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贈別
跟著莫大遊曆笑傲江湖 作者:青梅綠茶殺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83章 贈別
李宗德道:
“那時我也是天真,以為看了彩虹,或許還能遇見天神賜下福祉,保佑你平安健康。再不濟也能讓你心情變好,心情好了,病也能好快些。”
李高平笑了笑道:
“那天之後病確實好得快了些。。”
李宗德笑道:
“那是藥好。”
李高平嘿嘿一笑道:
“你家養的小公雞也香。”
郭天雲打趣道:
“怕是師兄嘴饞了故意裝病騙吃的吧!”
米為義立即附和道:
“一定是這樣!”
李高平道:
“病好了是有點不想起來,還想再吃幾口肉,就是藥太苦了。”
唐寅也不由得迴憶起自己的童年,父母俱在,可以撒潑打滾,病了也有人照顧,哪怕困了,也可以靠在父母親的懷抱裏安穩睡著。
迴想童年,最是讓人傷情,父母早已辭世,音容笑貌竟已有些模糊了,那時候他們長什麽樣子?我又是什麽樣子?
一時迴憶不起,再想到自己成為孤家寡人後的醉生夢死無端放蕩,莫名生起一股對自己的恨意。又看這滿園殘花,心中忽而湧起一陣悲情,開口道:
“揾淚問花雨,東風何勁疾!
香飄在前日,枉來園下啼。
風流空自許,疏狂醉途迷。
情深難度日,暗愁悲心戚。“
林風庭道:
“唐先生是想起什麽事了嗎?”
唐寅道:
“前塵往事總催淚,難免困擾。想仔細迴想,將點點滴滴收藏留念,迴憶卻又模糊了,總想不起那一張張日思夜想的麵龐,就連他們的聲音是什麽樣的,說過怎樣的話,我都已記不太清了。反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人物,時不時地還能想起一兩個。”
向大年道:
“我也想不起當年對我照顧疼愛的鄰家阿姐長什麽樣子了。她嫁到哪裏、嫁給了誰,我都不太清楚。隻記得她給我摘梨,摘櫻桃和刺泡兒,還為我梳頭紮頭發。
每次迴家我都來去匆匆,總會忘記做很多事,留下不少遺憾。常想再見她一麵,卻不在家鄉。
也不好寫信打聽她的下落,怕引人誤會,也怕見麵後尷尬找不到話說,更怕見了麵,她就不再是“她”了。
這人啊,經年不見,互相之間就隻是一道符號,記掛著,念叨著,這也挺好,就這樣吧。”
唐寅道:
“就憑著這點念想過活了,就怕連這點念想也忘幹淨了,到時候我該想誰?我又該惦念誰?”
林風庭道:
“隻有‘勸君多勉勵,努力加餐飯’了,照顧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若想尋個寄托,養些貓狗都是不錯,哪怕續弦再娶,找個人搭夥過日子也成。”
唐寅搖了搖頭,餘光卻瞥見書案,上麵是自己才剛起了個頭的畫作,便起身走去,撚筆添黑,一點點地勾勒起來。
眾人也都十分好奇,這位名滿蘇杭的才子是怎麽畫畫的,紛紛湊了過去。
唐寅筆觸很有觀賞性,輕快流暢,細膩的同時又十分凝練,廖廖幾筆,就將原已畫好的遠山輪廓勾勒清晰,並在山下方拉了幾條波浪,一片小湖立馬成形。
他再把墨汁化水,在紙上暈開,雲霧立即鋪展,將山水的意境盤活,虛實遠近的變化躍然紙上,十分生動,極富意境。
他再細細勾點描摹,山石,草樹一一呈現,又再在湖邊下了番功夫,立馬就出現一舟一漁翁,一柳一樵農。補上幾隻飛燕,便將春日的欣欣氣充分展現。
他似還有不滿,行筆不停,又在春湖之旁山林之下畫了塊禾田,一個健壯的漢子正吆喝水牛在田中翻犁。
田邊還有三個放紙鳶的小孩嘻笑奔跑,神態鮮活,須眉畢現。
他似仍舊不滿,又在山間落筆,不久幾間茅舍便出現在畫中,生活氣息撲麵,直叫人喜愛非常,挪不開眼睛。
畫完一幅,他又畫一幅,這迴風格卻是迥異,先以蒼勁的線條畫出一塊奇石,又以輕柔的筆觸幾筆帶出綻放的蘭花。最後他又細細描摹,很快就有兩隻威武雄壯的蟋蟀出現,並互相對峙,似乎大戰一觸即發。
……
唐寅畫了很久,午後總該迎來夕陽,天色總要陷入昏黑。
林言早點了油燈,如豆般的燈火在劈啪聲中跳動,讓本就昏暗的屋內更顯昏沉。燈油的氣味總不免刺鼻,這是易燃易爆品常有的通病,聞多了容易讓人覺得反胃。
唐寅終於停筆,月已上中天,窗外蟲唱鴞鳴,時不時有野貓嘶嚎。
唐寅把最後一幅蘭溪浣紗圖吹幹,道:
“說來也不怕你們笑話,隻這三張紙,都還是向鄰家借來的,故隻畫了三幅,居然一幅也沒廢,運氣倒還真好。
不過這三幅畫在我這一生所畫的作品中,隻勉強算得上是中等,其一便是我年老久病,筆力衰退,手已經不穩了。
其二則是我許久未能出行,靈思幾竭,沒太多新的見地,隻有畫些尋常的東西了。
這第三,就是時間上太趕了,很多細節沒考慮清楚就匆匆下筆,雖盡力彌補了,可難臻難善,終有不足。
隻此三幅作品聊表些許心意,還請你們不要嫌棄!”
人家畫了這麽久,大家自然不會拂了他的好意。而且唐寅的畫作大家早就有心求取,隻是看他身體抱恙又精神疲憊,不忍也不好意思開口罷了。
向大年恭敬上,前雙手接過畫,轉交給米為義後又從袖中掏出一把折扇,道:
“禮尚往來,這把折扇是我今天在街上淘渙來的,扇骨應該是唐宋時期的古物,材質並不如何貴重,但勝在保存完好。扇麵就差了些,應該是本朝洪武時期的,也就這幾個字稍有點看頭。”
唐寅連連推辭,劉伯溫的字才叫稍有些看頭?但卻拗不過向大年把折扇強塞進他手裏。
李高平也準備了禮物,從放在桌旁的食盒最底下一層取出一對汝窯筆洗,道:
“這筆洗顏色頗好,也請唐先生不要推辭。”
唐寅還未開口,林言和林語就已拿出一套畫筆和十幾種珍貴的顏料。
唐寅眼都看直了,這筆且不說了,光這筆洗怕是都夠買下他的半座桃花庵了,那些顏料也頗為不凡,不比同等重量的金子差到哪裏。
林風庭沒什麽可送的,悄悄扣了個碗,碗底下放了幾張銀票。
吃也吃了聊也聊了,禮也送出去了,天色已晚,眾人起身告辭。
“下次再到蘇州,你們一定要再過來呀!我帶你們四處逛逛。”
“一定,唐先生也要多保重,咱們後會有期!”
李宗德道:
“那時我也是天真,以為看了彩虹,或許還能遇見天神賜下福祉,保佑你平安健康。再不濟也能讓你心情變好,心情好了,病也能好快些。”
李高平笑了笑道:
“那天之後病確實好得快了些。。”
李宗德笑道:
“那是藥好。”
李高平嘿嘿一笑道:
“你家養的小公雞也香。”
郭天雲打趣道:
“怕是師兄嘴饞了故意裝病騙吃的吧!”
米為義立即附和道:
“一定是這樣!”
李高平道:
“病好了是有點不想起來,還想再吃幾口肉,就是藥太苦了。”
唐寅也不由得迴憶起自己的童年,父母俱在,可以撒潑打滾,病了也有人照顧,哪怕困了,也可以靠在父母親的懷抱裏安穩睡著。
迴想童年,最是讓人傷情,父母早已辭世,音容笑貌竟已有些模糊了,那時候他們長什麽樣子?我又是什麽樣子?
一時迴憶不起,再想到自己成為孤家寡人後的醉生夢死無端放蕩,莫名生起一股對自己的恨意。又看這滿園殘花,心中忽而湧起一陣悲情,開口道:
“揾淚問花雨,東風何勁疾!
香飄在前日,枉來園下啼。
風流空自許,疏狂醉途迷。
情深難度日,暗愁悲心戚。“
林風庭道:
“唐先生是想起什麽事了嗎?”
唐寅道:
“前塵往事總催淚,難免困擾。想仔細迴想,將點點滴滴收藏留念,迴憶卻又模糊了,總想不起那一張張日思夜想的麵龐,就連他們的聲音是什麽樣的,說過怎樣的話,我都已記不太清了。反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人物,時不時地還能想起一兩個。”
向大年道:
“我也想不起當年對我照顧疼愛的鄰家阿姐長什麽樣子了。她嫁到哪裏、嫁給了誰,我都不太清楚。隻記得她給我摘梨,摘櫻桃和刺泡兒,還為我梳頭紮頭發。
每次迴家我都來去匆匆,總會忘記做很多事,留下不少遺憾。常想再見她一麵,卻不在家鄉。
也不好寫信打聽她的下落,怕引人誤會,也怕見麵後尷尬找不到話說,更怕見了麵,她就不再是“她”了。
這人啊,經年不見,互相之間就隻是一道符號,記掛著,念叨著,這也挺好,就這樣吧。”
唐寅道:
“就憑著這點念想過活了,就怕連這點念想也忘幹淨了,到時候我該想誰?我又該惦念誰?”
林風庭道:
“隻有‘勸君多勉勵,努力加餐飯’了,照顧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若想尋個寄托,養些貓狗都是不錯,哪怕續弦再娶,找個人搭夥過日子也成。”
唐寅搖了搖頭,餘光卻瞥見書案,上麵是自己才剛起了個頭的畫作,便起身走去,撚筆添黑,一點點地勾勒起來。
眾人也都十分好奇,這位名滿蘇杭的才子是怎麽畫畫的,紛紛湊了過去。
唐寅筆觸很有觀賞性,輕快流暢,細膩的同時又十分凝練,廖廖幾筆,就將原已畫好的遠山輪廓勾勒清晰,並在山下方拉了幾條波浪,一片小湖立馬成形。
他再把墨汁化水,在紙上暈開,雲霧立即鋪展,將山水的意境盤活,虛實遠近的變化躍然紙上,十分生動,極富意境。
他再細細勾點描摹,山石,草樹一一呈現,又再在湖邊下了番功夫,立馬就出現一舟一漁翁,一柳一樵農。補上幾隻飛燕,便將春日的欣欣氣充分展現。
他似還有不滿,行筆不停,又在春湖之旁山林之下畫了塊禾田,一個健壯的漢子正吆喝水牛在田中翻犁。
田邊還有三個放紙鳶的小孩嘻笑奔跑,神態鮮活,須眉畢現。
他似仍舊不滿,又在山間落筆,不久幾間茅舍便出現在畫中,生活氣息撲麵,直叫人喜愛非常,挪不開眼睛。
畫完一幅,他又畫一幅,這迴風格卻是迥異,先以蒼勁的線條畫出一塊奇石,又以輕柔的筆觸幾筆帶出綻放的蘭花。最後他又細細描摹,很快就有兩隻威武雄壯的蟋蟀出現,並互相對峙,似乎大戰一觸即發。
……
唐寅畫了很久,午後總該迎來夕陽,天色總要陷入昏黑。
林言早點了油燈,如豆般的燈火在劈啪聲中跳動,讓本就昏暗的屋內更顯昏沉。燈油的氣味總不免刺鼻,這是易燃易爆品常有的通病,聞多了容易讓人覺得反胃。
唐寅終於停筆,月已上中天,窗外蟲唱鴞鳴,時不時有野貓嘶嚎。
唐寅把最後一幅蘭溪浣紗圖吹幹,道:
“說來也不怕你們笑話,隻這三張紙,都還是向鄰家借來的,故隻畫了三幅,居然一幅也沒廢,運氣倒還真好。
不過這三幅畫在我這一生所畫的作品中,隻勉強算得上是中等,其一便是我年老久病,筆力衰退,手已經不穩了。
其二則是我許久未能出行,靈思幾竭,沒太多新的見地,隻有畫些尋常的東西了。
這第三,就是時間上太趕了,很多細節沒考慮清楚就匆匆下筆,雖盡力彌補了,可難臻難善,終有不足。
隻此三幅作品聊表些許心意,還請你們不要嫌棄!”
人家畫了這麽久,大家自然不會拂了他的好意。而且唐寅的畫作大家早就有心求取,隻是看他身體抱恙又精神疲憊,不忍也不好意思開口罷了。
向大年恭敬上,前雙手接過畫,轉交給米為義後又從袖中掏出一把折扇,道:
“禮尚往來,這把折扇是我今天在街上淘渙來的,扇骨應該是唐宋時期的古物,材質並不如何貴重,但勝在保存完好。扇麵就差了些,應該是本朝洪武時期的,也就這幾個字稍有點看頭。”
唐寅連連推辭,劉伯溫的字才叫稍有些看頭?但卻拗不過向大年把折扇強塞進他手裏。
李高平也準備了禮物,從放在桌旁的食盒最底下一層取出一對汝窯筆洗,道:
“這筆洗顏色頗好,也請唐先生不要推辭。”
唐寅還未開口,林言和林語就已拿出一套畫筆和十幾種珍貴的顏料。
唐寅眼都看直了,這筆且不說了,光這筆洗怕是都夠買下他的半座桃花庵了,那些顏料也頗為不凡,不比同等重量的金子差到哪裏。
林風庭沒什麽可送的,悄悄扣了個碗,碗底下放了幾張銀票。
吃也吃了聊也聊了,禮也送出去了,天色已晚,眾人起身告辭。
“下次再到蘇州,你們一定要再過來呀!我帶你們四處逛逛。”
“一定,唐先生也要多保重,咱們後會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