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按傳統叩見呢,還是緊跟首輔的腳步?
若放在一般人,怕是要兩難一會,好在李福沒那麽多想法,這些日子和誰投緣,就跟著誰做好了,反正他爹也交待他以沐忠亮馬首是瞻。
“臣,臨國公世子李福,叩見陛下、太子殿下!”學著沐忠亮的樣子梗著脖地行了個禮。
隨後,幾千將士山唿萬歲,他們更不可能下跪了,行的都是舉槍舉刀乃至拱手的軍禮。
對這種新朝氣象,永曆早已見怪不怪了,臉上還是笑嗬嗬地,但太子畢竟是少年人,平日裏不覺得,可現在就沐天波一個跪在地上,卻顯得更為紮眼,或者說打臉,麵色未免有些難看。
永曆抬抬手,秉筆吳桂芳喊道,“諸卿平身。”
“謝陛下。”
“沐卿,你上來。元輔,還有這位……”看他一身戎裝,便直接喚到,“小李將軍也上來吧。”
永曆親密地執起沐天波的手,端詳片刻。
和離別時相比,沐天波的相貌又蒼老了不少,原本兩人年紀相仿,可這些年皇家雖然不太自由,但沐忠亮也不曾虧待他,也算養尊處優,現在白白胖胖的,乍一看,兩位卻活像是兩輩的人。
皇帝臉上不由流露傷感之色,“沐卿,你老了……”
就此一句話,沐天波的眼淚便下來了。
“臣……恕臣失儀,”哽咽難言,他抹了把眼淚,緩過兩口氣,才道,“得見陛下風華依舊,為臣便是再老上十歲也心甘。”
“唉,你我年歲也不小了,如今大事就讓小輩去辦吧,敬之不是幹得不錯麽?你今後就在廣州陪著朕,可好?”
“陛下,臣還能戰,惟願替陛下平靖這亂世,待功成時,陛下若不嫌棄,臣必定伴駕左右。”
沐忠亮聽著也心思複雜,從孝心上講,他當然想老爹留下,可看近日老爹的表現,一旦留下,他行事必然諸多製肘。
他又想到,父親一意外放,是不是也存了眼不見為淨的心思。
一時不知該說些什麽好,隻能暗歎。
唉……這該死的世道。
找到了間隙,李福趕緊行一軍禮,道“啟稟陛下,小將李福,奉家父臨國公之命,入朝向陛下請安。祝陛下江山永固,福壽綿長!”
一聲冷哼,李福微微皺眉,但也發作不得,那塊地方站著四五個大員,個個對他都是側目而視,鬼知道是誰。
在偷偷瞥向台下,仿佛文武,甚至包括百姓,都在看著他竊竊私語。
他算是知道父親說的忠貞營不受待見是幾個意思了,誰叫他曾叔祖太猛,搞得這弑君的惡果過了二十年都不能消散。
說來也冤,本來那會殺不殺崇禎也還是兩說的事,不想威宗如此剛烈,後來兵敗又把幾個皇子弄丟了,這下弑君的鍋算是讓他們背瓷實了。
為今之計,隻有抱緊這個年輕首輔的大腿了,這也是現在唯一願向忠貞營表露善意的大佬,沒有別的選擇。
過了好一會,皇帝才答道,“嗯,臨國公忠勇抗敵,朕心甚慰,著有司議一議,酌情嘉獎吧。”
就這麽不疼不癢的一句話,忠貞營苦戰十幾年的犧牲就被帶過了,若不是他臉黑,估計怒意就全在大家眼中了。
沐忠亮離得近,聽見這小子唿吸粗重起來,趕緊提醒,“還不謝恩?”
李福抬頭看他,見沐忠亮微微擠了擠眼睛,心氣才稍平,迴話道:
“謝陛下。”
見他們敘得差不多了,沐忠亮清清嗓子,台上台下立刻噤聲,全場的目光皆向他投來。
沐忠亮很滿意,離開了小半年,本以為會有一兩個刺頭好了傷疤忘了疼,看來都挺識相,很好。
“啟奏陛下,臣自前線攜捷報而歸,願當眾宣讀,以壯民氣,正軍心,望陛下恩準。”
“準了。”
“遵旨。”
並沒有什麽稿子,他轉身走到台前,麵對百官,將士還有黑壓壓的群眾,深吸一口氣。
“大明的子民們,忠勇的大明軍人已經光複了湖南,廣西,韃子被我們打迴去了!歡唿吧!”
如同點爆了一顆脈衝炸彈,巨大的聲浪在蜂擁的人群中爆發,沐忠亮昂首而立,微風拂過耳邊,震耳欲聾,不知是風帶來了歡唿聲,還是歡唿聲掀起了這陣風。
盡管早就收到了風聲,但如今由沐忠亮親口說出來,人人心裏的石頭可算落了地。
這半年來,糧價漸漸高漲,肅反人人側目,又憂心戰事不利,大家的日子都不太好過,現在勝利了,商人的工坊,工人的崗位,農民的田地,稍有起色的生活可算都保住了。
“感謝所有子民,與朝廷共度這段時艱,但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朝廷仍需要人人恪盡職守。”
“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恪盡職守,其實很簡單,並非要求大家額外做什麽,而是要所有人,在士農工商兵的位置上,盡好自己的本分。”
“如此,國朝便能中興,便能北定中原,把韃子趕出我們的家園。”
“如此,神州大地才能早日能由黑暗轉入光明,所有同胞才能掙脫韃子的鐵蹄,割掉那醜陋的辮子,穿上我漢家千年華服。”
“如此,入關以來,揚州嘉定,新會廣州,如是種種慘劇,才能不複現於我們的同胞,以及後代子孫的頭上。”
“我代表全軍將士,向所有同胞保證:自我以下,我軍在這場正義的、必勝的戰爭中,必將嚴守紀律,英勇無畏地全殲民族的一切敵人!從漢奸到韃子,從瓊州到漠北,凡負國族血債者,上窮碧落下黃泉,必誅之而後快。”
人人聽完都攥起了拳頭,血債不遠,廣州淪陷日,家家戴孝,路路皆哭,恨不得就此投軍,親自報此血仇。
“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但我們能等,他們卻不能等。”
揚起大袖,指向那一座紮眼的“骨灰山”,“知道我為何不命人掩埋麽?不見血仇得報,冤魂即便入土,又如何得安?所幸,今日,他們該可瞑目矣。”
“開始獻俘!”
台下軍官聞言,轉身下令,軍樂即刻奏響,軍伍分開,露出當間一溜馬車。
掀開馬車的罩布,人皆嘩然。
這長長的一溜,還以為全是首輔大人帶迴的戰利品,不想竟是一行囚車。
若放在一般人,怕是要兩難一會,好在李福沒那麽多想法,這些日子和誰投緣,就跟著誰做好了,反正他爹也交待他以沐忠亮馬首是瞻。
“臣,臨國公世子李福,叩見陛下、太子殿下!”學著沐忠亮的樣子梗著脖地行了個禮。
隨後,幾千將士山唿萬歲,他們更不可能下跪了,行的都是舉槍舉刀乃至拱手的軍禮。
對這種新朝氣象,永曆早已見怪不怪了,臉上還是笑嗬嗬地,但太子畢竟是少年人,平日裏不覺得,可現在就沐天波一個跪在地上,卻顯得更為紮眼,或者說打臉,麵色未免有些難看。
永曆抬抬手,秉筆吳桂芳喊道,“諸卿平身。”
“謝陛下。”
“沐卿,你上來。元輔,還有這位……”看他一身戎裝,便直接喚到,“小李將軍也上來吧。”
永曆親密地執起沐天波的手,端詳片刻。
和離別時相比,沐天波的相貌又蒼老了不少,原本兩人年紀相仿,可這些年皇家雖然不太自由,但沐忠亮也不曾虧待他,也算養尊處優,現在白白胖胖的,乍一看,兩位卻活像是兩輩的人。
皇帝臉上不由流露傷感之色,“沐卿,你老了……”
就此一句話,沐天波的眼淚便下來了。
“臣……恕臣失儀,”哽咽難言,他抹了把眼淚,緩過兩口氣,才道,“得見陛下風華依舊,為臣便是再老上十歲也心甘。”
“唉,你我年歲也不小了,如今大事就讓小輩去辦吧,敬之不是幹得不錯麽?你今後就在廣州陪著朕,可好?”
“陛下,臣還能戰,惟願替陛下平靖這亂世,待功成時,陛下若不嫌棄,臣必定伴駕左右。”
沐忠亮聽著也心思複雜,從孝心上講,他當然想老爹留下,可看近日老爹的表現,一旦留下,他行事必然諸多製肘。
他又想到,父親一意外放,是不是也存了眼不見為淨的心思。
一時不知該說些什麽好,隻能暗歎。
唉……這該死的世道。
找到了間隙,李福趕緊行一軍禮,道“啟稟陛下,小將李福,奉家父臨國公之命,入朝向陛下請安。祝陛下江山永固,福壽綿長!”
一聲冷哼,李福微微皺眉,但也發作不得,那塊地方站著四五個大員,個個對他都是側目而視,鬼知道是誰。
在偷偷瞥向台下,仿佛文武,甚至包括百姓,都在看著他竊竊私語。
他算是知道父親說的忠貞營不受待見是幾個意思了,誰叫他曾叔祖太猛,搞得這弑君的惡果過了二十年都不能消散。
說來也冤,本來那會殺不殺崇禎也還是兩說的事,不想威宗如此剛烈,後來兵敗又把幾個皇子弄丟了,這下弑君的鍋算是讓他們背瓷實了。
為今之計,隻有抱緊這個年輕首輔的大腿了,這也是現在唯一願向忠貞營表露善意的大佬,沒有別的選擇。
過了好一會,皇帝才答道,“嗯,臨國公忠勇抗敵,朕心甚慰,著有司議一議,酌情嘉獎吧。”
就這麽不疼不癢的一句話,忠貞營苦戰十幾年的犧牲就被帶過了,若不是他臉黑,估計怒意就全在大家眼中了。
沐忠亮離得近,聽見這小子唿吸粗重起來,趕緊提醒,“還不謝恩?”
李福抬頭看他,見沐忠亮微微擠了擠眼睛,心氣才稍平,迴話道:
“謝陛下。”
見他們敘得差不多了,沐忠亮清清嗓子,台上台下立刻噤聲,全場的目光皆向他投來。
沐忠亮很滿意,離開了小半年,本以為會有一兩個刺頭好了傷疤忘了疼,看來都挺識相,很好。
“啟奏陛下,臣自前線攜捷報而歸,願當眾宣讀,以壯民氣,正軍心,望陛下恩準。”
“準了。”
“遵旨。”
並沒有什麽稿子,他轉身走到台前,麵對百官,將士還有黑壓壓的群眾,深吸一口氣。
“大明的子民們,忠勇的大明軍人已經光複了湖南,廣西,韃子被我們打迴去了!歡唿吧!”
如同點爆了一顆脈衝炸彈,巨大的聲浪在蜂擁的人群中爆發,沐忠亮昂首而立,微風拂過耳邊,震耳欲聾,不知是風帶來了歡唿聲,還是歡唿聲掀起了這陣風。
盡管早就收到了風聲,但如今由沐忠亮親口說出來,人人心裏的石頭可算落了地。
這半年來,糧價漸漸高漲,肅反人人側目,又憂心戰事不利,大家的日子都不太好過,現在勝利了,商人的工坊,工人的崗位,農民的田地,稍有起色的生活可算都保住了。
“感謝所有子民,與朝廷共度這段時艱,但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朝廷仍需要人人恪盡職守。”
“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恪盡職守,其實很簡單,並非要求大家額外做什麽,而是要所有人,在士農工商兵的位置上,盡好自己的本分。”
“如此,國朝便能中興,便能北定中原,把韃子趕出我們的家園。”
“如此,神州大地才能早日能由黑暗轉入光明,所有同胞才能掙脫韃子的鐵蹄,割掉那醜陋的辮子,穿上我漢家千年華服。”
“如此,入關以來,揚州嘉定,新會廣州,如是種種慘劇,才能不複現於我們的同胞,以及後代子孫的頭上。”
“我代表全軍將士,向所有同胞保證:自我以下,我軍在這場正義的、必勝的戰爭中,必將嚴守紀律,英勇無畏地全殲民族的一切敵人!從漢奸到韃子,從瓊州到漠北,凡負國族血債者,上窮碧落下黃泉,必誅之而後快。”
人人聽完都攥起了拳頭,血債不遠,廣州淪陷日,家家戴孝,路路皆哭,恨不得就此投軍,親自報此血仇。
“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但我們能等,他們卻不能等。”
揚起大袖,指向那一座紮眼的“骨灰山”,“知道我為何不命人掩埋麽?不見血仇得報,冤魂即便入土,又如何得安?所幸,今日,他們該可瞑目矣。”
“開始獻俘!”
台下軍官聞言,轉身下令,軍樂即刻奏響,軍伍分開,露出當間一溜馬車。
掀開馬車的罩布,人皆嘩然。
這長長的一溜,還以為全是首輔大人帶迴的戰利品,不想竟是一行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