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朱元璋絕不會允許他離開京城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聖明~”陸知白接著說,“其二,加固堤壩,薄弱之處可以使用水泥;
其三,兩岸建設分洪渠,也可利用元朝賈魯修的河道,削弱洪峰,減輕洪流壓力;
其四,清理河道,排出淤泥,需多種清淤船齊上陣……”
朱元璋沉吟片刻,微微頷首,說:“大體來說,就是這些方麵。
但具體實施,效果卻不一樣……關鍵就在於思路和細節。”
老朱眯著眼睛說:“比如這水泥,先前就沒有用於防洪。還有分洪渠,以往也不常提前使用,不然也不至於屢屢決口。”
大家聽了皇帝的口氣,於是就紛紛跟著誇讚道:
“陸侍郎思慮周全。乃是一個天生的治河奇才啊!”
“侍郎年紀輕輕,竟然還會治水。著實讓下官大開眼界了。”
“這一次提前應對,必能將黃河決口的危機化解至最小,保開封一境平安!”
朱元璋卻是笑了一笑,望著陸知白說:
“咱的意思是,先前既然沒有過,現在,就得靠自己摸索啦!”
陸知白拱手,肅然道:“茲事體大,兒臣必定拿出詳盡方案。”
頓了一頓。
他接著說道:“此外,還需在河道彎曲處和懸河特別高的地方做標記,這些是險工險段,薄弱之處,需要著重治理。
還要參考白鶴梁石魚,在黃河多地建設水文站,形成完整的觀測記錄,方便以後的治理。”
朱元璋手撫胡須,緩緩點頭,目露讚同之色,說:
“駙馬目光長遠,胸懷寬廣,咱就喜歡這一點。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
這黃河,咱必定是要好好治理的。咱們這代人現在苦點,累點,子孫後代就可以多享點福……”
一時間,眾人都紛紛低頭,拱手稱是。
陸之白心中也是一陣愉悅。
跟明君說話就是輕鬆省事。好歹還是有想為百姓辦點實事的。
工部侍郎王儼,一臉憂色,忍不住問道:
“陸侍郎,你說的這些固然好,但項目也不少,單單各部公文流轉,都要不少時候。
時間緊迫,八月轉眼就到啦,咱們……當真能來得及嗎?”
陸知白微微一笑。
這家夥平時就愛操心,但是這話,其實是一個免責聲明。
意思就是時間緊,任務重,項目太多,要調配大量的人手和資源。這是一個苦活累活啊。
萬一堤壩等等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黃河終究還是決口了,那怎麽辦,誰來擔責。
要的就是老朱心裏提前有個數兒。
朱元璋又不傻。
他沉聲說道:“以往黃河決口,可不會跟咱們打招唿。大壩說垮就垮了。
這一次既然提前預測到了,並做了應對,好歹是有些用的吧?”
頓了一頓,他表態道:“咱當然需要你們實心用事。
但若是竭盡全力,也沒能避免黃河決口,咱也不會怪罪。水火無情,這本就是天地偉力……”
聽到這話,大家心裏都鬆弛了幾分。
紛紛拱手:
“陛下聖明!”
“陛下寬仁……”
陸知白又笑道:“對了,兒臣已向周王殿下去信,請他和開封府早做準備。
這一次的泄洪區,大概是需要占用周王的田地。周王一定會全力配合朝廷,以求黃河安瀾,百姓無災無患!”
“好。”朱元璋看了他一眼,露出欣慰的神色。
而其他的臣子,少不了又要誇讚幾句,周王的深明大義……
朱元璋聞言,當即拍板:“那就這麽辦吧!工部、戶部,即刻調集人手物資,全力配合!”
眾人紛紛應是。
正要按照規矩,差不多該退了。
朱標卻是忽然拱手道:“父皇,兒臣有一個提議……”
朱元璋一抬眉毛:“吾兒有什麽見地?講來~”
朱標說道:“父皇,兒臣以為,黃河治理非一日之功,需長期堅持,各地並重。
眼下朝中雖有不少能臣,但治河之事,非一般人所能勝任。
兒臣提議,設專人負責黃河治理,專司其職,方能事半功倍!”
朱元璋聞言,眉頭微皺,手指在禦案上輕輕敲擊,沉吟道:
“專人治河?這倒是個主意……不過,這人選可得慎重,既要懂水利,又要有威望,還得有實幹之才……”
殿中眾人聞言,紛紛將目光投向陸知白。
這家夥,你要說他年輕吧,他已經當了好幾年的侍郎了,這可是正三品。許多人窮極一生才能登上的位置。
關鍵是這治河,他確實說得頭頭是道,思路開闊。
而且聽話裏的意思,還有好多詳細的措施都沒有說出來……
工部尚書薛祥率先開口:“陛下,既然陸侍郎精通水利,又深諳治河之道,此次黃河決口的預測與治理方案皆出自他手。若由他負責黃河治理,定能事半功倍。”
戶部尚書滕德懋也附和道:“薛尚書所言極是。陸侍郎不僅學識淵博,且辦事穩妥,實乃不二人選……”
陸知白在一旁,卻是笑著搖了搖頭。
他深知,自己身為“異人”,朱元璋絕不會允許他離開京城的。
治理黃河,肯定需要在各地奔波的。
果然,朱元璋的目光在陸知白身上停留片刻,隨即搖了搖頭:
“陸卿固然才幹出眾,但他已身兼數職,工部與科學院的事務已然繁重。若再讓他負責黃河治理,恐怕分身乏術……”
陸知白上前一步,拱手笑道:“陛下明鑒,兒臣才疏學淺,治河之事關係重大,恐難勝任。
況且,黃河治理需長期駐外,兒臣身為駙馬,不便離京……”
朱元璋點了點頭,語氣中帶著幾分讚許:
“陸卿所言有理。治河之事,確實需長期駐外,你留在京城,更有大用。”
朱標在一旁麵露微笑,他當然知道老朱是不會讓陸知白任職的。
朱標便提議道:“父皇,不如從地方或工部選拔能臣,專司黃河治理,可令他們向陸侍郎取取經~”
依照朱元璋的掌權風格,就算設了專人,但具體怎麽治理,還是要按照他的方案來。
朱元璋沉吟片刻,緩緩說道:“行,咱好好考慮一下……陸卿,你留下。”
其三,兩岸建設分洪渠,也可利用元朝賈魯修的河道,削弱洪峰,減輕洪流壓力;
其四,清理河道,排出淤泥,需多種清淤船齊上陣……”
朱元璋沉吟片刻,微微頷首,說:“大體來說,就是這些方麵。
但具體實施,效果卻不一樣……關鍵就在於思路和細節。”
老朱眯著眼睛說:“比如這水泥,先前就沒有用於防洪。還有分洪渠,以往也不常提前使用,不然也不至於屢屢決口。”
大家聽了皇帝的口氣,於是就紛紛跟著誇讚道:
“陸侍郎思慮周全。乃是一個天生的治河奇才啊!”
“侍郎年紀輕輕,竟然還會治水。著實讓下官大開眼界了。”
“這一次提前應對,必能將黃河決口的危機化解至最小,保開封一境平安!”
朱元璋卻是笑了一笑,望著陸知白說:
“咱的意思是,先前既然沒有過,現在,就得靠自己摸索啦!”
陸知白拱手,肅然道:“茲事體大,兒臣必定拿出詳盡方案。”
頓了一頓。
他接著說道:“此外,還需在河道彎曲處和懸河特別高的地方做標記,這些是險工險段,薄弱之處,需要著重治理。
還要參考白鶴梁石魚,在黃河多地建設水文站,形成完整的觀測記錄,方便以後的治理。”
朱元璋手撫胡須,緩緩點頭,目露讚同之色,說:
“駙馬目光長遠,胸懷寬廣,咱就喜歡這一點。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
這黃河,咱必定是要好好治理的。咱們這代人現在苦點,累點,子孫後代就可以多享點福……”
一時間,眾人都紛紛低頭,拱手稱是。
陸之白心中也是一陣愉悅。
跟明君說話就是輕鬆省事。好歹還是有想為百姓辦點實事的。
工部侍郎王儼,一臉憂色,忍不住問道:
“陸侍郎,你說的這些固然好,但項目也不少,單單各部公文流轉,都要不少時候。
時間緊迫,八月轉眼就到啦,咱們……當真能來得及嗎?”
陸知白微微一笑。
這家夥平時就愛操心,但是這話,其實是一個免責聲明。
意思就是時間緊,任務重,項目太多,要調配大量的人手和資源。這是一個苦活累活啊。
萬一堤壩等等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黃河終究還是決口了,那怎麽辦,誰來擔責。
要的就是老朱心裏提前有個數兒。
朱元璋又不傻。
他沉聲說道:“以往黃河決口,可不會跟咱們打招唿。大壩說垮就垮了。
這一次既然提前預測到了,並做了應對,好歹是有些用的吧?”
頓了一頓,他表態道:“咱當然需要你們實心用事。
但若是竭盡全力,也沒能避免黃河決口,咱也不會怪罪。水火無情,這本就是天地偉力……”
聽到這話,大家心裏都鬆弛了幾分。
紛紛拱手:
“陛下聖明!”
“陛下寬仁……”
陸知白又笑道:“對了,兒臣已向周王殿下去信,請他和開封府早做準備。
這一次的泄洪區,大概是需要占用周王的田地。周王一定會全力配合朝廷,以求黃河安瀾,百姓無災無患!”
“好。”朱元璋看了他一眼,露出欣慰的神色。
而其他的臣子,少不了又要誇讚幾句,周王的深明大義……
朱元璋聞言,當即拍板:“那就這麽辦吧!工部、戶部,即刻調集人手物資,全力配合!”
眾人紛紛應是。
正要按照規矩,差不多該退了。
朱標卻是忽然拱手道:“父皇,兒臣有一個提議……”
朱元璋一抬眉毛:“吾兒有什麽見地?講來~”
朱標說道:“父皇,兒臣以為,黃河治理非一日之功,需長期堅持,各地並重。
眼下朝中雖有不少能臣,但治河之事,非一般人所能勝任。
兒臣提議,設專人負責黃河治理,專司其職,方能事半功倍!”
朱元璋聞言,眉頭微皺,手指在禦案上輕輕敲擊,沉吟道:
“專人治河?這倒是個主意……不過,這人選可得慎重,既要懂水利,又要有威望,還得有實幹之才……”
殿中眾人聞言,紛紛將目光投向陸知白。
這家夥,你要說他年輕吧,他已經當了好幾年的侍郎了,這可是正三品。許多人窮極一生才能登上的位置。
關鍵是這治河,他確實說得頭頭是道,思路開闊。
而且聽話裏的意思,還有好多詳細的措施都沒有說出來……
工部尚書薛祥率先開口:“陛下,既然陸侍郎精通水利,又深諳治河之道,此次黃河決口的預測與治理方案皆出自他手。若由他負責黃河治理,定能事半功倍。”
戶部尚書滕德懋也附和道:“薛尚書所言極是。陸侍郎不僅學識淵博,且辦事穩妥,實乃不二人選……”
陸知白在一旁,卻是笑著搖了搖頭。
他深知,自己身為“異人”,朱元璋絕不會允許他離開京城的。
治理黃河,肯定需要在各地奔波的。
果然,朱元璋的目光在陸知白身上停留片刻,隨即搖了搖頭:
“陸卿固然才幹出眾,但他已身兼數職,工部與科學院的事務已然繁重。若再讓他負責黃河治理,恐怕分身乏術……”
陸知白上前一步,拱手笑道:“陛下明鑒,兒臣才疏學淺,治河之事關係重大,恐難勝任。
況且,黃河治理需長期駐外,兒臣身為駙馬,不便離京……”
朱元璋點了點頭,語氣中帶著幾分讚許:
“陸卿所言有理。治河之事,確實需長期駐外,你留在京城,更有大用。”
朱標在一旁麵露微笑,他當然知道老朱是不會讓陸知白任職的。
朱標便提議道:“父皇,不如從地方或工部選拔能臣,專司黃河治理,可令他們向陸侍郎取取經~”
依照朱元璋的掌權風格,就算設了專人,但具體怎麽治理,還是要按照他的方案來。
朱元璋沉吟片刻,緩緩說道:“行,咱好好考慮一下……陸卿,你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