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吃人的戰爭4
曆史王朝崛起短視頻引領工業革命 作者:熊貓吳小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宋時空節點。
臨安大慶殿。
天幕上硝煙彌漫的守城戰沒有停歇。
而如今大宋北方的雪恥之戰同樣轟轟烈烈。
趙眘完全不是趙構,雖然年齡不大,卻是老成無比。
對於嶽飛,他是完全放心,北方軍權全由嶽飛一人把持。他要攻要守全憑自決,無人幹涉。
更何況嶽飛有天幕加持的金身,軍中威望直達頂峰。
據最新的軍報顯示,嶽飛此時已經收複了大半舊土。
自從上迴的天幕播放了靖康之恥後,整個宋朝心氣全被凝結起來。天幕的煽動力在那一刻顯露無疑。
臨安城內的百姓將皇宮圍住,請求朝廷北伐雪恥。
自趙構退位後,朝廷也統一了北伐的思想,借著這股浪潮,趙眘在趙鼎等人的協助下清除了所有的反對派。
此時的大勢之下,任何有小心思的人都將會被碾壓成齏粉。
此時的朝廷上下,唯一要做的便是全力做好後勤供給,這方麵,包括北方的百姓都自發的投入進來。
大宋自立國起就沒有這麽團結一心的時候。這也讓趙眘等人看到了人民的力量。
當天幕再次播放戰爭視頻,看到是安史之亂時,趙眘饒有興致的看了起來。
之前聽過安史之亂,卻還沒有細致的讀過這些史書。正當他想詢問身旁的趙鼎時,卻發現周圍原本討論得正歡的大臣們都已閉口不言。
好奇心大起後便出聲問道:
“趙相公,眾卿家為何都不言語?”
趙鼎麵色微變,歎了一口氣說道:
“官家,你年齡還小,這段曆史以後再詳細研讀吧。”
說完,趙鼎便要將他帶迴宮中。
趙眘年歲不大,正值好奇心旺盛的時候,如何會走。
無奈之下,趙鼎和眾臣隻能提前給他做心理建設了。
當看到城中斷糧,張巡開始指揮軍隊殺人充軍糧時,趙眘忍不住的嘔吐出來。
趙鼎揮手讓內侍去端來洗漱用品。隨後拍著趙眘的肩膀說道:
“官家,亂世便是如此。五胡亂華,漢人被當做兩腳羊。唐末同樣的人肉充軍糧。亂世中百姓就是最慘的。”
“張巡的對錯,就不用去糾結。都是過去了,咱大宋往後要做的便是將國家治理好,自強自立,才能不受外侮。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太深層的東西趙鼎不敢說太多,這涉及到了大宋的立國之策,太祖太宗的過錯可不是他能說的。
趙眘止住了嘔吐,聽完趙鼎的話,眼神堅定的看向天幕。小皇帝這一刻成長了許多。
此時評論區打開了。
“鄧子風: 一念之間,一半是佛,一半是魔鬼,如果睢陽失陷,江南富庶之地將會淪為人間地獄,張巡及其守將要麽淪為魔鬼,要麽終生悔恨。”
“冰弟: 潮汕許多地區和福建許多地區都尊張巡和許遠為雙忠聖王,逢年過節祭拜。更在正月有大型遊神活動。曆史總有人銘記,為國捐軀,為民請命的人該受此尊重。”
“何所謂: 南霽雲求援時咬下自己手指發誓,求援無果後自返死城,張巡在城上臉中一箭麵不改色,叛軍以為是假人,當時睢陽守軍從吃人開始就已經不把自己當成人了!你可以說他們吃人,但他們是大唐堅守的脊梁。警世恆言說張巡廟是惡鬼形象,因為張巡死前說了他死後要化為厲鬼殺敵。”
“無意之間: 唐滅後的五代十國打仗都不帶糧食,軍糧就是人,以武亂國導致的秩序混亂時代,大部分人都失去了人性。這就是趙匡胤為什麽要重文抑武的原因。壞就壞在趙光義沒有他哥的本事還篡位。”
“緊哥:安史之亂的武人作亂,徹底改變了華夏外擴變內守,自此之後社會思潮轉變為以文抑武,士大夫猶如斷脊之犬,對外搖尾乞憐,對內狂吠震懾。華夏民族脊梁斷一大半。”
評論區出來後各個時空節點都炸開了鍋。這次視頻的內容實在是太震撼了。
唐之前的朝代感慨死亡人數,而唐之後的卻在思索為什麽說安史之亂對後世影響深遠。
而大唐本身卻是一片混沌。
李世民已經被氣得說不出話了。等評論區出來,他簡直就要瘋狂到一頓亂殺。
氣成這樣也是因為對這份基業的重視。對於張巡的所作所為,李世民是認可的。
畢竟是為自家王朝的生死而戰。有死就有生,有小節也就有大義。然而這個結局卻是要給天下百姓一個交代。
今天可以犧牲他們,明天就可以犧牲我們。大唐憑什麽就要百姓為了你李唐江山成為軍糧?
所以,李世民和房玄齡正在商量減賦的事。天幕有好,也有壞處。李世民不能不考慮這些,長安城內已經鬧翻了天。
李隆基做的孽,他必須要買單。有錯就要認,挨打要立正。不然下迴天幕若是再來點狠的,搞不好就直接顛覆了李唐江山。
李隆基從昏迷中清醒時,皇宮外圍滿了百姓。
通過他人之口,李隆基已經知道了後麵的事情,說實話,他不相信,但是天幕從沒有錯誤。
安祿山和史思明就是反了,並且直接掘了大唐的根基。此時的李隆基意識到了形勢的嚴峻。
此時的安祿山剛剛任範陽節度使。而史思明的名字都是李隆基剛剛賜下不到三年。
他是怎麽都想不到這兩人顛覆了盛世大唐。
隨著他的令出,此時的安祿山和史思明除了逃亡,別無他法。
至於之後的大唐該怎麽辦,誰也不知道,就連躺在床上的李隆基也不知道。當下的重點是怎麽安撫皇宮外的大唐子民。
他曾經是他們的天,現在就難說了。
大宋這邊,趙匡胤想了很久,終於是歎出一口長氣。對於張巡,他同樣認可。
但是他知道,也許自己後世的趙宋子弟是絕對不會認可的。重文抑武是大大的錯誤啊。
他再次覺得天幕是正確的,不是因為後世經曆過,而是他自己原先就是這麽想的,而且大宋也是這麽做的。
結果如何,天幕早就說得清清楚楚,否則自己也不會隔三差五的氣到要吐血。
重文抑武的政策雖然不可能再施行下去,但他覺得還是不能放任武將。他還在思索著怎麽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約束武人作亂。
之前看到後世子弟兵的作風,他已經有了一些眉目。
大明這邊,對於張巡,朱元璋很認可,高度認可。他隨後疑惑的是安史之亂有影響到大明嗎?
隨後想到之前視頻說過的大明皇帝早死,再看到評論說士大夫如斷脊之犬,對內狂吠。他覺得自己有些明白了。
然而朱標卻看得更遠,他在思考外擴轉為內守。結合天幕之前的視頻,他似乎有些知道為什麽華夏會錯過大航海和工業革命。
臨安大慶殿。
天幕上硝煙彌漫的守城戰沒有停歇。
而如今大宋北方的雪恥之戰同樣轟轟烈烈。
趙眘完全不是趙構,雖然年齡不大,卻是老成無比。
對於嶽飛,他是完全放心,北方軍權全由嶽飛一人把持。他要攻要守全憑自決,無人幹涉。
更何況嶽飛有天幕加持的金身,軍中威望直達頂峰。
據最新的軍報顯示,嶽飛此時已經收複了大半舊土。
自從上迴的天幕播放了靖康之恥後,整個宋朝心氣全被凝結起來。天幕的煽動力在那一刻顯露無疑。
臨安城內的百姓將皇宮圍住,請求朝廷北伐雪恥。
自趙構退位後,朝廷也統一了北伐的思想,借著這股浪潮,趙眘在趙鼎等人的協助下清除了所有的反對派。
此時的大勢之下,任何有小心思的人都將會被碾壓成齏粉。
此時的朝廷上下,唯一要做的便是全力做好後勤供給,這方麵,包括北方的百姓都自發的投入進來。
大宋自立國起就沒有這麽團結一心的時候。這也讓趙眘等人看到了人民的力量。
當天幕再次播放戰爭視頻,看到是安史之亂時,趙眘饒有興致的看了起來。
之前聽過安史之亂,卻還沒有細致的讀過這些史書。正當他想詢問身旁的趙鼎時,卻發現周圍原本討論得正歡的大臣們都已閉口不言。
好奇心大起後便出聲問道:
“趙相公,眾卿家為何都不言語?”
趙鼎麵色微變,歎了一口氣說道:
“官家,你年齡還小,這段曆史以後再詳細研讀吧。”
說完,趙鼎便要將他帶迴宮中。
趙眘年歲不大,正值好奇心旺盛的時候,如何會走。
無奈之下,趙鼎和眾臣隻能提前給他做心理建設了。
當看到城中斷糧,張巡開始指揮軍隊殺人充軍糧時,趙眘忍不住的嘔吐出來。
趙鼎揮手讓內侍去端來洗漱用品。隨後拍著趙眘的肩膀說道:
“官家,亂世便是如此。五胡亂華,漢人被當做兩腳羊。唐末同樣的人肉充軍糧。亂世中百姓就是最慘的。”
“張巡的對錯,就不用去糾結。都是過去了,咱大宋往後要做的便是將國家治理好,自強自立,才能不受外侮。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太深層的東西趙鼎不敢說太多,這涉及到了大宋的立國之策,太祖太宗的過錯可不是他能說的。
趙眘止住了嘔吐,聽完趙鼎的話,眼神堅定的看向天幕。小皇帝這一刻成長了許多。
此時評論區打開了。
“鄧子風: 一念之間,一半是佛,一半是魔鬼,如果睢陽失陷,江南富庶之地將會淪為人間地獄,張巡及其守將要麽淪為魔鬼,要麽終生悔恨。”
“冰弟: 潮汕許多地區和福建許多地區都尊張巡和許遠為雙忠聖王,逢年過節祭拜。更在正月有大型遊神活動。曆史總有人銘記,為國捐軀,為民請命的人該受此尊重。”
“何所謂: 南霽雲求援時咬下自己手指發誓,求援無果後自返死城,張巡在城上臉中一箭麵不改色,叛軍以為是假人,當時睢陽守軍從吃人開始就已經不把自己當成人了!你可以說他們吃人,但他們是大唐堅守的脊梁。警世恆言說張巡廟是惡鬼形象,因為張巡死前說了他死後要化為厲鬼殺敵。”
“無意之間: 唐滅後的五代十國打仗都不帶糧食,軍糧就是人,以武亂國導致的秩序混亂時代,大部分人都失去了人性。這就是趙匡胤為什麽要重文抑武的原因。壞就壞在趙光義沒有他哥的本事還篡位。”
“緊哥:安史之亂的武人作亂,徹底改變了華夏外擴變內守,自此之後社會思潮轉變為以文抑武,士大夫猶如斷脊之犬,對外搖尾乞憐,對內狂吠震懾。華夏民族脊梁斷一大半。”
評論區出來後各個時空節點都炸開了鍋。這次視頻的內容實在是太震撼了。
唐之前的朝代感慨死亡人數,而唐之後的卻在思索為什麽說安史之亂對後世影響深遠。
而大唐本身卻是一片混沌。
李世民已經被氣得說不出話了。等評論區出來,他簡直就要瘋狂到一頓亂殺。
氣成這樣也是因為對這份基業的重視。對於張巡的所作所為,李世民是認可的。
畢竟是為自家王朝的生死而戰。有死就有生,有小節也就有大義。然而這個結局卻是要給天下百姓一個交代。
今天可以犧牲他們,明天就可以犧牲我們。大唐憑什麽就要百姓為了你李唐江山成為軍糧?
所以,李世民和房玄齡正在商量減賦的事。天幕有好,也有壞處。李世民不能不考慮這些,長安城內已經鬧翻了天。
李隆基做的孽,他必須要買單。有錯就要認,挨打要立正。不然下迴天幕若是再來點狠的,搞不好就直接顛覆了李唐江山。
李隆基從昏迷中清醒時,皇宮外圍滿了百姓。
通過他人之口,李隆基已經知道了後麵的事情,說實話,他不相信,但是天幕從沒有錯誤。
安祿山和史思明就是反了,並且直接掘了大唐的根基。此時的李隆基意識到了形勢的嚴峻。
此時的安祿山剛剛任範陽節度使。而史思明的名字都是李隆基剛剛賜下不到三年。
他是怎麽都想不到這兩人顛覆了盛世大唐。
隨著他的令出,此時的安祿山和史思明除了逃亡,別無他法。
至於之後的大唐該怎麽辦,誰也不知道,就連躺在床上的李隆基也不知道。當下的重點是怎麽安撫皇宮外的大唐子民。
他曾經是他們的天,現在就難說了。
大宋這邊,趙匡胤想了很久,終於是歎出一口長氣。對於張巡,他同樣認可。
但是他知道,也許自己後世的趙宋子弟是絕對不會認可的。重文抑武是大大的錯誤啊。
他再次覺得天幕是正確的,不是因為後世經曆過,而是他自己原先就是這麽想的,而且大宋也是這麽做的。
結果如何,天幕早就說得清清楚楚,否則自己也不會隔三差五的氣到要吐血。
重文抑武的政策雖然不可能再施行下去,但他覺得還是不能放任武將。他還在思索著怎麽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約束武人作亂。
之前看到後世子弟兵的作風,他已經有了一些眉目。
大明這邊,對於張巡,朱元璋很認可,高度認可。他隨後疑惑的是安史之亂有影響到大明嗎?
隨後想到之前視頻說過的大明皇帝早死,再看到評論說士大夫如斷脊之犬,對內狂吠。他覺得自己有些明白了。
然而朱標卻看得更遠,他在思考外擴轉為內守。結合天幕之前的視頻,他似乎有些知道為什麽華夏會錯過大航海和工業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