好機會。”
“在下認為,我們考慮的重點,不在於是否讓董卓難堪了,是否讓董卓丟臉了,是否給了董卓台階下。而是要通過這件事,為朝廷獲取了一點力量。”
“如此,諸公乃至於朝廷,乃至於大漢的江山,才能一步步往好的方麵發展。”
劉宣一副沉重神色,道:“反過來說,諸公和董卓死磕,和董卓硬碰硬。最終的結果,董卓有分毫損失嗎?”
“沒有,董卓不會有分毫的損傷。反倒是諸公,會因此丟掉官職,甚至是丟掉性命。”
“諸公身居要職,身家性命早已不是自己的,是朝廷的,是屬於大漢的。為了大漢的江山社稷,為了大漢朝,諸公應當理智的對待董卓。”
劉宣說道:“動輒彈劾,動輒以死相逼,隻能弄巧成拙。諸公的目的,應該是通過一件件事情,一點一點的獲取力量,壯大天子的力量,這才是當務之急,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啪!啪!”
王允忍不住點頭,臉上盡是讚賞,撫掌稱讚。
這話,說到他的心坎兒了。
一直以來,王允秉承的就是這個原則,委曲求全,甚至曲意討好董卓,為的就是保留朝廷的力量。但朝廷的許多人官員一意孤行,非要和董卓分個高下,最後血濺當場,被董卓處死,而董卓毫發無傷。
死一個人,就少了一分力量,話語權就少了一分。
靈活的和董卓交鋒,才是正道。
其餘的官員聽後,臉上也流露出沉吟神色。
“唉……”
馬日磾輕歎了一聲,拱手道:“世子一番話,如晨鍾暮鼓,敲醒了老夫。老夫一身性命,身係朝廷安危,自當好自珍珍惜。”
蔡邕捋著頜下胡須,讚歎道:“世子年紀輕輕,卻通權達變,令人佩服。”
士孫瑞說道:“世子一番見解,鞭辟入裏,發人深省。”
一個個人,紛紛稱讚劉宣。
麵對眾人的稱讚,劉宣心中鬆了口氣,他知道自己的一番話,打動了眾人,得到了他們的認可。他麵容平靜,不卑不亢的道:“在下能理解諸公,考慮的出發點不同,做法也不同。”
一眾人見劉宣不驕不躁,更是滿意。
王允心中有了想法,道:“世子從牢房中出來,畢竟在牢房中呆了一天,需要洗漱。這樣吧,世子先迴去洗漱休息一下。晚上,老夫設宴為世子接風洗塵。諸公也務必要捧場啊。”
“一定,一定!”
眾人聞言,紛紛應下。
劉宣拱手向王允道謝,和孔融一起離開了司徒府。
兩人去了縣衙,長安縣令焦韌被罷官,縣丞戰戰兢兢,哪裏敢得罪劉宣。當劉宣提出徹查史阿一事,縣丞就明白了過來,他裝模作樣的翻閱了史阿的資料,當著劉宣的麵說史阿是被冤枉的,最後釋放了史阿。
帶著史阿,劉宣和孔融迴到了客棧。
孔融去休息了,劉宣安排史阿住在客棧中,暫時讓史阿作為隨行的護衛。處理完事情,劉宣又去安撫了甘梅,才迴到自己的房間中。
有了空閑,也有了空間,該抽取十一月的獎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