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節 目光的位置
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 作者:歸來如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凡是祭祀宗廟的禮,各種祭品都有褒揚讚美的稱號。牛稱為“一元大武”,豬稱為“剛鬣(liè)”,小豬稱為“腯(tu)肥”,羊稱為“柔毛”,雞稱為“翰音”,犬稱為“羹獻”,雉鳥稱為“疏趾”,兔稱為“明視”;幹肉稱為“尹祭”,幹魚稱為“商祭”,鮮魚稱為“脡(ting)祭”;水稱為“清滌”,酒稱為“清酌”;黍稱為“薌合”,粱稱為“薌萁”,稷稱為“明粢(zi)”,稻稱為“嘉蔬”;韭菜稱為“豐本”,鹽稱為“鹹鹺(cuo)”;玉稱為“嘉玉”,帛稱為“量幣”。
天子死了,文告上稱“崩”,諸侯稱“莞”,大夫稱“卒”,士稱“不祿”,庶人稱死。死者如果還在床上,叫屍;死者已經入棺,叫柩。飛鳥死稱為“降”,四隻腳的獸死稱為“漬”。為保衛國家而犧牲的人,稱為“烈士”。祭祀去世的祖父,稱之為“皇祖考”,祖母則稱之為“皇祖妣”,父親則稱之為“皇考”,母親稱之為“皇妣”,丈夫則稱之為“皇辟”。活著的時候,要用“父”、“母”“妻”這些字眼,死了以後,要分別該用“考”、“妣”、“嬪”的字眼。對於有道德而沒有曾出來做官的人,如果是年老自然死亡,就比照大夫稱為“卒”,如果是短命夭折的,就比照士稱為“不祿”。
臣子觀看天子,目光要上不到天子交迭於胸前的衣領,下不低於天子的腰帶。臣子觀看國君,目光應該在國君的麵部以下,交迭於胸前的衣領的上麵。大夫的部下觀看大夫,可以目光平視,直視麵部。士的部下觀看士,允許環視士的左右五步。凡是觀看地位尊貴的人,如果目光高過對方的麵孔,就顯得傲慢;如果目光低於對方腰帶,就顯得自己憂心忡忡;如果目光遊移,眼珠左右滾動,就顯得心術不正。
國君有命令,想要做某件事情,大夫和士要事先演習。如果國君的命令涉及到了板圖文書,大夫和士就要在官練習討論;如果國君的命令涉及寶藏財物,大夫和士就要在府練習討論;如果國君的命令涉及車馬兵甲,大夫和士就要在庫練習討論;如果國君的命令涉及到政事,大夫和士就要在朝練習討論。
在商議政事的地方不要談論犬馬,否則是不尊重朝堂。已經散朝還迴頭看,表明這個人不是有別的事情想講沒講,就是這個人對議定的事情另有想法。所以,散朝以後還迴頭看,君子稱之為粗鄙無禮。在朝廷上發言要引用禮,問話要引用禮,迴話也要引用禮。
祭祀五大帝的大饗禮,不需為每位天帝占卜一下時日,總卜一次就行。祭品達到規定的數目就行,不可以額外增加。
凡是見麵的禮品,天子用鬯(chàng)酒,諸侯用玉圭,卿用羊羔,大夫用雁,士用雉鳥,庶人用鴨子。童子獻給老師的見麵禮,不用親手遞交,可以放到地上便離開。在野外軍中難以置辦合適的見麵禮物,要因地製宜,用馬纓、射鞲(gou)和箭代替也可以。婦人的見麵禮,是拐棗、榛、未加薑(激āng)桂與加有薑桂的肉幹、棗子、栗子。
結婚時,如果女兒是嫁給天子,女方的使者應當謙虛地說“備百姓”;如果是嫁給國君,應當謙虛的說“備酒漿”。如果是嫁給大夫,應當謙虛地說“備掃灑”。
*********
(3)《檀弓上》
仲子(子路)的嫡子死了,他不立嫡孫作為繼承人,卻立他的庶子作為繼承人。為了表示對這種做法的諷刺,檀弓故意穿著免服去吊喪,並且說:究竟是怎麽迴事啊?我可從來沒聽說過這樣的做法。檀弓快步走到門右邊去問子服伯子,說:仲子(子路)舍棄他的嫡孫而立他的庶子,這道理何在?
伯子為仲子(子路)打掩護說:仲子也不過是沿襲古人的先例而已;過去,周文王舍棄嫡子伯邑考而立武王,宋微子不立嫡長子、嫡孫子而立自己的弟弟衍,所以說仲子也不過是沿襲古人的先例而已。後來孔子的弟子子遊就此事請教孔子,孔子迴答說:子路的做法是不對的,應當立嫡孫為後。
侍奉雙親,對他們的國事不可以稱許讚揚,不可以直言冒犯,或左或右地精心侍候,任勞任怨,直至雙親去世,極其哀痛地守喪三年。侍奉國君,對其過失已經直言不諱地加以規勸,如果再有人問起國事,也不妨直言國君的過失。精心侍候,恪盡職守,任勞任怨,直到國君去世,就比照喪父的禮節守喪三年。侍奉老師,對其過失不可以直言冒犯,但也不可以總是緘默,像對待雙親那樣地精心侍候,直到老師去世,雖然不披麻戴孝,但三年之中心中的悲哀和喪親一樣。
季武子建成一座住宅,宅地原本是杜氏的墓地,杜家有人就葬在西階之下。杜家新死了人,請求季武子允許合葬,季武子同意了。杜氏的後人進入季武子的宅院不敢哭泣。季武子說:合葬不是古時的法式製度,從周公以來才有合葬,後來再沒有改變;我既然允許杜家人合葬,而不允許杜家人哭泣,這是什麽道理?於是讓他們盡情哭泣。
天子死了,文告上稱“崩”,諸侯稱“莞”,大夫稱“卒”,士稱“不祿”,庶人稱死。死者如果還在床上,叫屍;死者已經入棺,叫柩。飛鳥死稱為“降”,四隻腳的獸死稱為“漬”。為保衛國家而犧牲的人,稱為“烈士”。祭祀去世的祖父,稱之為“皇祖考”,祖母則稱之為“皇祖妣”,父親則稱之為“皇考”,母親稱之為“皇妣”,丈夫則稱之為“皇辟”。活著的時候,要用“父”、“母”“妻”這些字眼,死了以後,要分別該用“考”、“妣”、“嬪”的字眼。對於有道德而沒有曾出來做官的人,如果是年老自然死亡,就比照大夫稱為“卒”,如果是短命夭折的,就比照士稱為“不祿”。
臣子觀看天子,目光要上不到天子交迭於胸前的衣領,下不低於天子的腰帶。臣子觀看國君,目光應該在國君的麵部以下,交迭於胸前的衣領的上麵。大夫的部下觀看大夫,可以目光平視,直視麵部。士的部下觀看士,允許環視士的左右五步。凡是觀看地位尊貴的人,如果目光高過對方的麵孔,就顯得傲慢;如果目光低於對方腰帶,就顯得自己憂心忡忡;如果目光遊移,眼珠左右滾動,就顯得心術不正。
國君有命令,想要做某件事情,大夫和士要事先演習。如果國君的命令涉及到了板圖文書,大夫和士就要在官練習討論;如果國君的命令涉及寶藏財物,大夫和士就要在府練習討論;如果國君的命令涉及車馬兵甲,大夫和士就要在庫練習討論;如果國君的命令涉及到政事,大夫和士就要在朝練習討論。
在商議政事的地方不要談論犬馬,否則是不尊重朝堂。已經散朝還迴頭看,表明這個人不是有別的事情想講沒講,就是這個人對議定的事情另有想法。所以,散朝以後還迴頭看,君子稱之為粗鄙無禮。在朝廷上發言要引用禮,問話要引用禮,迴話也要引用禮。
祭祀五大帝的大饗禮,不需為每位天帝占卜一下時日,總卜一次就行。祭品達到規定的數目就行,不可以額外增加。
凡是見麵的禮品,天子用鬯(chàng)酒,諸侯用玉圭,卿用羊羔,大夫用雁,士用雉鳥,庶人用鴨子。童子獻給老師的見麵禮,不用親手遞交,可以放到地上便離開。在野外軍中難以置辦合適的見麵禮物,要因地製宜,用馬纓、射鞲(gou)和箭代替也可以。婦人的見麵禮,是拐棗、榛、未加薑(激āng)桂與加有薑桂的肉幹、棗子、栗子。
結婚時,如果女兒是嫁給天子,女方的使者應當謙虛地說“備百姓”;如果是嫁給國君,應當謙虛的說“備酒漿”。如果是嫁給大夫,應當謙虛地說“備掃灑”。
*********
(3)《檀弓上》
仲子(子路)的嫡子死了,他不立嫡孫作為繼承人,卻立他的庶子作為繼承人。為了表示對這種做法的諷刺,檀弓故意穿著免服去吊喪,並且說:究竟是怎麽迴事啊?我可從來沒聽說過這樣的做法。檀弓快步走到門右邊去問子服伯子,說:仲子(子路)舍棄他的嫡孫而立他的庶子,這道理何在?
伯子為仲子(子路)打掩護說:仲子也不過是沿襲古人的先例而已;過去,周文王舍棄嫡子伯邑考而立武王,宋微子不立嫡長子、嫡孫子而立自己的弟弟衍,所以說仲子也不過是沿襲古人的先例而已。後來孔子的弟子子遊就此事請教孔子,孔子迴答說:子路的做法是不對的,應當立嫡孫為後。
侍奉雙親,對他們的國事不可以稱許讚揚,不可以直言冒犯,或左或右地精心侍候,任勞任怨,直至雙親去世,極其哀痛地守喪三年。侍奉國君,對其過失已經直言不諱地加以規勸,如果再有人問起國事,也不妨直言國君的過失。精心侍候,恪盡職守,任勞任怨,直到國君去世,就比照喪父的禮節守喪三年。侍奉老師,對其過失不可以直言冒犯,但也不可以總是緘默,像對待雙親那樣地精心侍候,直到老師去世,雖然不披麻戴孝,但三年之中心中的悲哀和喪親一樣。
季武子建成一座住宅,宅地原本是杜氏的墓地,杜家有人就葬在西階之下。杜家新死了人,請求季武子允許合葬,季武子同意了。杜氏的後人進入季武子的宅院不敢哭泣。季武子說:合葬不是古時的法式製度,從周公以來才有合葬,後來再沒有改變;我既然允許杜家人合葬,而不允許杜家人哭泣,這是什麽道理?於是讓他們盡情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