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來說,這次沐忠亮迴來不過帶了兩三千人,也不算是班師什麽的,要不是隊伍裏還夾帶著尚可喜這條大魚,他還想再少帶些人。
畢竟仗還遠遠沒打完,大部隊還在外維持著戰線,不過以現在的後勤水平,在湖南恢複一定的生產組織能力前,明軍暫時已經無力北向了。
一路上,沐忠亮已經碰上了好幾撥隊伍,以團為單位,整整一府之地幾百名官員在兵士護送下,正在趕往自己的轄區,準備文武配合,立即開展教改、土改以及肅反等工作。
在官道上迎麵碰上,沐忠亮少不得要給他們開個小會勉勵一番。
又送走了一批,小小的隊伍得以再度南行。
跟著沐忠亮開了幾次會,沐天波也大概知道了土改內容,“為父算是知道這‘沐匪’的名頭從哪來,這不就是當年闖……”
發現李福的臉色不對,他改口道,“……流寇那一套麽?”
李福心直口快,直接駁道,“老公爺此言差矣,這些老爺們隻會空口叫喚,把刀遞到他脖子邊就知道厲害了。那會朝中那些老爺們叫我們流寇,最後怎麽樣?順天一破,連那首輔魏大學士還不是說‘方求效用,那敢死?’”
沐忠亮也歎道,“哎呀,這人雖無恥,沒什麽階級性可言,但你們的階級性也太強了點,要是少搞點追贓助餉,凝聚順天府的人心,說不定就沒韃子什麽事了,一片石之戰說不定就是另外一番光景,咱們也就不用費老鼻子勁地從南往北重新打江山。”
雖然不懂啥叫階級性,李福也大概聽出他的意思,也一臉惋惜迴話,“誰說不是呢?當年家叔祖恐怕也是窮慣了,哪知道這些京城的官老爺如此趁錢,換我怕也收不住手。”
“不過公爺你比我們還厲害,我們隻是要錢,你這收了地,可是要斷根啊?”
“所以說要麽不做,要麽做絕。”沐忠亮忍不住點評一番。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這才是革命的首要問題。要想光複,要麽選擇縉紳和縉紳做朋友,可這幫人如同鐵公雞一樣,在韃子屠刀下乖乖交錢交稅,一到國朝這裏就開始搞花樣,這兒免稅,那兒與民爭利什麽的,難道我去刮小民的地皮麽?能有幾個子?”
“既然如此朝廷為何不能和平民做朋友呢?畢竟原來朝廷也窮,百姓也窮,富都富到縉紳家裏去了,李兄你們搞追贓助餉的時候應該知道,那會國庫裏都跑老鼠了,這幫家夥一拖出來你們都抄了滿嘴油是吧?”
李福點頭附和,“是啊,那會我還小,不過聽我爹也說過那陣的光景。”
“這治國之道,就是損有餘而補不足。身為正統朝廷,也不用和你們似的明搶。就一條,複三代之治,行井田,嚴禁私有土地,廣大平民有田耕必然支持。家中有工商業的士紳也得了部分利,至少會保持中立,剩下的不管要投韃還是造反,隻要殺光了,不就天下太平了麽?”
沐天波對這兩人充滿流寇作風的對話實在聽不下去了,沐家在雲南的地早就丟光了,現在堪稱無產階級,但他感情上自然還是偏向大地主大縉紳的,當即不滿道:
“敬之,大家豪強確實有不少人巧取豪奪,兼並貧農,可大多還是良善之家,田地也是世代勤勞,一輩輩積攢下來的,怎可一概而論?此非仁政也。”
“父親,您太天真了,兒子哪有功夫一家家去甄別土地來源的合法性,我不斷了他們的活路,還給他們分地,支持他們經商,已經是最大的仁政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井田製下,一切私有土地皆為原罪!”
“如此暴政,你就不怕眾叛親離,落得個千古罵名麽?”
“怕甚,我有兵有槍,隻要民心不失,誰能奈我何?”
李福樂了,“爽快!爺們說的好!咱們手裏有兵,誰不服就斃了誰!”
兩人囂張地哈哈大笑,沐天波卻氣得臉色發青,又說不出什麽來,隻能扭過頭不去看這兩個家夥。
以至於接下來好幾天,沐天波都沒給他好臉色。
一路順順當當南下,進入廣東境內,地麵也安靖了許多,三位都是打老了仗的人了,自然也不虞吃不消,故隊伍再次提速,不日即到廣州。
雖隻是千餘人的小隊伍,不代表不能做些文章,禮部尚書鄔昌琦接到沐忠亮的指示,自然早就安排停當,黃土墊道,彩旗飄飄一類的戲碼自然是少不了的,而文武百官並百姓萬餘人也早已在城外翹首等待。
是的,有尚可喜這等人物,不搞個郊迎豈不是顯得他鄔昌琦無能,不懂宣傳?不要以為隻有那些年輕官員懂得學習,這些老家夥也是一期報紙不拉追讀下來的,作為官方宣傳口的大佬,皮毛總該也學會了。
不過沐天波不懂得現在沐忠亮政府的宣傳套路,遠遠看見這個陣勢,特別是台上那個明黃色的身影,自感身受殊榮,有愧皇恩,不自覺眼眶有些濕潤。
還隔著近一裏地呢,他就縱身跳下馬,一臉虔誠地快步向他的陛下行去,還迴頭嗬斥沐忠亮,“臭小子,我不在便罷了,我在你還敢如此失禮?”
沐忠亮撇撇嘴,和李福對視一眼,無奈搖頭,隻得跳下馬跟了上去。
果然,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走到台下,他老爹“撲騰”就跪下一個大禮,“臣沐天波,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太子朱慈煊也跟了出來,沐天波自是認得,接著補了一句“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老爺子喊完,正納悶怎麽就自己一個人吭聲,這時後頭的沐忠亮終於說話了。
“臣沐忠亮,叩見陛下、太子殿下,”
沐天波迴過頭一看,沐忠亮不過拱拱手,微微躬身而已,哪來的什麽“叩”,怒火湧上心頭,可再觀周遭百姓臣工,卻絲毫不以為怪。
此舉莫非已蔚然成風?
頃刻後,萬千思緒化為一歎,垂首不語。
李福有點懵,這兩父子怎麽不是一個套路啊?那我要跟著誰做。
一立,一跪,眼前這一對,雖是父子,卻涇渭分明。
畢竟仗還遠遠沒打完,大部隊還在外維持著戰線,不過以現在的後勤水平,在湖南恢複一定的生產組織能力前,明軍暫時已經無力北向了。
一路上,沐忠亮已經碰上了好幾撥隊伍,以團為單位,整整一府之地幾百名官員在兵士護送下,正在趕往自己的轄區,準備文武配合,立即開展教改、土改以及肅反等工作。
在官道上迎麵碰上,沐忠亮少不得要給他們開個小會勉勵一番。
又送走了一批,小小的隊伍得以再度南行。
跟著沐忠亮開了幾次會,沐天波也大概知道了土改內容,“為父算是知道這‘沐匪’的名頭從哪來,這不就是當年闖……”
發現李福的臉色不對,他改口道,“……流寇那一套麽?”
李福心直口快,直接駁道,“老公爺此言差矣,這些老爺們隻會空口叫喚,把刀遞到他脖子邊就知道厲害了。那會朝中那些老爺們叫我們流寇,最後怎麽樣?順天一破,連那首輔魏大學士還不是說‘方求效用,那敢死?’”
沐忠亮也歎道,“哎呀,這人雖無恥,沒什麽階級性可言,但你們的階級性也太強了點,要是少搞點追贓助餉,凝聚順天府的人心,說不定就沒韃子什麽事了,一片石之戰說不定就是另外一番光景,咱們也就不用費老鼻子勁地從南往北重新打江山。”
雖然不懂啥叫階級性,李福也大概聽出他的意思,也一臉惋惜迴話,“誰說不是呢?當年家叔祖恐怕也是窮慣了,哪知道這些京城的官老爺如此趁錢,換我怕也收不住手。”
“不過公爺你比我們還厲害,我們隻是要錢,你這收了地,可是要斷根啊?”
“所以說要麽不做,要麽做絕。”沐忠亮忍不住點評一番。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這才是革命的首要問題。要想光複,要麽選擇縉紳和縉紳做朋友,可這幫人如同鐵公雞一樣,在韃子屠刀下乖乖交錢交稅,一到國朝這裏就開始搞花樣,這兒免稅,那兒與民爭利什麽的,難道我去刮小民的地皮麽?能有幾個子?”
“既然如此朝廷為何不能和平民做朋友呢?畢竟原來朝廷也窮,百姓也窮,富都富到縉紳家裏去了,李兄你們搞追贓助餉的時候應該知道,那會國庫裏都跑老鼠了,這幫家夥一拖出來你們都抄了滿嘴油是吧?”
李福點頭附和,“是啊,那會我還小,不過聽我爹也說過那陣的光景。”
“這治國之道,就是損有餘而補不足。身為正統朝廷,也不用和你們似的明搶。就一條,複三代之治,行井田,嚴禁私有土地,廣大平民有田耕必然支持。家中有工商業的士紳也得了部分利,至少會保持中立,剩下的不管要投韃還是造反,隻要殺光了,不就天下太平了麽?”
沐天波對這兩人充滿流寇作風的對話實在聽不下去了,沐家在雲南的地早就丟光了,現在堪稱無產階級,但他感情上自然還是偏向大地主大縉紳的,當即不滿道:
“敬之,大家豪強確實有不少人巧取豪奪,兼並貧農,可大多還是良善之家,田地也是世代勤勞,一輩輩積攢下來的,怎可一概而論?此非仁政也。”
“父親,您太天真了,兒子哪有功夫一家家去甄別土地來源的合法性,我不斷了他們的活路,還給他們分地,支持他們經商,已經是最大的仁政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井田製下,一切私有土地皆為原罪!”
“如此暴政,你就不怕眾叛親離,落得個千古罵名麽?”
“怕甚,我有兵有槍,隻要民心不失,誰能奈我何?”
李福樂了,“爽快!爺們說的好!咱們手裏有兵,誰不服就斃了誰!”
兩人囂張地哈哈大笑,沐天波卻氣得臉色發青,又說不出什麽來,隻能扭過頭不去看這兩個家夥。
以至於接下來好幾天,沐天波都沒給他好臉色。
一路順順當當南下,進入廣東境內,地麵也安靖了許多,三位都是打老了仗的人了,自然也不虞吃不消,故隊伍再次提速,不日即到廣州。
雖隻是千餘人的小隊伍,不代表不能做些文章,禮部尚書鄔昌琦接到沐忠亮的指示,自然早就安排停當,黃土墊道,彩旗飄飄一類的戲碼自然是少不了的,而文武百官並百姓萬餘人也早已在城外翹首等待。
是的,有尚可喜這等人物,不搞個郊迎豈不是顯得他鄔昌琦無能,不懂宣傳?不要以為隻有那些年輕官員懂得學習,這些老家夥也是一期報紙不拉追讀下來的,作為官方宣傳口的大佬,皮毛總該也學會了。
不過沐天波不懂得現在沐忠亮政府的宣傳套路,遠遠看見這個陣勢,特別是台上那個明黃色的身影,自感身受殊榮,有愧皇恩,不自覺眼眶有些濕潤。
還隔著近一裏地呢,他就縱身跳下馬,一臉虔誠地快步向他的陛下行去,還迴頭嗬斥沐忠亮,“臭小子,我不在便罷了,我在你還敢如此失禮?”
沐忠亮撇撇嘴,和李福對視一眼,無奈搖頭,隻得跳下馬跟了上去。
果然,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走到台下,他老爹“撲騰”就跪下一個大禮,“臣沐天波,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太子朱慈煊也跟了出來,沐天波自是認得,接著補了一句“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老爺子喊完,正納悶怎麽就自己一個人吭聲,這時後頭的沐忠亮終於說話了。
“臣沐忠亮,叩見陛下、太子殿下,”
沐天波迴過頭一看,沐忠亮不過拱拱手,微微躬身而已,哪來的什麽“叩”,怒火湧上心頭,可再觀周遭百姓臣工,卻絲毫不以為怪。
此舉莫非已蔚然成風?
頃刻後,萬千思緒化為一歎,垂首不語。
李福有點懵,這兩父子怎麽不是一個套路啊?那我要跟著誰做。
一立,一跪,眼前這一對,雖是父子,卻涇渭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