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斥候發現盛京方向有信使疾馳,是否阻截?”
“無需理會,任其通過。”
“喏。”
“還有,速將此密信傳給攝政王處,快馬加急,不得有誤。”
“領命!”
“來人,傳某將令,立刻伐木掘石,將祀山下道路堵截。齊都尉,你領一千人馬隱於祀山當中,要注重隱蔽防備,讓金人來探不得近,隻知此山有埋伏即可。其餘兵馬,隨本將東移三十裏於落霞穀駐紮……”
發號施令完畢,考慮到自身威望不足,怕麾下有所懈怠,想了想又加了一句:“此乃李帥之意,萬不可馬虎。”
這話果然有效果,原本隻是因為服從而聽命的諸將,立刻麵色一肅,鄭重了許多。見此,孫采薇也是嫉妒不來。
與此同時,清洲城內。
“弑主之人,安敢來此!”天守閣內,效忠於織田家的眾武將勃然大怒,紛紛拔刀相向。
無他,卻是一手造成織田信長死亡的明智光秀,明目張膽的出現在此。隻不過事實上他並非主角,他身前的安歌才是正主。但對於在場之人而言,顯然安歌才並不重要。
這種場麵,明智光秀也知道躲不過,也早有準備。見此,麵無異色,指著自己脖子直接喝道:“若斬殺在下便能打退城外豐臣之兵,那盡管對準這裏砍下便是!”
“真當不敢?”一名年輕武士怒喝著拔腿就要衝上前,但卻被另一人攔下。
“慢著!”攔截之人年歲已經不小,但曾經在織田家的地位並不高,隻是尋常的低級武士。不過此刻,卻憑借效力織田家時間最長,從而資曆最老,大夥多少都會給幾分麵子。“你的意思是,你能有辦法擊退豐臣?”
“此等弑主之人,如何能信?讓我斬了他!”
“閉嘴!我也恨不能親手斬之,但如若能重建延續織田家,那麽多忍忍又有何妨?還是說,你有辦法解此危局?”
隨著兩人的對話,在場的織田家武士也分成兩派,一波恨不能立刻殺掉明智光秀,而另一波則表示且看他表現再說,畢竟眼下清洲城大危。
爭吵之下,以至於連明智光秀這位正主都有點被忽視的意思。
安歌脫下自己鬥篷,看著這混亂的場麵直搖頭,大敵當前,還有這閑情吵這個?
按照周少瑜的意思,其實並不會那麽早讓安歌前來東倭。但是當周少瑜的信件抵達幽州,讓織田阿市母女前往東倭之後,沒多久,安歌便被眾女做主,提前派了過來。
單獨派過來,缺乏監管的情況下,肯定不值得信任。是以派人隨同也就很重要。
然而以安歌之智,派個尋常人,怕是要被耍的團團轉,而有才的,本身就卻。思來想去,卻是明智光秀最為合適,無論對幽州,還是對安歌本人,都是極佳的選擇。
明智光秀是聰明人,哪怕對周少瑜的忠心程度達不到那般高度,也會明知的選擇對誰效忠。叛變徹底成為安歌助力的可能性很小,且此人能力是絕對足夠的,一直仍在幽州委實有點浪費。
而對安歌來說,東倭無疑是陌生的,一個有能力的東倭本土人在旁解說輔助,也能最快速度適應東倭生活與局勢了解。
更重要的是,明智光秀此人,不可能和織田家的眾人達成友好關係,而織田阿市一方又定然會對安歌有所牽製和防備,如此一來,安歌就更需要明智光秀的輔佐。
那麽圈子再一次繞迴來了,不會真效忠於安歌的明智光秀,在安歌不得不重用的同時,反過來也會對其造成牽製。
如此,可進一步確保安歌不會脫離掌控,這也是妹子們敢讓安歌提前來東倭的緣由之一。
當然了,也是對東倭局勢的些許預見才促成這一結果,雖說不曾料得那麽精準,更多是以防萬一,可這不是剛好有用了麽?
當下清洲城的局麵,對於織田阿市與眾家臣而言或許是難題,但在安歌看來,此局想要解,並不難。
“代家督到……”
織田阿市的出場,也就意味著爭吵的局麵暫且結束。至於說代家督……毛病也不大,甚至更能聚人心,畢竟不是誰都服氣讓女子管的,尤其東倭這種地方,更是如此。一個代字,表明阿市無意久居此位,將來會另擇賢良上位。
這個人可以是織田家現有血脈挑選,不過就現狀而言,可能性不大,因為委實沒人才。那麽久剩另一個選擇。沒見邊上跟隨的茶茶仍舊是待嫁之身麽?
真有意中人選,且得到大多數家臣首肯,那麽入贅改姓織田,並以此繼承織田家家督,這種事情在東倭可並不罕見,完全不會受到反對。
在家臣麵前,哪怕是暫代,家督的麵子是要的,端坐於首的織田阿市並未主動開口,就這麽靜靜的直視著安歌。
而安歌也自認沒有必要巴結討好阿市的必要,反正兩人的關係不可能真正好起來。
於是安歌單刀直入,言:“我可解清洲城之危,並壯大織田。但此人,你們不能動。”
安歌指著明智光秀,嘴角揚起,她知道,對麵肯定會答應的。至於對安歌的好處?姑且算是先刷一刷明智光秀的好感度吧,畢竟以後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倚仗,那麽對方是否用心辦事,就變得很重要了。
不多時,左右退下,偌大的房間內隻剩下四人。分別是阿市、茶茶,還有對麵端坐的安歌與明智光秀。
“看來你們織田家是當真沒落了,信手可解之局,竟無一人有應對之策。”安歌一開口,便搖頭大歎。來的路上,就已經通過光秀對東倭有了一個全麵的了解,其中曾雄踞一時的織田,自然不會例外。
“你……!”茶茶頓時氣惱,卻被阿市抬手阻攔。經曆許多的阿市,並非因為這般簡單的言語而激怒。
安歌讚許的看了一眼阿市,此女或許才能並不是那般出眾,但這份沉穩,卻值得肯定。
“來時我已有布置,不出旬日,便可解危局。但前提是,這些日子需你們奮力死守住清洲城才是,不然一切皆為空談。哎……也怪我來的時日太短,不然早早布置,何至於此?”
阿市仍舊麵無異色,聞言甚至還點點頭,道:“如此,便謝過安娘子了。”
“哈哈哈,不錯不錯。既如此,接下來就交給你們了。待那勞甚子豐臣猴子退兵了,再來煩我。好了,我也乏了,該去歇息了。”
“好。來人,領安娘子下去歇息,萬萬不得怠慢。”
離開前,安歌再次看了阿市一眼,心想著,對方怕是要比自己想象的要難纏。
原因?從頭至尾,所謂的有法子有安排,皆是安歌一人之言,而阿市卻不曾多問詢一句。這絕非尋常人可以做到的。哪怕明知安歌不會妄言也難以做到。
就好似茶茶,在安歌一離開,就立刻焦急的詢問母親阿市為何問是何法子。
“何須問呢?”阿市抬手摸了摸茶茶的腦袋,笑道:“安歌身在此城,自也不會希望城池陷落。且她目前無無能力行背叛之事,既如此,還有什麽信不過?”
“可是,萬一是她自大又當如何是好?”
“那無非也就是敗罷了,若安歌未出現,你我又何曾有應對之法?”
“這……”
好吧,終究年少,還是少女的茶茶,顯然不可能有這份心境。
見茶茶仍舊難以釋懷,阿市這才慢慢道:“安歌不曾出現之前,我也不曾想到如何應對。但她既然說簡單,又非虛言,那必定是有辦法的。說起來,也當真是當局者迷,此局要解,的確簡單……”
東倭目前是怎樣一個局麵?
天皇不用多言,那就是個空殼子,有名無權。而大將軍?好吧,這個年頭同樣是個笑話。大名各自為政不斷相爭,直到豐臣秀吉迅速崛起達成名義上的一統,才有所減緩。
然而名義,畢竟隻是名義。
或許豐臣的實力最強,占據的也是最中心的地盤,但不代表他的命令都會被執行。尤其是,東倭島上有的是實力強大的大名,都隻是暫時表麵不反對罷了。
換言之,看似已經太平的東倭,實際上從未走出過亂世之局,隻是以待時機而已。
西有島津、大友、毛利、長宗我部,東有上杉、武田、北條、伊達。或許一個難以獨麵豐臣,可真亂起來,豐臣也需左右同時顧及,牽製之下,豐臣家的優勢並不多。這到底和華夏那方世界的東倭戰國不同不是麽。
沒見上杉姐姐和武田信玄都好好的呢,若不是這兩位相互牽製,那還保不齊是啥樣子。
總之,服氣豐臣的沒幾位,哪怕他權勢再大也不行。誰讓他出身太低了呢?僅此一點,就能讓等級森嚴的東倭整個上層階層打心眼反感。
無人出頭之下,暫且能保持一個平衡。換言之,隻要打破這個平衡,那麽東倭戰國之舉瞬間重新開啟,此等局麵,豐臣還有閑情餘力來應對一個清洲城?
對百姓而言,當然討厭亂世,但對於各大名而言,卻是滿足野心的最好機會。
“所以……會亂的,人心如此。”安歌如是說,對此,她有著絕對的把握。
翌日,已然坐不住的豐臣對清洲城發動強攻。後者在阿市的帶領下奮勇抵抗,兵力雖絕對劣勢,但未顯敗績。而之所以有此表現的緣由,便是阿市公開宣稱,已有援軍即將抵達……
一日,兩日,三日……
隨著時間推移,戰事愈發吃緊,但所謂的援軍,仍舊未見蹤跡。無論武士還是足輕,也因此產生了遲疑。
“援軍?當然不會有援軍。”私下裏,阿市如此對茶茶道。“應當說,不會有援軍來這清洲城支援。”
說著,翻開地圖,對茶茶解說起來。
“與我尾張清洲距離最近的,便是三河的德川家。若有援軍,必是德川之兵。然德川家家督乃謹慎之人,若遠近皆無利,又怎會來此直麵豐臣三萬兵勢?是以,此次其他任何大名都可能有所動作,但唯獨德川不會。”
聞言,茶茶忍不住道:“那清洲城何解?”
“自是豐臣被迫退兵!”
“為何?”
為何?當然是因為後方不穩咯!
清洲城外的兵力為三萬,但真正屬於豐臣自身的,隻有一半,也就是一萬五千。其他都是其他城主或者大名過來支援打醬油撈好處的。
帶著一萬五千人大老遠跑到清洲城,這難道不是大好的機會麽?
若無人吭聲也就罷了,可一旦有人帶頭串聯,那麽那股蠢蠢欲動的氛圍,很輕易就蔓延開來。
豐臣秀吉?那猴子?誰服啊!
是日,就如同說好了一般,數大名齊齊舉兵,矛盾一致對準豐臣家的地盤發動進攻,且打得的很是堅決迅猛,一副要在豐臣秀吉得知消息退迴大本營之前堵截其迴歸之路的架勢。其中以武田家的進攻最是洶湧。
兵出甲斐,直接進攻豐臣家的美濃國,並目標明確徑直以琵琶湖為方向進軍,此舉一旦達成,便能截斷豐臣之歸路。
待消息傳至豐臣耳中,已經是圍攻清洲城第七日。此時清洲城已經搖搖欲墜,似乎隻需再多努力一把就能拿下,但是,豐臣秀吉已經沒有選擇了,隻能退兵!
因為武田家的兵馬已經通過了岐阜城,再繼續向西,歸路便要被斷。唯一的好消息便是,岐阜城這座織田信長曾‘天下布武’之地,並沒有陷落,可也已經變成了孤城。
軍情緊急的更不止此處,長宗我部兵出四國,毛利家也開始攪和,哪一樣都需要豐臣親自去應對。更同樣表明著,他豐臣,已然從天下人成為天下敵,岌岌可危。
就像現在,明明先前還是來支援響應他的兵馬,豐臣秀吉卻不敢再絲毫信任,沒有直接打,但也離得遠遠的。
“撤兵!”不甘的最後看了一眼清洲城,秀吉雙拳緊握,被迫退兵。
而下一刻,德川家使者到訪,並送來大量禮物。
“無需理會,任其通過。”
“喏。”
“還有,速將此密信傳給攝政王處,快馬加急,不得有誤。”
“領命!”
“來人,傳某將令,立刻伐木掘石,將祀山下道路堵截。齊都尉,你領一千人馬隱於祀山當中,要注重隱蔽防備,讓金人來探不得近,隻知此山有埋伏即可。其餘兵馬,隨本將東移三十裏於落霞穀駐紮……”
發號施令完畢,考慮到自身威望不足,怕麾下有所懈怠,想了想又加了一句:“此乃李帥之意,萬不可馬虎。”
這話果然有效果,原本隻是因為服從而聽命的諸將,立刻麵色一肅,鄭重了許多。見此,孫采薇也是嫉妒不來。
與此同時,清洲城內。
“弑主之人,安敢來此!”天守閣內,效忠於織田家的眾武將勃然大怒,紛紛拔刀相向。
無他,卻是一手造成織田信長死亡的明智光秀,明目張膽的出現在此。隻不過事實上他並非主角,他身前的安歌才是正主。但對於在場之人而言,顯然安歌才並不重要。
這種場麵,明智光秀也知道躲不過,也早有準備。見此,麵無異色,指著自己脖子直接喝道:“若斬殺在下便能打退城外豐臣之兵,那盡管對準這裏砍下便是!”
“真當不敢?”一名年輕武士怒喝著拔腿就要衝上前,但卻被另一人攔下。
“慢著!”攔截之人年歲已經不小,但曾經在織田家的地位並不高,隻是尋常的低級武士。不過此刻,卻憑借效力織田家時間最長,從而資曆最老,大夥多少都會給幾分麵子。“你的意思是,你能有辦法擊退豐臣?”
“此等弑主之人,如何能信?讓我斬了他!”
“閉嘴!我也恨不能親手斬之,但如若能重建延續織田家,那麽多忍忍又有何妨?還是說,你有辦法解此危局?”
隨著兩人的對話,在場的織田家武士也分成兩派,一波恨不能立刻殺掉明智光秀,而另一波則表示且看他表現再說,畢竟眼下清洲城大危。
爭吵之下,以至於連明智光秀這位正主都有點被忽視的意思。
安歌脫下自己鬥篷,看著這混亂的場麵直搖頭,大敵當前,還有這閑情吵這個?
按照周少瑜的意思,其實並不會那麽早讓安歌前來東倭。但是當周少瑜的信件抵達幽州,讓織田阿市母女前往東倭之後,沒多久,安歌便被眾女做主,提前派了過來。
單獨派過來,缺乏監管的情況下,肯定不值得信任。是以派人隨同也就很重要。
然而以安歌之智,派個尋常人,怕是要被耍的團團轉,而有才的,本身就卻。思來想去,卻是明智光秀最為合適,無論對幽州,還是對安歌本人,都是極佳的選擇。
明智光秀是聰明人,哪怕對周少瑜的忠心程度達不到那般高度,也會明知的選擇對誰效忠。叛變徹底成為安歌助力的可能性很小,且此人能力是絕對足夠的,一直仍在幽州委實有點浪費。
而對安歌來說,東倭無疑是陌生的,一個有能力的東倭本土人在旁解說輔助,也能最快速度適應東倭生活與局勢了解。
更重要的是,明智光秀此人,不可能和織田家的眾人達成友好關係,而織田阿市一方又定然會對安歌有所牽製和防備,如此一來,安歌就更需要明智光秀的輔佐。
那麽圈子再一次繞迴來了,不會真效忠於安歌的明智光秀,在安歌不得不重用的同時,反過來也會對其造成牽製。
如此,可進一步確保安歌不會脫離掌控,這也是妹子們敢讓安歌提前來東倭的緣由之一。
當然了,也是對東倭局勢的些許預見才促成這一結果,雖說不曾料得那麽精準,更多是以防萬一,可這不是剛好有用了麽?
當下清洲城的局麵,對於織田阿市與眾家臣而言或許是難題,但在安歌看來,此局想要解,並不難。
“代家督到……”
織田阿市的出場,也就意味著爭吵的局麵暫且結束。至於說代家督……毛病也不大,甚至更能聚人心,畢竟不是誰都服氣讓女子管的,尤其東倭這種地方,更是如此。一個代字,表明阿市無意久居此位,將來會另擇賢良上位。
這個人可以是織田家現有血脈挑選,不過就現狀而言,可能性不大,因為委實沒人才。那麽久剩另一個選擇。沒見邊上跟隨的茶茶仍舊是待嫁之身麽?
真有意中人選,且得到大多數家臣首肯,那麽入贅改姓織田,並以此繼承織田家家督,這種事情在東倭可並不罕見,完全不會受到反對。
在家臣麵前,哪怕是暫代,家督的麵子是要的,端坐於首的織田阿市並未主動開口,就這麽靜靜的直視著安歌。
而安歌也自認沒有必要巴結討好阿市的必要,反正兩人的關係不可能真正好起來。
於是安歌單刀直入,言:“我可解清洲城之危,並壯大織田。但此人,你們不能動。”
安歌指著明智光秀,嘴角揚起,她知道,對麵肯定會答應的。至於對安歌的好處?姑且算是先刷一刷明智光秀的好感度吧,畢竟以後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倚仗,那麽對方是否用心辦事,就變得很重要了。
不多時,左右退下,偌大的房間內隻剩下四人。分別是阿市、茶茶,還有對麵端坐的安歌與明智光秀。
“看來你們織田家是當真沒落了,信手可解之局,竟無一人有應對之策。”安歌一開口,便搖頭大歎。來的路上,就已經通過光秀對東倭有了一個全麵的了解,其中曾雄踞一時的織田,自然不會例外。
“你……!”茶茶頓時氣惱,卻被阿市抬手阻攔。經曆許多的阿市,並非因為這般簡單的言語而激怒。
安歌讚許的看了一眼阿市,此女或許才能並不是那般出眾,但這份沉穩,卻值得肯定。
“來時我已有布置,不出旬日,便可解危局。但前提是,這些日子需你們奮力死守住清洲城才是,不然一切皆為空談。哎……也怪我來的時日太短,不然早早布置,何至於此?”
阿市仍舊麵無異色,聞言甚至還點點頭,道:“如此,便謝過安娘子了。”
“哈哈哈,不錯不錯。既如此,接下來就交給你們了。待那勞甚子豐臣猴子退兵了,再來煩我。好了,我也乏了,該去歇息了。”
“好。來人,領安娘子下去歇息,萬萬不得怠慢。”
離開前,安歌再次看了阿市一眼,心想著,對方怕是要比自己想象的要難纏。
原因?從頭至尾,所謂的有法子有安排,皆是安歌一人之言,而阿市卻不曾多問詢一句。這絕非尋常人可以做到的。哪怕明知安歌不會妄言也難以做到。
就好似茶茶,在安歌一離開,就立刻焦急的詢問母親阿市為何問是何法子。
“何須問呢?”阿市抬手摸了摸茶茶的腦袋,笑道:“安歌身在此城,自也不會希望城池陷落。且她目前無無能力行背叛之事,既如此,還有什麽信不過?”
“可是,萬一是她自大又當如何是好?”
“那無非也就是敗罷了,若安歌未出現,你我又何曾有應對之法?”
“這……”
好吧,終究年少,還是少女的茶茶,顯然不可能有這份心境。
見茶茶仍舊難以釋懷,阿市這才慢慢道:“安歌不曾出現之前,我也不曾想到如何應對。但她既然說簡單,又非虛言,那必定是有辦法的。說起來,也當真是當局者迷,此局要解,的確簡單……”
東倭目前是怎樣一個局麵?
天皇不用多言,那就是個空殼子,有名無權。而大將軍?好吧,這個年頭同樣是個笑話。大名各自為政不斷相爭,直到豐臣秀吉迅速崛起達成名義上的一統,才有所減緩。
然而名義,畢竟隻是名義。
或許豐臣的實力最強,占據的也是最中心的地盤,但不代表他的命令都會被執行。尤其是,東倭島上有的是實力強大的大名,都隻是暫時表麵不反對罷了。
換言之,看似已經太平的東倭,實際上從未走出過亂世之局,隻是以待時機而已。
西有島津、大友、毛利、長宗我部,東有上杉、武田、北條、伊達。或許一個難以獨麵豐臣,可真亂起來,豐臣也需左右同時顧及,牽製之下,豐臣家的優勢並不多。這到底和華夏那方世界的東倭戰國不同不是麽。
沒見上杉姐姐和武田信玄都好好的呢,若不是這兩位相互牽製,那還保不齊是啥樣子。
總之,服氣豐臣的沒幾位,哪怕他權勢再大也不行。誰讓他出身太低了呢?僅此一點,就能讓等級森嚴的東倭整個上層階層打心眼反感。
無人出頭之下,暫且能保持一個平衡。換言之,隻要打破這個平衡,那麽東倭戰國之舉瞬間重新開啟,此等局麵,豐臣還有閑情餘力來應對一個清洲城?
對百姓而言,當然討厭亂世,但對於各大名而言,卻是滿足野心的最好機會。
“所以……會亂的,人心如此。”安歌如是說,對此,她有著絕對的把握。
翌日,已然坐不住的豐臣對清洲城發動強攻。後者在阿市的帶領下奮勇抵抗,兵力雖絕對劣勢,但未顯敗績。而之所以有此表現的緣由,便是阿市公開宣稱,已有援軍即將抵達……
一日,兩日,三日……
隨著時間推移,戰事愈發吃緊,但所謂的援軍,仍舊未見蹤跡。無論武士還是足輕,也因此產生了遲疑。
“援軍?當然不會有援軍。”私下裏,阿市如此對茶茶道。“應當說,不會有援軍來這清洲城支援。”
說著,翻開地圖,對茶茶解說起來。
“與我尾張清洲距離最近的,便是三河的德川家。若有援軍,必是德川之兵。然德川家家督乃謹慎之人,若遠近皆無利,又怎會來此直麵豐臣三萬兵勢?是以,此次其他任何大名都可能有所動作,但唯獨德川不會。”
聞言,茶茶忍不住道:“那清洲城何解?”
“自是豐臣被迫退兵!”
“為何?”
為何?當然是因為後方不穩咯!
清洲城外的兵力為三萬,但真正屬於豐臣自身的,隻有一半,也就是一萬五千。其他都是其他城主或者大名過來支援打醬油撈好處的。
帶著一萬五千人大老遠跑到清洲城,這難道不是大好的機會麽?
若無人吭聲也就罷了,可一旦有人帶頭串聯,那麽那股蠢蠢欲動的氛圍,很輕易就蔓延開來。
豐臣秀吉?那猴子?誰服啊!
是日,就如同說好了一般,數大名齊齊舉兵,矛盾一致對準豐臣家的地盤發動進攻,且打得的很是堅決迅猛,一副要在豐臣秀吉得知消息退迴大本營之前堵截其迴歸之路的架勢。其中以武田家的進攻最是洶湧。
兵出甲斐,直接進攻豐臣家的美濃國,並目標明確徑直以琵琶湖為方向進軍,此舉一旦達成,便能截斷豐臣之歸路。
待消息傳至豐臣耳中,已經是圍攻清洲城第七日。此時清洲城已經搖搖欲墜,似乎隻需再多努力一把就能拿下,但是,豐臣秀吉已經沒有選擇了,隻能退兵!
因為武田家的兵馬已經通過了岐阜城,再繼續向西,歸路便要被斷。唯一的好消息便是,岐阜城這座織田信長曾‘天下布武’之地,並沒有陷落,可也已經變成了孤城。
軍情緊急的更不止此處,長宗我部兵出四國,毛利家也開始攪和,哪一樣都需要豐臣親自去應對。更同樣表明著,他豐臣,已然從天下人成為天下敵,岌岌可危。
就像現在,明明先前還是來支援響應他的兵馬,豐臣秀吉卻不敢再絲毫信任,沒有直接打,但也離得遠遠的。
“撤兵!”不甘的最後看了一眼清洲城,秀吉雙拳緊握,被迫退兵。
而下一刻,德川家使者到訪,並送來大量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