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軍事同盟時代
開局一顆頭,爭霸全世界 作者:狂人啊Q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漢進入蒙古草原,引起了俄國強烈的不滿和警覺,修建西伯利亞鐵路的同時,蒙古草原就已經被沙皇盯上了。
大漢的鐵路通到庫倫,在唿倫貝爾推行的牧業模式也帶入這裏,通過唿倫貝爾的牧民向沿線擴散牧場技術,主要就是引入優質綿羊,收獲羊毛。
毛紡織業在大漢也沒發展起來,一個模範工廠還是英國商人建的,結果也不怎麽樣,因為隻有上海這樣的少數城市,趕時髦的買辦們才會穿英國呢子製作的西裝,這種麵料又紮又難受,穿著真不舒服。高檔的羊絨,又不是普通人消費得起的,因此主要是出口,直接出口羊毛。
歐洲人還是比較能接受這種麵料的,英國就是最大的羊毛進口國,隻是現在開始保護澳大利亞羊毛了,讓蒙古羊毛在英國市場競爭力不足,但德國、法國甚至俄國還是願意進口蒙古羊毛的。總之,羊毛的引入,就算不能讓蒙古牧民過上澳大利亞人的生活,但也極大改善了原本赤貧的麵貌。
這讓蒙古經濟快速融入東北,甚至連山西商人的商路,都開始開辟出東北到蒙古路線,因為他們原本賣給蒙古人的鍋碗瓢盆從山西陸運過去,可比在大連、營口采購福建小五金,然後通過鐵路運到庫倫困難多了。
看到大漢在蒙古的擴張,俄國心慌,就開始做小動作。勾搭我大清,但大清不動如山,出於極端保守心態,反而讓他們避免卷入大國爭端,這點奧斯曼帝國就拎不清,一次次以綿羊的身份闖入獅子和老虎的戰場,很多時候奧斯曼其實可以避免被揍的那麽慘的。
但作為一個積極進取的國家,日本卻對跟俄國合作很感興趣。
“英國對我們發出了示警,說日俄有結盟的可能!”
“用他們提醒?”
同樣的情報大漢早收到了。一個武士掌權的國家,被封鎖在本島四島上,不可能不找機會擴張。而且情緒上,日本現在反漢嚴重,賠款3000萬,背上了沉重財政負擔的同時,咬著牙壓迫女工,出口生絲、棉紗,一船船的把貧苦人家的女孩騙到南洋my,換取一些微薄的外匯用來擴充軍備。
這樣的國家真的讓人又可憐,又害怕。連戰爭最起碼的鋼鐵工業都沒有,偏偏最渴望戰爭。日本全國都沒有像樣的鐵礦,鋼產量隻有0.2萬噸,統計學中會被記入其他那一欄。他們的每一艘軍艦,每一把槍,都要靠進口原料加工。
不過日本人也發了戰爭財,戰爭期間,日本的工業品也沒人嫌棄,英國甚至一度向日本訂購過貨輪。但跟大漢和美國的戰爭紅利相比,就微乎其微了,隻能說讓日本迴了一口血。就這,又開始不安分起來。
“英國的意思是,希望跟我們建立軍事同盟。”
英國人在19世紀末開始到處尋求同盟,在跟法俄和解之前,甚至向德國提出了結盟的要求,可威廉二世那個憨憨竟然拒絕了。他罷黜了俾斯麥又拙劣的模仿俾斯麥,俾斯麥當初用跟奧匈結盟,迫使俄國不敢不加入三皇同盟,站在‘更多的那一邊’。威廉二世的手段是不斷擴大艦隊,讓英國害怕從而不敢不站在德國一邊。
英國之所以急著尋找盟友,還是因為相對實力下降,以及歐洲形成的德奧、法俄軍事同盟給英國帶來的不安全感。最終隻在東方,得到了日本這一個盟友。
“結盟可以。但隻能是防禦性質的。英國針對誰?”
“俄國,還有法國。”
毫無疑問還是俄國,俄國人一天不收迴伸向地中海的爪子,英俄一天都不能和解。況且俄國人還在擴張海軍。
“那德國呢?”
“他們沒有提出針對德國的條款。”
“擴大到太平洋,一定要包括美國。”
“為什麽要有美國?”
王圓很不解。
他不懂劉勇強的眼光始終沒放鬆對美國的注視,這是一個潛力恐怖的對手。人口增長速度驚人,南北戰爭的時候也就3000多萬人,短短二十多年,已經6000萬了。隻是一直是個小可愛,權力微弱的聯邦政府無,既不能也沒權力建立強大的軍隊,除非在爆發內戰,否則似乎不太可能成為一個軍事強國。
“英國可能不太願意將衝突擴大到美洲。”
“那就看他怎麽選了。”
英國現在很不安,上次歐戰,讓英國人看到了不結盟根本就不能保護自己,更不用說擴張利益了。法國因與俄國結盟,就能抵擋德國的進攻。俄國因與法國結盟,就能在巴爾幹孤注一擲。英國呢?除了靠傳統影響力對奧斯曼帝國這些弱小國家進行影響之外,在強國中沒有一個盟友。
現在法國跟德國一戰之後,複仇情緒平複下去,開始重新將目光轉向殖民擴張,在非洲跟英國爭奪的很激烈。德國也不甘示弱,法國能幹,德國也行,也開始了殖民擴張步伐。在英國看來,這都是在衝擊和挑戰英國的國際秩序。
法俄結盟,讓英國不得不考慮在麵對法國競爭時候的劣勢,他需要盟友。
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利益在安全麵前,永遠都沒有地位。曆史上的一戰,英國跟法國和解,跟死敵俄國和解,隻是因為德國挑戰了英國的安全,德國要建造跟英國對等的艦隊。否則真正的利益聯係,英國跟德國更緊密,法國反而是主要競爭對手,法國是老牌工業國,有發達的紡織工業,法國還是資本強國,有發達的金融業,這些都跟英國競爭。而德國重工業發達,但輕工業不足,大量進口英國紡織品,同時德國的化工業發達,是英國紡織業的染料供應商。
英國跟法俄和解,最後跟德國開戰,純粹就不是利益衝突,而是安全威脅。
現在跟法國的殖民衝突,意味著跟法俄軍事集團的對立,跟德國的殖民衝突,麵對的是德奧集團,英國很難有安全感。曆史上能找日本結盟,就是這個原因。
但大漢不是日本,有遠超日本的國力,這就是資本。所以大漢不會無條件配合英國的國際政策,他有自己的訴求。
丟給王圓之後,劉勇強就急匆匆迴了皇宮。
福州的皇宮規模不斷擴大,已經將福州城北的金雞山全包了進去,在皇宮裏就能看到大海,在金雞山上修建了觀海亭。
這麽大的皇宮,自然得有主人。最近迎來了一個新主人,是劉永福送來的,以越南郡主名義送來,名叫阮福秀,聽著似乎不像是越南王室的取名風格,但越南國王承認,冊封為郡主,劉勇強也就捏著鼻子認。
還是劉永福會來事,知道以越南王室的名義送女人,劉勇強沒法拒絕,這有政治價值。最讓他滿意的,還是這個阮福秀嫩啊,漂亮,越南怎麽有這麽漂亮的女孩。
年紀過了三十他的欲望就開始下降,到了五十歲,簡直完全成了一個政治機器。對女人的興趣大大降低,所以子嗣一直不旺。
那年從黑龍江騎馬迴來,蔣淑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劉革。當時這個名字引起了外麵不小的猜想,都覺得劉勇強是要革命了,湯武革命的意思,革大清的命,結果之後劉勇強依舊按兵不動,並沒有發起統一戰爭。革是改革的意思,他總不能取個劉改吧?次子則是二夫人李嫻生的,名叫劉開,也引發了猜想,都說當時已經稱帝的劉皇帝要開疆拓土了。卻不知道這隻是開放的意思,劉勇強覺得劉開比劉放(流放)好聽而已。
劉革現在已經十八,自幼接受嚴格的貴族式教育,學習多門語言,明顯是作為儲君培養的。相比另一個兒子劉開,則是在大眾精英學校讀書,同學非富即貴,自幼就建立了龐雜的人脈,很難說哪個更適合當儲君。
除了兩個兒子,還有一個女兒,那真是寶貝的不得了,小的時候,劉勇強批文件的時候都架在自己脖子上。女兒也是李嫻生的,她更年輕一點,身體好。
即便是更年輕的李嫻,劉勇強也許久沒碰過了,確實提不起勁頭。直到碰到阮清秀,劉勇強才知道,他還不老。最近是專寵阮妃,嗯,阮清秀封為貴妃,算是三夫人。他效仿秦始皇,沒有冊封皇後,怕引起宮鬥。所有女人一邊大,都是貴妃。
阮福秀在他的恩寵下,現在肚子已經大了。每天都小心的嗬護著,求神拜佛,希望生個兒子。
“師父。武毅那邊私下跟我透露,朝鮮王室想送一個郡主來伺候您。”
私下,劉三虎還是叫劉勇強師父,他現在還是兵部尚書,這些開國臣子,都得幹到死,不講究任期那一套。劉勇強要用這批人打下一個大大的江山後就完成使命了,長治久安,後繼有人這些事,留給下一代考慮去吧。
“是武毅的想法還是朝鮮王室的想法?”
“應該是朝鮮王室的想法。武毅這個人不會這一套。”
“也對。他現在可是朝鮮的太上皇,宮裏有一個能吹耳邊風的朝鮮女人,對他沒什麽好處。”
說武毅是朝鮮太上皇這話,也就劉勇強敢說。
武毅是常駐朝鮮國欽使,因為他這幾年在朝鮮做的很不錯。幫助朝鮮鎮壓了起義之後,引入了紡織業這個很成功的產業,還幫助朝鮮建立了以事大黨為主的官僚機構,在朝鮮朝野很受愛戴。
民間愛戴他,是紡織業真的在朝鮮落地生根,這裏有適合棉花種植的土壤,有廉價的勞動力,便捷的出海口,以及背靠大漢人均最富裕的東北地區。這大大提高了朝鮮人的生活水平。
有一個親漢的事大黨官僚群體,這批人很多都是從大漢學成歸國的兩班權貴子弟,武毅在朝鮮的政策推行相當順利。還建立起了龐大的普及教育體係,聘請了大量大漢老師。其中最高等的學校,直接漢語教學,反而更受朝鮮高層歡迎,搶著送孩子入學。有權的找關係,有錢的送銀子,平民子弟甚至求學無門。
所以武毅在建完鐵路之後,朝鮮一再挽留他。劉勇強是不太相信朝鮮王室需要一個太上皇的,但有可能是朝鮮官僚需要。依靠武毅掌權的事大黨,最初是跟著閔妃混的。但在日本入侵之後,閔妃的名聲就臭了,差點被扣上紅顏禍水禍國殃民的帽子。還是比較寬厚的武毅保了她。
事大黨的總後台閔妃倒了,強勢的大院君一旦重新掌權,誰知道會不會清算他們。所以武毅扶持上位的開明派官僚集團,是真的不希望他太早離開。再三請求下,劉勇強讓武毅作為欽使,繼續負責幫助朝鮮進行改革。
“那就讓送來吧。嗯,派軍艦去接一下,規格隆重一點!”
同樣朝鮮送王女過來,這有政治價值。
大漢以艦隊迎親,給了朝鮮巨大的麵子,說舉國歡慶太誇張,但報紙上確實是隆重的報道了好多天。
等到名叫李敏珠的朝鮮王女來到福州後,劉勇強看了一眼,再次心動了。
感覺自己年紀越大越把持不住,剛升起了一絲反思,一夜過去,就完全被‘還不能享受享受’的想法取代了。
權力,真的能帶來想象不到的快樂。
朝鮮王女嫁入漢宮的十天後,英國人經過幾個月的慎重考慮,接受了將英漢同盟條約範圍擴大到整個太平洋的建議。
條約規定:
締約國一方受到俄國、法國及美國主動攻擊時,另一方須全力支援,並不得單獨媾和;如果締約國一方受到俄國、法國及美國以外的國家主動攻擊,另一方保持善意中立,但如果該進攻國家得到俄國、法國及美國的支持,締約國雙方應協同作戰直至共同議和;條約有效期為五年,經協商可予延期和修改。
條約自簽訂之日起生效,並立刻公開。作為國際秩序的建立者,英國人向來反對秘密政治。德國卻崇尚秘密政治,直到上次開戰之前,德國才公開了《德奧同盟》條約內容,此前俄國人隻知道德奧結盟,根本不知道具體內容,所以才擔心成為歐洲被孤立的那個,重新加入三皇同盟這個協商性質的框架。
漢英同盟公布之後,立刻引起了世界震動,此前德奧同盟已經公布,法俄同盟雖然沒有公開,但已經沒人懷疑法俄之間的同盟關係。
當漢英同盟公開後,法俄立刻表達了強烈的不滿,因為內容主要就是針對法俄的。兩國隨即進行商討,並不久公開法俄同盟部分內容,法俄針對英漢也有同盟義務,不難猜測,在未公開的條款中,肯定也有針對德奧的內容。
俄國隨後還宣布,他們跟日本也有盟約,竟然建立了《日俄同盟》,根據同盟要求,內容保密。
日本當即向大漢聲明,他們跟俄國的同盟是防禦性質的。日本一邊仇視大漢,一邊恐懼大漢,這種情緒伴隨著日本的整個明治維新過程。跟德國一直懼怕法國複仇一樣,日本也一直擔心大漢會反擊他們,德國人的懼怕更多是防備,日本的懼怕是真正的恐慌,因為德國懼怕的法國是一個稍弱於德國,有能力報複但成功機會不大,日本懼怕的大漢卻是一個實力遠強於日本,不但有能力報複還能滅他的國。日本現在的心態,更像是白江口海戰擔心唐朝報複,豐臣秀吉死後擔心明朝報複一樣的心態。
隻有美國莫名其妙,他們小透明一樣存在感微弱,英漢同盟為什麽將美國和法俄並列。
世界各大國之間,終於形成了德奧、英漢、法俄日三大軍事同盟,國際間的矛盾,正式進入軍事集團對抗階段。
並在幾個月後,出現了一起考研同盟的事件,夏威夷這個很少出現在主流視野中的太平洋東部群島國家,突然爆發了一場衝突,在一個美國甘蔗種植園中,一位華人勞工被美國監工活活打死,隨後其他工人綁了監工要說法,美國領事帶兵包圍了華工。
這起事件很快引起兩國在夏威夷艦隊的響應,紛紛開抵事發的夏威夷島,漢美在夏威夷的第二次海軍對峙事件爆發。
大漢的鐵路通到庫倫,在唿倫貝爾推行的牧業模式也帶入這裏,通過唿倫貝爾的牧民向沿線擴散牧場技術,主要就是引入優質綿羊,收獲羊毛。
毛紡織業在大漢也沒發展起來,一個模範工廠還是英國商人建的,結果也不怎麽樣,因為隻有上海這樣的少數城市,趕時髦的買辦們才會穿英國呢子製作的西裝,這種麵料又紮又難受,穿著真不舒服。高檔的羊絨,又不是普通人消費得起的,因此主要是出口,直接出口羊毛。
歐洲人還是比較能接受這種麵料的,英國就是最大的羊毛進口國,隻是現在開始保護澳大利亞羊毛了,讓蒙古羊毛在英國市場競爭力不足,但德國、法國甚至俄國還是願意進口蒙古羊毛的。總之,羊毛的引入,就算不能讓蒙古牧民過上澳大利亞人的生活,但也極大改善了原本赤貧的麵貌。
這讓蒙古經濟快速融入東北,甚至連山西商人的商路,都開始開辟出東北到蒙古路線,因為他們原本賣給蒙古人的鍋碗瓢盆從山西陸運過去,可比在大連、營口采購福建小五金,然後通過鐵路運到庫倫困難多了。
看到大漢在蒙古的擴張,俄國心慌,就開始做小動作。勾搭我大清,但大清不動如山,出於極端保守心態,反而讓他們避免卷入大國爭端,這點奧斯曼帝國就拎不清,一次次以綿羊的身份闖入獅子和老虎的戰場,很多時候奧斯曼其實可以避免被揍的那麽慘的。
但作為一個積極進取的國家,日本卻對跟俄國合作很感興趣。
“英國對我們發出了示警,說日俄有結盟的可能!”
“用他們提醒?”
同樣的情報大漢早收到了。一個武士掌權的國家,被封鎖在本島四島上,不可能不找機會擴張。而且情緒上,日本現在反漢嚴重,賠款3000萬,背上了沉重財政負擔的同時,咬著牙壓迫女工,出口生絲、棉紗,一船船的把貧苦人家的女孩騙到南洋my,換取一些微薄的外匯用來擴充軍備。
這樣的國家真的讓人又可憐,又害怕。連戰爭最起碼的鋼鐵工業都沒有,偏偏最渴望戰爭。日本全國都沒有像樣的鐵礦,鋼產量隻有0.2萬噸,統計學中會被記入其他那一欄。他們的每一艘軍艦,每一把槍,都要靠進口原料加工。
不過日本人也發了戰爭財,戰爭期間,日本的工業品也沒人嫌棄,英國甚至一度向日本訂購過貨輪。但跟大漢和美國的戰爭紅利相比,就微乎其微了,隻能說讓日本迴了一口血。就這,又開始不安分起來。
“英國的意思是,希望跟我們建立軍事同盟。”
英國人在19世紀末開始到處尋求同盟,在跟法俄和解之前,甚至向德國提出了結盟的要求,可威廉二世那個憨憨竟然拒絕了。他罷黜了俾斯麥又拙劣的模仿俾斯麥,俾斯麥當初用跟奧匈結盟,迫使俄國不敢不加入三皇同盟,站在‘更多的那一邊’。威廉二世的手段是不斷擴大艦隊,讓英國害怕從而不敢不站在德國一邊。
英國之所以急著尋找盟友,還是因為相對實力下降,以及歐洲形成的德奧、法俄軍事同盟給英國帶來的不安全感。最終隻在東方,得到了日本這一個盟友。
“結盟可以。但隻能是防禦性質的。英國針對誰?”
“俄國,還有法國。”
毫無疑問還是俄國,俄國人一天不收迴伸向地中海的爪子,英俄一天都不能和解。況且俄國人還在擴張海軍。
“那德國呢?”
“他們沒有提出針對德國的條款。”
“擴大到太平洋,一定要包括美國。”
“為什麽要有美國?”
王圓很不解。
他不懂劉勇強的眼光始終沒放鬆對美國的注視,這是一個潛力恐怖的對手。人口增長速度驚人,南北戰爭的時候也就3000多萬人,短短二十多年,已經6000萬了。隻是一直是個小可愛,權力微弱的聯邦政府無,既不能也沒權力建立強大的軍隊,除非在爆發內戰,否則似乎不太可能成為一個軍事強國。
“英國可能不太願意將衝突擴大到美洲。”
“那就看他怎麽選了。”
英國現在很不安,上次歐戰,讓英國人看到了不結盟根本就不能保護自己,更不用說擴張利益了。法國因與俄國結盟,就能抵擋德國的進攻。俄國因與法國結盟,就能在巴爾幹孤注一擲。英國呢?除了靠傳統影響力對奧斯曼帝國這些弱小國家進行影響之外,在強國中沒有一個盟友。
現在法國跟德國一戰之後,複仇情緒平複下去,開始重新將目光轉向殖民擴張,在非洲跟英國爭奪的很激烈。德國也不甘示弱,法國能幹,德國也行,也開始了殖民擴張步伐。在英國看來,這都是在衝擊和挑戰英國的國際秩序。
法俄結盟,讓英國不得不考慮在麵對法國競爭時候的劣勢,他需要盟友。
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利益在安全麵前,永遠都沒有地位。曆史上的一戰,英國跟法國和解,跟死敵俄國和解,隻是因為德國挑戰了英國的安全,德國要建造跟英國對等的艦隊。否則真正的利益聯係,英國跟德國更緊密,法國反而是主要競爭對手,法國是老牌工業國,有發達的紡織工業,法國還是資本強國,有發達的金融業,這些都跟英國競爭。而德國重工業發達,但輕工業不足,大量進口英國紡織品,同時德國的化工業發達,是英國紡織業的染料供應商。
英國跟法俄和解,最後跟德國開戰,純粹就不是利益衝突,而是安全威脅。
現在跟法國的殖民衝突,意味著跟法俄軍事集團的對立,跟德國的殖民衝突,麵對的是德奧集團,英國很難有安全感。曆史上能找日本結盟,就是這個原因。
但大漢不是日本,有遠超日本的國力,這就是資本。所以大漢不會無條件配合英國的國際政策,他有自己的訴求。
丟給王圓之後,劉勇強就急匆匆迴了皇宮。
福州的皇宮規模不斷擴大,已經將福州城北的金雞山全包了進去,在皇宮裏就能看到大海,在金雞山上修建了觀海亭。
這麽大的皇宮,自然得有主人。最近迎來了一個新主人,是劉永福送來的,以越南郡主名義送來,名叫阮福秀,聽著似乎不像是越南王室的取名風格,但越南國王承認,冊封為郡主,劉勇強也就捏著鼻子認。
還是劉永福會來事,知道以越南王室的名義送女人,劉勇強沒法拒絕,這有政治價值。最讓他滿意的,還是這個阮福秀嫩啊,漂亮,越南怎麽有這麽漂亮的女孩。
年紀過了三十他的欲望就開始下降,到了五十歲,簡直完全成了一個政治機器。對女人的興趣大大降低,所以子嗣一直不旺。
那年從黑龍江騎馬迴來,蔣淑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劉革。當時這個名字引起了外麵不小的猜想,都覺得劉勇強是要革命了,湯武革命的意思,革大清的命,結果之後劉勇強依舊按兵不動,並沒有發起統一戰爭。革是改革的意思,他總不能取個劉改吧?次子則是二夫人李嫻生的,名叫劉開,也引發了猜想,都說當時已經稱帝的劉皇帝要開疆拓土了。卻不知道這隻是開放的意思,劉勇強覺得劉開比劉放(流放)好聽而已。
劉革現在已經十八,自幼接受嚴格的貴族式教育,學習多門語言,明顯是作為儲君培養的。相比另一個兒子劉開,則是在大眾精英學校讀書,同學非富即貴,自幼就建立了龐雜的人脈,很難說哪個更適合當儲君。
除了兩個兒子,還有一個女兒,那真是寶貝的不得了,小的時候,劉勇強批文件的時候都架在自己脖子上。女兒也是李嫻生的,她更年輕一點,身體好。
即便是更年輕的李嫻,劉勇強也許久沒碰過了,確實提不起勁頭。直到碰到阮清秀,劉勇強才知道,他還不老。最近是專寵阮妃,嗯,阮清秀封為貴妃,算是三夫人。他效仿秦始皇,沒有冊封皇後,怕引起宮鬥。所有女人一邊大,都是貴妃。
阮福秀在他的恩寵下,現在肚子已經大了。每天都小心的嗬護著,求神拜佛,希望生個兒子。
“師父。武毅那邊私下跟我透露,朝鮮王室想送一個郡主來伺候您。”
私下,劉三虎還是叫劉勇強師父,他現在還是兵部尚書,這些開國臣子,都得幹到死,不講究任期那一套。劉勇強要用這批人打下一個大大的江山後就完成使命了,長治久安,後繼有人這些事,留給下一代考慮去吧。
“是武毅的想法還是朝鮮王室的想法?”
“應該是朝鮮王室的想法。武毅這個人不會這一套。”
“也對。他現在可是朝鮮的太上皇,宮裏有一個能吹耳邊風的朝鮮女人,對他沒什麽好處。”
說武毅是朝鮮太上皇這話,也就劉勇強敢說。
武毅是常駐朝鮮國欽使,因為他這幾年在朝鮮做的很不錯。幫助朝鮮鎮壓了起義之後,引入了紡織業這個很成功的產業,還幫助朝鮮建立了以事大黨為主的官僚機構,在朝鮮朝野很受愛戴。
民間愛戴他,是紡織業真的在朝鮮落地生根,這裏有適合棉花種植的土壤,有廉價的勞動力,便捷的出海口,以及背靠大漢人均最富裕的東北地區。這大大提高了朝鮮人的生活水平。
有一個親漢的事大黨官僚群體,這批人很多都是從大漢學成歸國的兩班權貴子弟,武毅在朝鮮的政策推行相當順利。還建立起了龐大的普及教育體係,聘請了大量大漢老師。其中最高等的學校,直接漢語教學,反而更受朝鮮高層歡迎,搶著送孩子入學。有權的找關係,有錢的送銀子,平民子弟甚至求學無門。
所以武毅在建完鐵路之後,朝鮮一再挽留他。劉勇強是不太相信朝鮮王室需要一個太上皇的,但有可能是朝鮮官僚需要。依靠武毅掌權的事大黨,最初是跟著閔妃混的。但在日本入侵之後,閔妃的名聲就臭了,差點被扣上紅顏禍水禍國殃民的帽子。還是比較寬厚的武毅保了她。
事大黨的總後台閔妃倒了,強勢的大院君一旦重新掌權,誰知道會不會清算他們。所以武毅扶持上位的開明派官僚集團,是真的不希望他太早離開。再三請求下,劉勇強讓武毅作為欽使,繼續負責幫助朝鮮進行改革。
“那就讓送來吧。嗯,派軍艦去接一下,規格隆重一點!”
同樣朝鮮送王女過來,這有政治價值。
大漢以艦隊迎親,給了朝鮮巨大的麵子,說舉國歡慶太誇張,但報紙上確實是隆重的報道了好多天。
等到名叫李敏珠的朝鮮王女來到福州後,劉勇強看了一眼,再次心動了。
感覺自己年紀越大越把持不住,剛升起了一絲反思,一夜過去,就完全被‘還不能享受享受’的想法取代了。
權力,真的能帶來想象不到的快樂。
朝鮮王女嫁入漢宮的十天後,英國人經過幾個月的慎重考慮,接受了將英漢同盟條約範圍擴大到整個太平洋的建議。
條約規定:
締約國一方受到俄國、法國及美國主動攻擊時,另一方須全力支援,並不得單獨媾和;如果締約國一方受到俄國、法國及美國以外的國家主動攻擊,另一方保持善意中立,但如果該進攻國家得到俄國、法國及美國的支持,締約國雙方應協同作戰直至共同議和;條約有效期為五年,經協商可予延期和修改。
條約自簽訂之日起生效,並立刻公開。作為國際秩序的建立者,英國人向來反對秘密政治。德國卻崇尚秘密政治,直到上次開戰之前,德國才公開了《德奧同盟》條約內容,此前俄國人隻知道德奧結盟,根本不知道具體內容,所以才擔心成為歐洲被孤立的那個,重新加入三皇同盟這個協商性質的框架。
漢英同盟公布之後,立刻引起了世界震動,此前德奧同盟已經公布,法俄同盟雖然沒有公開,但已經沒人懷疑法俄之間的同盟關係。
當漢英同盟公開後,法俄立刻表達了強烈的不滿,因為內容主要就是針對法俄的。兩國隨即進行商討,並不久公開法俄同盟部分內容,法俄針對英漢也有同盟義務,不難猜測,在未公開的條款中,肯定也有針對德奧的內容。
俄國隨後還宣布,他們跟日本也有盟約,竟然建立了《日俄同盟》,根據同盟要求,內容保密。
日本當即向大漢聲明,他們跟俄國的同盟是防禦性質的。日本一邊仇視大漢,一邊恐懼大漢,這種情緒伴隨著日本的整個明治維新過程。跟德國一直懼怕法國複仇一樣,日本也一直擔心大漢會反擊他們,德國人的懼怕更多是防備,日本的懼怕是真正的恐慌,因為德國懼怕的法國是一個稍弱於德國,有能力報複但成功機會不大,日本懼怕的大漢卻是一個實力遠強於日本,不但有能力報複還能滅他的國。日本現在的心態,更像是白江口海戰擔心唐朝報複,豐臣秀吉死後擔心明朝報複一樣的心態。
隻有美國莫名其妙,他們小透明一樣存在感微弱,英漢同盟為什麽將美國和法俄並列。
世界各大國之間,終於形成了德奧、英漢、法俄日三大軍事同盟,國際間的矛盾,正式進入軍事集團對抗階段。
並在幾個月後,出現了一起考研同盟的事件,夏威夷這個很少出現在主流視野中的太平洋東部群島國家,突然爆發了一場衝突,在一個美國甘蔗種植園中,一位華人勞工被美國監工活活打死,隨後其他工人綁了監工要說法,美國領事帶兵包圍了華工。
這起事件很快引起兩國在夏威夷艦隊的響應,紛紛開抵事發的夏威夷島,漢美在夏威夷的第二次海軍對峙事件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