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尋方向陳名夏獻計
“陳名夏?他不是剛跑到南麵去嗎?這麽快又想通了?”
“主子,他恐怕不是想通了,而是不得不返迴罷了,他是江南大儒,門生故吏、親朋好友眾多,想必對南京城的認識更加獨到,主子可以招他過來說一說。”
孔有德勸說道。
多鐸點點頭,護衛兵立刻下去將陳名夏全身裏裏外外仔細搜了一遍以後,才讓陳名夏進入多鐸的大帳。
陳名夏走進大帳,立刻就向多鐸跪下磕頭請安,多鐸公務繁忙,懶得跟他廢話,也沒有讓陳名夏起身,直接問了一句:
“陳名夏,你有什麽可以教本王的?”
“大王恕罪,小人不敢言教,但是卻有一些個人見解。”
“別的不用說了,直接告訴本王,如何盡快攻下揚州府?”
“小人敢問大王,大清的目標是為整個天下,還是劃江而治?”
“自然是整個天下……更好……。”
多鐸已經沒有了任何掩飾的想法,說法也是直來直去,已經懶得像以前那樣進行欺騙,說是為明“君父報仇”了。
“那就無需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長江萬裏,渡口數百,很多地方都是可以渡江的,大王大可以放棄對揚州的攻擊,改為派兵圍困,當以大軍主力,南下江南,取江南為賦稅之地。
到時候試問天下誰能再與大清爭鋒?”
“哼,說的輕巧,揚州地理位置重要,不打下揚州,我軍的後勤就無法保障。”
“大王,江南豪富,比整個北方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旦占有江浙之地,哪裏還需要考慮後勤的問題?而且攻下江南,擒下腐朽透頂的弘光偽帝,再讓弘光偽帝給揚州府下命令投降,到時候揚州要麽投降,要麽人心盡散,大王還有什麽好擔心的呢?”
“你說的也都是你的一麵之詞,本王可是聽說,江南至少有十餘萬水師和三十多萬陸師在,光是南京一地就有二十多萬大軍,怎麽可能像你說的那般容易?萬一我們貿然進入江南,豈不會陷入敵軍的重圍之中?”
“大王不必憂慮,小人敢以性命擔保,江南明軍就是塚中枯骨,不值一提。”
“如你所說,我軍當從何處渡江?”
“小人曾經在南京官場詳細考察過,從池州以下到采石磯,都是黃得功的得力部下在,防守嚴密,難以進攻。
南京正麵雖然兵力較弱,但是勝在兵力集中,直渡的話,風險太大,而且很容易後路被揚州府的明軍水師所攻擊,到時候大軍容易腹背受敵。
所以小人建議大軍最好兵分三路,上遊從浦口或者和州先出,作為佯攻,調動明軍各部救援南京;
中遊為偏師,可以少量兵馬,直接就近進攻鎮江金山;
下遊當在靖江、江陰段登陸,明國下江監軍道荊本徹徒有虛名,不足為慮。”
“先生可真是伶牙俐齒,可否願為我大清招撫江南百姓?”
多鐸對於陳名夏的態度好了很多,開口詢問道。
“大王,非是名夏推諉,名夏更為擅長文事,而江南之地,事關糧餉根本,是一定要有一個文武兼備之人坐鎮才行的。”
“嗯,本王知道了。”
多鐸若有所思,腦袋裏出現了兩個他非常討厭的人,一個是範文程,一個是洪承疇,而這兩個人如今又是多爾袞身邊的紅人,到時候恐怕就是從這兩個人當中選一人在江南坐鎮。
孔有德看到多鐸在思考,提出了自己的另一個問題:
“明軍黃得功所部非常精銳,還有精兵兩、三萬,萬一他們全力向東救援南京,到時候又該如何?奴才建議,應該讓安慶方麵率先對池州一帶發動猛攻,牽製黃得功。”
“嗯,有道理,隻是之前安慶方麵損失頗大,主力又被調往了湖廣和江西戰場,如今兵力方麵已然不多。”
“要不?讓金聲桓去試試?”
“金聲桓?”
“對,此人足智多謀,戰鬥經驗豐富,素有帥才,並且之前就與左部熟悉,隻是後來被明國給調入到江淮戰場的。我們如果讓他前往江西坐鎮,必然能夠在短時間內穩定江西的局麵。然後令他率兵向東,威逼黃得功的後路,就算是一箭雙雕。”
“金聲桓那個狗奴才所部有多少人馬?”
“大概一萬人。”
“嗯,命令金聲桓為江西總兵,立刻動身前往江西上任。另外不用等到金聲桓發動東征了,馬上天氣就要炎熱,我們耽誤不起,命令黃州方麵的徐勇、南康方麵的王體中兩部,即刻向東麵的池州發動進攻,告訴徐勇和王體中,務必要把黃得功所部的主力人馬,給拖在池州一帶。”
“嗻,奴才遵令。”孔有德應承道。
多鐸轉而看向陳名夏:
“先生暫時留在本王身邊,如果先生的計策奏效,本王定會為國舉才,不會埋沒先生的滿腔抱負的。”
“謝大王。”
陳名夏說道,他其實心裏麵還是有些打鼓的,怕萬一江南再出現一個張鹿安似的人物,或者張鹿安突然率軍進入南京城,加強了南京地區的防守,到時候他的計策恐怕就有可能會失效。
所以他在賭,他在賭揚州府方麵的文武官員,不會輕易放棄揚州;南京朝廷更不會允許張鹿安和史可法放棄揚州府。
如果他賭輸了,那就是身首異處;如果賭贏了,那就會在新朝登堂入室。
自從陳名夏把戰略方向給明確下來以後,多鐸也堅定了自己的信心,命令準塔從漢岱手中接手對揚州府的圍攻任務;
他則是親自率領滿洲精銳一萬人,外加李本深、李成棟、張天祿、張天福所部人馬上萬人進入三江營一帶。
確定以李本深和李成棟兩部一萬餘人,為中路渡江人馬,開始積極訓練;
以張天祿和張天福為東路人馬,前往靖江駐紮;
同時通知劉良佐,讓他組織水師,立刻佯攻采石磯;
令清將徐勇和王體中猛攻池州。
計議已定,上遊的池州府和中遊的采石磯,很快便陷入炮火之中,黃得功將本部人馬分為兩部分,分別進行堵禦,顯得非常吃力。
而中路的李成棟和李本深,則在命令所部人馬將沿江北岸一帶的樹木幾乎全部砍光,用來打造船隻,準備渡過長江,打到江南去。
要知道興平軍方麵,可是與河對岸的鄭鴻逵有著血海深仇的(鄭鴻逵曾經趁著興平軍南渡之際發動突然攻擊,打死過約上萬名興平軍將士,致使興平軍的南進計劃受阻)。
兩人都是心裏憋著一股氣,此刻已經不用再講任何家國情懷了,唯有對鄭鴻逵、對大明的最深刻的憎恨。
隻是他們難道忘記了?
殺害高傑的仇人許定國不是在多鐸身邊嗎?
(本章完)
“陳名夏?他不是剛跑到南麵去嗎?這麽快又想通了?”
“主子,他恐怕不是想通了,而是不得不返迴罷了,他是江南大儒,門生故吏、親朋好友眾多,想必對南京城的認識更加獨到,主子可以招他過來說一說。”
孔有德勸說道。
多鐸點點頭,護衛兵立刻下去將陳名夏全身裏裏外外仔細搜了一遍以後,才讓陳名夏進入多鐸的大帳。
陳名夏走進大帳,立刻就向多鐸跪下磕頭請安,多鐸公務繁忙,懶得跟他廢話,也沒有讓陳名夏起身,直接問了一句:
“陳名夏,你有什麽可以教本王的?”
“大王恕罪,小人不敢言教,但是卻有一些個人見解。”
“別的不用說了,直接告訴本王,如何盡快攻下揚州府?”
“小人敢問大王,大清的目標是為整個天下,還是劃江而治?”
“自然是整個天下……更好……。”
多鐸已經沒有了任何掩飾的想法,說法也是直來直去,已經懶得像以前那樣進行欺騙,說是為明“君父報仇”了。
“那就無需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長江萬裏,渡口數百,很多地方都是可以渡江的,大王大可以放棄對揚州的攻擊,改為派兵圍困,當以大軍主力,南下江南,取江南為賦稅之地。
到時候試問天下誰能再與大清爭鋒?”
“哼,說的輕巧,揚州地理位置重要,不打下揚州,我軍的後勤就無法保障。”
“大王,江南豪富,比整個北方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旦占有江浙之地,哪裏還需要考慮後勤的問題?而且攻下江南,擒下腐朽透頂的弘光偽帝,再讓弘光偽帝給揚州府下命令投降,到時候揚州要麽投降,要麽人心盡散,大王還有什麽好擔心的呢?”
“你說的也都是你的一麵之詞,本王可是聽說,江南至少有十餘萬水師和三十多萬陸師在,光是南京一地就有二十多萬大軍,怎麽可能像你說的那般容易?萬一我們貿然進入江南,豈不會陷入敵軍的重圍之中?”
“大王不必憂慮,小人敢以性命擔保,江南明軍就是塚中枯骨,不值一提。”
“如你所說,我軍當從何處渡江?”
“小人曾經在南京官場詳細考察過,從池州以下到采石磯,都是黃得功的得力部下在,防守嚴密,難以進攻。
南京正麵雖然兵力較弱,但是勝在兵力集中,直渡的話,風險太大,而且很容易後路被揚州府的明軍水師所攻擊,到時候大軍容易腹背受敵。
所以小人建議大軍最好兵分三路,上遊從浦口或者和州先出,作為佯攻,調動明軍各部救援南京;
中遊為偏師,可以少量兵馬,直接就近進攻鎮江金山;
下遊當在靖江、江陰段登陸,明國下江監軍道荊本徹徒有虛名,不足為慮。”
“先生可真是伶牙俐齒,可否願為我大清招撫江南百姓?”
多鐸對於陳名夏的態度好了很多,開口詢問道。
“大王,非是名夏推諉,名夏更為擅長文事,而江南之地,事關糧餉根本,是一定要有一個文武兼備之人坐鎮才行的。”
“嗯,本王知道了。”
多鐸若有所思,腦袋裏出現了兩個他非常討厭的人,一個是範文程,一個是洪承疇,而這兩個人如今又是多爾袞身邊的紅人,到時候恐怕就是從這兩個人當中選一人在江南坐鎮。
孔有德看到多鐸在思考,提出了自己的另一個問題:
“明軍黃得功所部非常精銳,還有精兵兩、三萬,萬一他們全力向東救援南京,到時候又該如何?奴才建議,應該讓安慶方麵率先對池州一帶發動猛攻,牽製黃得功。”
“嗯,有道理,隻是之前安慶方麵損失頗大,主力又被調往了湖廣和江西戰場,如今兵力方麵已然不多。”
“要不?讓金聲桓去試試?”
“金聲桓?”
“對,此人足智多謀,戰鬥經驗豐富,素有帥才,並且之前就與左部熟悉,隻是後來被明國給調入到江淮戰場的。我們如果讓他前往江西坐鎮,必然能夠在短時間內穩定江西的局麵。然後令他率兵向東,威逼黃得功的後路,就算是一箭雙雕。”
“金聲桓那個狗奴才所部有多少人馬?”
“大概一萬人。”
“嗯,命令金聲桓為江西總兵,立刻動身前往江西上任。另外不用等到金聲桓發動東征了,馬上天氣就要炎熱,我們耽誤不起,命令黃州方麵的徐勇、南康方麵的王體中兩部,即刻向東麵的池州發動進攻,告訴徐勇和王體中,務必要把黃得功所部的主力人馬,給拖在池州一帶。”
“嗻,奴才遵令。”孔有德應承道。
多鐸轉而看向陳名夏:
“先生暫時留在本王身邊,如果先生的計策奏效,本王定會為國舉才,不會埋沒先生的滿腔抱負的。”
“謝大王。”
陳名夏說道,他其實心裏麵還是有些打鼓的,怕萬一江南再出現一個張鹿安似的人物,或者張鹿安突然率軍進入南京城,加強了南京地區的防守,到時候他的計策恐怕就有可能會失效。
所以他在賭,他在賭揚州府方麵的文武官員,不會輕易放棄揚州;南京朝廷更不會允許張鹿安和史可法放棄揚州府。
如果他賭輸了,那就是身首異處;如果賭贏了,那就會在新朝登堂入室。
自從陳名夏把戰略方向給明確下來以後,多鐸也堅定了自己的信心,命令準塔從漢岱手中接手對揚州府的圍攻任務;
他則是親自率領滿洲精銳一萬人,外加李本深、李成棟、張天祿、張天福所部人馬上萬人進入三江營一帶。
確定以李本深和李成棟兩部一萬餘人,為中路渡江人馬,開始積極訓練;
以張天祿和張天福為東路人馬,前往靖江駐紮;
同時通知劉良佐,讓他組織水師,立刻佯攻采石磯;
令清將徐勇和王體中猛攻池州。
計議已定,上遊的池州府和中遊的采石磯,很快便陷入炮火之中,黃得功將本部人馬分為兩部分,分別進行堵禦,顯得非常吃力。
而中路的李成棟和李本深,則在命令所部人馬將沿江北岸一帶的樹木幾乎全部砍光,用來打造船隻,準備渡過長江,打到江南去。
要知道興平軍方麵,可是與河對岸的鄭鴻逵有著血海深仇的(鄭鴻逵曾經趁著興平軍南渡之際發動突然攻擊,打死過約上萬名興平軍將士,致使興平軍的南進計劃受阻)。
兩人都是心裏憋著一股氣,此刻已經不用再講任何家國情懷了,唯有對鄭鴻逵、對大明的最深刻的憎恨。
隻是他們難道忘記了?
殺害高傑的仇人許定國不是在多鐸身邊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