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海權背後的經濟
曆史王朝崛起短視頻引領工業革命 作者:熊貓吳小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關閉評論區後,溫陌腦子裏同樣感慨安史之亂對後世的影響。
而這場戰爭張巡的事跡也是無法去評價,以現代人的眼光去評價當時肯定有不同的說法。
而且這些說法還都能說得有理有據,也是屬於爭論不清的話題。
翻開新視頻繼續看了下去。
“海權背後的經濟。”
“17世紀初期,大航海時代後期。”
“華夏的茶葉傳播到了英吉利,自此成為了英吉利人瘋狂追捧的奢侈品。”
“時間推移,從華夏進口而來的茶葉讓大量的白銀流入了華夏。英吉利政府卻發現他們的工業產品在華夏並不受歡迎。”
“由此,巨大的貿易逆差形成,然而,英吉利政府肯定不會坐視不理,於是惡毒的鴉片貿易開始了。”
“順利通過鴉片扭轉了貿易逆差後,英吉利不滿足於此,隨後發動了鴉片戰爭。終於他們用堅船利炮打開了華夏的市場。而華夏也從此徹底失去了海洋。”
“為什麽是西方來華夏貿易,而不是華夏的艦隊出海尋求海權主動貿易呢?這便要從大明朝開始說起了。
大秦時空節點。
鹹陽宮。
嬴政還沒來得及琢磨評論區話裏的含義,新的視頻便出現了。
一看標題後,他的精神便亢奮起來。竟然說的是海洋貿易的經濟問題。對大秦這個剛想出海的初哥太重要了。
“陛下,茶葉在歐洲是奢侈品。後世的人喜歡,那是否我們也可以去推廣。”
李斯激動的喊出聲。他被那大量的白銀迷得垂涎三尺。
嬴政又何嚐不是如此。果然海貿的利潤就是大啊。
之前嬴政就茶葉之事和李斯剛剛有過交談,並確定了推廣種植的決定。
當時也不清楚茶葉種植的推廣會不會有阻力,如今有天幕背書,再加上朝廷正和軍方權貴商討出海。
那麽茶葉種植,再進入貿易的整個過程將會被極大的加速。唯一的問題便是茶葉如何製作保存。
不過隻要有大利益可圖,遲早會琢磨出方法的。
“李斯,做好準備和軍方權貴再談,這次強硬一些。”
嬴政簡直就是喜上眉梢,天幕神助攻,讓他省下了好多力氣,而且大秦也可以得到更多。
這期視頻出來,相信軍方權貴不蠢就能看到大秦正好在推廣茶葉種植。
不久的將來,將茶葉銷售到歐洲去也不會是難事。
隻是海船建設方麵還有些難題。畢竟隻是零零散散看到後世大宋和大明的海船的圖片,具體還需墨家的工匠們深入去研究。
“王賁,你們王家不參與嗎?”
嬴政半笑著問向身邊的王賁。
王賁低頭抱拳,正色的拒絕道:
“陛下賜予王家的足夠多了,臣隻欲為大秦開疆拓土,陛下指哪,臣打哪。”
雖然他也屬於軍方權貴,但是到了他這個層次地位,腦子裏可不是想著錢財這些東西。
如今出海逐利的浪潮興起,自家肯定不能參與其中。滅六國的過程中,王家的功勞已經夠大了,而且在軍方的名聲到了巔峰。再去積累財富是打算造反嗎?
他父親王翦當年出兵攻楚時,是帶走了整個大秦的精銳。所以王翦曾數次要求始皇帝賜予財富,這並不是貪財,而是打消始皇帝的猜忌而出的自保手段。
此時不需要老父親提醒,王賁自己就清楚這些事不能參與。
所以他對這些政策都是帶著耳朵聽,並不會輕易發言。
嬴政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對於王家他還是放心的。事實證明了王家也沒有對不起大秦。
天幕繼續播放。
“自從朱元璋建立大明後,便實行了嚴格的海禁政策。到了嘉靖年間,官方海貿都是唯一性的。但民間沿海地區卻是半商半盜的走私集團林立。”
“大明幾乎動員了全國之力,將這股海洋勢力暫時壓製。而與此同時的世界另一端,西方文明卻鼓勵,資助冒險家出海尋找財富。開啟了大航海時代。”
“以現在的角度來看,雙方對待海洋的態度也成為了西方崛起,東方衰落的曆史轉折點。”
“事實上,嘉靖之後,隆慶登基不到一個月,就宣布了解開海禁。然而,大明也並沒有迎來命運轉折點。”
“追根究底,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麽呢?因為真正糾纏這片大陸的,是一個我們至今都沒有擺脫的來自海洋的噩夢,貨幣。”
大明時空節點。
應天府故宮。
朱元璋看到新的天幕後,坐直了身子,自從廢除了海禁後,他也時不時的琢磨海貿的利弊。
此刻天幕的視頻讓他大開眼界,原來鴉片戰爭追溯源頭竟然是茶葉的貿易導致的。
正是因為大清沒拿到製海權,所以無法保障自己貿易的利潤。反而被西方紅毛鬼打斷了脊梁骨。
此時視頻說到了丟失海權歸根結底是自己的大明時,他內心是說不上的味道。
有悔恨,又有慶幸。這一切都是因為天幕的存在。
“嗯。。。嘉靖是道長這個混賬東西的年號啊?”
朱元璋想到這修仙皇帝,氣不打一處來。
朱標無奈苦笑的點頭。
“應該是沒錯,這海禁似乎是越禁走私的越多。之前到沿海時,兒臣對這些情況都有了解。”
“海盜中有倭寇,也有咱漢人,不單走私商品,還劫掠沿海。他們消息靈通,靠海禁是完全沒有用處。”
隻有朱標才敢這樣說朱元璋政策的過失,雖然老爹惱羞成怒之下可能有一頓打,但他也不怕。明麵上他說的老爹錯誤,暗中卻是話裏有話。
朱元璋聞言臉色果然不好看,但也沒有發火。事實上,他自己接受了自己政策上的錯誤。
而且他也從中聽到了朱標話裏的含義。走私集團的一些內幕,這其中定然少不了士紳集團。兩父子默契得很。
不過如今士紳集團在大明朝廷組織出海後便也加入了其中。
天幕也曾明裏暗裏說過這個集團對後世大明的危害。日後再慢慢處理其中的一些問題,想來他們也再掀不起風浪。
此時天幕又說到西方紅毛鬼鼓勵出海尋找財富,而自己這邊卻禁海,老臉不禁都覺得掛不住。
隨後兩人看到隆慶開關後,也沒能改變命運時,不禁大為不解。為什麽會這樣呢?
而天幕給的答案是卻是因為貨幣。
“到後世都沒解決的噩夢?何以會有如此說法?”
朱元璋疑惑不已。
而朱標則是臉色大變,他想到了大明剛剛發行不久的寶鈔。
難道寶鈔的發行和海權有什麽獨特的關係嗎?
朝廷也是迫不得已,發行寶鈔能解決原材料銅的匱乏,也可以阻止民間私自鑄幣,同時方便商貿流通。
發行後,朝廷也做了很多預防工作。因為朱元璋自己是經曆過元末紙鈔大貶值的過程,所以是做了很多預防。
此時一股不好的預感彌漫在朱標的心頭。
而這場戰爭張巡的事跡也是無法去評價,以現代人的眼光去評價當時肯定有不同的說法。
而且這些說法還都能說得有理有據,也是屬於爭論不清的話題。
翻開新視頻繼續看了下去。
“海權背後的經濟。”
“17世紀初期,大航海時代後期。”
“華夏的茶葉傳播到了英吉利,自此成為了英吉利人瘋狂追捧的奢侈品。”
“時間推移,從華夏進口而來的茶葉讓大量的白銀流入了華夏。英吉利政府卻發現他們的工業產品在華夏並不受歡迎。”
“由此,巨大的貿易逆差形成,然而,英吉利政府肯定不會坐視不理,於是惡毒的鴉片貿易開始了。”
“順利通過鴉片扭轉了貿易逆差後,英吉利不滿足於此,隨後發動了鴉片戰爭。終於他們用堅船利炮打開了華夏的市場。而華夏也從此徹底失去了海洋。”
“為什麽是西方來華夏貿易,而不是華夏的艦隊出海尋求海權主動貿易呢?這便要從大明朝開始說起了。
大秦時空節點。
鹹陽宮。
嬴政還沒來得及琢磨評論區話裏的含義,新的視頻便出現了。
一看標題後,他的精神便亢奮起來。竟然說的是海洋貿易的經濟問題。對大秦這個剛想出海的初哥太重要了。
“陛下,茶葉在歐洲是奢侈品。後世的人喜歡,那是否我們也可以去推廣。”
李斯激動的喊出聲。他被那大量的白銀迷得垂涎三尺。
嬴政又何嚐不是如此。果然海貿的利潤就是大啊。
之前嬴政就茶葉之事和李斯剛剛有過交談,並確定了推廣種植的決定。
當時也不清楚茶葉種植的推廣會不會有阻力,如今有天幕背書,再加上朝廷正和軍方權貴商討出海。
那麽茶葉種植,再進入貿易的整個過程將會被極大的加速。唯一的問題便是茶葉如何製作保存。
不過隻要有大利益可圖,遲早會琢磨出方法的。
“李斯,做好準備和軍方權貴再談,這次強硬一些。”
嬴政簡直就是喜上眉梢,天幕神助攻,讓他省下了好多力氣,而且大秦也可以得到更多。
這期視頻出來,相信軍方權貴不蠢就能看到大秦正好在推廣茶葉種植。
不久的將來,將茶葉銷售到歐洲去也不會是難事。
隻是海船建設方麵還有些難題。畢竟隻是零零散散看到後世大宋和大明的海船的圖片,具體還需墨家的工匠們深入去研究。
“王賁,你們王家不參與嗎?”
嬴政半笑著問向身邊的王賁。
王賁低頭抱拳,正色的拒絕道:
“陛下賜予王家的足夠多了,臣隻欲為大秦開疆拓土,陛下指哪,臣打哪。”
雖然他也屬於軍方權貴,但是到了他這個層次地位,腦子裏可不是想著錢財這些東西。
如今出海逐利的浪潮興起,自家肯定不能參與其中。滅六國的過程中,王家的功勞已經夠大了,而且在軍方的名聲到了巔峰。再去積累財富是打算造反嗎?
他父親王翦當年出兵攻楚時,是帶走了整個大秦的精銳。所以王翦曾數次要求始皇帝賜予財富,這並不是貪財,而是打消始皇帝的猜忌而出的自保手段。
此時不需要老父親提醒,王賁自己就清楚這些事不能參與。
所以他對這些政策都是帶著耳朵聽,並不會輕易發言。
嬴政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對於王家他還是放心的。事實證明了王家也沒有對不起大秦。
天幕繼續播放。
“自從朱元璋建立大明後,便實行了嚴格的海禁政策。到了嘉靖年間,官方海貿都是唯一性的。但民間沿海地區卻是半商半盜的走私集團林立。”
“大明幾乎動員了全國之力,將這股海洋勢力暫時壓製。而與此同時的世界另一端,西方文明卻鼓勵,資助冒險家出海尋找財富。開啟了大航海時代。”
“以現在的角度來看,雙方對待海洋的態度也成為了西方崛起,東方衰落的曆史轉折點。”
“事實上,嘉靖之後,隆慶登基不到一個月,就宣布了解開海禁。然而,大明也並沒有迎來命運轉折點。”
“追根究底,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麽呢?因為真正糾纏這片大陸的,是一個我們至今都沒有擺脫的來自海洋的噩夢,貨幣。”
大明時空節點。
應天府故宮。
朱元璋看到新的天幕後,坐直了身子,自從廢除了海禁後,他也時不時的琢磨海貿的利弊。
此刻天幕的視頻讓他大開眼界,原來鴉片戰爭追溯源頭竟然是茶葉的貿易導致的。
正是因為大清沒拿到製海權,所以無法保障自己貿易的利潤。反而被西方紅毛鬼打斷了脊梁骨。
此時視頻說到了丟失海權歸根結底是自己的大明時,他內心是說不上的味道。
有悔恨,又有慶幸。這一切都是因為天幕的存在。
“嗯。。。嘉靖是道長這個混賬東西的年號啊?”
朱元璋想到這修仙皇帝,氣不打一處來。
朱標無奈苦笑的點頭。
“應該是沒錯,這海禁似乎是越禁走私的越多。之前到沿海時,兒臣對這些情況都有了解。”
“海盜中有倭寇,也有咱漢人,不單走私商品,還劫掠沿海。他們消息靈通,靠海禁是完全沒有用處。”
隻有朱標才敢這樣說朱元璋政策的過失,雖然老爹惱羞成怒之下可能有一頓打,但他也不怕。明麵上他說的老爹錯誤,暗中卻是話裏有話。
朱元璋聞言臉色果然不好看,但也沒有發火。事實上,他自己接受了自己政策上的錯誤。
而且他也從中聽到了朱標話裏的含義。走私集團的一些內幕,這其中定然少不了士紳集團。兩父子默契得很。
不過如今士紳集團在大明朝廷組織出海後便也加入了其中。
天幕也曾明裏暗裏說過這個集團對後世大明的危害。日後再慢慢處理其中的一些問題,想來他們也再掀不起風浪。
此時天幕又說到西方紅毛鬼鼓勵出海尋找財富,而自己這邊卻禁海,老臉不禁都覺得掛不住。
隨後兩人看到隆慶開關後,也沒能改變命運時,不禁大為不解。為什麽會這樣呢?
而天幕給的答案是卻是因為貨幣。
“到後世都沒解決的噩夢?何以會有如此說法?”
朱元璋疑惑不已。
而朱標則是臉色大變,他想到了大明剛剛發行不久的寶鈔。
難道寶鈔的發行和海權有什麽獨特的關係嗎?
朝廷也是迫不得已,發行寶鈔能解決原材料銅的匱乏,也可以阻止民間私自鑄幣,同時方便商貿流通。
發行後,朝廷也做了很多預防工作。因為朱元璋自己是經曆過元末紙鈔大貶值的過程,所以是做了很多預防。
此時一股不好的預感彌漫在朱標的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