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軫和撻凜二人又都是一個沒想到。蕭恆德剛剛從邊軍營將提升為林牙,立即就要作為主將率兵出征。不過在一連串的驚愕之後,這也算不得什麽了。撻凜有一種感覺,雖然東麵的戰事確如自己剛才所說,到了非打不可的時候,但總有一種太後在專門為恆德開辟新戰場的感覺。如果在西麵作戰,將恆德派到自以為是又正在勢頭上的韓德威手下,肯定沒有他的出頭之日。到了東麵就不一樣了,那裏幾乎是一個全新的戰場,耶律普寧是一員兩朝老將,年過五旬,性情寬和,恆德隻要好好幹,就會有極大發揮空間。他覺得太後十分看重兩兄弟,對恆德格外青睞。好像擺出一個新場子要看看這個年輕人到底是塊什麽材料。剛想到這裏隻聽斜軫已經忙不迭附和道:
“太後用人不拘一格,令人佩服。恆德年輕有為,又有戰陣經驗,是個好將種。略為不足的是對東京的邊地情事不熟,不過有老成持重的耶律普寧做主帥,正好彌補。迴去之後,臣立即和兩位將帥一起做出東征的部署,商議一個具體方案再來請示兩宮聖上。”
“好。”燕燕道。“東京道的邊事複雜艱巨積蓄已久。早年太祖爺曆盡千辛萬苦立下的最大一份功業,就是征服了渤海國。太祖爺給渤海國起名叫東丹國,那時的東丹國何其壯偉,即便是經過戰爭,人口尚過百萬。地廣五千裏,下設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餘縣。東丹,東丹,東邊又一大契丹。沒想到一番心血付之東流,東丹國沒了,變成了東京道,東京道也將首府內撤一千五百裏,放棄了大部分土地。過去的繁華城鎮變成了廢墟,富饒的白山黑水成了盜寇逆賊窩藏橫行的地方。這裏的問題比西北、西南嚴重得多,那裏雖然廣袤無垠難以統禦,但仍是朝廷牢牢控製的疆域,偶有部族作亂外敵侵擾,都是不成氣候的邊患。獨獨這東邊,朝廷名存實亡!每一想起這些就令人痛心不已。這一次國喪,燕頗那賊居然跑到遼陽府來作亂,威脅到本宮頭上,真是喪心病狂,狗彘不食。哀家要是不能根除這些禍根,將來有何麵目去見祖宗!”
太後很少在奏對中這樣長篇大論,看得出她對東征是深思熟慮痛下了決心的。這番話中有對太宗為了排擠其兄不惜犧牲東丹國的譴責、穆宗二十年荒疏朝政任憑東邊糜爛無所作為的不滿、也有對讓國皇帝遭遇的同情、還有對丈夫景宗執政十二年依然沒有來得及收拾這個爛攤子的遺憾。在場的其他三人聽了都深為震撼和感動。
撻凜恨不得請纓親自率兵去征討,可是又不能搶了蕭恆德的立功機會,想了想說道:
“恆德一定能體會太後用心,報答聖上的知遇之恩。他的長處是勇敢頑強,胸有謀略,短處除了不熟悉情況,還有就是年輕識淺,容易輕率躁進,現在有耶律普寧老帥指揮約束,一定能夠不負朝廷所望。”
“皇帝,你覺得這樣如何?”
耶律隆緒一直睜大一雙細長的眼睛在認真地聽,這一番應對令他對國事又有了新的感悟,心悅誠服地望著母親說道:
“母後說得是,朕完全讚同。”
十月的遼河,兩岸金黃一片,秋風蕭蕭,大雁成行。為了東征,捺缽大營從上京南下遼陽,迴到東京。到了月底,在一個細雪飄飄的日子裏,太後和皇帝在東京郊外的廣場上檢閱了東征大軍。五萬人馬在耶律普寧和蕭恆德的率領下誓師出發了。
統帥耶律普寧騎在一匹健碩的大黑馬上,他今年五十五歲,一臉卷曲白髯,厚重的花白眉毛好像壓得眼睛都睜不開了,肥胖的身子像個麵口袋似地壓在馬背上。他本名阿沒裏,普寧是他的字,現任南院宣徽使、同平章事。宣徽使是他的本官,同平章事是他的榮銜,而東征都統則是他的差遣。宣徽院職能頗為含混,大致是經管皇帝身邊的有關禮儀性事務。這個由五代繼承來的官職在契丹類似於林牙院,大多數時候都是虛設。以宣徽使為本官的重臣往往擔任其他差遣。而他的榮銜同平章事就是宰相。這個耶律普寧可以說是位極人臣了。
他出身於契丹遙輦部。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部族。契丹唐初發展為部落聯盟之後,最初的霸主是大賀氏。唐朝中葉大賀氏衰落,就是遙輦氏取而代之,之後的一百七十年契丹部族聯盟都是遙輦氏的天下,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迭剌部耶律氏崛起。公元九〇七年,耶律阿保機當選為新可汗並建立了契丹帝國。雖然奪了遙輦氏的最高統治地位,但終遼之世耶律氏都始終尊崇遙輦氏,遙輦氏在契丹貴族中的地位僅次於皇族和國舅族,並且也獲得了耶律這個姓氏。
老將身旁是騎在一匹白色的駿馬上的蕭恆德。這次出征,他的職務是僅次於主帥都統的都監。和肥胖委頓的主帥形成鮮明對比,恆德銀盔銀甲年輕英俊,腰杆挺直滿麵春風。他抑製不住滿腔激動,很想找人說說話,宣泄一番胸中豪情。轉頭望向主帥,卻見普寧的頭一點一點地已經打起瞌睡。恆德不禁莞爾。馬蹄得得,路途漫漫,他的思緒再次迴到最後一次禦前會議上。那是在三個多月前,會議是為了確定東征的具體戰略部署,本來應該在北樞密院進行,但因為太後非常重視,改為在禦前召開。
會上定下東征的戰略目標是平定東京道全境,首戰的任務是鏟除盤踞白山黑水之間的渤海餘孽:烏氏的定安國和燕頗的扶餘府。耶律斜軫拿出了樞密院通過秘密渠道獲得的兩封信,一封是前年定安國國王烏玄明給宋國的上表,裏麵聲稱要幫助宋軍討伐契丹,以報國仇家恨。一封是去年趙光義寫給燕頗的信,裏麵請燕賊幫助宋軍奪迴燕雲,許諾成功之後支持該賊在燕山以北稱王!渤海複辟勢力的猖獗令所有與會者更加義憤填膺恨不能滅此朝食。
會議決定調集五萬兵馬。兵力一部分來自東京道駐兵。東京道常備軍二萬,其中各軍州駐兵約一萬五千,遼陽府大本營常駐五千,作為拱衛首府並機動備用。這一次從中抽調出一萬兵馬。一部分來自南京,南京有十萬兵馬準備對宋戰爭,從中抽調了兩萬。再迅即征調各宮衛、部族兵力兩萬。命令這些軍隊必須在一個月之內齊集東京。兵力解決之後,就是開戰的時間問題。耶律普寧力主越過今冬,等到明春天暖出征,理由是一則一場大戰最少需要幾個月的準備時間,二則東北的冬天酷寒難耐不宜於作戰。普寧是主帥,又在東京道帶兵多年,曾經參加過八年前圍剿燕頗的戰役,算得上是個東北通,他的意見基本就是權威。
北樞密和撻凜都讚成,太後和皇帝也沒有異議,眼看就要定下來了,恆德卻紅著臉開了一炮。他原本聽了撻凜的提醒,準備抱著初出茅廬虛心受教的態度,少說不說,多聽多學,可是到這時卻再也憋不住了。
他說,他認為東征這場仗應該越早打越好,因為南北大戰一觸即發,渤海餘孽勾結宋賊,如果不除,到時候必成大患。契丹人打仗從來不懼嚴寒,與其冬季捺缽爬冰臥雪釣魚獵鵝,不如到前線紮營打仗,即使不能一戰即勝,也可以預熱準備,以便明年大獲全勝。如果東北氣候格外寒冷不宜出戰,也正好能打個出敵意料的奇襲戰。五萬人馬如果可以一個月內齊集,就應在今年的秋末冬初啟程出征。
撻凜聽得直皺眉頭,太後卻非常高興,沒等他人開口就說道:恆德說得大有道理。契丹出兵作戰大多都是在秋收秋藏之後的冬季,將士打仗從來不懼嚴寒,東征也沒有必要非等過了冬。但是太後也提醒道:東北的冬天格外嚴酷,地勢複雜,賊人狡悍,出征之後要相機行事,不要急於求成。
太後支持,眾人便都不便再堅持過冬再戰的原議。於是決定一旦各路兵馬齊集就立即出發。到位於前線的混同江上遊紮下大營,多派斥候沿江而下,觀察天時地利敵情,然後再相機而動。
五萬人馬像白色大地上一條黑色長龍蜿蜒向北。他們先沿著已經上凍的遼河溯流而上,再穿越白雪覆蓋的東北平原,行軍一千三百多裏,半個月後到達了長春州。
長春州在上京和東京的交界之處,行政屬上京管轄。這裏是鴨子河和他魯河交匯流入混同江的水網密布地區,有著很多水泊湖澤,著名的春捺缽勝地鴨子河濼就在這裏。長春州地處往來樞紐,人煙密集,車船輻輳,不論是糧草供應還是人馬交通都很方便,城外也有現成的供大軍駐紮的營地。普寧和恆德一商量就將東征的帥帳和中軍大營駐紮在這裏。
“大帥,什麽時候商量出兵的事?”
帥帳剛剛紮好,蕭恆德就一頭鑽了進來,問耶律普寧道。
普寧正在踱著四方步,檢查帳中一切是否安置妥當,聽到這一聲清亮的嗓音在背後響起,猛地打了一個激靈,轉迴身來見蕭恆德一身風塵仆仆站在門口,正精神抖擻地望著他。普寧走到帥案後麵,慢慢坐下,小心晃了晃,試試那把新椅子夠不夠結實,然後抬起臉來。肉嘟嘟的臉上眼睛眯成一條縫,好像總也睡不醒的樣子。他在椅子中挺了挺身子,摸著胖鼓鼓的肚皮,甕聲甕氣說道:
“啊,你說什麽?”
恆德又是好氣又是好笑,又重複了一遍自己的問題。
“年輕人,別著急,老夫連把臉都還沒洗。今晚讓廚房做點好吃的,犒勞犒勞弟兄們。明日休息,後天點卯開會。”
恆德急得百爪撓心一般,說道:“大帥,打仗一刻千金,歇什麽。天氣一天比一天冷,都說東北酷寒,出兵還要趁早。”
“那好,就聽你的,明天卯時開會。”
普寧的脾氣很好,不和他爭辯,將一天的休息也取消了。恆德不好再說什麽,隻好耐著性子迴到自己的軍帳洗刷吃飯睡覺。這一路上恆德可是領教了主帥的沉穩或者說是拖遝的作風。每天卯時出發,申時宿營,歇頓打尖一站不少。到了宿營地就要按照規章一絲不苟紮帳篷,飯一頓不少吃,覺一夜不少睡。雖說是騎兵,一人三馬的配備,連副兵都有馬騎,但要歇馬力,又要拉輜重,一多半時間都是牽馬步行,日均行程不過百裏。不急不緩,有條不紊。要是讓蕭恆德自己率兵,他早就要冷食露營晝夜趕路了,起碼能提前五天趕到這裏。咳,可是沒辦法,誰讓人家是主帥呢。
第二天開會,點卯便是卯時點名,諸將倒是令行禁止,全部準時到齊。
“諸位先說說,這一仗應該怎麽打。”
耶律普寧往帥案後麵一坐,將一把寬大的太師椅塞得滿滿的,隻說了這一句話就住了聲。碩大的頭顱垂在肥厚的雙下巴上,本來就是一條縫的小眼睛半閉起來。蕭恆德覺得從那裏隨時可能發出打鼾的聲音。軍吏已經在帳中的一張大案上鋪開地圖,他走到地圖前邊指邊說道:
“根據情報,烏玄明的定安國和燕頗的扶餘府都在混同江中遊,五國部和鐵力部之間這一帶。距離此地八百多裏,我們應該立即出兵,沿混同江而下,奔襲包圍,趁其不備,一網打盡。”
“太後用人不拘一格,令人佩服。恆德年輕有為,又有戰陣經驗,是個好將種。略為不足的是對東京的邊地情事不熟,不過有老成持重的耶律普寧做主帥,正好彌補。迴去之後,臣立即和兩位將帥一起做出東征的部署,商議一個具體方案再來請示兩宮聖上。”
“好。”燕燕道。“東京道的邊事複雜艱巨積蓄已久。早年太祖爺曆盡千辛萬苦立下的最大一份功業,就是征服了渤海國。太祖爺給渤海國起名叫東丹國,那時的東丹國何其壯偉,即便是經過戰爭,人口尚過百萬。地廣五千裏,下設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餘縣。東丹,東丹,東邊又一大契丹。沒想到一番心血付之東流,東丹國沒了,變成了東京道,東京道也將首府內撤一千五百裏,放棄了大部分土地。過去的繁華城鎮變成了廢墟,富饒的白山黑水成了盜寇逆賊窩藏橫行的地方。這裏的問題比西北、西南嚴重得多,那裏雖然廣袤無垠難以統禦,但仍是朝廷牢牢控製的疆域,偶有部族作亂外敵侵擾,都是不成氣候的邊患。獨獨這東邊,朝廷名存實亡!每一想起這些就令人痛心不已。這一次國喪,燕頗那賊居然跑到遼陽府來作亂,威脅到本宮頭上,真是喪心病狂,狗彘不食。哀家要是不能根除這些禍根,將來有何麵目去見祖宗!”
太後很少在奏對中這樣長篇大論,看得出她對東征是深思熟慮痛下了決心的。這番話中有對太宗為了排擠其兄不惜犧牲東丹國的譴責、穆宗二十年荒疏朝政任憑東邊糜爛無所作為的不滿、也有對讓國皇帝遭遇的同情、還有對丈夫景宗執政十二年依然沒有來得及收拾這個爛攤子的遺憾。在場的其他三人聽了都深為震撼和感動。
撻凜恨不得請纓親自率兵去征討,可是又不能搶了蕭恆德的立功機會,想了想說道:
“恆德一定能體會太後用心,報答聖上的知遇之恩。他的長處是勇敢頑強,胸有謀略,短處除了不熟悉情況,還有就是年輕識淺,容易輕率躁進,現在有耶律普寧老帥指揮約束,一定能夠不負朝廷所望。”
“皇帝,你覺得這樣如何?”
耶律隆緒一直睜大一雙細長的眼睛在認真地聽,這一番應對令他對國事又有了新的感悟,心悅誠服地望著母親說道:
“母後說得是,朕完全讚同。”
十月的遼河,兩岸金黃一片,秋風蕭蕭,大雁成行。為了東征,捺缽大營從上京南下遼陽,迴到東京。到了月底,在一個細雪飄飄的日子裏,太後和皇帝在東京郊外的廣場上檢閱了東征大軍。五萬人馬在耶律普寧和蕭恆德的率領下誓師出發了。
統帥耶律普寧騎在一匹健碩的大黑馬上,他今年五十五歲,一臉卷曲白髯,厚重的花白眉毛好像壓得眼睛都睜不開了,肥胖的身子像個麵口袋似地壓在馬背上。他本名阿沒裏,普寧是他的字,現任南院宣徽使、同平章事。宣徽使是他的本官,同平章事是他的榮銜,而東征都統則是他的差遣。宣徽院職能頗為含混,大致是經管皇帝身邊的有關禮儀性事務。這個由五代繼承來的官職在契丹類似於林牙院,大多數時候都是虛設。以宣徽使為本官的重臣往往擔任其他差遣。而他的榮銜同平章事就是宰相。這個耶律普寧可以說是位極人臣了。
他出身於契丹遙輦部。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部族。契丹唐初發展為部落聯盟之後,最初的霸主是大賀氏。唐朝中葉大賀氏衰落,就是遙輦氏取而代之,之後的一百七十年契丹部族聯盟都是遙輦氏的天下,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迭剌部耶律氏崛起。公元九〇七年,耶律阿保機當選為新可汗並建立了契丹帝國。雖然奪了遙輦氏的最高統治地位,但終遼之世耶律氏都始終尊崇遙輦氏,遙輦氏在契丹貴族中的地位僅次於皇族和國舅族,並且也獲得了耶律這個姓氏。
老將身旁是騎在一匹白色的駿馬上的蕭恆德。這次出征,他的職務是僅次於主帥都統的都監。和肥胖委頓的主帥形成鮮明對比,恆德銀盔銀甲年輕英俊,腰杆挺直滿麵春風。他抑製不住滿腔激動,很想找人說說話,宣泄一番胸中豪情。轉頭望向主帥,卻見普寧的頭一點一點地已經打起瞌睡。恆德不禁莞爾。馬蹄得得,路途漫漫,他的思緒再次迴到最後一次禦前會議上。那是在三個多月前,會議是為了確定東征的具體戰略部署,本來應該在北樞密院進行,但因為太後非常重視,改為在禦前召開。
會上定下東征的戰略目標是平定東京道全境,首戰的任務是鏟除盤踞白山黑水之間的渤海餘孽:烏氏的定安國和燕頗的扶餘府。耶律斜軫拿出了樞密院通過秘密渠道獲得的兩封信,一封是前年定安國國王烏玄明給宋國的上表,裏麵聲稱要幫助宋軍討伐契丹,以報國仇家恨。一封是去年趙光義寫給燕頗的信,裏麵請燕賊幫助宋軍奪迴燕雲,許諾成功之後支持該賊在燕山以北稱王!渤海複辟勢力的猖獗令所有與會者更加義憤填膺恨不能滅此朝食。
會議決定調集五萬兵馬。兵力一部分來自東京道駐兵。東京道常備軍二萬,其中各軍州駐兵約一萬五千,遼陽府大本營常駐五千,作為拱衛首府並機動備用。這一次從中抽調出一萬兵馬。一部分來自南京,南京有十萬兵馬準備對宋戰爭,從中抽調了兩萬。再迅即征調各宮衛、部族兵力兩萬。命令這些軍隊必須在一個月之內齊集東京。兵力解決之後,就是開戰的時間問題。耶律普寧力主越過今冬,等到明春天暖出征,理由是一則一場大戰最少需要幾個月的準備時間,二則東北的冬天酷寒難耐不宜於作戰。普寧是主帥,又在東京道帶兵多年,曾經參加過八年前圍剿燕頗的戰役,算得上是個東北通,他的意見基本就是權威。
北樞密和撻凜都讚成,太後和皇帝也沒有異議,眼看就要定下來了,恆德卻紅著臉開了一炮。他原本聽了撻凜的提醒,準備抱著初出茅廬虛心受教的態度,少說不說,多聽多學,可是到這時卻再也憋不住了。
他說,他認為東征這場仗應該越早打越好,因為南北大戰一觸即發,渤海餘孽勾結宋賊,如果不除,到時候必成大患。契丹人打仗從來不懼嚴寒,與其冬季捺缽爬冰臥雪釣魚獵鵝,不如到前線紮營打仗,即使不能一戰即勝,也可以預熱準備,以便明年大獲全勝。如果東北氣候格外寒冷不宜出戰,也正好能打個出敵意料的奇襲戰。五萬人馬如果可以一個月內齊集,就應在今年的秋末冬初啟程出征。
撻凜聽得直皺眉頭,太後卻非常高興,沒等他人開口就說道:恆德說得大有道理。契丹出兵作戰大多都是在秋收秋藏之後的冬季,將士打仗從來不懼嚴寒,東征也沒有必要非等過了冬。但是太後也提醒道:東北的冬天格外嚴酷,地勢複雜,賊人狡悍,出征之後要相機行事,不要急於求成。
太後支持,眾人便都不便再堅持過冬再戰的原議。於是決定一旦各路兵馬齊集就立即出發。到位於前線的混同江上遊紮下大營,多派斥候沿江而下,觀察天時地利敵情,然後再相機而動。
五萬人馬像白色大地上一條黑色長龍蜿蜒向北。他們先沿著已經上凍的遼河溯流而上,再穿越白雪覆蓋的東北平原,行軍一千三百多裏,半個月後到達了長春州。
長春州在上京和東京的交界之處,行政屬上京管轄。這裏是鴨子河和他魯河交匯流入混同江的水網密布地區,有著很多水泊湖澤,著名的春捺缽勝地鴨子河濼就在這裏。長春州地處往來樞紐,人煙密集,車船輻輳,不論是糧草供應還是人馬交通都很方便,城外也有現成的供大軍駐紮的營地。普寧和恆德一商量就將東征的帥帳和中軍大營駐紮在這裏。
“大帥,什麽時候商量出兵的事?”
帥帳剛剛紮好,蕭恆德就一頭鑽了進來,問耶律普寧道。
普寧正在踱著四方步,檢查帳中一切是否安置妥當,聽到這一聲清亮的嗓音在背後響起,猛地打了一個激靈,轉迴身來見蕭恆德一身風塵仆仆站在門口,正精神抖擻地望著他。普寧走到帥案後麵,慢慢坐下,小心晃了晃,試試那把新椅子夠不夠結實,然後抬起臉來。肉嘟嘟的臉上眼睛眯成一條縫,好像總也睡不醒的樣子。他在椅子中挺了挺身子,摸著胖鼓鼓的肚皮,甕聲甕氣說道:
“啊,你說什麽?”
恆德又是好氣又是好笑,又重複了一遍自己的問題。
“年輕人,別著急,老夫連把臉都還沒洗。今晚讓廚房做點好吃的,犒勞犒勞弟兄們。明日休息,後天點卯開會。”
恆德急得百爪撓心一般,說道:“大帥,打仗一刻千金,歇什麽。天氣一天比一天冷,都說東北酷寒,出兵還要趁早。”
“那好,就聽你的,明天卯時開會。”
普寧的脾氣很好,不和他爭辯,將一天的休息也取消了。恆德不好再說什麽,隻好耐著性子迴到自己的軍帳洗刷吃飯睡覺。這一路上恆德可是領教了主帥的沉穩或者說是拖遝的作風。每天卯時出發,申時宿營,歇頓打尖一站不少。到了宿營地就要按照規章一絲不苟紮帳篷,飯一頓不少吃,覺一夜不少睡。雖說是騎兵,一人三馬的配備,連副兵都有馬騎,但要歇馬力,又要拉輜重,一多半時間都是牽馬步行,日均行程不過百裏。不急不緩,有條不紊。要是讓蕭恆德自己率兵,他早就要冷食露營晝夜趕路了,起碼能提前五天趕到這裏。咳,可是沒辦法,誰讓人家是主帥呢。
第二天開會,點卯便是卯時點名,諸將倒是令行禁止,全部準時到齊。
“諸位先說說,這一仗應該怎麽打。”
耶律普寧往帥案後麵一坐,將一把寬大的太師椅塞得滿滿的,隻說了這一句話就住了聲。碩大的頭顱垂在肥厚的雙下巴上,本來就是一條縫的小眼睛半閉起來。蕭恆德覺得從那裏隨時可能發出打鼾的聲音。軍吏已經在帳中的一張大案上鋪開地圖,他走到地圖前邊指邊說道:
“根據情報,烏玄明的定安國和燕頗的扶餘府都在混同江中遊,五國部和鐵力部之間這一帶。距離此地八百多裏,我們應該立即出兵,沿混同江而下,奔襲包圍,趁其不備,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