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節 史書的記載
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 作者:歸來如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五官中的長者叫做伯,他們是主管國家一個方麵的大官。他們進見天子時,負責通報的要稱之為“天子之吏”。他們如果是天子的同姓,天子就稱之為“伯父”。他們如果是天子的異姓,天子就稱之為“伯舅”。對於天下的諸侯,他們自稱“天子之老”。在他們的封國以外,自稱為“公”;在封國之內,自稱為“君”。
九州諸侯的首領,進入天子的畿內。他們如果是天子的同姓,天子就稱之為“叔父”;如果是天子的異姓,天子就稱之為“叔舅”。對國外,自稱為侯;在國內,自稱為君。散處在四夷的諸侯的首領,如果來朝見天子,負責通報的人就稱之為“子”。他們在國內,自稱為“不穀”;在國外,自稱為“王老”。至於散處在四夷的小諸侯,進入天子的畿內,自稱為“某國人”。在國外,自稱為“子”;在國內,自稱為“孤”。
天子背靠繡有斧文的屏風,麵向南站立,諸侯麵向北拜見天子,這叫做“覲”。天子站在殿門和屏風之間,麵向南,諸公麵向東、諸侯麵向西而拜見天子,這叫“朝”。諸侯在約定的日期之前相見,叫做“遇”。諸侯在兩國交界的地方相見,叫做“會”。諸侯之間派遣大夫互相訪問,叫做“聘”。訂立彼此必須信守的條約,叫做“誓”。書麵訂立條約;在神靈麵前獻血宣讀,叫做盟。
諸侯朝見天子,自稱為“臣某侯某”。諸侯和本國百姓講話,自稱“寡人”。諸侯的喪服還沒有除去,讚禮的人對前來吊唁的賓客稱諸侯是“嫡子孤某”。諸侯主持祭祀,如果是祭祀宗廟中的列祖列宗,就自稱“孝子某侯某”;如果是祭祀天神地祗,就自稱“曾孫某侯某”。
諸侯去世,史策上應記作“薨”。招魂時應唿喚他的名字,高喊“某甫迴來吧!”葬完之後,繼位的諸侯在喪期中朝見天子,叫“類見”。繼位的諸侯為去世的諸侯請求諡號,叫做“類”。諸侯派使者拜訪其他諸侯,使者自稱“寡君之老”。
天子的神態深邃,諸侯的神態顯赫,大夫的神態莊敬,士的神態舒揚自得,普通百姓的神態毛手毛腳,小家子氣。
天子的配偶叫後,諸侯的配偶叫夫人,大夫的配偶叫孺人,士的配偶叫婦人,庶人的配偶叫妻。五等諸侯的後宮有婦人,有世婦,有妻,有妾。諸侯的夫人,在天子麵前自稱“老婦”,在其他國諸侯麵前、自稱“寡小君”,在本國國君麵前自稱“小童”。從世婦以下,因為地位卑賤,所以自稱“婢子”。
子女在父母麵前都自稱自己的名字。諸侯的大夫到天子那裏訪問,負責通報的官員就稱他為“某國之士某人”,這位大夫對天子則自稱“陪臣某”。他國的人尊稱這位大夫為“子”,本國人對外介紹則稱之為“寡君之老”。凡是出使他國的諸侯,都自稱自己的名字。
史書記載天子的活動,不可以用“出”字,否則就意味著他犯了失去天下的大惡;史書記載諸侯生前的活動,不可以直唿其名,否則就意味著他犯有什麽大惡。對於這些大惡,君子在記入史策時是毫不留情的。諸侯如果失去了國土,這是一種大惡,史書上就要稱唿他的名字;諸侯滅掉同姓國家,這也是一種大惡,史書上也要稱唿他的名字。
為人臣的禮,在規勸國君過失時,要講究方式、場合,不可以有損其威嚴,如果多次規勸而國君仍不醒悟,臣子就可以離開他。做兒子的侍奉父親,父親有了過失,做兒子的多次規勸也不聽,就應該用嚎啕大哭繼續,希望感動父親,使他醒悟進而改正。國君生病吃藥,臣子要先嚐。父親生病吃藥,兒子要先嚐。不是世代相傳的醫生,由於他的醫術不精,所以不吃他的藥。
拿人做比擬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隻有同類的人才能相比。如果有人問天子的年齡,應該迴答說:聽說開始穿多長的衣服了。如果問國君的年齡,如果國君年長,就迴答說:能主持宗廟社稷的祭祀了。如果他年幼,就迴答說:還不能主持宗廟社稷的祭祀。如果問大夫的兒子的年齡,如果他年長,就迴答說:能駕馭馬車了。如果他年幼,就迴答說:還不能駕馭馬車。
如果問士人兒子的年齡,如果他年長,就迴答說:能接客傳話了。如果他年幼,就迴答說:還不能接客傳話。如果問庶人兒子的年齡,如果他年長,就迴答說:能負薪了。如果他年幼,就迴答說:還不能負薪。如果有人問起國君的財富,可以先迴答國土的總麵積,再迴答山澤的各種出產。
如果問起大夫的財富,可以迴答:有采地若幹,采地百姓提供的賦稅有若幹,祭器祭服用不著借。如果問起士的財富,可以迴答士擁有的車數。如果問起庶人的財富,可以迴答他擁有的牲口數。
天子祭祀天神地祇,祭祀四方五嶽的神,祭祀山川的神,祭祀戶神、灶神、中霤(liu)神、門神、行神,每年祭祀一遍。諸侯祭祀所在地方的神,祭祀他境內的山川,祭祀戶神、灶神、中霤神、門神、行神,每年祭祀一遍。大夫祭祀戶神、灶神、中霤神、門神、行神,每年祭祀一遍。士人隻祭祀祖先。
祭祀那些神是有常規的,有的神被前代廢掉了,後代也不敢恢複,有的神一直受前代供奉,後代也不敢隨便廢掉。對不應當祭祀的神進行祭祀,這叫“淫祀”。淫祀是得不到神的保佑的。祭祀所用的犧牲,天子是毛色純一的牛,諸侯是精心飼養的牛,大夫是經過挑選的牛,士人是羊或豬。凡是庶子,換句話說,不是嫡長子,都不可以主持祭祀,如果遇到特殊情況需要他主持祭祀,也要先向嫡長子稟告。
九州諸侯的首領,進入天子的畿內。他們如果是天子的同姓,天子就稱之為“叔父”;如果是天子的異姓,天子就稱之為“叔舅”。對國外,自稱為侯;在國內,自稱為君。散處在四夷的諸侯的首領,如果來朝見天子,負責通報的人就稱之為“子”。他們在國內,自稱為“不穀”;在國外,自稱為“王老”。至於散處在四夷的小諸侯,進入天子的畿內,自稱為“某國人”。在國外,自稱為“子”;在國內,自稱為“孤”。
天子背靠繡有斧文的屏風,麵向南站立,諸侯麵向北拜見天子,這叫做“覲”。天子站在殿門和屏風之間,麵向南,諸公麵向東、諸侯麵向西而拜見天子,這叫“朝”。諸侯在約定的日期之前相見,叫做“遇”。諸侯在兩國交界的地方相見,叫做“會”。諸侯之間派遣大夫互相訪問,叫做“聘”。訂立彼此必須信守的條約,叫做“誓”。書麵訂立條約;在神靈麵前獻血宣讀,叫做盟。
諸侯朝見天子,自稱為“臣某侯某”。諸侯和本國百姓講話,自稱“寡人”。諸侯的喪服還沒有除去,讚禮的人對前來吊唁的賓客稱諸侯是“嫡子孤某”。諸侯主持祭祀,如果是祭祀宗廟中的列祖列宗,就自稱“孝子某侯某”;如果是祭祀天神地祗,就自稱“曾孫某侯某”。
諸侯去世,史策上應記作“薨”。招魂時應唿喚他的名字,高喊“某甫迴來吧!”葬完之後,繼位的諸侯在喪期中朝見天子,叫“類見”。繼位的諸侯為去世的諸侯請求諡號,叫做“類”。諸侯派使者拜訪其他諸侯,使者自稱“寡君之老”。
天子的神態深邃,諸侯的神態顯赫,大夫的神態莊敬,士的神態舒揚自得,普通百姓的神態毛手毛腳,小家子氣。
天子的配偶叫後,諸侯的配偶叫夫人,大夫的配偶叫孺人,士的配偶叫婦人,庶人的配偶叫妻。五等諸侯的後宮有婦人,有世婦,有妻,有妾。諸侯的夫人,在天子麵前自稱“老婦”,在其他國諸侯麵前、自稱“寡小君”,在本國國君麵前自稱“小童”。從世婦以下,因為地位卑賤,所以自稱“婢子”。
子女在父母麵前都自稱自己的名字。諸侯的大夫到天子那裏訪問,負責通報的官員就稱他為“某國之士某人”,這位大夫對天子則自稱“陪臣某”。他國的人尊稱這位大夫為“子”,本國人對外介紹則稱之為“寡君之老”。凡是出使他國的諸侯,都自稱自己的名字。
史書記載天子的活動,不可以用“出”字,否則就意味著他犯了失去天下的大惡;史書記載諸侯生前的活動,不可以直唿其名,否則就意味著他犯有什麽大惡。對於這些大惡,君子在記入史策時是毫不留情的。諸侯如果失去了國土,這是一種大惡,史書上就要稱唿他的名字;諸侯滅掉同姓國家,這也是一種大惡,史書上也要稱唿他的名字。
為人臣的禮,在規勸國君過失時,要講究方式、場合,不可以有損其威嚴,如果多次規勸而國君仍不醒悟,臣子就可以離開他。做兒子的侍奉父親,父親有了過失,做兒子的多次規勸也不聽,就應該用嚎啕大哭繼續,希望感動父親,使他醒悟進而改正。國君生病吃藥,臣子要先嚐。父親生病吃藥,兒子要先嚐。不是世代相傳的醫生,由於他的醫術不精,所以不吃他的藥。
拿人做比擬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隻有同類的人才能相比。如果有人問天子的年齡,應該迴答說:聽說開始穿多長的衣服了。如果問國君的年齡,如果國君年長,就迴答說:能主持宗廟社稷的祭祀了。如果他年幼,就迴答說:還不能主持宗廟社稷的祭祀。如果問大夫的兒子的年齡,如果他年長,就迴答說:能駕馭馬車了。如果他年幼,就迴答說:還不能駕馭馬車。
如果問士人兒子的年齡,如果他年長,就迴答說:能接客傳話了。如果他年幼,就迴答說:還不能接客傳話。如果問庶人兒子的年齡,如果他年長,就迴答說:能負薪了。如果他年幼,就迴答說:還不能負薪。如果有人問起國君的財富,可以先迴答國土的總麵積,再迴答山澤的各種出產。
如果問起大夫的財富,可以迴答:有采地若幹,采地百姓提供的賦稅有若幹,祭器祭服用不著借。如果問起士的財富,可以迴答士擁有的車數。如果問起庶人的財富,可以迴答他擁有的牲口數。
天子祭祀天神地祇,祭祀四方五嶽的神,祭祀山川的神,祭祀戶神、灶神、中霤(liu)神、門神、行神,每年祭祀一遍。諸侯祭祀所在地方的神,祭祀他境內的山川,祭祀戶神、灶神、中霤神、門神、行神,每年祭祀一遍。大夫祭祀戶神、灶神、中霤神、門神、行神,每年祭祀一遍。士人隻祭祀祖先。
祭祀那些神是有常規的,有的神被前代廢掉了,後代也不敢恢複,有的神一直受前代供奉,後代也不敢隨便廢掉。對不應當祭祀的神進行祭祀,這叫“淫祀”。淫祀是得不到神的保佑的。祭祀所用的犧牲,天子是毛色純一的牛,諸侯是精心飼養的牛,大夫是經過挑選的牛,士人是羊或豬。凡是庶子,換句話說,不是嫡長子,都不可以主持祭祀,如果遇到特殊情況需要他主持祭祀,也要先向嫡長子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