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離開京城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飛升 作者:寒廬煮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桃花巷深處的老宅裏,白衣人神色平靜坐在上方,看了一眼神色焦急的幾個官員,自顧自抿了一口茶。
身姿曼妙的侍女,精心擺弄著房屋裏的龍涎香,絲絲縷縷的煙氣,從黃色的宣德爐中升騰。
淡藍色衣服,須發皆白的老頭忍不住,言道:“楊潭大人被陛下貶斥,流放努爾幹都司,難料下一個會拿我們開刀!”
黑衣中年人悄悄瞥了一眼上方的白衣人,見他依舊神色如常,懸著的心放下了大半。
隨即開口道:“諸位且寬心,京城的手還伸不到江南,到了江南,即使是龍也得盤著,是虎也得臥著。”
聞聽此言,在座的諸位都是哈哈大笑,一時間心中的憂慮盡數消除。
“諸位!不可放鬆警惕,寧王之事就在眼前,南京可還有著另一個六部呢。”
白衣人不徐不疾地開口,慢慢將茶杯放在桌上,掃視了一圈下方的幾人。
江南官場盤根錯節,商人士紳,因為利益權利,互相勾連,形成了龐大的勢力集團。如今這座宅院裏的,都是江南的代表人物,擺在明麵上的話事人。
黑衣人眉頭一皺,南京六部也能掌管軍事,寧王叛亂能夠快速平定,其中一部分的原因也就在此。
整個南京朝堂的意誌,在內守備司,而內守備司全在鎮守中官一人,皇帝雖然撤迴大部分的鎮守中官,卻將南京暫時留了下來。
考慮到邊疆穩固,九邊的鎮守中官也尚未裁撤。
明朝設立兩京製,南京雖然大部分時候被人視為養老之所,可細細追究起來,它具有著超然於其他各省的地位。
真到了必要時刻,皇帝可以遙控指揮,整個南京的朝堂行動起來,那就遠遠不是一個官紳集團能夠抵抗的。
想到這裏,他不由得心裏悚然一驚,連忙朝著上首的白衣人問道:“白公,如今的局麵我等該如何行事?”
白衣人笑了一聲,語氣果斷的言道:“按兵不動!”
他解釋道:“當今陛下絕非易與之人,如今雖然支持內閣,但絕不會容忍權力被分散,我等隻需要靜待良機,以謀大計。”
眾人齊聲開口:“善”
宣德爐中燃燒的煙氣,也在這一刻戛然而止,一團龍涎香剛好被燃盡。
隨即幾人都朝著上方的白衣人躬身一禮,又各自被奴婢領著離開了宅院。
眾人離開後不久,大概一炷香的功夫,小院中突然翻進一個身材魁梧的精壯漢子。
他先是四下打量一番,又閉上眼睛,催動內力,靠著聽覺描繪出此時宅院中的景象,探查一切無誤後,才走了進去。
上方的白衣人看到壯漢進來,一下子騰地起身,手肘和壯漢的手肘擊在一起,兩人都哈哈一笑。
“白大人,建州那邊很滿意你的誠意,楊潭老匹夫已經被皇帝小兒貶謫。”
壯漢的語氣含混不清,偶爾的幾個字也被吞音進去,帶著一種濃濃的粗獷風格。
白衣人語氣略帶諂媚,對著壯漢說道:“為了我族大業,萬死不辭,希望哈尼大人在首領麵前多多美言。”
他轉過身,對著旁邊的婢女眼神示意,對方隨即退到後院,帶上了一大堆銀票。
壯漢眼中露出貪婪的神色,故作矜持地推辭,最終還是禁受不住對方的好意,一把將銀票揣在兜裏。
“白大人放心,下一批藥材已經在運來的路上,想必一個月後就能到達京城。”
他又小心翼翼從懷裏掏出一張獸皮,遞給了白衣人,轉身就翻牆而去。
白人出神的望了一眼窗外的桃花,才緩緩展開手中的獸皮,看完之後就將獸皮丟在地上,眼神中滿是狠辣。
他喃喃自語:“胃口是越來越大了,竟然還想把毛紀給拉下馬?不過也正合我意,剛好試試遼東這把刀鋒不鋒利。”
他淡漠地瞥了一眼身後的侍女,對方心領神會,往地上砸了一個黑球,濃煙過後就變成了扶桑忍者打扮。
一個閃身翻出牆院,徑直朝著剛才的壯漢追去。
白衣人坐在椅子上,一聲冷笑,神情變化莫名。
京城外,楊潭最後望了一眼巍峨的皇城,一時間竟不免老淚縱橫,心中感慨萬千。
又想想平日裏,自己受眾人簇擁,此時落難流放,卻無一人送別。
偌大的大明朝廷,自己多少的知己好友,門生故吏,可就是一個人都沒有來。
他瞧了一眼頭發花白的老管家,彎下腰從城門的腳下捧起一把土,用小布包好,珍而重之地塞到胸前。
“走吧,此番也不知何時能夠迴來。”
楊潭轉身離去,剛過護城河,卻發現楊廷和的兒子楊慎在那裏等他。
他一時間大為詫異,想不通老對頭的兒子為什麽會在這?
楊慎朝著楊潭行了一個晚輩禮,遞過來一截柳枝。
他言道:“父親知曉今日大人離開京城,他本人公務繁重,特意派我來送別,截此楊柳一枝,聊表故人寸心!”
說完又深深一揖,轉身離去,楊潭愣在原地,久久沒有迴神。
他萬萬沒想到,最後來送自己的,竟然會是楊廷和,那個他鬥了一輩子的敵人。
他對著天空長歎一聲:“終究我不如楊廷和遠矣!”
他瞧了一眼手上的楊柳枝,摘下一片葉子,含在嘴裏,苦澀,青嫩,就如他此時的心情一般,五味雜陳。
楊潭都有人送別同行,王瓚除了身邊的錦衣衛,就真真正正隻是孤身一人,站在岸邊煢煢孑立,形單影隻。
登上前往江南客船的那一刻,王瓚迴望了一眼高大的紫禁城,他發誓,他會迴到這個地方!
握緊了手中朱厚熜贈予的令牌,他毅然決然地走進船艙。
船夫一聲吆喝“開——船”
龐然大物一般的客船,攜帶著滿滿的貨物,開始駛向江南,誰也不知道這艘客船的到來,將會為江南帶來什麽。
麥福手裏拿著拂塵,恭敬地站在朱厚熜身後。
朱厚熜站在奉天殿的玉階上,憑欄遠眺,隻見萬裏江山!
他的手拂過漢白玉的石雕,石雕凹凸的觸感和冰冷,讓他再一次感受到了真實。
身姿曼妙的侍女,精心擺弄著房屋裏的龍涎香,絲絲縷縷的煙氣,從黃色的宣德爐中升騰。
淡藍色衣服,須發皆白的老頭忍不住,言道:“楊潭大人被陛下貶斥,流放努爾幹都司,難料下一個會拿我們開刀!”
黑衣中年人悄悄瞥了一眼上方的白衣人,見他依舊神色如常,懸著的心放下了大半。
隨即開口道:“諸位且寬心,京城的手還伸不到江南,到了江南,即使是龍也得盤著,是虎也得臥著。”
聞聽此言,在座的諸位都是哈哈大笑,一時間心中的憂慮盡數消除。
“諸位!不可放鬆警惕,寧王之事就在眼前,南京可還有著另一個六部呢。”
白衣人不徐不疾地開口,慢慢將茶杯放在桌上,掃視了一圈下方的幾人。
江南官場盤根錯節,商人士紳,因為利益權利,互相勾連,形成了龐大的勢力集團。如今這座宅院裏的,都是江南的代表人物,擺在明麵上的話事人。
黑衣人眉頭一皺,南京六部也能掌管軍事,寧王叛亂能夠快速平定,其中一部分的原因也就在此。
整個南京朝堂的意誌,在內守備司,而內守備司全在鎮守中官一人,皇帝雖然撤迴大部分的鎮守中官,卻將南京暫時留了下來。
考慮到邊疆穩固,九邊的鎮守中官也尚未裁撤。
明朝設立兩京製,南京雖然大部分時候被人視為養老之所,可細細追究起來,它具有著超然於其他各省的地位。
真到了必要時刻,皇帝可以遙控指揮,整個南京的朝堂行動起來,那就遠遠不是一個官紳集團能夠抵抗的。
想到這裏,他不由得心裏悚然一驚,連忙朝著上首的白衣人問道:“白公,如今的局麵我等該如何行事?”
白衣人笑了一聲,語氣果斷的言道:“按兵不動!”
他解釋道:“當今陛下絕非易與之人,如今雖然支持內閣,但絕不會容忍權力被分散,我等隻需要靜待良機,以謀大計。”
眾人齊聲開口:“善”
宣德爐中燃燒的煙氣,也在這一刻戛然而止,一團龍涎香剛好被燃盡。
隨即幾人都朝著上方的白衣人躬身一禮,又各自被奴婢領著離開了宅院。
眾人離開後不久,大概一炷香的功夫,小院中突然翻進一個身材魁梧的精壯漢子。
他先是四下打量一番,又閉上眼睛,催動內力,靠著聽覺描繪出此時宅院中的景象,探查一切無誤後,才走了進去。
上方的白衣人看到壯漢進來,一下子騰地起身,手肘和壯漢的手肘擊在一起,兩人都哈哈一笑。
“白大人,建州那邊很滿意你的誠意,楊潭老匹夫已經被皇帝小兒貶謫。”
壯漢的語氣含混不清,偶爾的幾個字也被吞音進去,帶著一種濃濃的粗獷風格。
白衣人語氣略帶諂媚,對著壯漢說道:“為了我族大業,萬死不辭,希望哈尼大人在首領麵前多多美言。”
他轉過身,對著旁邊的婢女眼神示意,對方隨即退到後院,帶上了一大堆銀票。
壯漢眼中露出貪婪的神色,故作矜持地推辭,最終還是禁受不住對方的好意,一把將銀票揣在兜裏。
“白大人放心,下一批藥材已經在運來的路上,想必一個月後就能到達京城。”
他又小心翼翼從懷裏掏出一張獸皮,遞給了白衣人,轉身就翻牆而去。
白人出神的望了一眼窗外的桃花,才緩緩展開手中的獸皮,看完之後就將獸皮丟在地上,眼神中滿是狠辣。
他喃喃自語:“胃口是越來越大了,竟然還想把毛紀給拉下馬?不過也正合我意,剛好試試遼東這把刀鋒不鋒利。”
他淡漠地瞥了一眼身後的侍女,對方心領神會,往地上砸了一個黑球,濃煙過後就變成了扶桑忍者打扮。
一個閃身翻出牆院,徑直朝著剛才的壯漢追去。
白衣人坐在椅子上,一聲冷笑,神情變化莫名。
京城外,楊潭最後望了一眼巍峨的皇城,一時間竟不免老淚縱橫,心中感慨萬千。
又想想平日裏,自己受眾人簇擁,此時落難流放,卻無一人送別。
偌大的大明朝廷,自己多少的知己好友,門生故吏,可就是一個人都沒有來。
他瞧了一眼頭發花白的老管家,彎下腰從城門的腳下捧起一把土,用小布包好,珍而重之地塞到胸前。
“走吧,此番也不知何時能夠迴來。”
楊潭轉身離去,剛過護城河,卻發現楊廷和的兒子楊慎在那裏等他。
他一時間大為詫異,想不通老對頭的兒子為什麽會在這?
楊慎朝著楊潭行了一個晚輩禮,遞過來一截柳枝。
他言道:“父親知曉今日大人離開京城,他本人公務繁重,特意派我來送別,截此楊柳一枝,聊表故人寸心!”
說完又深深一揖,轉身離去,楊潭愣在原地,久久沒有迴神。
他萬萬沒想到,最後來送自己的,竟然會是楊廷和,那個他鬥了一輩子的敵人。
他對著天空長歎一聲:“終究我不如楊廷和遠矣!”
他瞧了一眼手上的楊柳枝,摘下一片葉子,含在嘴裏,苦澀,青嫩,就如他此時的心情一般,五味雜陳。
楊潭都有人送別同行,王瓚除了身邊的錦衣衛,就真真正正隻是孤身一人,站在岸邊煢煢孑立,形單影隻。
登上前往江南客船的那一刻,王瓚迴望了一眼高大的紫禁城,他發誓,他會迴到這個地方!
握緊了手中朱厚熜贈予的令牌,他毅然決然地走進船艙。
船夫一聲吆喝“開——船”
龐然大物一般的客船,攜帶著滿滿的貨物,開始駛向江南,誰也不知道這艘客船的到來,將會為江南帶來什麽。
麥福手裏拿著拂塵,恭敬地站在朱厚熜身後。
朱厚熜站在奉天殿的玉階上,憑欄遠眺,隻見萬裏江山!
他的手拂過漢白玉的石雕,石雕凹凸的觸感和冰冷,讓他再一次感受到了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