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接班人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杜亦熵笑著拍了拍許寧:“當然給你了,信封上寫著呢。”
他還提到,學校裏隻有他們三人收到了函件,並強調應該形成統一意見。
考慮到迴複截止日期是8月31日,大家有足夠的時間思考。
許寧點頭同意,將函件收迴信封。
“好的,老師。”他說。
一旁的唐正林看著背影中的許寧,微微搖了搖頭,似乎對這一切感到無奈。
今早,唐正林與一位機要人員一同領取了三個信封。
當時,他心中暗自期待,除了劉振響和杜亦熵的信件外,第三個信封裏裝著的是屬於自己的好消息。
然而,現實卻給了他一個不大不小的打擊,這讓他不禁感歎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有時竟如此之大。
“對了,老師,唐院長,我這次來主要是為了另一件事。”
許寧在收好了三部委發給學院的文件後,終於有機會向杜亦熵和唐正林說明此行的目的。
“昨天我收到了一封來自科技委的邀請函,他們希望我能加入973計劃的重要科學前沿領域專家諮詢組。”
說罷,許寧將手中的信遞給杜亦熵,後者仔細閱讀之後,示意坐在不遠處沙發上的唐正林也過目。
唐正林快速瀏覽了幾眼,便歸還給了許寧。
他知道,在這種場合下,自己並沒有太多發言權。
許寧詢問他們的意見,是對他的尊重,但在杜亦熵麵前,他選擇保持沉默。
隨著許寧頭銜越來越多,唐正林感到愈發焦慮。
如果這位天才博士畢業後不願留下,學校恐怕難以提供足夠的條件挽留他。
杜亦熵放下茶杯,等唐正林看完信後說道:“這件事你自己決定吧。如果你有餘力,我建議你接受這個職位。
未來十年內,973計劃將是國家科研的重點項目之一。無論對你個人還是對我們學校,參與其中都是個難得的機會。”
“而且,雖然973計劃是由科技委主導,但丁誌恆為人寬厚,不會因此而心生芥蒂。兩個部門間的合作一向緊密,所以無需擔心。”
幾個月前,許寧就注意到了丁誌恆與宋可建之間良好的互動,現在看來,這些觀察得到了驗證。
這次的邀請函直接寄給了他本人,而非通過學校轉交,也顯示了對方的重視。
許寧前來拜訪杜亦熵,既是為了得到導師的支持,也是出於對導師知情權的尊重。
畢竟像成為973項目顧問這樣的大事,不應該讓導師從內部公告中得知。
許寧得到了滿意的答複,還意外收獲了一份驚喜,便向杜亦熵和唐正林告辭,說要迴去給科技委員會寫迴複。
“別忘了好好想想那三個問題。”杜亦熵蓋上茶杯,臉上難掩喜悅。
他覺得,許寧不僅有望成為他的接班人,未來更不可限量。
同一時間,在國家經貿委的辦公室裏,丁誌恆穿著休閑裝與主任王宇忠麵對麵坐著。
辦公桌上擺放著三份文件,分別來自不同的政府部門,而丁誌恆的公文包已經半開著,顯然討論的內容已經超出了紙麵上的東西。
王宇忠顯得有些為難:“老丁,你提出的這個要求,確實讓我很頭疼。”
“如果容易解決,我也不會親自來找你了。”
丁誌恆早有心理準備,語氣平和地迴應道:
“科學院的建議書裏明確指出,軟件產業是我們國家亟需加強的薄弱環節,是863計劃和973計劃的重點發展對象。
這個行業不同於傳統行業或硬件製造,它需要不斷地更新迭代,以保持競爭力。”
“因此,為了與國際同行競爭,我們需要一家專業的公司來運營,並且從國家長遠利益考慮,這家公司最好由國家全資擁有,並交由值得信賴的人管理。”
麵對丁誌恆的堅持,王宇忠再次點燃香煙,深吸一口後說道:“老丁,你說的道理我都明白。
但當前國有企業正處於轉型的關鍵時期,原則是盡量避免新建企業,尤其是在改製期間。
即使是像電信公司這樣的大型國企,想要分拆業務成立新公司,也被推遲到了1998年。”
“此外,關於科學院推薦的企業負責人……”
王宇忠猶豫片刻,翻開了最上麵的一份文件,展示給丁誌恆看:
“這位出生於1976年的候選人,即使按最大年齡計算也隻有23歲。雖然法律沒有規定企業領導者的年齡限製,但這是不是有點年輕過頭了?”
文件中提到的名字,正是許寧。
要追溯這件事的起因,得從前些日子說起。
殲10戰鬥機在地麵啟動測試時,盡管最終通過了總裝備部和國防科工委的驗收。
但在啟動過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戰,並且在對1001號原型機進行複查時發現了若幹質量問題。
麵對這些問題,總工程師薛熾壽和蓉飛公司的總經理楊寶樹向相關部門提交了一份報告,總結經驗並請求處分,這是遇到重大問題後的標準程序。
然而,鑒於兩人處理問題的態度積極,加上611所和132廠外的專家許寧與林暉指出:
這次事件更多是由於我國航空工業水平和經驗不足引起的技術難題而非責任事故,所以並未對薛、楊二人采取組織上的措施。
更重要的是,在匯報材料中特別提到了許寧近期在強非線性偏微分方程數值解方麵的突破。
他以此為基礎開發了一套針對新電傳飛控飛機的喘振預測和主動穩定性控製係統。
這套係統在原型機試車期間發揮了關鍵作用,提前識別並解決了潛在問題,保護了1001號原型機,甚至可以說保障了整個項目的成功。
與此同時,杜亦熵聯合幾位科學院院士提交建議,提議成立一家專注於專業領域軟件開發的國有企業;
由許寧領導,計劃推出一套多物理場綜合仿真建模軟件。
該軟件在過去一年裏已經證明其在科研領域的巨大價值。
經貿委主任王宇忠手中那份讓他猶豫不決的文件,正是關於這項提議的內容。
雖然經貿委並不直接管理科研工作,但考慮到許寧已經在多個項目中展現了卓越的能力,並得到了科技委和科工委的高度認可。
包括被任命為973計劃諮詢組成員和精工計劃總顧問,顯然他具備擔任這家新公司負責人的資格。
他還提到,學校裏隻有他們三人收到了函件,並強調應該形成統一意見。
考慮到迴複截止日期是8月31日,大家有足夠的時間思考。
許寧點頭同意,將函件收迴信封。
“好的,老師。”他說。
一旁的唐正林看著背影中的許寧,微微搖了搖頭,似乎對這一切感到無奈。
今早,唐正林與一位機要人員一同領取了三個信封。
當時,他心中暗自期待,除了劉振響和杜亦熵的信件外,第三個信封裏裝著的是屬於自己的好消息。
然而,現實卻給了他一個不大不小的打擊,這讓他不禁感歎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有時竟如此之大。
“對了,老師,唐院長,我這次來主要是為了另一件事。”
許寧在收好了三部委發給學院的文件後,終於有機會向杜亦熵和唐正林說明此行的目的。
“昨天我收到了一封來自科技委的邀請函,他們希望我能加入973計劃的重要科學前沿領域專家諮詢組。”
說罷,許寧將手中的信遞給杜亦熵,後者仔細閱讀之後,示意坐在不遠處沙發上的唐正林也過目。
唐正林快速瀏覽了幾眼,便歸還給了許寧。
他知道,在這種場合下,自己並沒有太多發言權。
許寧詢問他們的意見,是對他的尊重,但在杜亦熵麵前,他選擇保持沉默。
隨著許寧頭銜越來越多,唐正林感到愈發焦慮。
如果這位天才博士畢業後不願留下,學校恐怕難以提供足夠的條件挽留他。
杜亦熵放下茶杯,等唐正林看完信後說道:“這件事你自己決定吧。如果你有餘力,我建議你接受這個職位。
未來十年內,973計劃將是國家科研的重點項目之一。無論對你個人還是對我們學校,參與其中都是個難得的機會。”
“而且,雖然973計劃是由科技委主導,但丁誌恆為人寬厚,不會因此而心生芥蒂。兩個部門間的合作一向緊密,所以無需擔心。”
幾個月前,許寧就注意到了丁誌恆與宋可建之間良好的互動,現在看來,這些觀察得到了驗證。
這次的邀請函直接寄給了他本人,而非通過學校轉交,也顯示了對方的重視。
許寧前來拜訪杜亦熵,既是為了得到導師的支持,也是出於對導師知情權的尊重。
畢竟像成為973項目顧問這樣的大事,不應該讓導師從內部公告中得知。
許寧得到了滿意的答複,還意外收獲了一份驚喜,便向杜亦熵和唐正林告辭,說要迴去給科技委員會寫迴複。
“別忘了好好想想那三個問題。”杜亦熵蓋上茶杯,臉上難掩喜悅。
他覺得,許寧不僅有望成為他的接班人,未來更不可限量。
同一時間,在國家經貿委的辦公室裏,丁誌恆穿著休閑裝與主任王宇忠麵對麵坐著。
辦公桌上擺放著三份文件,分別來自不同的政府部門,而丁誌恆的公文包已經半開著,顯然討論的內容已經超出了紙麵上的東西。
王宇忠顯得有些為難:“老丁,你提出的這個要求,確實讓我很頭疼。”
“如果容易解決,我也不會親自來找你了。”
丁誌恆早有心理準備,語氣平和地迴應道:
“科學院的建議書裏明確指出,軟件產業是我們國家亟需加強的薄弱環節,是863計劃和973計劃的重點發展對象。
這個行業不同於傳統行業或硬件製造,它需要不斷地更新迭代,以保持競爭力。”
“因此,為了與國際同行競爭,我們需要一家專業的公司來運營,並且從國家長遠利益考慮,這家公司最好由國家全資擁有,並交由值得信賴的人管理。”
麵對丁誌恆的堅持,王宇忠再次點燃香煙,深吸一口後說道:“老丁,你說的道理我都明白。
但當前國有企業正處於轉型的關鍵時期,原則是盡量避免新建企業,尤其是在改製期間。
即使是像電信公司這樣的大型國企,想要分拆業務成立新公司,也被推遲到了1998年。”
“此外,關於科學院推薦的企業負責人……”
王宇忠猶豫片刻,翻開了最上麵的一份文件,展示給丁誌恆看:
“這位出生於1976年的候選人,即使按最大年齡計算也隻有23歲。雖然法律沒有規定企業領導者的年齡限製,但這是不是有點年輕過頭了?”
文件中提到的名字,正是許寧。
要追溯這件事的起因,得從前些日子說起。
殲10戰鬥機在地麵啟動測試時,盡管最終通過了總裝備部和國防科工委的驗收。
但在啟動過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戰,並且在對1001號原型機進行複查時發現了若幹質量問題。
麵對這些問題,總工程師薛熾壽和蓉飛公司的總經理楊寶樹向相關部門提交了一份報告,總結經驗並請求處分,這是遇到重大問題後的標準程序。
然而,鑒於兩人處理問題的態度積極,加上611所和132廠外的專家許寧與林暉指出:
這次事件更多是由於我國航空工業水平和經驗不足引起的技術難題而非責任事故,所以並未對薛、楊二人采取組織上的措施。
更重要的是,在匯報材料中特別提到了許寧近期在強非線性偏微分方程數值解方麵的突破。
他以此為基礎開發了一套針對新電傳飛控飛機的喘振預測和主動穩定性控製係統。
這套係統在原型機試車期間發揮了關鍵作用,提前識別並解決了潛在問題,保護了1001號原型機,甚至可以說保障了整個項目的成功。
與此同時,杜亦熵聯合幾位科學院院士提交建議,提議成立一家專注於專業領域軟件開發的國有企業;
由許寧領導,計劃推出一套多物理場綜合仿真建模軟件。
該軟件在過去一年裏已經證明其在科研領域的巨大價值。
經貿委主任王宇忠手中那份讓他猶豫不決的文件,正是關於這項提議的內容。
雖然經貿委並不直接管理科研工作,但考慮到許寧已經在多個項目中展現了卓越的能力,並得到了科技委和科工委的高度認可。
包括被任命為973計劃諮詢組成員和精工計劃總顧問,顯然他具備擔任這家新公司負責人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