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最後的將星
言罷,朱太後轉身返迴自己的寢宮,徒留晉帝韋真依舊維持著那副裝傻充愣的模樣,久久未動。
過了許久,也不知韋真是想到了何等事情,隻見其唿吸驟然間變得急促起來,好似風箱一般唿唿作響。
緊接著,他的雙目亦開始浮現出一抹不正常的赤紅之色,宛若熊熊燃燒的火焰。
“朕乃天子!乃是當今天下之皇帝!更是這偌大晉國的主宰者!豈容爾等在此指手畫腳、說三道四!”
伴隨著一聲怒吼,韋真再也難以抑製內心的憤怒與不甘,整個人都陷入了一種近乎癲狂的狀態之中。
就在韋真正欲大發雷霆之時,一個充滿慈愛且令人心安的聲音悠悠地在他耳畔響起。
緊接著,一雙溫暖而又修長的手掌仿若輕柔的春風般,緩緩地摩挲著他的頭頂。
隨著這溫柔的觸摸,韋真眼中原本熊熊燃燒的怒焰竟也如潮水般逐漸退去。
“孩子啊,此刻,你務必要學會忍耐。畢竟,這位攝政王於目前而言對你尚有大用,他能夠協助你抵禦來自外界的強大壓力和威脅。
莫要憂心,宮廷中的那些親信侍衛早已統統替換成了咱們自己的人馬。
你可是天神降臨凡間的驕子,命中注定將要一統這廣袤無垠的天下山河,無人能夠阻攔得了你的步伐!”
=============
轉眼間便來到了秦光興五年八月中旬。
此時,一場舉世矚目的秦晉大戰正緊鑼密鼓地籌備著,並率先由晉國一方的方州都督申慧悍然出兵中州,從而正式揭開了這場驚世之戰的帷幕。
此次出征,申慧委任其愛徒郝珞擔任主將一職,率領兩萬精銳之師自中州與方州交界之處的巨平關唿嘯而出,一路往西衝殺而去。
這支軍隊士氣正盛,其攻勢猶如疾風驟雨一般銳不可當,沿途更是連戰連勝,接連攻克了蒼梧郡內多達十一座城池。
如此淩厲的兵鋒,使得整個中州地區瞬間陷入了一片惶恐不安的混亂局麵當中。
“這個郝珞究竟是何許人也?諸位愛卿可有誰了解此人的身世背景及過往經曆?”
蒼梧郡的戰火紛飛,秦帝白任正親赴前線,坐鎮指揮這場決定中州生死的戰役。
因為當前的戰局緊迫,絲毫容不得他安然地留在大後方運籌帷幄。
那晉軍的敵將郝珞,仰仗著霹靂車以及其令人驚歎的戰術布局,竟能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裏,勢如破竹般連續攻克蒼梧郡十幾座城池!
此等驚人戰績,令遠在後方的白任驚聞後,當機立斷率領兩萬精銳之師火速趕赴前線。
此刻,他們所在之處正是位於蒼梧郡中部地區的戰略要衝——臨沮城。
此地作為蒼梧郡中部至關重要的軍事重鎮,秦軍已然在此處集結了超過五萬雄兵悍將,嚴陣以待,隻等晉軍到來。
白任目光緩緩掃過在場噤若寒蟬、沉默不語的一眾官員,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惱怒與失望。
在此之前,又有誰能夠料到這樣一個默默無聞、名不見經傳的郝胥居然擁有如此超凡脫俗的軍事才能和強大實力呢?
原本被眾人視為固若金湯、牢不可破的中州防線,竟然在轉瞬之間就被輕易突破,以至於不得不驚動皇帝陛下禦駕親征、親臨前線坐鎮督戰。
這一局麵使得在此負責指揮作戰的眾多將領們無不大感顏麵無光,羞愧難當。
許久之後,還是中書令葉喜打破了這份沉默。
隻見他緩緩地站起身來,步履沉穩地走到桌前,拿起了一份擺放在那裏的情報。
然後,他小心翼翼地將這份情報遞到了皇帝白任的麵前,並開口說道:“啟奏陛下,微臣經過一番深入調查後,獲取到了關於此人的消息。
據可靠情報顯示,這位名叫郝珞之人,乃是方州都督申慧的親傳弟子。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僅僅知曉他大約二十八歲上下,但除此之外,有關他的其他情況,包括身世背景、成長經曆等,均一無所知。”
不得不說,郝珞的崛起速度之快簡直超乎想象,仿佛一夜之間便橫空出世般出現在眾人眼前。
或許是由於申慧對自己這位愛徒保護得過於嚴密,以至於他在晉國軍隊之中一直默默無聞,聲名不顯。
如此一來,就連秦國黑牢台,也未曾留意到他的存在。
“竟然是申慧的弟子?這就難怪會如此厲害了!”
聽到這裏,會議上頓時響起一陣低聲議論。
畢竟,在那場導致秦軍遭受重創的散關之戰發生以前,申慧在方州一帶可是頗具名氣。
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的聲望絲毫不在孟和、樂翟這些名將之下。
隻不過,相比起他在戰場上所取得的赫赫戰功,更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卻是他那獨特的行事風格——將自己的幾個女兒當作籌碼,用以投資那些被他看好的潛力股。
而在眾多投資對象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還是當屬那位方王韋端。
令人惋惜的是,那位方王最後沒有登上大位已然逝去,並且他就是被自己的嶽父申慧給逐出了方州。
如此一來,申慧的聲名在這天下間著實算不上什麽好名聲。
不過,好在秦國對其還算有所了解。
他們知曉申慧治軍嚴苛、謀略深沉,有此認知便已足矣。
“當下,那郝珞奪取丹水城後便停下腳步開始構建防禦工事。我們必須火速想出應對之策發起進攻。
如若不然,一旦任由郝珞在此地穩穩紮根,長此以往,這場戰爭恐怕將會演變成一場無休止的消耗戰。”
倘若僅僅隻是這一條戰線的僵持,或許秦國尚有能力與晉國稍作周旋、相互消磨一番。
然而需要明白的是,此刻集結於元州和涼州的晉國大軍早已磨刀霍霍、蠢蠢欲動了。
秦國根本沒有充足的資源能夠支撐兩線這樣曠日持久的對峙局麵持續下去。
白任環視四周,目光落在眾人身上,尤其是那些以征虜將軍馬緣為首的一眾將領。
他們皆心照不宣地保持著緘默,這種沉默的氛圍顯得異常凝重。
言罷,朱太後轉身返迴自己的寢宮,徒留晉帝韋真依舊維持著那副裝傻充愣的模樣,久久未動。
過了許久,也不知韋真是想到了何等事情,隻見其唿吸驟然間變得急促起來,好似風箱一般唿唿作響。
緊接著,他的雙目亦開始浮現出一抹不正常的赤紅之色,宛若熊熊燃燒的火焰。
“朕乃天子!乃是當今天下之皇帝!更是這偌大晉國的主宰者!豈容爾等在此指手畫腳、說三道四!”
伴隨著一聲怒吼,韋真再也難以抑製內心的憤怒與不甘,整個人都陷入了一種近乎癲狂的狀態之中。
就在韋真正欲大發雷霆之時,一個充滿慈愛且令人心安的聲音悠悠地在他耳畔響起。
緊接著,一雙溫暖而又修長的手掌仿若輕柔的春風般,緩緩地摩挲著他的頭頂。
隨著這溫柔的觸摸,韋真眼中原本熊熊燃燒的怒焰竟也如潮水般逐漸退去。
“孩子啊,此刻,你務必要學會忍耐。畢竟,這位攝政王於目前而言對你尚有大用,他能夠協助你抵禦來自外界的強大壓力和威脅。
莫要憂心,宮廷中的那些親信侍衛早已統統替換成了咱們自己的人馬。
你可是天神降臨凡間的驕子,命中注定將要一統這廣袤無垠的天下山河,無人能夠阻攔得了你的步伐!”
=============
轉眼間便來到了秦光興五年八月中旬。
此時,一場舉世矚目的秦晉大戰正緊鑼密鼓地籌備著,並率先由晉國一方的方州都督申慧悍然出兵中州,從而正式揭開了這場驚世之戰的帷幕。
此次出征,申慧委任其愛徒郝珞擔任主將一職,率領兩萬精銳之師自中州與方州交界之處的巨平關唿嘯而出,一路往西衝殺而去。
這支軍隊士氣正盛,其攻勢猶如疾風驟雨一般銳不可當,沿途更是連戰連勝,接連攻克了蒼梧郡內多達十一座城池。
如此淩厲的兵鋒,使得整個中州地區瞬間陷入了一片惶恐不安的混亂局麵當中。
“這個郝珞究竟是何許人也?諸位愛卿可有誰了解此人的身世背景及過往經曆?”
蒼梧郡的戰火紛飛,秦帝白任正親赴前線,坐鎮指揮這場決定中州生死的戰役。
因為當前的戰局緊迫,絲毫容不得他安然地留在大後方運籌帷幄。
那晉軍的敵將郝珞,仰仗著霹靂車以及其令人驚歎的戰術布局,竟能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裏,勢如破竹般連續攻克蒼梧郡十幾座城池!
此等驚人戰績,令遠在後方的白任驚聞後,當機立斷率領兩萬精銳之師火速趕赴前線。
此刻,他們所在之處正是位於蒼梧郡中部地區的戰略要衝——臨沮城。
此地作為蒼梧郡中部至關重要的軍事重鎮,秦軍已然在此處集結了超過五萬雄兵悍將,嚴陣以待,隻等晉軍到來。
白任目光緩緩掃過在場噤若寒蟬、沉默不語的一眾官員,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惱怒與失望。
在此之前,又有誰能夠料到這樣一個默默無聞、名不見經傳的郝胥居然擁有如此超凡脫俗的軍事才能和強大實力呢?
原本被眾人視為固若金湯、牢不可破的中州防線,竟然在轉瞬之間就被輕易突破,以至於不得不驚動皇帝陛下禦駕親征、親臨前線坐鎮督戰。
這一局麵使得在此負責指揮作戰的眾多將領們無不大感顏麵無光,羞愧難當。
許久之後,還是中書令葉喜打破了這份沉默。
隻見他緩緩地站起身來,步履沉穩地走到桌前,拿起了一份擺放在那裏的情報。
然後,他小心翼翼地將這份情報遞到了皇帝白任的麵前,並開口說道:“啟奏陛下,微臣經過一番深入調查後,獲取到了關於此人的消息。
據可靠情報顯示,這位名叫郝珞之人,乃是方州都督申慧的親傳弟子。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僅僅知曉他大約二十八歲上下,但除此之外,有關他的其他情況,包括身世背景、成長經曆等,均一無所知。”
不得不說,郝珞的崛起速度之快簡直超乎想象,仿佛一夜之間便橫空出世般出現在眾人眼前。
或許是由於申慧對自己這位愛徒保護得過於嚴密,以至於他在晉國軍隊之中一直默默無聞,聲名不顯。
如此一來,就連秦國黑牢台,也未曾留意到他的存在。
“竟然是申慧的弟子?這就難怪會如此厲害了!”
聽到這裏,會議上頓時響起一陣低聲議論。
畢竟,在那場導致秦軍遭受重創的散關之戰發生以前,申慧在方州一帶可是頗具名氣。
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的聲望絲毫不在孟和、樂翟這些名將之下。
隻不過,相比起他在戰場上所取得的赫赫戰功,更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卻是他那獨特的行事風格——將自己的幾個女兒當作籌碼,用以投資那些被他看好的潛力股。
而在眾多投資對象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還是當屬那位方王韋端。
令人惋惜的是,那位方王最後沒有登上大位已然逝去,並且他就是被自己的嶽父申慧給逐出了方州。
如此一來,申慧的聲名在這天下間著實算不上什麽好名聲。
不過,好在秦國對其還算有所了解。
他們知曉申慧治軍嚴苛、謀略深沉,有此認知便已足矣。
“當下,那郝珞奪取丹水城後便停下腳步開始構建防禦工事。我們必須火速想出應對之策發起進攻。
如若不然,一旦任由郝珞在此地穩穩紮根,長此以往,這場戰爭恐怕將會演變成一場無休止的消耗戰。”
倘若僅僅隻是這一條戰線的僵持,或許秦國尚有能力與晉國稍作周旋、相互消磨一番。
然而需要明白的是,此刻集結於元州和涼州的晉國大軍早已磨刀霍霍、蠢蠢欲動了。
秦國根本沒有充足的資源能夠支撐兩線這樣曠日持久的對峙局麵持續下去。
白任環視四周,目光落在眾人身上,尤其是那些以征虜將軍馬緣為首的一眾將領。
他們皆心照不宣地保持著緘默,這種沉默的氛圍顯得異常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