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純純來送糧食的?他這麽蠢的?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782章 純純來送糧食的?他這麽蠢的?
“我蜀中子弟出川之後結果如何,你們之前也都看到了。”
“先前滿清入關,我不得已才帶著兄弟們出川迎戰,可結果呢?”
“十萬大軍出川,真正能戰的不過一兩萬,剩下的上了戰場就是拖累。”
“你準備帶多少兵馬去戰?”
“對方的戰績你們也都看在眼裏,十餘萬清軍入關,被圍剿的隻剩數千。”
“後多爾袞依靠著數次擊潰李自成,重新積攢力量,可他積攢的這些力量,連帶著後續來增援的三萬清軍精銳又被輕易的包了餃子。”
“連帶著關外的情況,你們也一並看看,看完之後,我再說剩下來的事。”
張獻忠將一封封戰報擺在幾人麵前。
劉邦並未對這些戰報多做隱瞞。
雖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麵對敵人應當盡可能藏好自己的實力。
可在劉邦或者說在韓信眼中,剩下的人已然不足以被稱之為敵人。
對於這一封封堪稱驚人的戰報,沒有做絲毫隱瞞。
張獻忠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便拿到了手中。
從劉邦入關之時僅有數千兵馬,到後來在山海關內反客為主,憑借著降卒的力量將吳三桂拿下之後,又率領兵馬突襲清軍。
最終於關內,幾乎是沒有多大損失的前提下將清軍打了個全軍覆沒。
隻留下多爾袞帶著數千清軍衝出了包圍圈。
“這麽看的話,清軍還是勇猛的。”
“那清軍的王爺帶著數千人依舊能夠衝出包圍圈,甚至還在中原掀起了這麽一場腥風血雨。”
劉文秀忍不住感歎道。
在他看來,若換做一般人麵對這種神乎其技的圍剿,多半是兩手一攤,愛咋咋地了。
可多爾袞竟然能領著小股兵馬衝出重圍,甚至還能維持一定的戰鬥力應對接下來的戰事。
“一看你就沒有用心看,或者說還沒看完就急著發表意見。”
李定國淡淡的道。
他此時已經看到後麵清軍的動向,以及李自成的潰敗和劉邦的應對。
“在我看來,多爾袞之所以能領著數千人衝出重圍,那跟勇猛二字根本扯不上半分關係。”
“從始至終,不管是清軍入關,還是往後的多爾袞突圍,以及中原之內,李自成的一場場潰敗和清軍的暴行……”
“恐怕都是這位頂尖的統帥,一手所推動!”
雖然他也同樣不齒這樣的行為,等同於是將大量的百姓推到了清軍的刀鋒之下。
清軍入關那段時間的瘋狂,固然是李自成要背最大的鍋。
但放任此番場景出現,甚至還一手推動的劉邦,也同樣要擔負很大一部分責任!
“這也就說明,那開創大漢的皇帝,也未必有那麽英明,至少這一戰,就有不知多少百姓因他而喪生!”
劉文秀抓住這一點猛攻。
殊不知,李定國還是搖頭。
“不對,不是這樣的。”
“他此舉固然是將數萬百姓暴露於清軍的屠刀之下,但能夠徹底解決滿清韃子的威脅,也同樣是因為這一戰。”
“雖有成千上萬的百姓遇難,但邊關也得到了至少數十年的平靜。”
“數萬萬百姓都因此而不再受到韃子破關的威脅。”
“冒一次險,而解決數十年的麻煩,拯救數萬萬的百姓,這等魄力,絕非常人能比。”
且這罵名,對方也並沒有逃避,大大方方的便承認了下來,同時拿出足夠的錢銀以及誠意來幫助那些因他而陷入苦難的百姓。
死去的人固然不可能再活過來,但他已經在盡可能的彌補。
他的確不好評價此舉是對是錯,可若沒有此番決斷,清軍很難根除,至少那增援的三萬騎兵便不可能被剿滅。
同時中原大勢也不可能這麽快平定下來,戰火還會繼續燃燒,還會有不知多少人身死。
用最小的代價,達成自己的目的,用最快的時間,讓戰火平息下來。
李定國承認,自己若是站在對方統帥的位置上,定然不可能想出這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的謀劃!
如果一定要讓他說,那他就隻能用神乎其技來評價!
恐怕兵仙在世,也不過如此了!
“還有一點,如果不是敵軍將領之間出現了矛盾,我們是不可能迴得到蜀中的。”
“那個時候,對手便是憑借著這一戰,先除李自成,再除滿清韃子,最後收複蜀中。”
“他們的兵力不管是與我等相比,還是跟李自成或者說滿清韃子相比,都沒有半分優勢。”
“可偏偏就是用那堪稱神乎其技的手段,以沒有絲毫優勢的兵力幾乎一箭三雕。”
“換成是你,不求你能做的更好,單是要求你在已經得知他怎麽做的前提下去複刻出來,你恐怕都做不到吧?”
這真不是李定國瞧不起人,而是換成他自己,他自認也同樣做不到。
其中所需要把握的細節,太過恐怖。
完完全全就是將三方勢力都捏在掌心把玩,無論哪一方做出什麽樣的決定,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他就仿佛是整片戰場之上唯一的執棋者。
所有人不論敵友都隻能淪為他的棋子,而他所需要做的,就是用最小的代價,覆滅敵方的棋子。
“別想了,跟這樣的統帥為敵是絕望的。”
“不是我瞧不起你,而是換做是我,亦或者其他人,結果也隻會是一樣的。”
在劉文秀反駁之前,李定國先一步表示,換成自己,也同樣不會有半分還手之力。
“鴻遠,你的能力我是相信的。”
“連你都這麽說的話,看來這場群雄逐鹿,恐怕真的是要到收場的時候了。”
“看完這些之後,你們再來看看這個,給我些建議。”
“我們要不要接受他們的好意?”
說著,張獻忠拿出了最後一封信。
這不是探子帶迴來的情報,而是劉邦派遣使者帶來的旨意。
沒有威脅,不為討伐,而是純粹表達了自己看不下去蜀中貧瘠,百姓填不飽肚子的境況。
並且表明,願意在中原賑災的同時,派遣使者帶上多餘的糧草來接濟一下蜀中。
沒有任何額外的要求,也半句都沒提讓他們歸降的事。
“純純是來送糧食的?”
“他這麽蠢?”
“我蜀中子弟出川之後結果如何,你們之前也都看到了。”
“先前滿清入關,我不得已才帶著兄弟們出川迎戰,可結果呢?”
“十萬大軍出川,真正能戰的不過一兩萬,剩下的上了戰場就是拖累。”
“你準備帶多少兵馬去戰?”
“對方的戰績你們也都看在眼裏,十餘萬清軍入關,被圍剿的隻剩數千。”
“後多爾袞依靠著數次擊潰李自成,重新積攢力量,可他積攢的這些力量,連帶著後續來增援的三萬清軍精銳又被輕易的包了餃子。”
“連帶著關外的情況,你們也一並看看,看完之後,我再說剩下來的事。”
張獻忠將一封封戰報擺在幾人麵前。
劉邦並未對這些戰報多做隱瞞。
雖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麵對敵人應當盡可能藏好自己的實力。
可在劉邦或者說在韓信眼中,剩下的人已然不足以被稱之為敵人。
對於這一封封堪稱驚人的戰報,沒有做絲毫隱瞞。
張獻忠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便拿到了手中。
從劉邦入關之時僅有數千兵馬,到後來在山海關內反客為主,憑借著降卒的力量將吳三桂拿下之後,又率領兵馬突襲清軍。
最終於關內,幾乎是沒有多大損失的前提下將清軍打了個全軍覆沒。
隻留下多爾袞帶著數千清軍衝出了包圍圈。
“這麽看的話,清軍還是勇猛的。”
“那清軍的王爺帶著數千人依舊能夠衝出包圍圈,甚至還在中原掀起了這麽一場腥風血雨。”
劉文秀忍不住感歎道。
在他看來,若換做一般人麵對這種神乎其技的圍剿,多半是兩手一攤,愛咋咋地了。
可多爾袞竟然能領著小股兵馬衝出重圍,甚至還能維持一定的戰鬥力應對接下來的戰事。
“一看你就沒有用心看,或者說還沒看完就急著發表意見。”
李定國淡淡的道。
他此時已經看到後麵清軍的動向,以及李自成的潰敗和劉邦的應對。
“在我看來,多爾袞之所以能領著數千人衝出重圍,那跟勇猛二字根本扯不上半分關係。”
“從始至終,不管是清軍入關,還是往後的多爾袞突圍,以及中原之內,李自成的一場場潰敗和清軍的暴行……”
“恐怕都是這位頂尖的統帥,一手所推動!”
雖然他也同樣不齒這樣的行為,等同於是將大量的百姓推到了清軍的刀鋒之下。
清軍入關那段時間的瘋狂,固然是李自成要背最大的鍋。
但放任此番場景出現,甚至還一手推動的劉邦,也同樣要擔負很大一部分責任!
“這也就說明,那開創大漢的皇帝,也未必有那麽英明,至少這一戰,就有不知多少百姓因他而喪生!”
劉文秀抓住這一點猛攻。
殊不知,李定國還是搖頭。
“不對,不是這樣的。”
“他此舉固然是將數萬百姓暴露於清軍的屠刀之下,但能夠徹底解決滿清韃子的威脅,也同樣是因為這一戰。”
“雖有成千上萬的百姓遇難,但邊關也得到了至少數十年的平靜。”
“數萬萬百姓都因此而不再受到韃子破關的威脅。”
“冒一次險,而解決數十年的麻煩,拯救數萬萬的百姓,這等魄力,絕非常人能比。”
且這罵名,對方也並沒有逃避,大大方方的便承認了下來,同時拿出足夠的錢銀以及誠意來幫助那些因他而陷入苦難的百姓。
死去的人固然不可能再活過來,但他已經在盡可能的彌補。
他的確不好評價此舉是對是錯,可若沒有此番決斷,清軍很難根除,至少那增援的三萬騎兵便不可能被剿滅。
同時中原大勢也不可能這麽快平定下來,戰火還會繼續燃燒,還會有不知多少人身死。
用最小的代價,達成自己的目的,用最快的時間,讓戰火平息下來。
李定國承認,自己若是站在對方統帥的位置上,定然不可能想出這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的謀劃!
如果一定要讓他說,那他就隻能用神乎其技來評價!
恐怕兵仙在世,也不過如此了!
“還有一點,如果不是敵軍將領之間出現了矛盾,我們是不可能迴得到蜀中的。”
“那個時候,對手便是憑借著這一戰,先除李自成,再除滿清韃子,最後收複蜀中。”
“他們的兵力不管是與我等相比,還是跟李自成或者說滿清韃子相比,都沒有半分優勢。”
“可偏偏就是用那堪稱神乎其技的手段,以沒有絲毫優勢的兵力幾乎一箭三雕。”
“換成是你,不求你能做的更好,單是要求你在已經得知他怎麽做的前提下去複刻出來,你恐怕都做不到吧?”
這真不是李定國瞧不起人,而是換成他自己,他自認也同樣做不到。
其中所需要把握的細節,太過恐怖。
完完全全就是將三方勢力都捏在掌心把玩,無論哪一方做出什麽樣的決定,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他就仿佛是整片戰場之上唯一的執棋者。
所有人不論敵友都隻能淪為他的棋子,而他所需要做的,就是用最小的代價,覆滅敵方的棋子。
“別想了,跟這樣的統帥為敵是絕望的。”
“不是我瞧不起你,而是換做是我,亦或者其他人,結果也隻會是一樣的。”
在劉文秀反駁之前,李定國先一步表示,換成自己,也同樣不會有半分還手之力。
“鴻遠,你的能力我是相信的。”
“連你都這麽說的話,看來這場群雄逐鹿,恐怕真的是要到收場的時候了。”
“看完這些之後,你們再來看看這個,給我些建議。”
“我們要不要接受他們的好意?”
說著,張獻忠拿出了最後一封信。
這不是探子帶迴來的情報,而是劉邦派遣使者帶來的旨意。
沒有威脅,不為討伐,而是純粹表達了自己看不下去蜀中貧瘠,百姓填不飽肚子的境況。
並且表明,願意在中原賑災的同時,派遣使者帶上多餘的糧草來接濟一下蜀中。
沒有任何額外的要求,也半句都沒提讓他們歸降的事。
“純純是來送糧食的?”
“他這麽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