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劉玄德出馬攜手,陳元龍隨之赴宴
三國:劉備輔翼,助他再造大漢 作者:耳機喜歡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煙塵漸散,陳登整肅衣冠,紫綬冠在朝陽下泛著暗沉的光。他輕夾馬腹,領著使團緩緩前行。馬蹄踏在夯實的官道上,每一步都仿佛踏在緊繃的弦上。
對麵那玄色身影忽然催馬上前,赤紅大氅在風中獵獵作響。陳登瞳孔微縮——那人竟單騎脫離儀仗,如離弦之箭般直衝而來。他下意識攥緊韁繩,指節因用力而發白。
";來者可是陳登陳元龍?";
清朗的聲音破空而至。陳登抬眼望去,隻見來人已勒馬立於三丈之外。晨光斜照在那張棱角分明的臉上,劍眉下一雙眸子亮如寒星,唇角含著三分笑意,卻讓人無端想起鞘中半出的利劍。
陳登翻身下馬,廣袖翻飛間已行至道路中央。他深揖及地,腰間組玉佩叮咚相擊:";徐州別駕陳登,拜見劉青州。";
劉備幾乎同時落馬。玄色錦靴踏碎道旁霜花,他搶步上前托住陳登雙臂。陳登隻覺一股不容抗拒的力道傳來,自己已被穩穩扶起。近在咫尺的唿吸間,他聞到對方身上淡淡的沉水香,混雜著鐵器特有的冷冽氣息。
";元龍先生遠來辛苦。";劉備的聲音忽然壓低,溫熱氣息拂過陳登耳畔,";陶恭祖可還安好?";這問候來得突兀,陳登卻從對方驟然收緊的指間讀出了未盡之意。
陳登麵色如常,唇角噙著恰到好處的淺笑。他借著整理袖口的機會不著痕跡地後撤半步,玉組佩在晨光中劃出清冷的弧線。
";陶公雖年近古稀,倒比許多後生更精神矍鑠。";他抬手虛引東方,廣袖垂落如雲,";昨日還親自校閱徐州精兵,仍能策馬嫻熟不輸當年西涼平叛。";
劉備聞言朗笑,赤氅在風中翻卷如焰。他忽然伸手拂去陳登肩頭並不存在的塵埃,指尖在紫綬冠纓帶旁稍作停頓:";如此甚好。青州新得幾株百年好山參,正好托元龍帶迴郯縣,敬奉陶公。";
陳登眸光微動,忽然深深揖下,借著行禮動作掩去眼中思量:";玄德公仁厚,登代陶公拜謝。";
劉備忽執陳登之手,赤氅翻卷間已攜他轉向後方儀仗。陳登隻覺掌心傳來不容推拒的溫熱,織錦箭袖下那五指如鐵箍般堅定,卻偏在腕骨處留了三分餘力——恰是既能顯親厚又不至令人吃痛的力道。
";諸君且看!";劉備清越之聲穿林渡野,驚起道旁寒鴉數隻,";此乃名動淮泗的陳元龍,今日屈尊而來,實乃我青州之幸!";
蹄鐵之聲驟起。
隻見十丈外文武隊列如退潮般齊刷刷下馬,甲胄與玉佩碰撞之聲錯落有致。
劉備忽然鬆開陳登的手,轉身向身後隊列中一位身著靛藍錦袍的將領招手:";元龍且看,此乃我同宗兄弟劉彥劉德然。";他眼中閃過一絲追憶之色,指尖在腰間玉帶扣上輕叩兩下,";早年正是德然之父,在下叔父慷慨資助,備方得拜盧公子幹門下求學。";
陳登目光微轉,見那將領約莫三十出頭,麵容與劉備有三分相似,卻更顯文秀。劉彥上前時步伐方正,腰間佩劍的纏繩已然磨得發白,顯是常年習武之人。
";登居徐州多年,亦曾久聞劉德然之名。";陳登廣袖垂落如鶴翼翻飛,行了個標準的士人禮,";德然公助玄德公從微末之中起事,乃至如今。須知天下已有傳言,言二位乃涿郡劉氏';雙璧並耀';之佳話,徐州淮泗學子至今傳頌。";
";此乃備二弟關雲長。";劉備引著陳登轉向右首。紅臉長髯的將領正捋須而立,丹鳳眼微眯如刀裁細縫。陳登剛要行禮,忽見青龍偃月刀在朝陽下折射出一道寒光,正落在他腳前三寸之地——這距離把握得妙到毫巔,既顯威勢又不失禮節。
張飛突然從關羽身後探出頭來,鐵甲鏗鏘作響:";俺乃燕人張翼德!";聲如雷霆炸響,驚得陳登身後隨從險些跌落馬鞍。陳登卻紋絲不動,反而向前半步,借著整理腰間玉組佩的動作,讓陽光恰好映在玉佩螭龍紋上:";久聞當年諸侯營中,張翼德大罵袁公路的威名,今日得見,果然不凡。";
郭嘉倚在青驄馬側,酒葫蘆懸在指尖將墜未墜。他眯著醉眼望向道路中央的二道身影,忽然輕笑一聲,喉間酒氣混著晨霧嗬出白煙。身旁程昱斜睨過來,卻見這浪子正用袖口擦拭葫蘆口,仿佛方才那聲笑隻是幻覺。
";好個陳元龍。";賈詡在隊列最末低語,枯瘦手指撚著灰白胡須。他聲音輕得如同落葉觸地,卻讓身旁閉目養神的戲誌才驟然睜眼。兩人目光一觸即分,各自在對方眼底讀出了同樣的警覺——徐州使者這手";袁術舊事";提得刁鑽,既捧了劉備陣營的銳氣,又暗戳陶謙當年不與袁術合流的立場。
“誰不知道當年翼德將軍因袁公路不發糧草事大罵袁公路,四世三公也成了土雞瓦犬。這陳元龍卻獨獨要提此事。”程昱陰影下的眼皮一抖,露出少有的一抹陰鷙。
麾下文武,賈詡、程昱、郭嘉……黃忠、太史慈、典韋、牽招……劉備一一介紹完畢方停。
隻見劉備廣袖一展,赤氅在風中劃出流霞般的弧線。他忽然執起陳登手腕:";元龍遠來風塵未洗,備已在府中略備薄酒。";指尖在陳登腕間輕輕一壓,";青州新釀,正待知味之人品評。";
陳登腰間玉佩輕顫,紫綬冠纓帶隨風拂過劉備手背。他忽然後撤半步,廣袖翻飛間行了個標準的謝禮:";玄德公盛情,登本不該辭。";抬起眼時,眸中精光如劍出匣,";隻是陶公臨行再三叮囑,需先將陶公文書......";
";哈!";劉備笑聲清越如鶴唳九霄,赤氅猛地鼓蕩如戰旗。他竟直接攬過陳登肩膀,織金箭袖下的力道讓徐州使者不得不順勢轉身。
“你我兩家乃是友盟,當年十九路諸侯軍中,陶公曾與備同列。何況今日在下初見元龍,深覺相投,如何要先談公事?”
“既蒙玄德公厚愛...";陳登唇角揚起恰到好處的弧度,眼角細紋裏藏著三分無奈七分警惕,";登便鬥膽叨擾了。";
對麵那玄色身影忽然催馬上前,赤紅大氅在風中獵獵作響。陳登瞳孔微縮——那人竟單騎脫離儀仗,如離弦之箭般直衝而來。他下意識攥緊韁繩,指節因用力而發白。
";來者可是陳登陳元龍?";
清朗的聲音破空而至。陳登抬眼望去,隻見來人已勒馬立於三丈之外。晨光斜照在那張棱角分明的臉上,劍眉下一雙眸子亮如寒星,唇角含著三分笑意,卻讓人無端想起鞘中半出的利劍。
陳登翻身下馬,廣袖翻飛間已行至道路中央。他深揖及地,腰間組玉佩叮咚相擊:";徐州別駕陳登,拜見劉青州。";
劉備幾乎同時落馬。玄色錦靴踏碎道旁霜花,他搶步上前托住陳登雙臂。陳登隻覺一股不容抗拒的力道傳來,自己已被穩穩扶起。近在咫尺的唿吸間,他聞到對方身上淡淡的沉水香,混雜著鐵器特有的冷冽氣息。
";元龍先生遠來辛苦。";劉備的聲音忽然壓低,溫熱氣息拂過陳登耳畔,";陶恭祖可還安好?";這問候來得突兀,陳登卻從對方驟然收緊的指間讀出了未盡之意。
陳登麵色如常,唇角噙著恰到好處的淺笑。他借著整理袖口的機會不著痕跡地後撤半步,玉組佩在晨光中劃出清冷的弧線。
";陶公雖年近古稀,倒比許多後生更精神矍鑠。";他抬手虛引東方,廣袖垂落如雲,";昨日還親自校閱徐州精兵,仍能策馬嫻熟不輸當年西涼平叛。";
劉備聞言朗笑,赤氅在風中翻卷如焰。他忽然伸手拂去陳登肩頭並不存在的塵埃,指尖在紫綬冠纓帶旁稍作停頓:";如此甚好。青州新得幾株百年好山參,正好托元龍帶迴郯縣,敬奉陶公。";
陳登眸光微動,忽然深深揖下,借著行禮動作掩去眼中思量:";玄德公仁厚,登代陶公拜謝。";
劉備忽執陳登之手,赤氅翻卷間已攜他轉向後方儀仗。陳登隻覺掌心傳來不容推拒的溫熱,織錦箭袖下那五指如鐵箍般堅定,卻偏在腕骨處留了三分餘力——恰是既能顯親厚又不至令人吃痛的力道。
";諸君且看!";劉備清越之聲穿林渡野,驚起道旁寒鴉數隻,";此乃名動淮泗的陳元龍,今日屈尊而來,實乃我青州之幸!";
蹄鐵之聲驟起。
隻見十丈外文武隊列如退潮般齊刷刷下馬,甲胄與玉佩碰撞之聲錯落有致。
劉備忽然鬆開陳登的手,轉身向身後隊列中一位身著靛藍錦袍的將領招手:";元龍且看,此乃我同宗兄弟劉彥劉德然。";他眼中閃過一絲追憶之色,指尖在腰間玉帶扣上輕叩兩下,";早年正是德然之父,在下叔父慷慨資助,備方得拜盧公子幹門下求學。";
陳登目光微轉,見那將領約莫三十出頭,麵容與劉備有三分相似,卻更顯文秀。劉彥上前時步伐方正,腰間佩劍的纏繩已然磨得發白,顯是常年習武之人。
";登居徐州多年,亦曾久聞劉德然之名。";陳登廣袖垂落如鶴翼翻飛,行了個標準的士人禮,";德然公助玄德公從微末之中起事,乃至如今。須知天下已有傳言,言二位乃涿郡劉氏';雙璧並耀';之佳話,徐州淮泗學子至今傳頌。";
";此乃備二弟關雲長。";劉備引著陳登轉向右首。紅臉長髯的將領正捋須而立,丹鳳眼微眯如刀裁細縫。陳登剛要行禮,忽見青龍偃月刀在朝陽下折射出一道寒光,正落在他腳前三寸之地——這距離把握得妙到毫巔,既顯威勢又不失禮節。
張飛突然從關羽身後探出頭來,鐵甲鏗鏘作響:";俺乃燕人張翼德!";聲如雷霆炸響,驚得陳登身後隨從險些跌落馬鞍。陳登卻紋絲不動,反而向前半步,借著整理腰間玉組佩的動作,讓陽光恰好映在玉佩螭龍紋上:";久聞當年諸侯營中,張翼德大罵袁公路的威名,今日得見,果然不凡。";
郭嘉倚在青驄馬側,酒葫蘆懸在指尖將墜未墜。他眯著醉眼望向道路中央的二道身影,忽然輕笑一聲,喉間酒氣混著晨霧嗬出白煙。身旁程昱斜睨過來,卻見這浪子正用袖口擦拭葫蘆口,仿佛方才那聲笑隻是幻覺。
";好個陳元龍。";賈詡在隊列最末低語,枯瘦手指撚著灰白胡須。他聲音輕得如同落葉觸地,卻讓身旁閉目養神的戲誌才驟然睜眼。兩人目光一觸即分,各自在對方眼底讀出了同樣的警覺——徐州使者這手";袁術舊事";提得刁鑽,既捧了劉備陣營的銳氣,又暗戳陶謙當年不與袁術合流的立場。
“誰不知道當年翼德將軍因袁公路不發糧草事大罵袁公路,四世三公也成了土雞瓦犬。這陳元龍卻獨獨要提此事。”程昱陰影下的眼皮一抖,露出少有的一抹陰鷙。
麾下文武,賈詡、程昱、郭嘉……黃忠、太史慈、典韋、牽招……劉備一一介紹完畢方停。
隻見劉備廣袖一展,赤氅在風中劃出流霞般的弧線。他忽然執起陳登手腕:";元龍遠來風塵未洗,備已在府中略備薄酒。";指尖在陳登腕間輕輕一壓,";青州新釀,正待知味之人品評。";
陳登腰間玉佩輕顫,紫綬冠纓帶隨風拂過劉備手背。他忽然後撤半步,廣袖翻飛間行了個標準的謝禮:";玄德公盛情,登本不該辭。";抬起眼時,眸中精光如劍出匣,";隻是陶公臨行再三叮囑,需先將陶公文書......";
";哈!";劉備笑聲清越如鶴唳九霄,赤氅猛地鼓蕩如戰旗。他竟直接攬過陳登肩膀,織金箭袖下的力道讓徐州使者不得不順勢轉身。
“你我兩家乃是友盟,當年十九路諸侯軍中,陶公曾與備同列。何況今日在下初見元龍,深覺相投,如何要先談公事?”
“既蒙玄德公厚愛...";陳登唇角揚起恰到好處的弧度,眼角細紋裏藏著三分無奈七分警惕,";登便鬥膽叨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