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大明未來發展計劃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98章 大明未來發展計劃
陸知白剛要行禮,朱元璋已經拿出來幾卷黃綾,扔在桌上:“都過來瞧瞧。”
陸知白還以為出了什麽事。
展開黃綾一看,卷頭上“五年發展計劃”赫然躍入眼中。
陸知白略感詫異,飛快的掃了一下。
這份大明未來的發展方略,涉及到方方麵麵,吏治、經濟、教育,外交、西南、遼東……
這當中有許多具體措施,是他以前提過的。
隨口提一提,沒想到老朱還重視了。
他謹慎地望著朱元璋,剛要張口誇一誇。
老朱就說:“咱采納了你先前的提議!把未來怎麽打算的都列了出來。確實是比在心裏想要清楚些。”
“開國這些年,貪官殺了一批又一批。”朱元璋指著第一條整頓吏治,“可貪腐就像韭菜,割一茬,又長一茬……”
好在他說這些的時候已經心平氣和,又道:
“咱也想明白了,貪腐是自古皆然,上千年的老毛病,想要十幾年就治好,是不可能的!”
陸知白頷首讚同。
朱標則是仔細讀著五年計劃,微微露出笑意。
朱元璋手指頭在桌子上敲著,歎道:
“光殺確實不夠,還要想辦法,多堵漏洞……”
所以在未來。
他打算多管齊下,綜合整治官僚風氣。
第一步就是繼續優化考核標準。
然後可以給考核優良者發年終獎。
“有些人真糊塗,有些人揣著明白裝糊塗,”朱元璋歎道,“所以,咱準備再苦口婆心的告訴他們,當官的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
陸知白目光一動,說:“陛下準備頒發《府州縣條例》和《為政八事》?”
“嗯?這名兒起的不錯……”朱元璋點了點頭,又有一絲疑惑,“這具體內容,咱現下隻有個大致思路,你如何知道是有八事?”
陸知白笑道:“猜的,這樣說起來順口。”
實際上,是因為曆史上就是如此……
朱元璋看他一眼,也不追究,繼續說:
“咱親自編寫的案例,就叫《大誥》,爭取兩年之內全國頒發!還有《清官錄》……”
“家風建設,也要落到實處……這些東西,配合話本、戲班子,或許有奇效……”
朱元璋逐項說了一下未來幾年的朝政任務。
說著說著,就講到了西南。
“沐英這小子,打仗是把好手,種地也不賴。”
朱元璋翻出了一堆密奏,誇起了西平侯沐英。
“他在滇池周邊屯田,今歲收成,幾乎可供十萬大軍一年之需!”
陸知白含笑點頭:“這是陛下慧眼識人,又培養得好。西平侯安定雲南,立下不世功勳……
屯田之舉,既安定了流民,又充實了軍需。還讓土著見識到了漢人的耕作手段~”
“沐英在昆明設立‘土司學堂’,讓各族土司子弟學習是漢家經典。”朱元璋又拿起一本密奏翻開,“此舉勝過十萬雄兵!”
陸知白開口道:“其實……”
恰好這時朱標也開口說:“兒臣以為……”
兩人對視一眼,同時止住話頭。
陸知白笑道:“殿下先請。”
朱標便笑著說:“或許現在雲南初定,也隻能在當地設置學堂。
若再過些年,可以給他們國子監的名額,乃至科舉進士的名額。”
陸知白含笑點頭:“不錯。而且入國子監的西南孩子,十歲左右即可。
等他們學成之後,再迴去管理西南。”
朱元璋手撫胡須笑道:“這些,咱自然是知道,隻要他們願意學習儒道,都可以參加科舉……”
接著又眉頭微皺,說:
“咱覺著,沐英治雲南雖好,比起以往也是頗有新意,但終究是達不成改土歸流的效果,不過眼下也隻有如此慢慢來了……”
陸知白與朱標皆是頷首讚同。
現在雲南剛剛平定,大理段氏沒落,那邊的人還在習慣大明的統治。
朱元璋說:“不出亂子已經很不錯了。但咱會指示沐英,叫他多多消耗當地土司的力量……”
陸知白思量一番,道:“那邊氣候四季如春,適宜作物生長。若是番薯得到推廣,或許可以解民之饑,從而穩定各族。”
朱元璋拿起一支鉛筆,將這主意寫了下來,邊說:
“木薯在西南推廣,但仍有人不舍得煮,因此中毒而死……”
陸知白便歎了口氣,這他也沒法子啊。
朱元璋抬起眼來,望著牆上掛著的萬國輿圖,說:
“十年內,西南不亂就行,以後再慢慢收拾,倒是北邊……”
“殘元的都城,被毀三年了,就算每年向咱交歲幣,他們也快緩過勁來了!”朱元璋冷笑,“是時候再揍狠狠他們一頓了……”
陸知白沉吟:“陛下三年內要發兵嗎?或許,有比發兵更好的辦法……”
朱元璋眉頭一皺:“什麽意思?不發兵,難道你還有辦法,能夠讓殘元各部落不再是個威脅?”
“辦法有是有,”陸知白倒也有點拿不定主意了,“可以模仿管仲,用商戰讓一個個敵國倒下……隻不過,這要求極高,需要謹慎操作,還要有大量資金……”
“那就以後再說!”朱元璋現在對大風險的項目毫無興趣。
陸知白乖乖點頭,神色尷尬,抬眼看到朱標正對著自己笑。
朱元璋又翻了翻黃色綾布,下一頁內容更加簡略,是後一個五年的主要任務。
除了深化政治經濟的政策之外,後五年還會有整頓漕運、清掃北部沿海倭寇、打通海上漕運的關鍵任務。
他再往後翻一頁。
內容是空的。
然而陸知白和朱標都知道,這裏寫的應當是什麽。
遷都!
老朱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這十年之內,通過各方麵的努力,營造安穩的內外環境。
使農業、工商業等得到發展,充盈國庫,然後就開始遷都。
在這個過程中,當然要暗中囤積物料,以備之後使用。
至於阻力,那必然會有,到時或許又是人頭滾滾……
這一談,就到了深夜。
陸知白強撐著眼皮,忍住哈欠。
朱元璋擺手說:“得了,你迴去吧,要記著,初二開始,國債就要兌付了!”
陸知白剛要行禮,朱元璋已經拿出來幾卷黃綾,扔在桌上:“都過來瞧瞧。”
陸知白還以為出了什麽事。
展開黃綾一看,卷頭上“五年發展計劃”赫然躍入眼中。
陸知白略感詫異,飛快的掃了一下。
這份大明未來的發展方略,涉及到方方麵麵,吏治、經濟、教育,外交、西南、遼東……
這當中有許多具體措施,是他以前提過的。
隨口提一提,沒想到老朱還重視了。
他謹慎地望著朱元璋,剛要張口誇一誇。
老朱就說:“咱采納了你先前的提議!把未來怎麽打算的都列了出來。確實是比在心裏想要清楚些。”
“開國這些年,貪官殺了一批又一批。”朱元璋指著第一條整頓吏治,“可貪腐就像韭菜,割一茬,又長一茬……”
好在他說這些的時候已經心平氣和,又道:
“咱也想明白了,貪腐是自古皆然,上千年的老毛病,想要十幾年就治好,是不可能的!”
陸知白頷首讚同。
朱標則是仔細讀著五年計劃,微微露出笑意。
朱元璋手指頭在桌子上敲著,歎道:
“光殺確實不夠,還要想辦法,多堵漏洞……”
所以在未來。
他打算多管齊下,綜合整治官僚風氣。
第一步就是繼續優化考核標準。
然後可以給考核優良者發年終獎。
“有些人真糊塗,有些人揣著明白裝糊塗,”朱元璋歎道,“所以,咱準備再苦口婆心的告訴他們,當官的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
陸知白目光一動,說:“陛下準備頒發《府州縣條例》和《為政八事》?”
“嗯?這名兒起的不錯……”朱元璋點了點頭,又有一絲疑惑,“這具體內容,咱現下隻有個大致思路,你如何知道是有八事?”
陸知白笑道:“猜的,這樣說起來順口。”
實際上,是因為曆史上就是如此……
朱元璋看他一眼,也不追究,繼續說:
“咱親自編寫的案例,就叫《大誥》,爭取兩年之內全國頒發!還有《清官錄》……”
“家風建設,也要落到實處……這些東西,配合話本、戲班子,或許有奇效……”
朱元璋逐項說了一下未來幾年的朝政任務。
說著說著,就講到了西南。
“沐英這小子,打仗是把好手,種地也不賴。”
朱元璋翻出了一堆密奏,誇起了西平侯沐英。
“他在滇池周邊屯田,今歲收成,幾乎可供十萬大軍一年之需!”
陸知白含笑點頭:“這是陛下慧眼識人,又培養得好。西平侯安定雲南,立下不世功勳……
屯田之舉,既安定了流民,又充實了軍需。還讓土著見識到了漢人的耕作手段~”
“沐英在昆明設立‘土司學堂’,讓各族土司子弟學習是漢家經典。”朱元璋又拿起一本密奏翻開,“此舉勝過十萬雄兵!”
陸知白開口道:“其實……”
恰好這時朱標也開口說:“兒臣以為……”
兩人對視一眼,同時止住話頭。
陸知白笑道:“殿下先請。”
朱標便笑著說:“或許現在雲南初定,也隻能在當地設置學堂。
若再過些年,可以給他們國子監的名額,乃至科舉進士的名額。”
陸知白含笑點頭:“不錯。而且入國子監的西南孩子,十歲左右即可。
等他們學成之後,再迴去管理西南。”
朱元璋手撫胡須笑道:“這些,咱自然是知道,隻要他們願意學習儒道,都可以參加科舉……”
接著又眉頭微皺,說:
“咱覺著,沐英治雲南雖好,比起以往也是頗有新意,但終究是達不成改土歸流的效果,不過眼下也隻有如此慢慢來了……”
陸知白與朱標皆是頷首讚同。
現在雲南剛剛平定,大理段氏沒落,那邊的人還在習慣大明的統治。
朱元璋說:“不出亂子已經很不錯了。但咱會指示沐英,叫他多多消耗當地土司的力量……”
陸知白思量一番,道:“那邊氣候四季如春,適宜作物生長。若是番薯得到推廣,或許可以解民之饑,從而穩定各族。”
朱元璋拿起一支鉛筆,將這主意寫了下來,邊說:
“木薯在西南推廣,但仍有人不舍得煮,因此中毒而死……”
陸知白便歎了口氣,這他也沒法子啊。
朱元璋抬起眼來,望著牆上掛著的萬國輿圖,說:
“十年內,西南不亂就行,以後再慢慢收拾,倒是北邊……”
“殘元的都城,被毀三年了,就算每年向咱交歲幣,他們也快緩過勁來了!”朱元璋冷笑,“是時候再揍狠狠他們一頓了……”
陸知白沉吟:“陛下三年內要發兵嗎?或許,有比發兵更好的辦法……”
朱元璋眉頭一皺:“什麽意思?不發兵,難道你還有辦法,能夠讓殘元各部落不再是個威脅?”
“辦法有是有,”陸知白倒也有點拿不定主意了,“可以模仿管仲,用商戰讓一個個敵國倒下……隻不過,這要求極高,需要謹慎操作,還要有大量資金……”
“那就以後再說!”朱元璋現在對大風險的項目毫無興趣。
陸知白乖乖點頭,神色尷尬,抬眼看到朱標正對著自己笑。
朱元璋又翻了翻黃色綾布,下一頁內容更加簡略,是後一個五年的主要任務。
除了深化政治經濟的政策之外,後五年還會有整頓漕運、清掃北部沿海倭寇、打通海上漕運的關鍵任務。
他再往後翻一頁。
內容是空的。
然而陸知白和朱標都知道,這裏寫的應當是什麽。
遷都!
老朱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這十年之內,通過各方麵的努力,營造安穩的內外環境。
使農業、工商業等得到發展,充盈國庫,然後就開始遷都。
在這個過程中,當然要暗中囤積物料,以備之後使用。
至於阻力,那必然會有,到時或許又是人頭滾滾……
這一談,就到了深夜。
陸知白強撐著眼皮,忍住哈欠。
朱元璋擺手說:“得了,你迴去吧,要記著,初二開始,國債就要兌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