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身為天子,力所能及之下賑災不是理所應當?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783章 身為天子,力所能及之下賑災不是理所應當?
他蠢?
聽了劉文秀的話,李定國都險些罵出聲來。
這般釜底抽薪的做法,還能叫蠢?
分明是兩頭堵!
你若是不收,那他們便有理由抹黑,說你大西王不在意百姓死活,所謂要讓百姓吃飽飯,不過是一句句的空話!
可若是收下來了,那劉邦派來的使者難道是吃幹飯的嗎?
他們自然會有辦法將這糧食從何而來鬧的滿城皆知。
到那時,蜀中百姓都會知道,中原的皇帝想讓他們吃飽飯,哪怕他們還未歸於他的統治之下!
仁君的名聲,會在那一刻響徹天際。
哪怕他們短時間內不會歸降,民心也會逐漸往中原偏移。
而接受了一次,下一次,再下一次呢?
蜀中的糧食本就短缺,一旦發生天災人禍,百姓便免不了要餓肚子。
若劉邦每一次都派人帶糧來援助蜀中百姓。
不超三次,他便不需要動用刀兵,這蜀中便將是心向於他的了。
到那個時候,他派來的使臣甚至能夠直接留下做蜀中的父母官,恐怕都沒人會有反對的意見。
除了張獻忠,以及他們自己!
將自己的擔憂說出來後,劉文秀沉默了。
張獻忠也是苦笑連連。
他的確想過,對手派來使者,帶來糧草定然不會是單純的好心援助。
但在李定國說明白其中緣由之前,他是真沒想過,這是要將他牆角一次性挖倒的手段!
“鴻遠,你覺得我們現在該如何是好?”
“是接受,還是拒絕?”
兩種選擇,結果都不會太好。
好像不管他怎麽選,最後都難逃被兵不血刃拿下蜀中的結局。
相比起李自成隻會以強勢的手段將他們封鎖在蜀中,眼下這個敵人,手段要高超百倍。
甚至讓他想不到絲毫反製的辦法。
“有方法能夠暫時應對。”
“答應下來,但拒絕由他派來的使臣負責賑濟災民,將這件事交給我們自己人去做。”
“如若他們願意,至少短時間內由我們去做這件事,不會發生太大的變數。”
“若他們不願,那義父拒絕也算是有了理由。”
“隻是這絕非長久之計,紙是包不住火的。”
李定國想了想道。
紙包不住火,這等手段也隻能用那麽幾次,時間長了總會被人識破,亦或者對手的使臣總能找到機會拆穿他們的謊言。
到時候他們將會迎來極大的反噬!
“那鴻遠,你去與大漢使臣對接吧,就用你說的方法。”
“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這大西王的位置,我現在還不能讓出去。”
張獻忠沉默了良久之後,開口道。
至少現在不行。
“義父,兒臣明白你的意思,隻是拖到那個時候,恐怕你不會有太好的下場。”
現在識相的歸順,或許還能換得個安樂侯爺逍遙一世。
真拖到紙包不住火的那天,哪怕對手大度能放過他,被蒙在鼓裏憤怒的百姓也絕不會放過他。
即便隻是為了平息眾怒,也必須對他下死手。
“成王敗寇嘛,李自成是個什麽下場,我就該是個什麽下場。”
“與其換個安樂侯爺,不如看到最後一刻。”
“我很好奇,他到底是逢場作戲,還是真的愛民如子!”
“若是後者,那我也敗的心甘情願,甘心赴死了。”
若是前者,且又在他堅守的這最後一段時間內暴露了真麵目,那他可就有話要說了!
可以說是張獻忠放心不下百姓,想為百姓站好最後一班崗。
也可以說他不甘心。
不甘心直接拱手將這天下相讓,想再做一番最後的掙紮。
“那也行,就照這麽辦。”
李定國點點頭,沒有絲毫猶豫。
雖然等到紙包不住火的那天,覆巢之下也不會有完卵,但他不在乎。
他這條命從始至終都是義父給的,甘願赴死也是理所應當。
“可這樣一來的話,到了那個時候,我們是不是……”
“都沒有活路了?”
反倒是方才信誓旦旦,說給他兵馬便能踏平中原的劉文秀遲疑了。
“怎麽的?你想投靠那中原皇帝,換一條活路?”
“想背叛義父,換取自己的榮華富貴?”
李定國瞥了眼他淡淡的道。
“怎麽可能,隻是我在想,若真的沒有半分勝算,那我等強留下來,還有什麽意義嗎?”
劉文秀連忙解釋。
他或許會為自己考慮,但那一定不會建立在背叛張獻忠的前提上!
“為了,我的初衷吧。”
“畢竟我還未徹底遺忘自己一步步走到這大西王的初衷是什麽。”
“我想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想讓如我一般出身的人衣食無憂,安居樂業。”
“顯而易見的,這樣的目標我應當是做不到了,若是其他人能做到,我也樂見其成。”
“但一則我想親眼看著蜀中這片地方的百姓,災情真正被改善。”
“二則,若他隻是逢場作戲,且很快便露出真麵目的話,我也想有最後一戰的能力。”
哪怕明知不是對手,也絕不退縮!
如果是將這天下拱手相讓,那或許能換來能夠安享晚年的爵位,但終此一生恐怕都不會被允許靠近蜀中了。
“明白了,若是如此的話,孩兒自然也會盡心盡力完成義父的交代。”
將他們的糧食留下來,將他們的人攆迴去!
看了大西軍中這些人的做法,不少人瞠目結舌。
不是出乎預料,而是跟劉邦派遣使者前來之時做出的推測一模一樣。
這位漢高祖對於人心的了解,還真就是登峰造極了!
“這都能猜到?”
“可他既然猜到,為何還要派使者帶著糧食前來?這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迴?”
困惑的話充斥了整個天幕。
最終,還是劉恆選擇站出來解釋。
“父親除了是機關算盡的漢太祖皇帝之外,也同樣也是一位仁君。”
“他派遣使者帶著糧食來賑濟蜀中,難道就不能單純隻是為了能讓更多的百姓能活下來?”
“在他眼中,蜀中百姓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是大漢的臣民,臣民受災,天子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派人賑災,難道不是理所應當?”
他蠢?
聽了劉文秀的話,李定國都險些罵出聲來。
這般釜底抽薪的做法,還能叫蠢?
分明是兩頭堵!
你若是不收,那他們便有理由抹黑,說你大西王不在意百姓死活,所謂要讓百姓吃飽飯,不過是一句句的空話!
可若是收下來了,那劉邦派來的使者難道是吃幹飯的嗎?
他們自然會有辦法將這糧食從何而來鬧的滿城皆知。
到那時,蜀中百姓都會知道,中原的皇帝想讓他們吃飽飯,哪怕他們還未歸於他的統治之下!
仁君的名聲,會在那一刻響徹天際。
哪怕他們短時間內不會歸降,民心也會逐漸往中原偏移。
而接受了一次,下一次,再下一次呢?
蜀中的糧食本就短缺,一旦發生天災人禍,百姓便免不了要餓肚子。
若劉邦每一次都派人帶糧來援助蜀中百姓。
不超三次,他便不需要動用刀兵,這蜀中便將是心向於他的了。
到那個時候,他派來的使臣甚至能夠直接留下做蜀中的父母官,恐怕都沒人會有反對的意見。
除了張獻忠,以及他們自己!
將自己的擔憂說出來後,劉文秀沉默了。
張獻忠也是苦笑連連。
他的確想過,對手派來使者,帶來糧草定然不會是單純的好心援助。
但在李定國說明白其中緣由之前,他是真沒想過,這是要將他牆角一次性挖倒的手段!
“鴻遠,你覺得我們現在該如何是好?”
“是接受,還是拒絕?”
兩種選擇,結果都不會太好。
好像不管他怎麽選,最後都難逃被兵不血刃拿下蜀中的結局。
相比起李自成隻會以強勢的手段將他們封鎖在蜀中,眼下這個敵人,手段要高超百倍。
甚至讓他想不到絲毫反製的辦法。
“有方法能夠暫時應對。”
“答應下來,但拒絕由他派來的使臣負責賑濟災民,將這件事交給我們自己人去做。”
“如若他們願意,至少短時間內由我們去做這件事,不會發生太大的變數。”
“若他們不願,那義父拒絕也算是有了理由。”
“隻是這絕非長久之計,紙是包不住火的。”
李定國想了想道。
紙包不住火,這等手段也隻能用那麽幾次,時間長了總會被人識破,亦或者對手的使臣總能找到機會拆穿他們的謊言。
到時候他們將會迎來極大的反噬!
“那鴻遠,你去與大漢使臣對接吧,就用你說的方法。”
“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這大西王的位置,我現在還不能讓出去。”
張獻忠沉默了良久之後,開口道。
至少現在不行。
“義父,兒臣明白你的意思,隻是拖到那個時候,恐怕你不會有太好的下場。”
現在識相的歸順,或許還能換得個安樂侯爺逍遙一世。
真拖到紙包不住火的那天,哪怕對手大度能放過他,被蒙在鼓裏憤怒的百姓也絕不會放過他。
即便隻是為了平息眾怒,也必須對他下死手。
“成王敗寇嘛,李自成是個什麽下場,我就該是個什麽下場。”
“與其換個安樂侯爺,不如看到最後一刻。”
“我很好奇,他到底是逢場作戲,還是真的愛民如子!”
“若是後者,那我也敗的心甘情願,甘心赴死了。”
若是前者,且又在他堅守的這最後一段時間內暴露了真麵目,那他可就有話要說了!
可以說是張獻忠放心不下百姓,想為百姓站好最後一班崗。
也可以說他不甘心。
不甘心直接拱手將這天下相讓,想再做一番最後的掙紮。
“那也行,就照這麽辦。”
李定國點點頭,沒有絲毫猶豫。
雖然等到紙包不住火的那天,覆巢之下也不會有完卵,但他不在乎。
他這條命從始至終都是義父給的,甘願赴死也是理所應當。
“可這樣一來的話,到了那個時候,我們是不是……”
“都沒有活路了?”
反倒是方才信誓旦旦,說給他兵馬便能踏平中原的劉文秀遲疑了。
“怎麽的?你想投靠那中原皇帝,換一條活路?”
“想背叛義父,換取自己的榮華富貴?”
李定國瞥了眼他淡淡的道。
“怎麽可能,隻是我在想,若真的沒有半分勝算,那我等強留下來,還有什麽意義嗎?”
劉文秀連忙解釋。
他或許會為自己考慮,但那一定不會建立在背叛張獻忠的前提上!
“為了,我的初衷吧。”
“畢竟我還未徹底遺忘自己一步步走到這大西王的初衷是什麽。”
“我想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想讓如我一般出身的人衣食無憂,安居樂業。”
“顯而易見的,這樣的目標我應當是做不到了,若是其他人能做到,我也樂見其成。”
“但一則我想親眼看著蜀中這片地方的百姓,災情真正被改善。”
“二則,若他隻是逢場作戲,且很快便露出真麵目的話,我也想有最後一戰的能力。”
哪怕明知不是對手,也絕不退縮!
如果是將這天下拱手相讓,那或許能換來能夠安享晚年的爵位,但終此一生恐怕都不會被允許靠近蜀中了。
“明白了,若是如此的話,孩兒自然也會盡心盡力完成義父的交代。”
將他們的糧食留下來,將他們的人攆迴去!
看了大西軍中這些人的做法,不少人瞠目結舌。
不是出乎預料,而是跟劉邦派遣使者前來之時做出的推測一模一樣。
這位漢高祖對於人心的了解,還真就是登峰造極了!
“這都能猜到?”
“可他既然猜到,為何還要派使者帶著糧食前來?這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迴?”
困惑的話充斥了整個天幕。
最終,還是劉恆選擇站出來解釋。
“父親除了是機關算盡的漢太祖皇帝之外,也同樣也是一位仁君。”
“他派遣使者帶著糧食來賑濟蜀中,難道就不能單純隻是為了能讓更多的百姓能活下來?”
“在他眼中,蜀中百姓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是大漢的臣民,臣民受災,天子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派人賑災,難道不是理所應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