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郎當真有如此誌向?”
原本跪坐著的老李綱咻的一下站了起來,身體矯健得完全不像是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
兩眼放出精光,嘴裏不停的念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拯哥兒,你……你……”李承乾騰的一下跳出去很遠,指著張拯結巴得說不出話來。
“橫渠四句威力這麽大嗎?”張拯撓撓頭,這個逼好像裝過頭了。
但是自己裝的逼,硬著頭皮也得裝下去啊。
聽李綱問道,張拯內心忐忑,但是還是嘴硬道:“不錯,正是小子畢生的誌向。”
“哈哈哈哈,好!好!好!想不到啊想不到,老夫空活八十有二,以往總是自詡門生故吏遍布天下。
誰料竟是臨近壽終之際,才拂拭得太子殿下與張小子這麽兩塊良才美玉。”老李綱大笑著連說了三聲好,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那是一種放眼望去盡是沙礫,誰曾想到沙礫裏麵竟然混進去一顆明珠,而這顆明珠偏偏被他發現了的感受,怎能不令他歡喜。
“少年郎,老頭子雖然年邁,但是這幅殘軀也還能苟延殘喘幾年。
你若能為此誌向矢誌不渝,老夫便是舍了這一生的功名利祿與這張老臉,也要送你直上青雲。”
李綱笑罷,對張拯承鄭重的說道。
“李師言重了,小子慚愧。”張拯嘴裏說道,內心是真的感到慚愧無比。
他沒想到後世人天天喊在嘴裏的口號,能對這位已經八十多歲的老人內心造成如此之大的觸動。
但是事已至此,張拯也隻好硬著頭皮認了。
畢竟不可能在這個關頭告訴老人家,這隻是自己用來裝逼糊弄李承乾的吧。
要是把老頭子氣出個好歹,張拯可承受不起。
隨即轉念一想,自己不是決定要為大唐做點什麽嗎?
一味的畏畏縮縮毫無氣魄像什麽樣子,不妨將錯就錯,依靠自己從後世帶來知識和經驗在大唐做出一番事業。
張拯也很想知道,憑借著自己在後世學到的東西,在大唐究竟能不能混個風生水起。
“拯哥兒,你幫我,我也幫你。”李承乾終於從震驚之中緩過神來,對著張拯說道。
“好。”看著李承乾,張拯的目光變得柔和起來,兩人的眼中迸發出一股衝天之誌。
目前看來,李承乾是一個非常合格的皇位繼承人,處理國事有模有樣,對待夥伴有情有義,為人溫良謙恭,機敏好學。
李承乾,未必就會比另一個曆史時空裏那位內聖外王的高宗皇帝差。
張拯也不願看到這個兒時的夥伴落得和曆史上那個廢太子一樣淒慘的境地。
所以張拯想試試,看看自己這隻來自一千年後的蝴蝶扇一下翅膀,究竟能不能在大唐這個時空掀起巨大的風浪,能不能阻止那些即將發生的悲劇。
李綱靜靜的看著這一幕,仿佛看見了當初年輕時候的李世民遇到了房玄齡與杜如晦,也是如此這般意氣風發。
“老夫倒要看看,你們這兩個小家夥,究竟能為大唐帶來什麽樣的變化,能否真的,為萬世開出來一個太平之基。”
……
“咚!咚!咚!”突然傳來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
一老二少三人對視一眼,以往李綱教授李承乾批閱奏折的時,沒有十萬火急的事情是不允許被人打擾的。
“進來。”李承乾淡淡的開口說道。
東宮的侍衛首領段恆快步走進來,單膝跪地,對著李承乾抱拳行禮道。“稟報太子殿下,萊國公府發來訃告,兵部尚書,萊國公杜如晦,克明公;病逝了。”
“什麽?”三人同時驚唿道。
“你說誰去世了?”李承乾一把抓住段恆的衣襟,滿臉不敢相信的問道。
“方才萊國公府遣人傳來訃告,萊國公,杜尚書,克明公,逝世了。”段恆再次重複了一遍。
“怎麽可能,萊國公前幾天不還好好的嗎?”張拯也不太相信,明明前幾天老爹還說陛下召了杜如晦進宮議事。
張拯迴想了一下前世的記憶,杜如晦是什麽時候去世的來著?
好像是公元630年,幾月記不清了,但公元630年,今年是大唐貞觀四年,那不正是今年嗎?
沒想到,沒想到曆史的大勢,竟還是如滾滾的車輪一般一路碾壓而去。
張拯一瞬間想到了很多,既然杜如晦還是像曆史上記載的那樣在貞觀四年去世了。
那麽張公瑾呢,張公瑾曆史上是貞觀六年去世的,距離現在也沒多長時間了。
張公瑾會不會也在一段時間後死去,張拯的思維一片混沌,心裏突然亂成了一團亂麻。
杜如晦去世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靂,對上書房內的三人造成了極大的衝擊。
……
太極宮,兩儀殿。李世民正在批閱朝會時未處理完的奏折。
突然聽得杜如晦的嫡長子杜構報上如此驚天噩耗,精神恍惚了一下。
手中批閱奏折的朱筆掉到了地上,濺起幾滴墨水,朱筆在地上滾了幾圈,拖出一條紅色的墨痕,鮮紅如血。
李世民隻覺得眼前一黑,身體不受控製的向後倒去。
“陛下!”李世民的貼身宦官王德驚唿一聲,見李世民狀態不對,連忙一伸手從後麵一把抄住了李世民的後背。
“傳太醫,快傳太醫!”
“快去稟報皇後娘娘……”
原本一臉戚容前來皇宮報喪的杜如晦長子杜構見李世民突然昏厥,也是被嚇得大驚失色。
兩儀殿內的侍衛宮人亂成了了一鍋粥。
幾位太醫急匆匆的跑到兩儀殿,領頭的那位正是給張拯治傷的秦太醫。
見到秦太醫來了,李世民的貼身太監王德仿佛找到了主心骨。
一個劍步竄到了秦太醫身前,帶著哭腔說道:“陛下不知怎地,突然就暈過去了。”
“待老夫看看再說。”秦太醫也不廢話,放下藥箱便拉著李世民的手診治起來。
……
“無妨,陛下隻是氣急攻心,一時間心氣鬱結,待老夫施針,讓陛下將這口瘀血吐出來就好了。”秦太醫仔細的替李世民號了脈說道。
片刻後,李世民悠悠轉醒,睜開眼睛就看見了床邊哭得梨花帶雨的長孫皇後。
李世民輕聲說了一句:“觀音婢,朕沒事。”
突然之間李世民仿佛想起了什麽事情,豆大的淚珠從一雙虎目裏滾落。
哭嚎道:“克明啊,朕痛失一臂矣。”
哭聲之哀怨猶如杜鵑啼血。
原本跪坐著的老李綱咻的一下站了起來,身體矯健得完全不像是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
兩眼放出精光,嘴裏不停的念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拯哥兒,你……你……”李承乾騰的一下跳出去很遠,指著張拯結巴得說不出話來。
“橫渠四句威力這麽大嗎?”張拯撓撓頭,這個逼好像裝過頭了。
但是自己裝的逼,硬著頭皮也得裝下去啊。
聽李綱問道,張拯內心忐忑,但是還是嘴硬道:“不錯,正是小子畢生的誌向。”
“哈哈哈哈,好!好!好!想不到啊想不到,老夫空活八十有二,以往總是自詡門生故吏遍布天下。
誰料竟是臨近壽終之際,才拂拭得太子殿下與張小子這麽兩塊良才美玉。”老李綱大笑著連說了三聲好,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那是一種放眼望去盡是沙礫,誰曾想到沙礫裏麵竟然混進去一顆明珠,而這顆明珠偏偏被他發現了的感受,怎能不令他歡喜。
“少年郎,老頭子雖然年邁,但是這幅殘軀也還能苟延殘喘幾年。
你若能為此誌向矢誌不渝,老夫便是舍了這一生的功名利祿與這張老臉,也要送你直上青雲。”
李綱笑罷,對張拯承鄭重的說道。
“李師言重了,小子慚愧。”張拯嘴裏說道,內心是真的感到慚愧無比。
他沒想到後世人天天喊在嘴裏的口號,能對這位已經八十多歲的老人內心造成如此之大的觸動。
但是事已至此,張拯也隻好硬著頭皮認了。
畢竟不可能在這個關頭告訴老人家,這隻是自己用來裝逼糊弄李承乾的吧。
要是把老頭子氣出個好歹,張拯可承受不起。
隨即轉念一想,自己不是決定要為大唐做點什麽嗎?
一味的畏畏縮縮毫無氣魄像什麽樣子,不妨將錯就錯,依靠自己從後世帶來知識和經驗在大唐做出一番事業。
張拯也很想知道,憑借著自己在後世學到的東西,在大唐究竟能不能混個風生水起。
“拯哥兒,你幫我,我也幫你。”李承乾終於從震驚之中緩過神來,對著張拯說道。
“好。”看著李承乾,張拯的目光變得柔和起來,兩人的眼中迸發出一股衝天之誌。
目前看來,李承乾是一個非常合格的皇位繼承人,處理國事有模有樣,對待夥伴有情有義,為人溫良謙恭,機敏好學。
李承乾,未必就會比另一個曆史時空裏那位內聖外王的高宗皇帝差。
張拯也不願看到這個兒時的夥伴落得和曆史上那個廢太子一樣淒慘的境地。
所以張拯想試試,看看自己這隻來自一千年後的蝴蝶扇一下翅膀,究竟能不能在大唐這個時空掀起巨大的風浪,能不能阻止那些即將發生的悲劇。
李綱靜靜的看著這一幕,仿佛看見了當初年輕時候的李世民遇到了房玄齡與杜如晦,也是如此這般意氣風發。
“老夫倒要看看,你們這兩個小家夥,究竟能為大唐帶來什麽樣的變化,能否真的,為萬世開出來一個太平之基。”
……
“咚!咚!咚!”突然傳來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
一老二少三人對視一眼,以往李綱教授李承乾批閱奏折的時,沒有十萬火急的事情是不允許被人打擾的。
“進來。”李承乾淡淡的開口說道。
東宮的侍衛首領段恆快步走進來,單膝跪地,對著李承乾抱拳行禮道。“稟報太子殿下,萊國公府發來訃告,兵部尚書,萊國公杜如晦,克明公;病逝了。”
“什麽?”三人同時驚唿道。
“你說誰去世了?”李承乾一把抓住段恆的衣襟,滿臉不敢相信的問道。
“方才萊國公府遣人傳來訃告,萊國公,杜尚書,克明公,逝世了。”段恆再次重複了一遍。
“怎麽可能,萊國公前幾天不還好好的嗎?”張拯也不太相信,明明前幾天老爹還說陛下召了杜如晦進宮議事。
張拯迴想了一下前世的記憶,杜如晦是什麽時候去世的來著?
好像是公元630年,幾月記不清了,但公元630年,今年是大唐貞觀四年,那不正是今年嗎?
沒想到,沒想到曆史的大勢,竟還是如滾滾的車輪一般一路碾壓而去。
張拯一瞬間想到了很多,既然杜如晦還是像曆史上記載的那樣在貞觀四年去世了。
那麽張公瑾呢,張公瑾曆史上是貞觀六年去世的,距離現在也沒多長時間了。
張公瑾會不會也在一段時間後死去,張拯的思維一片混沌,心裏突然亂成了一團亂麻。
杜如晦去世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靂,對上書房內的三人造成了極大的衝擊。
……
太極宮,兩儀殿。李世民正在批閱朝會時未處理完的奏折。
突然聽得杜如晦的嫡長子杜構報上如此驚天噩耗,精神恍惚了一下。
手中批閱奏折的朱筆掉到了地上,濺起幾滴墨水,朱筆在地上滾了幾圈,拖出一條紅色的墨痕,鮮紅如血。
李世民隻覺得眼前一黑,身體不受控製的向後倒去。
“陛下!”李世民的貼身宦官王德驚唿一聲,見李世民狀態不對,連忙一伸手從後麵一把抄住了李世民的後背。
“傳太醫,快傳太醫!”
“快去稟報皇後娘娘……”
原本一臉戚容前來皇宮報喪的杜如晦長子杜構見李世民突然昏厥,也是被嚇得大驚失色。
兩儀殿內的侍衛宮人亂成了了一鍋粥。
幾位太醫急匆匆的跑到兩儀殿,領頭的那位正是給張拯治傷的秦太醫。
見到秦太醫來了,李世民的貼身太監王德仿佛找到了主心骨。
一個劍步竄到了秦太醫身前,帶著哭腔說道:“陛下不知怎地,突然就暈過去了。”
“待老夫看看再說。”秦太醫也不廢話,放下藥箱便拉著李世民的手診治起來。
……
“無妨,陛下隻是氣急攻心,一時間心氣鬱結,待老夫施針,讓陛下將這口瘀血吐出來就好了。”秦太醫仔細的替李世民號了脈說道。
片刻後,李世民悠悠轉醒,睜開眼睛就看見了床邊哭得梨花帶雨的長孫皇後。
李世民輕聲說了一句:“觀音婢,朕沒事。”
突然之間李世民仿佛想起了什麽事情,豆大的淚珠從一雙虎目裏滾落。
哭嚎道:“克明啊,朕痛失一臂矣。”
哭聲之哀怨猶如杜鵑啼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