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老沒有急著喚醒陳石,其實原因很簡單。
在沒有穩定其紊亂的內息之前,貿然喚醒,極有可能傷及識海,留下隱疾。如果有人先為其平複淩亂內息,趨於平緩之後再睡上一覺養足了精神,再自然醒來為最佳。
這個任務自然又甩手給了五師兄,誰讓他現在閑著呢。
五師兄說幹就幹,就在一邊給陳石療著傷。
雖然說是療傷,但卻並沒有出現楊勇所期待的畫麵,隻是瞧見五師兄雙手分別在石頭周身巡遊,或按、或拍、或點……如此反複,擱後才在腦袋上按摩了好一會,陳石身上沒啥反應,五師兄頭頂之上倒是微微升騰起一陣白霧,把楊勇看得一愣一愣的,非得說這是傳了石頭百十年功力,纏著師父給他也來上一遍。
辜老拗不過他,才把準備給楊勇疏靈散淤六師兄給換了下來。
本來就是把凝聚過於兇盛的靈息以外耗的方法替其消融一些,再輔以血勁百脈之法便無所憂了,楊勇非得鬧騰讓辜老給他傳一些功力,免得落後於石頭。
辜老要是不給他點什麽,豈能對不起親自出手一趟?
既然舒服的修仙日子你不要,那就給你找點罪受。
靈息兇盛,又不是隻有驅散消融一種辦法可取,還可以擴其納容所限嘛。
隻見辜老左手攏火紅氣氳、右手凝蒸騰白氤,左一掌貼合胸腔心脈左近,不消半刻楊勇就有些灼熱得有些受不了了,苦苦有些掙紮,辜老眼疾手快,飛快幾指連點,剛才還欲揮動的胳膊腿,瞬間沒了氣力,軟趴趴的癱在床上。
繼而左手持續自心脈往外延展而去,途徑之處血氣蒸騰、大汗淋漓,辜老右手隨之而覆,蒸騰白氤隨形勢而灼,觸之卻是一片冰涼,正好可以平緩血氣翻滾。
楊勇正稍緩前一刻帶來的嗤痛,享受著片刻的清涼,可還沒等他稍有呻吟,左手行運的方向嗤痛續而贈行,右手後又撫慰灼傷……如此反複,周而複始不下三四次有餘。
周身巡遊一遍便將近半個時辰,如此反複即便是辜老也已經氣喘籲籲,這也是為什麽要替換下六師兄的原因,給自己家孫兒開小灶,豈能假手於他人?哪怕自己的徒弟即使也願意。
幾經折騰過後,楊勇總算還是強撐了過去,情緒上也不再像剛才那般亢奮胡鬧,此刻趴在床上就算辜老的點穴禁錮已然失效,也不想再挪動上半分。
辜老此番為他拓脈行血,還真不亞於將自己苦修的功力傳法渡功給他,如果要以時間來算,至少也讓楊勇便宜得三兩年的苦功。此時的楊勇經脈拓量已經不亞於五氣朝元境界之後的體魄,得知如此過後,楊勇也顧不上疼了,聲情並茂的纏著辜老爺子再來一次。
再來一次肯定是不成了,真有如此捷徑,修行之路上又何至於如此空曠寥寥無人?
其實兩位師兄心裏也明白,並非辜老偏袒,陳石所受之傷本就與形骸無關,即便梳理也僅僅是疏導其自身靈息法力,更無需任何外息引內拓容。加上其五氣朝元境界本就是肌體之極致,屬於拓無可拓。
而楊勇不一樣,是其本身納容不足,而攝取又有富足,消融疏散僅為權益之法,算是白白把獲取的法力消散於空中。才可以像剛才辜老那樣,直接強行拓充經脈納容。
這種方法非修為大成之人方能施展,且條件也極為苛刻。首先是對施法者沒有任何利益,風險反而還挺大的,稍有不慎也許就會傷及經脈、氣息反噬等。屬於是那種吃力不討好的活兒,自然非至親之人不可信,非摯愛之人不可為。
陳石雖有受神魂之傷,但其精力並沒有多少耗損,由五師兄為其疏順紊亂靈息之後便悠悠醒來,而醒來的第一句就是:“好濃的血腥氣,好重的殺孽。”
辜芙蓉一直觀察著場中情形,聽聞石頭突然一句摸不著頭腦的話語,當即便與自己剛才的疑惑關聯了起來,而她又對這種靈異怪誕尤為感興趣。
連忙追問道:“什麽血腥氣,什麽殺孽?你都看到了什麽?”
辜老和兩位師兄當然知道他所說指的是什麽,互相看了一眼已是心照不宣。
其實這件事本來跟陳石幾人沒有多大的關係,那些雜役和藥農一直受四師兄統轄,平時也不會有太多的交際,況且那些人經脈受製,斷無行功之可能,實在不會傷到穀中眾人。而且他們終生都不再可能離開此穀。
但是既然陳石無意之間已經碰到此事,就準備把這一切告訴給他們,不然以他們幾個好奇寶寶的性格,不追根溯源是不可能的。更何況,這些事情遲早也會交代給他們,又沒有什麽好隱瞞的。
辜老攏衣袖攜清明之法揮向陳石,雖然紊亂內息得撫,但神識尚未清明。
問道:“陳石徒兒,你都看到了什麽?”
窗戶已經關上,但陳石還是感覺到一陣清風拂麵而來,神智也清醒了不少,看著堂中坐著的師父和師兄,心緒也寧靜了下來,這才慢慢迴憶道:“死了好多人,到處都是殘肢斷臂,放眼望去全是血流成河,腥臭之氣足以讓人窒息。哪人是誰?為什麽他僅僅看了我一眼,我就再也無法動彈了?仿佛案板魚肉,任人宰割。師父,那便是殺氣嗎?”陳石平日裏對事情也有所揣測,此時親身經曆,自有對應。說著,一臉迷茫的看向師父。
辜老沒有直接迴答陳石所問,而是繼續問道:“你再想想,那是你親眼看到的嗎?”
陳石不免有些疑惑,不是我看到的,難道還能是別人看到的嗎?
忽然心中一道閃電掠過:“我什麽時候親眼見過?”
對,就是親眼所見。
此時的陳石豁然明白,明明不是自己的經曆,也很肯定自己並沒有見過此情此景,可為什麽猶如親身經曆一般?
要說借用別人的眼睛去看向一切,又為何能如此身臨其境??
思索及此,不免有些更為糊塗。
辜芙蓉聽陳石和師父一問一答,她本就有攜景內外的境界,自然能體會話術其中的要義,此時也看向師父,看他怎麽說。
“請師父解惑。”陳石請教道。
辜老心中自是寬慰不少,於浩劫來臨之前突發結締承下一脈本是無賴之舉,奈何上一代人恆象已涸。以現在了解到的陰界鬼族勢力,如若沒有中道博發的天縱奇才,定然是覆敗無疑,更何況,浩劫還並非一定就是鬼族侵占之舉。誰又真敢與千金係於一線呢?
可如今看來,無賴之舉亦為天選之舉。其他人也許不知道,但麵前的三人這幾日的經曆足以詮釋很多人就是這一生也是難以窺之門徑。
“九境通玄秘法第二層色欲交感,乃景象欲求之景,景象又有內外之分。而外景,自然是靈息探查之五感經受的景象。”
頓了頓,又補充說道:“當然也包括除自己之外的裹挾之景,就比如他人的經曆。”
“而內景,即為所攝外景於內識清晰成就。其能知詳細、斷因由、明所以、成見知,而見知即為曆練之功,修行之果。而色欲交感,也就是攜外景神識清明的過程。”
“他日境界所成,當明悟無礙、知行合一。”辜老最後總結道。
陳石聽完,親聞感悟“專注”二字,自有思索。
而辜芙蓉所悟得“知行”二字,也默默整理腦中所想。
楊勇修行道法上可能不及兩人,但聽文思義,無非就“交感”二字最符合自己。經師父拓展經脈之後,身體裏總感覺輕飄飄、空落落的。一吸之間,那遊離於空中的靈韻之力自然沒體而過,一唿之餘雖又隨之流散,但肌體已留靈韻痕跡,經絡骨髓更經受靈韻洗禮,熠熠生輝。
陳石對師父所述境界解釋已然了悟,也明白所看到的血腥煉獄自然就是那雜役所親身經曆之事。這種機緣感識外景,又映像其中,既是攜外景而感內識,也終成內景之象。雖無經曆之途,卻有切身入景之感。
師父說,這也是修行妙趣之一。
如果不考慮自己先前的這一經曆,可不正是這樣嗎?
人的一生其實很短,即使壽數再長也很難曆遍天下山河,更難曉悟明晰之事。色欲交感境界的修士就不一樣了,他可以以內息境界顯現他人所厲所知猶如親臨,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直接複製了他人的經曆猶如自己親臨。
不過,你可能會問。
既然如此便捷,為何世間卻很少有人如此這般?
其實陳石剛剛所厲便是例子。
先不說你有沒有做好知己知彼的準備。貿然受外景衝擊,以自己內識境界不一定承受得住。就好比,你明明隻準備了儲存一盆水的器具,卻要接住洶湧而來的滔天大浪。更不要說,外景所厲越廣,內識之景便越是淩亂,稍有不慎就會像辜芙蓉那般分不清哪些是他人經曆,哪些是自己的經曆。
又可能會有人問,即是經曆見知,又何必分清楚你我呢?不都是經驗支配、決策定奪嗎?
可事實上,你我肯定有別。
男女不同,長幼不同,見知不同,悟盡程度不同。
既然有別,當屬不同。修行修的是自己,寥寥借鑒方為可行,但如果連自己都分不清了,豈不就是走火入魔?
辜老趁此機會又叮囑三人說:“入魔不分層遞,著相即有入魔之虞。”
道法講究逍遙自然,卻並非肆意妄為,更不是隨心所欲。
要時刻分得清楚“我是誰?我在哪兒?我要幹什麽?”
在沒有穩定其紊亂的內息之前,貿然喚醒,極有可能傷及識海,留下隱疾。如果有人先為其平複淩亂內息,趨於平緩之後再睡上一覺養足了精神,再自然醒來為最佳。
這個任務自然又甩手給了五師兄,誰讓他現在閑著呢。
五師兄說幹就幹,就在一邊給陳石療著傷。
雖然說是療傷,但卻並沒有出現楊勇所期待的畫麵,隻是瞧見五師兄雙手分別在石頭周身巡遊,或按、或拍、或點……如此反複,擱後才在腦袋上按摩了好一會,陳石身上沒啥反應,五師兄頭頂之上倒是微微升騰起一陣白霧,把楊勇看得一愣一愣的,非得說這是傳了石頭百十年功力,纏著師父給他也來上一遍。
辜老拗不過他,才把準備給楊勇疏靈散淤六師兄給換了下來。
本來就是把凝聚過於兇盛的靈息以外耗的方法替其消融一些,再輔以血勁百脈之法便無所憂了,楊勇非得鬧騰讓辜老給他傳一些功力,免得落後於石頭。
辜老要是不給他點什麽,豈能對不起親自出手一趟?
既然舒服的修仙日子你不要,那就給你找點罪受。
靈息兇盛,又不是隻有驅散消融一種辦法可取,還可以擴其納容所限嘛。
隻見辜老左手攏火紅氣氳、右手凝蒸騰白氤,左一掌貼合胸腔心脈左近,不消半刻楊勇就有些灼熱得有些受不了了,苦苦有些掙紮,辜老眼疾手快,飛快幾指連點,剛才還欲揮動的胳膊腿,瞬間沒了氣力,軟趴趴的癱在床上。
繼而左手持續自心脈往外延展而去,途徑之處血氣蒸騰、大汗淋漓,辜老右手隨之而覆,蒸騰白氤隨形勢而灼,觸之卻是一片冰涼,正好可以平緩血氣翻滾。
楊勇正稍緩前一刻帶來的嗤痛,享受著片刻的清涼,可還沒等他稍有呻吟,左手行運的方向嗤痛續而贈行,右手後又撫慰灼傷……如此反複,周而複始不下三四次有餘。
周身巡遊一遍便將近半個時辰,如此反複即便是辜老也已經氣喘籲籲,這也是為什麽要替換下六師兄的原因,給自己家孫兒開小灶,豈能假手於他人?哪怕自己的徒弟即使也願意。
幾經折騰過後,楊勇總算還是強撐了過去,情緒上也不再像剛才那般亢奮胡鬧,此刻趴在床上就算辜老的點穴禁錮已然失效,也不想再挪動上半分。
辜老此番為他拓脈行血,還真不亞於將自己苦修的功力傳法渡功給他,如果要以時間來算,至少也讓楊勇便宜得三兩年的苦功。此時的楊勇經脈拓量已經不亞於五氣朝元境界之後的體魄,得知如此過後,楊勇也顧不上疼了,聲情並茂的纏著辜老爺子再來一次。
再來一次肯定是不成了,真有如此捷徑,修行之路上又何至於如此空曠寥寥無人?
其實兩位師兄心裏也明白,並非辜老偏袒,陳石所受之傷本就與形骸無關,即便梳理也僅僅是疏導其自身靈息法力,更無需任何外息引內拓容。加上其五氣朝元境界本就是肌體之極致,屬於拓無可拓。
而楊勇不一樣,是其本身納容不足,而攝取又有富足,消融疏散僅為權益之法,算是白白把獲取的法力消散於空中。才可以像剛才辜老那樣,直接強行拓充經脈納容。
這種方法非修為大成之人方能施展,且條件也極為苛刻。首先是對施法者沒有任何利益,風險反而還挺大的,稍有不慎也許就會傷及經脈、氣息反噬等。屬於是那種吃力不討好的活兒,自然非至親之人不可信,非摯愛之人不可為。
陳石雖有受神魂之傷,但其精力並沒有多少耗損,由五師兄為其疏順紊亂靈息之後便悠悠醒來,而醒來的第一句就是:“好濃的血腥氣,好重的殺孽。”
辜芙蓉一直觀察著場中情形,聽聞石頭突然一句摸不著頭腦的話語,當即便與自己剛才的疑惑關聯了起來,而她又對這種靈異怪誕尤為感興趣。
連忙追問道:“什麽血腥氣,什麽殺孽?你都看到了什麽?”
辜老和兩位師兄當然知道他所說指的是什麽,互相看了一眼已是心照不宣。
其實這件事本來跟陳石幾人沒有多大的關係,那些雜役和藥農一直受四師兄統轄,平時也不會有太多的交際,況且那些人經脈受製,斷無行功之可能,實在不會傷到穀中眾人。而且他們終生都不再可能離開此穀。
但是既然陳石無意之間已經碰到此事,就準備把這一切告訴給他們,不然以他們幾個好奇寶寶的性格,不追根溯源是不可能的。更何況,這些事情遲早也會交代給他們,又沒有什麽好隱瞞的。
辜老攏衣袖攜清明之法揮向陳石,雖然紊亂內息得撫,但神識尚未清明。
問道:“陳石徒兒,你都看到了什麽?”
窗戶已經關上,但陳石還是感覺到一陣清風拂麵而來,神智也清醒了不少,看著堂中坐著的師父和師兄,心緒也寧靜了下來,這才慢慢迴憶道:“死了好多人,到處都是殘肢斷臂,放眼望去全是血流成河,腥臭之氣足以讓人窒息。哪人是誰?為什麽他僅僅看了我一眼,我就再也無法動彈了?仿佛案板魚肉,任人宰割。師父,那便是殺氣嗎?”陳石平日裏對事情也有所揣測,此時親身經曆,自有對應。說著,一臉迷茫的看向師父。
辜老沒有直接迴答陳石所問,而是繼續問道:“你再想想,那是你親眼看到的嗎?”
陳石不免有些疑惑,不是我看到的,難道還能是別人看到的嗎?
忽然心中一道閃電掠過:“我什麽時候親眼見過?”
對,就是親眼所見。
此時的陳石豁然明白,明明不是自己的經曆,也很肯定自己並沒有見過此情此景,可為什麽猶如親身經曆一般?
要說借用別人的眼睛去看向一切,又為何能如此身臨其境??
思索及此,不免有些更為糊塗。
辜芙蓉聽陳石和師父一問一答,她本就有攜景內外的境界,自然能體會話術其中的要義,此時也看向師父,看他怎麽說。
“請師父解惑。”陳石請教道。
辜老心中自是寬慰不少,於浩劫來臨之前突發結締承下一脈本是無賴之舉,奈何上一代人恆象已涸。以現在了解到的陰界鬼族勢力,如若沒有中道博發的天縱奇才,定然是覆敗無疑,更何況,浩劫還並非一定就是鬼族侵占之舉。誰又真敢與千金係於一線呢?
可如今看來,無賴之舉亦為天選之舉。其他人也許不知道,但麵前的三人這幾日的經曆足以詮釋很多人就是這一生也是難以窺之門徑。
“九境通玄秘法第二層色欲交感,乃景象欲求之景,景象又有內外之分。而外景,自然是靈息探查之五感經受的景象。”
頓了頓,又補充說道:“當然也包括除自己之外的裹挾之景,就比如他人的經曆。”
“而內景,即為所攝外景於內識清晰成就。其能知詳細、斷因由、明所以、成見知,而見知即為曆練之功,修行之果。而色欲交感,也就是攜外景神識清明的過程。”
“他日境界所成,當明悟無礙、知行合一。”辜老最後總結道。
陳石聽完,親聞感悟“專注”二字,自有思索。
而辜芙蓉所悟得“知行”二字,也默默整理腦中所想。
楊勇修行道法上可能不及兩人,但聽文思義,無非就“交感”二字最符合自己。經師父拓展經脈之後,身體裏總感覺輕飄飄、空落落的。一吸之間,那遊離於空中的靈韻之力自然沒體而過,一唿之餘雖又隨之流散,但肌體已留靈韻痕跡,經絡骨髓更經受靈韻洗禮,熠熠生輝。
陳石對師父所述境界解釋已然了悟,也明白所看到的血腥煉獄自然就是那雜役所親身經曆之事。這種機緣感識外景,又映像其中,既是攜外景而感內識,也終成內景之象。雖無經曆之途,卻有切身入景之感。
師父說,這也是修行妙趣之一。
如果不考慮自己先前的這一經曆,可不正是這樣嗎?
人的一生其實很短,即使壽數再長也很難曆遍天下山河,更難曉悟明晰之事。色欲交感境界的修士就不一樣了,他可以以內息境界顯現他人所厲所知猶如親臨,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直接複製了他人的經曆猶如自己親臨。
不過,你可能會問。
既然如此便捷,為何世間卻很少有人如此這般?
其實陳石剛剛所厲便是例子。
先不說你有沒有做好知己知彼的準備。貿然受外景衝擊,以自己內識境界不一定承受得住。就好比,你明明隻準備了儲存一盆水的器具,卻要接住洶湧而來的滔天大浪。更不要說,外景所厲越廣,內識之景便越是淩亂,稍有不慎就會像辜芙蓉那般分不清哪些是他人經曆,哪些是自己的經曆。
又可能會有人問,即是經曆見知,又何必分清楚你我呢?不都是經驗支配、決策定奪嗎?
可事實上,你我肯定有別。
男女不同,長幼不同,見知不同,悟盡程度不同。
既然有別,當屬不同。修行修的是自己,寥寥借鑒方為可行,但如果連自己都分不清了,豈不就是走火入魔?
辜老趁此機會又叮囑三人說:“入魔不分層遞,著相即有入魔之虞。”
道法講究逍遙自然,卻並非肆意妄為,更不是隨心所欲。
要時刻分得清楚“我是誰?我在哪兒?我要幹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