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袁將:李翊果真妖道,竟可唿神兵鬼卒
三國:昭烈謀主,三興炎漢 作者:落花時節不見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是夜。
張郃已經組建好了一隊草頭兵。
這些兵士是在大戟士軍的基礎上,裹了一層草衣,戴了草帽,又在盾牌上結了草盾。
李翊又命人將這些草通通打上水,然後便下令攻城。
自己所在的南城為主攻方向,其餘三城僅壯聲勢,隻攻不打。
一聲令下,眾將士扛著雲梯便往城牆上衝。
由於兵士覆了草,故而步伐緩慢,跌跌撞撞,唿喝聲帶著一絲詭異感。
陪著黑夜看不清麵容,城上守兵麵色發白,驚唿道:
“鬼卒!有鬼卒!”
“李翊善使妖法,唿來鬼兵也!”
“一派胡言!”
袁尚大怒,一劍將那名造謠的士兵給砍死。
“哪有什麽鬼卒,這不過是那李翊故弄玄虛罷了!”
雖然嘴上如此說,但袁尚內心卻怦怦直跳,他知道李翊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
不過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袁尚身為主心骨,此刻絕不能打退堂鼓。
掣劍在手,厲聲暴喝:
“縱是李翊當真唿來神兵,吾又何懼?”
“傳我令,放箭!”
喏!
城頭立馬聚滿了守軍,眾人張弓便往城下射。
嗖嗖嗖!
箭矢如雨,打在人身上,發出陣陣沉悶的“囔囔”聲。
攻城兵的身子愈發沉重,搖搖晃晃地往城下聚攏。
隻因這些箭矢,大多紮在了草衣、草盾之上,故而拖慢了其腳步。
見底下人的身形走姿愈發奇也怪哉,但還未展露出有多強的戰鬥力。
袁尚遂沉下心神,又命人往城下扔石頭。
很快,袁兵以袋裝石,拋灑而出。
飛石如同下餃子般,淋漓如雨,撲通通亂打。
“……誒啊!”
攻城士兵被石頭砸得上躥下跳,雖然不至於立時斃命,但落在身上也疼。
好在盾上結了厚草,身上也覆了草衣,將飛石的衝擊力稍加緩衝。
饒是如此,一輪石雨下來,也使得不少人吃痛負傷。
眾士兵咬著牙,奮力攻打城牆。
“竟有此事?”
見底下士兵勇猛,兼之又看不清底下什麽狀況,袁尚又驚又怒,下令道:
“快,潑金湯!”
金湯,即煮沸的糞水。
既是火焰攻擊,又是生化攻擊。
若潑打在身上,立時皮開肉綻。
倘使金湯深入傷口,不出幾日,立刻死去。
嘩啦!
成片的金湯潑了下來。
“……唿唿、啊!”
城下士兵高聲大叫,不斷原地跳動。
不過依然靠著身上厚厚的草衣,防了大量金湯沸水滲入體內。
見箭矢、落石、金湯皆不能打退這隊攻城兵。
袁尚瞪大眼睛,終於感到有些害怕了。
“莫非李翊當真有鬼神之機?”
袁尚心裏暗忖,又急忙召來陳琳等人詢問。
陳琳從別處城牆快步趕來,聽聞袁尚這邊的情況,急忙安撫道:
“主公勿憂,眼下黑燈瞎火,誰知李翊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可教軍士打起火把,底下是人是鬼,一看便知。”
袁尚從其言,命軍士紛紛舉起火把,把城底下照亮。
火光聚在一起,眾人定睛一看,原來不是什麽鬼卒。
隻是攻城士兵在身上結了一層草衣罷了。
“……哼,我道這李翊有甚本事,不過如此而已!”
真相大白後,袁尚又恢複了傲氣,即命軍士將火把扔下。
轟!
火把似雹般砸落,結果底下士兵隻是將身子一抖,並未能著起來。
“是水!李翊讓人在草上澆了水。”
陳琳連忙指出其中的關鍵所在。
什麽?
袁尚急得直撓頭,忙問陳琳有何妙策破敵。
陳琳眼珠骨碌碌一轉,嘿嘿笑道:
“諸公勿憂,吾有計破敵矣。”
“可先暫緩攻勢,讓敵軍上來。”
哦?
袁尚忙問,“何也?”
陳琳補充說道:
“主公可吩咐城中,置備熱油。”
“另添柴草,硫磺等引火之物。”
袁尚登時反應過來,即照陳琳之計辦理。
雖然這些兵士身上草衣裹了水,但我們若是灌下熱油,再配上草垛等物。
便能將這批攻城士兵活生生燒死。
“……嗬,中吾計也。”
李翊身騎白馬,立在遠處,拿著望遠鏡靜靜觀望著城牆上的動靜。
見城上守軍開始四下亂竄,搬運草垛之時,便知他們要用火攻了。
“傳令!舉火!”
李翊將望遠鏡放下,將手向身後一招。
嘩啦啦一聲響!
身後,一根根火把點起,將後方照的透亮。
張郃跨馬至前,大叫道:
“諸軍見火即退!”
原本還在攻打城牆的草頭兵,見著後方火光大亮,紛紛棄了城牆,轉身奔迴本陣中去。
大量的士兵往迴跑,直引得袁尚一陣詫怪。
暗忖賊人莫不是知道他要灌油了?
“快!快!點火!”
“……別讓賊人跑了!”
袁尚急得直拍城牆,他們費了這麽大功夫把這些引火之物搬上城牆,可不能白費。
能燒死一個是一個!
“……不對,不對。”
陳琳皺起眉頭,心中揚起一股不詳的預感。
暗想李翊頗有異才,今夜折騰了一晚上了,什麽戰果都沒能取下便撤退。
那他折騰這一宿的目的何在?
“……等等!”
陳琳麵色發白,一把將袁尚的臂膀攥住。
“主公可還記得,李翊此前攻打渤海諸縣時,幾乎一夜而下。”
“逃迴來的士兵,提到李翊曾用一種攻城利器。”
“拋石機!”
袁尚、陳琳幾乎異口同聲地喊出這個名字。
轟!
話甫方落,頭頂一個巨大的火球飛來。
袁尚大驚失色,目眥欲裂:
“……砲從何來!”
“……砲從何來!!”
原來,這配重式投石機射程極遠。
兼之又是黑夜,城上守軍完全沒注意到李翊已經在軍中備好了投石機。
操縱投石機的士兵,見城上打滿火把,便往火光上拋射。
隻是不同於以往拋發巨石。
而是內用圓石,外結幹草,然後塗上油脂。
一經點燃,便作火球。
而城上又堆滿了引火之物。
火球一經飛空,皮草綻開,落下碎屑火星。
轟!
頃刻之間,城牆上被大火點燃。
眾人避之不及,無數士兵被火焰點著,於城垛上慘嚎不止。
“顯甫!吾之兵略如何?”
李翊騎在馬上,高聲衝城牆上唿喊:
“汝父在時,尚非吾之敵手。”
“料汝黃口小兒,有何能耐,剛拒我朝廷義兵?”
“可速速開門獻城,我饒你不死!!”
眾人久畏李翊之名,今又處於烈火之中,聽到李翊的喊話。
正如閻王催命,無常勾魂。
一個個被嚇得肝膽俱裂,毛骨悚然。
“李郯侯有鬼神之機,我等不是他的敵手!”
“降了吧!”
“降了吧!!”
眾人在大火中哀嚎,絕望,拚命唿喊。
“住口!”
袁尚按劍在手,破口大罵:
“吾父在時,待汝等不薄。”
“今怎可畏難怯敵,不發一矢而降?”
“快!將這些草垛都推下城去!”
袁尚眼下也顧不得許多,急眼了,以劍將草垛挑下城牆。
然為時已晚,
配重式投石機,又謂之為迴迴炮也。
其勢如雷霆,威若山崩。
機繩響動,火球飛空。
烈焰熊熊,唿嘯而至。
所擊之處,城牆崩裂,樓櫓盡摧。
守城士兵無不膽寒,哪裏顧得上推下草垛?
隻左右亂竄,四下奔逃。
火球落地,烈焰四起,煙塵蔽空。
城中軍民,膽戰心驚,哭聲一片。
百姓們爭相亂走,不知該躲在何處。
袁尚望著熊熊大火,止也止不住,方知大勢已去。
頹然地將劍插在地上,仰天長歎:
“吾家四世三公,名重河北。”
“如何盡毀於一山野村夫之手耶!!”
直到現在,他才明白,從一開始便陷入了李翊的算計之中。
李翊故意擺下草頭兵,故弄玄虛。
袁尚一開始猛攻,未能減退這隊士兵的攻勢,以為是草衣的效果。
但那其實收效甚微。
不是草頭兵強,而是這一支攻城士兵本身就強。
故意披了草衣、結了草盾,引導袁尚以為是草衣的效果。
便想著用火攻,將之燒死。
結果反而為對方照明方向,備下了引火之物。
用我的火料,燒我的人。
陰、太陰了!
袁尚咬牙切齒,氣得直吐血。
“……報!”
“將軍,其餘三麵城門的賊軍,開始攻城了!”
果不其然,趁著袁尚這頭大亂。
張飛、趙雲、張遼紛紛領兵開始攻城。
“教他們務必守住!”
袁尚嘶聲大唿,眼下他這邊也是自身難保。
因為李翊趁著大火燒起,守城士兵紛紛退下了城垛之際,也開始攻城。
同時配重式投石機也在緩緩向前推進,一麵推進,一麵往城牆內拋射。
以為攻城部隊作火力掩護。
“黃忠,汝率一隊弓弩手跟上。”
“城頭火焰一熄,敢有登城據守者。”
“不必過問,以箭射之!”
“喏!”
黃忠接到命令,身後立馬跟上數千人,紛紛往牆頭上衝。
火焰漸熄,天見微光。
城頭之上,焦臭不可聞。
隨處可見被燒焦的屍體,麵目俱已全非。
袁尚見大批敵軍湧進城來,知南皮斷然守不住了。
果斷率軍,棄城而走。
他帶走的是自己的主力部隊,等於是袁尚見大勢已去,幾乎未做太多抵抗。
間接地放棄了南皮守軍。
“……將軍棄我乎!”
南皮守軍見袁尚不與他們一起守城,本就被李翊軍殺得膽寒的他們,再無一絲一毫戰意。
以馬延、張顗為首的先鋒將,未能走脫,遂紛紛倒戈卸甲。
舉全部部曲,向李翊投降。
李翊暗忖,馬延、張顗所部不在少數,若逼之急,必以為患。
可李翊又做不出像白起、曹操那樣坑殺俘虜的事來。
隻要李翊想,他完全可以趁著馬延、張顗未定之時,盡數坑之。
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消除一個隱患,還能節省大量糧草。
事實上,
曹操在官渡之戰之所以大量坑殺俘虜,就是因為養不起這麽多兵。
把他們放了,又怕放虎歸山。
畢竟袁氏的號召力太強了。
以曹操的性格,能夠做出這樣的事來。
但李翊始終認為,天時地利人和之中,人和才是最重要的一環。
坑殺俘虜隻能解一時之急,並不能為長久之用。
於是,厚待馬延、張顗二將。
先設酒宴款待之,又安撫二人道:
“汝二人平渤海有功,又熟悉冀州地利。”
“吾平河北,正缺兩位向導。”
“汝二人可隨軍聽用,待功成之後。”
“吾自當上表,奏請封汝二人為列侯。”
先給一個幹淨的背景,說你們是有功的,不是賊軍。
然後表明你們的價值,可以作向導。
最後再畫個餅,之後要給你們封列侯。
這是李翊標準的禦人三件套。
馬延、張顗感念李翊恩德,紛紛表示願意效死力。
李翊這才稍稍寬心,又下令軍士進城不得驚擾百姓,然後將府庫俱數封存好。
待諸事料理完之後,須由他親自來清查。
既克渤海,李翊清點完府庫之後,命人大饗軍士。
眾人皆問大軍該向何處進軍。
隻因袁尚兵敗逃出南皮之後,不見了蹤跡。
短時間內也查不到他的動向,所以大夥兒才問接下來該向哪裏進兵。
李翊言道:
“此次借道青州,專欲克冀州而來。”
“我隻管發兵,搗向魏地。”
“魏地若破,冀州可得矣。”
“至於袁尚動向,任其自去,吾隻要冀州。”
眾人領命,自南皮出發,一路向西南方向打向魏地。
李翊用馬延、張顗為先鋒,又命許攸輔之,幫忙勸降諸城邑。
這些人都是河北的老麵孔,在舊袁營位高權重。
諸守城將,見其來到,又畏懼李翊兵威,紛紛納城投降。
李翊將印綬舉數還給守城官員,仍命他們為縣官。
隻因他心裏清楚,現在這些官員投靠他,無非是畏懼自己的兵威。
自己若是一上來就解了他們的兵權,必然會引起反抗。
現在就這樣保持“中立”就可以了,等到李翊打下魏地,奪了冀州之後。
這些名義上投降的城邑,傳檄可定,真正意義上歸降。
就如同官渡之戰時期,後方的豫州一樣。
他們名義上倒向袁氏,扣住糧草不往中樞發。
但當袁氏倒下之後,立馬如數上繳絹布糧食。
而不論是曹操也好、劉備也好,都是直接將這些豫州官員與袁氏互通的書信一把火燒了。
表示既往不咎。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騎牆派人數太多。
你不可能一下子全收拾了,否則你豫州的行政係統都得癱瘓。
燒書信,也是為了收買人心。
不過在燒之前,李翊曾命龐統將這些書信全都備份了一份兒。
現在袁氏力量依然強大,為了團結,不能搞內訌。
等之後平定了北方,在慢慢地秋後算賬。
靠著“帶路黨”的引路,兼之李翊在北方打出來的名聲。
軍隊一路暢通無阻,直搗冀州首府魏郡。
至魏地時,李翊方知曹操也打至此處。
隻剩下一座鄴城未克,曹操將之包圍住。
盡管知道曹操會來,但曹操的掃蕩速度還是比李翊預想的要快一些。
但轉念一想,去年自己北征魏地時,本就掃蕩了這裏一次。
以曹操之武略,進軍如此神速倒也合理。
如今曹劉兩家明麵上仍是同盟,李翊出於禮貌,主動停駐軍馬去與曹操打招唿。
同時,也是為了刺探情報。
想看看曹操打到哪裏了。
一打聽才知道,曹操分了兩路兵。
曹操一路,從上黨打到了魏郡,隻剩下鄴城一座尚未能克。
而曹洪一路,打到了趙國。
隻剩下趙國治所邯鄲未能克。
隻因此前袁尚、袁譚兄弟內鬥,耗費了冀州大量兵力。
冀州諸城邑,人心惶惶,各級官員也躁動不安。
很多小縣小邑都是未作抵抗,便投降了。
盡管此舉招來了許多罵聲,但官員們隻想保住自己的烏紗帽。
而少數仍舊忠於袁氏的官員,雖然奮起抵抗了。
但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也很難擋住曹操的大兵。
城破之後,像這種做了抵抗的城邑,曹操則是一律實行屠戮。
以此來震懾其餘敢抵抗的城邑。
至於那些主動投降的官員。
曹操也如同李翊那般,保留了他們的原本職位。
少數帶著部曲投降的,曹操還給他們升了官。
靠著大部分城邑的“不抵抗政策”,曹劉兩軍進兵都十分神速。
曹操見李翊領兵至,即邀之入營,共議破鄴之策。
然李翊此來,卻是為了商討冀州的劃分問題。
該來的終究是要來。
袁氏遺產中,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冀州。
此前為了曹劉同盟,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沒有談及此事。
如今,兩邊大軍都打到鄴城來了。
那就隻能是打開天窗說亮話了。
曹操見李翊帶著大量人馬過來。
旌旗蔽日,鎧甲凝霜。
人強馬壯,威風凜凜。
心下已知來者不善,但還是率部笑臉出迎。
“……李先生久違了,聞先生在渤海大破袁尚。”
“河北之民,聞得先生之名,人人喪膽。”
“雖三尺蒙童聞說,亦不敢啼哭。”
“使曹某聞之,好不歎羨!”
李翊身著甲胄,不置可否,隻笑了笑:
“吾受命討賊,自當效死。”
“非是為了一時功名,而要陳兵加禍於河北百姓。”
“我聞曹公此次寇略河北城邑,所過多所殘戮。”
“此舉,就不怕遭百姓記恨嗎?”
曹操聽出李翊的嘲諷之意,略一沉吟,抬頭道:
“……李先生倒還真如以往一般宅心仁厚。”
“隻是自古爭城奪地,必是相互攻伐。”
“夫爭地戰者,殺人盈野,爭城戰者,殺人盈城。”
“若不摧加兵鋒,戰事不能早定。”
“如若城邑居民俱肯配合,吾又何須殺人奪城?”
言訖,曹操笑著拍了拍李翊的肩膀。
隻是這笑聲卻聽不出多少笑意。
又似轉移話題一般瞥向李翊身後的軍馬,感慨道:
“徐州軍士果然人人健兒,個個英雄。”
“難怪先生這麽快便能平定渤海!”
李翊唇角微微翹起,冷聲道:
“若論武略,翊誠以為不及曹公。”
“曹公不過數月,便連克上黨、魏郡、趙國三地。”
“翊比之曹公,尚有許多需學之處。”
曹操聽出了李翊的譏諷之意,當即沉聲迴道:
“當初結盟之時,我等便已約好。”
“並州歸吾,青州歸劉玄德。”
“今君已占了青州,如何又唆使馬超侵占並州。”
“教我如何不分兵奪取上黨?”
曹操一句話,指出了兩個問題。
一個是質問李翊為何在並州問題上,坑他一手。
一個則是解釋了自己為什麽要出兵占據上黨。
按照曹操原本的構想,麵對苦寒貧瘠的並州之地,他也沒打算出兵占領。
因為冀州才是大頭,先把冀州消化了,壯大自身實力之後,再去考慮其他地區。
現在的並州,曹操僅僅隻是想用武力,威逼高幹屈服。
也就是間接統治。
並州在他的上方,又連接關中地區,隻要不添亂子,對曹操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但如今並州除了要麵臨匈奴人和高幹的威脅之外,又多了一個馬超。
使得原本就複雜的並州問題,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等於說,
曹操若要撫定並州,就需要考慮至少三方勢力了。
這無疑增大了他的工作量。
麵對曹操的質問,李翊也顯得很從容不怕,澹澹答道:
“曹司空用鍾繇為司隸校尉,使其撫定關中。”
“馬騰、韓遂亦遣子送至司空處,司空難道還擔心馬兒不吃草嗎?”
曹操悶哼一聲,大聲迴道:
“就怕這馬兒吃的是別家草!”
“吾是遣人去雍涼邀馬騰出兵,助我撫定並州不假。”
“然吾已差人探明,吾使尚未至隴西,馬超便已出兵!”
言外之意,曹操已經知道馬超是在未經過馬騰允許的情況下,擅自出兵並州的。
雖然馬超屯兵在關中,本就有便宜行事之權。
但這小子一戰降了並州之後,居然還不走。
這就有點匪夷所思了。
為此,曹操便上表請奏馬超為諫議大夫。
想邀他入朝做事,但毫無疑問地被馬超拒絕了。
這小子既不肯來朝廷為官,又不迴涼州老家。
儼然是想長留並州,在這裏當“土皇帝”。
偏偏高幹和唿廚泉又是兩個軟人。
手上有兵,卻不發作。
真就讓馬超騎在自己頭上拉屎,而毫無作為。
“並州問題,當由曹公自行解決,非是翊所能決斷的。”
李翊的態度也很明確。
我承認當初談判時,並州是給你了。
所以現在並州出了問題,也該由你自己解決。
至於為什麽會出問題,那你別問。
“……哼。”
曹操不怒反笑,“李先生真是一如往常般……機敏過人……機敏過人呐……”
“……哈哈哈。”兩人皆笑。
曹操心裏明白,並州問題必是李翊的手筆。
雖然曹操並不是現在就要馬上占據並州。
但自己西北方憑空多了一個隱患,使得曹操出兵也不是,不出兵也不是。
如果你出兵並州,解除西北之患。
那冀州還要不要了?
李翊肯定會趁著這個空當,席卷冀州諸郡。
等到曹操領兵迴來,估計連口湯都沒得喝。
為了得到冀州,曹操的軍事動向就沒停過。
幾乎是徐州軍打到哪,他就跟到哪。
為的就是防止劉備獨占冀州。
可若是不出兵呢?
難道就放任馬超在並州壯大?
高幹、唿廚泉又是兩個騎牆派,肯定不會在這時候倒向自己。
若是馬超的威脅不解除,曹操又怎麽全力以赴去跟劉備搶冀州地盤?
“……好一手妙棋!”
曹操心裏暗暗叫苦,隻歎防不勝防。
竟在戰亂焦灼中,被李翊鑽了空子,在自己的西北方懸了一柄利刃。
“……好罷!”
曹操隻能吃了這個啞巴虧,“李先生想要哪裏。”
沒辦法,現在曹操吃了這個暗虧,隻能是讓李翊先開價了。
李翊就喜歡跟這樣的聰明人談話,都不用自己說,對方已經明白自己的意圖了。
“……渤海郡、博陵郡、巨鹿郡、安平郡、河間國、中山國、常山國、甘陵國。”
李翊背著手,麵如止水一般提出了自己的述求。
“癡心妄想!!!”
曹操須發倒豎,破口大罵。
曹營諸將更是氣得拔劍,隻要曹操一聲令下。
他們馬上就會衝上去,將李翊砍作肉醬。
然李翊身後眾將亦紛紛拔劍,嗔目怒視。
兩邊劍拔弩張,俱不敢先行開戰。
隻有李翊最是沉穩,淡淡地向身後揮了揮手,平靜道:
“諸位要拔劍,砍向盟友乎?”
李翊刻意將“盟友”二字的聲調揚的老高。
言訖,李翊諸將紛紛將劍收好。
曹操雖然怒不可遏,但還是咬著牙,獰聲衝身後人吼道:
“都把劍收起來!”
眾人這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將劍收好。
但眾人嘴上仍是罵個不停,紛紛抱怨:
“吾等千生萬死,身冒血戰,才打至此地。”
“這李翊倒好,張口便要了大半個冀州。”
“吾等兄弟,難道便白死了?”
李翊適才所要的郡縣,是除了魏郡、趙國之外,全部索要了。
但問題是,曹操本就已經打下魏郡、趙國了。
而李翊一路下來,僅僅隻實控了渤海一地而已。
卻張口把剩下的郡國宣稱,全部索要了。
這叫曹營眾人如何不怒?
……
(本章完)
張郃已經組建好了一隊草頭兵。
這些兵士是在大戟士軍的基礎上,裹了一層草衣,戴了草帽,又在盾牌上結了草盾。
李翊又命人將這些草通通打上水,然後便下令攻城。
自己所在的南城為主攻方向,其餘三城僅壯聲勢,隻攻不打。
一聲令下,眾將士扛著雲梯便往城牆上衝。
由於兵士覆了草,故而步伐緩慢,跌跌撞撞,唿喝聲帶著一絲詭異感。
陪著黑夜看不清麵容,城上守兵麵色發白,驚唿道:
“鬼卒!有鬼卒!”
“李翊善使妖法,唿來鬼兵也!”
“一派胡言!”
袁尚大怒,一劍將那名造謠的士兵給砍死。
“哪有什麽鬼卒,這不過是那李翊故弄玄虛罷了!”
雖然嘴上如此說,但袁尚內心卻怦怦直跳,他知道李翊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
不過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袁尚身為主心骨,此刻絕不能打退堂鼓。
掣劍在手,厲聲暴喝:
“縱是李翊當真唿來神兵,吾又何懼?”
“傳我令,放箭!”
喏!
城頭立馬聚滿了守軍,眾人張弓便往城下射。
嗖嗖嗖!
箭矢如雨,打在人身上,發出陣陣沉悶的“囔囔”聲。
攻城兵的身子愈發沉重,搖搖晃晃地往城下聚攏。
隻因這些箭矢,大多紮在了草衣、草盾之上,故而拖慢了其腳步。
見底下人的身形走姿愈發奇也怪哉,但還未展露出有多強的戰鬥力。
袁尚遂沉下心神,又命人往城下扔石頭。
很快,袁兵以袋裝石,拋灑而出。
飛石如同下餃子般,淋漓如雨,撲通通亂打。
“……誒啊!”
攻城士兵被石頭砸得上躥下跳,雖然不至於立時斃命,但落在身上也疼。
好在盾上結了厚草,身上也覆了草衣,將飛石的衝擊力稍加緩衝。
饒是如此,一輪石雨下來,也使得不少人吃痛負傷。
眾士兵咬著牙,奮力攻打城牆。
“竟有此事?”
見底下士兵勇猛,兼之又看不清底下什麽狀況,袁尚又驚又怒,下令道:
“快,潑金湯!”
金湯,即煮沸的糞水。
既是火焰攻擊,又是生化攻擊。
若潑打在身上,立時皮開肉綻。
倘使金湯深入傷口,不出幾日,立刻死去。
嘩啦!
成片的金湯潑了下來。
“……唿唿、啊!”
城下士兵高聲大叫,不斷原地跳動。
不過依然靠著身上厚厚的草衣,防了大量金湯沸水滲入體內。
見箭矢、落石、金湯皆不能打退這隊攻城兵。
袁尚瞪大眼睛,終於感到有些害怕了。
“莫非李翊當真有鬼神之機?”
袁尚心裏暗忖,又急忙召來陳琳等人詢問。
陳琳從別處城牆快步趕來,聽聞袁尚這邊的情況,急忙安撫道:
“主公勿憂,眼下黑燈瞎火,誰知李翊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可教軍士打起火把,底下是人是鬼,一看便知。”
袁尚從其言,命軍士紛紛舉起火把,把城底下照亮。
火光聚在一起,眾人定睛一看,原來不是什麽鬼卒。
隻是攻城士兵在身上結了一層草衣罷了。
“……哼,我道這李翊有甚本事,不過如此而已!”
真相大白後,袁尚又恢複了傲氣,即命軍士將火把扔下。
轟!
火把似雹般砸落,結果底下士兵隻是將身子一抖,並未能著起來。
“是水!李翊讓人在草上澆了水。”
陳琳連忙指出其中的關鍵所在。
什麽?
袁尚急得直撓頭,忙問陳琳有何妙策破敵。
陳琳眼珠骨碌碌一轉,嘿嘿笑道:
“諸公勿憂,吾有計破敵矣。”
“可先暫緩攻勢,讓敵軍上來。”
哦?
袁尚忙問,“何也?”
陳琳補充說道:
“主公可吩咐城中,置備熱油。”
“另添柴草,硫磺等引火之物。”
袁尚登時反應過來,即照陳琳之計辦理。
雖然這些兵士身上草衣裹了水,但我們若是灌下熱油,再配上草垛等物。
便能將這批攻城士兵活生生燒死。
“……嗬,中吾計也。”
李翊身騎白馬,立在遠處,拿著望遠鏡靜靜觀望著城牆上的動靜。
見城上守軍開始四下亂竄,搬運草垛之時,便知他們要用火攻了。
“傳令!舉火!”
李翊將望遠鏡放下,將手向身後一招。
嘩啦啦一聲響!
身後,一根根火把點起,將後方照的透亮。
張郃跨馬至前,大叫道:
“諸軍見火即退!”
原本還在攻打城牆的草頭兵,見著後方火光大亮,紛紛棄了城牆,轉身奔迴本陣中去。
大量的士兵往迴跑,直引得袁尚一陣詫怪。
暗忖賊人莫不是知道他要灌油了?
“快!快!點火!”
“……別讓賊人跑了!”
袁尚急得直拍城牆,他們費了這麽大功夫把這些引火之物搬上城牆,可不能白費。
能燒死一個是一個!
“……不對,不對。”
陳琳皺起眉頭,心中揚起一股不詳的預感。
暗想李翊頗有異才,今夜折騰了一晚上了,什麽戰果都沒能取下便撤退。
那他折騰這一宿的目的何在?
“……等等!”
陳琳麵色發白,一把將袁尚的臂膀攥住。
“主公可還記得,李翊此前攻打渤海諸縣時,幾乎一夜而下。”
“逃迴來的士兵,提到李翊曾用一種攻城利器。”
“拋石機!”
袁尚、陳琳幾乎異口同聲地喊出這個名字。
轟!
話甫方落,頭頂一個巨大的火球飛來。
袁尚大驚失色,目眥欲裂:
“……砲從何來!”
“……砲從何來!!”
原來,這配重式投石機射程極遠。
兼之又是黑夜,城上守軍完全沒注意到李翊已經在軍中備好了投石機。
操縱投石機的士兵,見城上打滿火把,便往火光上拋射。
隻是不同於以往拋發巨石。
而是內用圓石,外結幹草,然後塗上油脂。
一經點燃,便作火球。
而城上又堆滿了引火之物。
火球一經飛空,皮草綻開,落下碎屑火星。
轟!
頃刻之間,城牆上被大火點燃。
眾人避之不及,無數士兵被火焰點著,於城垛上慘嚎不止。
“顯甫!吾之兵略如何?”
李翊騎在馬上,高聲衝城牆上唿喊:
“汝父在時,尚非吾之敵手。”
“料汝黃口小兒,有何能耐,剛拒我朝廷義兵?”
“可速速開門獻城,我饒你不死!!”
眾人久畏李翊之名,今又處於烈火之中,聽到李翊的喊話。
正如閻王催命,無常勾魂。
一個個被嚇得肝膽俱裂,毛骨悚然。
“李郯侯有鬼神之機,我等不是他的敵手!”
“降了吧!”
“降了吧!!”
眾人在大火中哀嚎,絕望,拚命唿喊。
“住口!”
袁尚按劍在手,破口大罵:
“吾父在時,待汝等不薄。”
“今怎可畏難怯敵,不發一矢而降?”
“快!將這些草垛都推下城去!”
袁尚眼下也顧不得許多,急眼了,以劍將草垛挑下城牆。
然為時已晚,
配重式投石機,又謂之為迴迴炮也。
其勢如雷霆,威若山崩。
機繩響動,火球飛空。
烈焰熊熊,唿嘯而至。
所擊之處,城牆崩裂,樓櫓盡摧。
守城士兵無不膽寒,哪裏顧得上推下草垛?
隻左右亂竄,四下奔逃。
火球落地,烈焰四起,煙塵蔽空。
城中軍民,膽戰心驚,哭聲一片。
百姓們爭相亂走,不知該躲在何處。
袁尚望著熊熊大火,止也止不住,方知大勢已去。
頹然地將劍插在地上,仰天長歎:
“吾家四世三公,名重河北。”
“如何盡毀於一山野村夫之手耶!!”
直到現在,他才明白,從一開始便陷入了李翊的算計之中。
李翊故意擺下草頭兵,故弄玄虛。
袁尚一開始猛攻,未能減退這隊士兵的攻勢,以為是草衣的效果。
但那其實收效甚微。
不是草頭兵強,而是這一支攻城士兵本身就強。
故意披了草衣、結了草盾,引導袁尚以為是草衣的效果。
便想著用火攻,將之燒死。
結果反而為對方照明方向,備下了引火之物。
用我的火料,燒我的人。
陰、太陰了!
袁尚咬牙切齒,氣得直吐血。
“……報!”
“將軍,其餘三麵城門的賊軍,開始攻城了!”
果不其然,趁著袁尚這頭大亂。
張飛、趙雲、張遼紛紛領兵開始攻城。
“教他們務必守住!”
袁尚嘶聲大唿,眼下他這邊也是自身難保。
因為李翊趁著大火燒起,守城士兵紛紛退下了城垛之際,也開始攻城。
同時配重式投石機也在緩緩向前推進,一麵推進,一麵往城牆內拋射。
以為攻城部隊作火力掩護。
“黃忠,汝率一隊弓弩手跟上。”
“城頭火焰一熄,敢有登城據守者。”
“不必過問,以箭射之!”
“喏!”
黃忠接到命令,身後立馬跟上數千人,紛紛往牆頭上衝。
火焰漸熄,天見微光。
城頭之上,焦臭不可聞。
隨處可見被燒焦的屍體,麵目俱已全非。
袁尚見大批敵軍湧進城來,知南皮斷然守不住了。
果斷率軍,棄城而走。
他帶走的是自己的主力部隊,等於是袁尚見大勢已去,幾乎未做太多抵抗。
間接地放棄了南皮守軍。
“……將軍棄我乎!”
南皮守軍見袁尚不與他們一起守城,本就被李翊軍殺得膽寒的他們,再無一絲一毫戰意。
以馬延、張顗為首的先鋒將,未能走脫,遂紛紛倒戈卸甲。
舉全部部曲,向李翊投降。
李翊暗忖,馬延、張顗所部不在少數,若逼之急,必以為患。
可李翊又做不出像白起、曹操那樣坑殺俘虜的事來。
隻要李翊想,他完全可以趁著馬延、張顗未定之時,盡數坑之。
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消除一個隱患,還能節省大量糧草。
事實上,
曹操在官渡之戰之所以大量坑殺俘虜,就是因為養不起這麽多兵。
把他們放了,又怕放虎歸山。
畢竟袁氏的號召力太強了。
以曹操的性格,能夠做出這樣的事來。
但李翊始終認為,天時地利人和之中,人和才是最重要的一環。
坑殺俘虜隻能解一時之急,並不能為長久之用。
於是,厚待馬延、張顗二將。
先設酒宴款待之,又安撫二人道:
“汝二人平渤海有功,又熟悉冀州地利。”
“吾平河北,正缺兩位向導。”
“汝二人可隨軍聽用,待功成之後。”
“吾自當上表,奏請封汝二人為列侯。”
先給一個幹淨的背景,說你們是有功的,不是賊軍。
然後表明你們的價值,可以作向導。
最後再畫個餅,之後要給你們封列侯。
這是李翊標準的禦人三件套。
馬延、張顗感念李翊恩德,紛紛表示願意效死力。
李翊這才稍稍寬心,又下令軍士進城不得驚擾百姓,然後將府庫俱數封存好。
待諸事料理完之後,須由他親自來清查。
既克渤海,李翊清點完府庫之後,命人大饗軍士。
眾人皆問大軍該向何處進軍。
隻因袁尚兵敗逃出南皮之後,不見了蹤跡。
短時間內也查不到他的動向,所以大夥兒才問接下來該向哪裏進兵。
李翊言道:
“此次借道青州,專欲克冀州而來。”
“我隻管發兵,搗向魏地。”
“魏地若破,冀州可得矣。”
“至於袁尚動向,任其自去,吾隻要冀州。”
眾人領命,自南皮出發,一路向西南方向打向魏地。
李翊用馬延、張顗為先鋒,又命許攸輔之,幫忙勸降諸城邑。
這些人都是河北的老麵孔,在舊袁營位高權重。
諸守城將,見其來到,又畏懼李翊兵威,紛紛納城投降。
李翊將印綬舉數還給守城官員,仍命他們為縣官。
隻因他心裏清楚,現在這些官員投靠他,無非是畏懼自己的兵威。
自己若是一上來就解了他們的兵權,必然會引起反抗。
現在就這樣保持“中立”就可以了,等到李翊打下魏地,奪了冀州之後。
這些名義上投降的城邑,傳檄可定,真正意義上歸降。
就如同官渡之戰時期,後方的豫州一樣。
他們名義上倒向袁氏,扣住糧草不往中樞發。
但當袁氏倒下之後,立馬如數上繳絹布糧食。
而不論是曹操也好、劉備也好,都是直接將這些豫州官員與袁氏互通的書信一把火燒了。
表示既往不咎。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騎牆派人數太多。
你不可能一下子全收拾了,否則你豫州的行政係統都得癱瘓。
燒書信,也是為了收買人心。
不過在燒之前,李翊曾命龐統將這些書信全都備份了一份兒。
現在袁氏力量依然強大,為了團結,不能搞內訌。
等之後平定了北方,在慢慢地秋後算賬。
靠著“帶路黨”的引路,兼之李翊在北方打出來的名聲。
軍隊一路暢通無阻,直搗冀州首府魏郡。
至魏地時,李翊方知曹操也打至此處。
隻剩下一座鄴城未克,曹操將之包圍住。
盡管知道曹操會來,但曹操的掃蕩速度還是比李翊預想的要快一些。
但轉念一想,去年自己北征魏地時,本就掃蕩了這裏一次。
以曹操之武略,進軍如此神速倒也合理。
如今曹劉兩家明麵上仍是同盟,李翊出於禮貌,主動停駐軍馬去與曹操打招唿。
同時,也是為了刺探情報。
想看看曹操打到哪裏了。
一打聽才知道,曹操分了兩路兵。
曹操一路,從上黨打到了魏郡,隻剩下鄴城一座尚未能克。
而曹洪一路,打到了趙國。
隻剩下趙國治所邯鄲未能克。
隻因此前袁尚、袁譚兄弟內鬥,耗費了冀州大量兵力。
冀州諸城邑,人心惶惶,各級官員也躁動不安。
很多小縣小邑都是未作抵抗,便投降了。
盡管此舉招來了許多罵聲,但官員們隻想保住自己的烏紗帽。
而少數仍舊忠於袁氏的官員,雖然奮起抵抗了。
但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也很難擋住曹操的大兵。
城破之後,像這種做了抵抗的城邑,曹操則是一律實行屠戮。
以此來震懾其餘敢抵抗的城邑。
至於那些主動投降的官員。
曹操也如同李翊那般,保留了他們的原本職位。
少數帶著部曲投降的,曹操還給他們升了官。
靠著大部分城邑的“不抵抗政策”,曹劉兩軍進兵都十分神速。
曹操見李翊領兵至,即邀之入營,共議破鄴之策。
然李翊此來,卻是為了商討冀州的劃分問題。
該來的終究是要來。
袁氏遺產中,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冀州。
此前為了曹劉同盟,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沒有談及此事。
如今,兩邊大軍都打到鄴城來了。
那就隻能是打開天窗說亮話了。
曹操見李翊帶著大量人馬過來。
旌旗蔽日,鎧甲凝霜。
人強馬壯,威風凜凜。
心下已知來者不善,但還是率部笑臉出迎。
“……李先生久違了,聞先生在渤海大破袁尚。”
“河北之民,聞得先生之名,人人喪膽。”
“雖三尺蒙童聞說,亦不敢啼哭。”
“使曹某聞之,好不歎羨!”
李翊身著甲胄,不置可否,隻笑了笑:
“吾受命討賊,自當效死。”
“非是為了一時功名,而要陳兵加禍於河北百姓。”
“我聞曹公此次寇略河北城邑,所過多所殘戮。”
“此舉,就不怕遭百姓記恨嗎?”
曹操聽出李翊的嘲諷之意,略一沉吟,抬頭道:
“……李先生倒還真如以往一般宅心仁厚。”
“隻是自古爭城奪地,必是相互攻伐。”
“夫爭地戰者,殺人盈野,爭城戰者,殺人盈城。”
“若不摧加兵鋒,戰事不能早定。”
“如若城邑居民俱肯配合,吾又何須殺人奪城?”
言訖,曹操笑著拍了拍李翊的肩膀。
隻是這笑聲卻聽不出多少笑意。
又似轉移話題一般瞥向李翊身後的軍馬,感慨道:
“徐州軍士果然人人健兒,個個英雄。”
“難怪先生這麽快便能平定渤海!”
李翊唇角微微翹起,冷聲道:
“若論武略,翊誠以為不及曹公。”
“曹公不過數月,便連克上黨、魏郡、趙國三地。”
“翊比之曹公,尚有許多需學之處。”
曹操聽出了李翊的譏諷之意,當即沉聲迴道:
“當初結盟之時,我等便已約好。”
“並州歸吾,青州歸劉玄德。”
“今君已占了青州,如何又唆使馬超侵占並州。”
“教我如何不分兵奪取上黨?”
曹操一句話,指出了兩個問題。
一個是質問李翊為何在並州問題上,坑他一手。
一個則是解釋了自己為什麽要出兵占據上黨。
按照曹操原本的構想,麵對苦寒貧瘠的並州之地,他也沒打算出兵占領。
因為冀州才是大頭,先把冀州消化了,壯大自身實力之後,再去考慮其他地區。
現在的並州,曹操僅僅隻是想用武力,威逼高幹屈服。
也就是間接統治。
並州在他的上方,又連接關中地區,隻要不添亂子,對曹操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但如今並州除了要麵臨匈奴人和高幹的威脅之外,又多了一個馬超。
使得原本就複雜的並州問題,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等於說,
曹操若要撫定並州,就需要考慮至少三方勢力了。
這無疑增大了他的工作量。
麵對曹操的質問,李翊也顯得很從容不怕,澹澹答道:
“曹司空用鍾繇為司隸校尉,使其撫定關中。”
“馬騰、韓遂亦遣子送至司空處,司空難道還擔心馬兒不吃草嗎?”
曹操悶哼一聲,大聲迴道:
“就怕這馬兒吃的是別家草!”
“吾是遣人去雍涼邀馬騰出兵,助我撫定並州不假。”
“然吾已差人探明,吾使尚未至隴西,馬超便已出兵!”
言外之意,曹操已經知道馬超是在未經過馬騰允許的情況下,擅自出兵並州的。
雖然馬超屯兵在關中,本就有便宜行事之權。
但這小子一戰降了並州之後,居然還不走。
這就有點匪夷所思了。
為此,曹操便上表請奏馬超為諫議大夫。
想邀他入朝做事,但毫無疑問地被馬超拒絕了。
這小子既不肯來朝廷為官,又不迴涼州老家。
儼然是想長留並州,在這裏當“土皇帝”。
偏偏高幹和唿廚泉又是兩個軟人。
手上有兵,卻不發作。
真就讓馬超騎在自己頭上拉屎,而毫無作為。
“並州問題,當由曹公自行解決,非是翊所能決斷的。”
李翊的態度也很明確。
我承認當初談判時,並州是給你了。
所以現在並州出了問題,也該由你自己解決。
至於為什麽會出問題,那你別問。
“……哼。”
曹操不怒反笑,“李先生真是一如往常般……機敏過人……機敏過人呐……”
“……哈哈哈。”兩人皆笑。
曹操心裏明白,並州問題必是李翊的手筆。
雖然曹操並不是現在就要馬上占據並州。
但自己西北方憑空多了一個隱患,使得曹操出兵也不是,不出兵也不是。
如果你出兵並州,解除西北之患。
那冀州還要不要了?
李翊肯定會趁著這個空當,席卷冀州諸郡。
等到曹操領兵迴來,估計連口湯都沒得喝。
為了得到冀州,曹操的軍事動向就沒停過。
幾乎是徐州軍打到哪,他就跟到哪。
為的就是防止劉備獨占冀州。
可若是不出兵呢?
難道就放任馬超在並州壯大?
高幹、唿廚泉又是兩個騎牆派,肯定不會在這時候倒向自己。
若是馬超的威脅不解除,曹操又怎麽全力以赴去跟劉備搶冀州地盤?
“……好一手妙棋!”
曹操心裏暗暗叫苦,隻歎防不勝防。
竟在戰亂焦灼中,被李翊鑽了空子,在自己的西北方懸了一柄利刃。
“……好罷!”
曹操隻能吃了這個啞巴虧,“李先生想要哪裏。”
沒辦法,現在曹操吃了這個暗虧,隻能是讓李翊先開價了。
李翊就喜歡跟這樣的聰明人談話,都不用自己說,對方已經明白自己的意圖了。
“……渤海郡、博陵郡、巨鹿郡、安平郡、河間國、中山國、常山國、甘陵國。”
李翊背著手,麵如止水一般提出了自己的述求。
“癡心妄想!!!”
曹操須發倒豎,破口大罵。
曹營諸將更是氣得拔劍,隻要曹操一聲令下。
他們馬上就會衝上去,將李翊砍作肉醬。
然李翊身後眾將亦紛紛拔劍,嗔目怒視。
兩邊劍拔弩張,俱不敢先行開戰。
隻有李翊最是沉穩,淡淡地向身後揮了揮手,平靜道:
“諸位要拔劍,砍向盟友乎?”
李翊刻意將“盟友”二字的聲調揚的老高。
言訖,李翊諸將紛紛將劍收好。
曹操雖然怒不可遏,但還是咬著牙,獰聲衝身後人吼道:
“都把劍收起來!”
眾人這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將劍收好。
但眾人嘴上仍是罵個不停,紛紛抱怨:
“吾等千生萬死,身冒血戰,才打至此地。”
“這李翊倒好,張口便要了大半個冀州。”
“吾等兄弟,難道便白死了?”
李翊適才所要的郡縣,是除了魏郡、趙國之外,全部索要了。
但問題是,曹操本就已經打下魏郡、趙國了。
而李翊一路下來,僅僅隻實控了渤海一地而已。
卻張口把剩下的郡國宣稱,全部索要了。
這叫曹營眾人如何不怒?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