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維疆想的是先將此事壓下,派個人去遼東問問情況,就算屬實,大不了將劉彪之前的封賞撤了,來個功過相抵就算了事。燕維疆此時的心思大多還是在笑自己這個兒子還是做事馬虎,這麽點小事都收拾不幹淨首尾,讓人抓住把柄翻到台麵上來惹麻煩。
燕維疆的心裏甚至有些暗暗發笑,心想王公武這個老家夥真是老了,連自己的地盤上的人都看不住,竟出了個這麽吃裏扒外告刁狀的知縣,連自己都被參了一本。燕維疆還在想著要不要借此事行旨斥責一下燕行雲和王公武不遵法度,好好殺一殺這老家夥的威風。
隻是吳賀肯在秦弛的鼓動下在大朝儀上發難,肯定不能讓此事輕易的過去。吳賀此番跳出來得罪燕行雲,算是徹底站在了世子一派的對立麵,若是此事被壓下,吳賀才是真的死無葬身之地之地,隻有將此事盡可能的鬧大,才能保住自身。
因此在燕維疆話音剛落,吳賀就立刻慷慨陳詞:“王上!此事事關世子,就是關乎國體,秦弛手中有富庶縣縣令的手書,證據確鑿。世子現今年幼,王上絕不可放任自流,任世子被奸人蒙蔽,況且此事關乎數位朝廷肱骨,王上切不可姑息處之,理當在朝堂公議。”
“放肆!”
吳賀話音未落,一旁的吏部尚書施進卿便出聲斥責:“吳賀,你僅憑一麵之詞就敢在這大朝儀上攻訐世子與多位朝廷大臣,還敢挾持王上,雖然禦史有風聞奏事之責,但你也未免太過放肆,你眼裏還有朝堂禮法嗎?”
“施尚書,你也說了,禦史有風聞奏事之責,我身為禦史,知曉此等禍亂綱紀之事,豈能不奏明王上,況且,此事有富庶縣縣令親筆手書的奏章,就在秦弛手中,我請王上於朝堂公議,查明此事有何不妥。”
這個吳賀大抵真是豁出去了,一番慷慨陳詞,比之先前更為氣盛,一副赤膽忠心為民請命的姿態,倒真是一副錚錚鐵骨。
施進卿自然不會被吳賀一番話就噎住,立刻就接話道:“富庶縣縣令呂伯剛嘛,我知道他,舉人出身,當年與如今的遼東知府方之望一同外放為縣令,就在富庶縣,這些年來的考績大多是乙下,毫無政績可言,也就是富庶縣深處大寧腹地,一直相安無事,關外也缺少官員,才由得他這些年在縣令一職上屍位素餐。若是放在關內,他早被趕迴老家抱孩子去了。此次遼東大捷,遼西文武多有升遷,但依舊無他呂伯剛的名字,可見其是個什麽貨色,此時他上奏彈劾世子,安得什麽心思,世人皆知,其行可惡,其心可誅!”
施進卿不愧是深耕吏部多年的能臣,一位外放關外多年,從未得到重視的平庸縣令,隻在片刻就能想起其生平履曆,這等本事恐怕常人難及。經施進卿這麽一說,許多大臣都露出一副了然的神情,顯然都是覺得此事是這個小縣令鬱鬱不得誌之下,狗急跳牆,想要搞些事情出來。
但論及嘴上功夫,吳賀作為禦史確是不輸任何人,“尚書大人,你如此憑借臆測攻訐以為牧守關外十幾載的縣令,似乎不太妥當,況且,就算呂伯剛因未得升遷而心生怨懟,但其所奏之事恐怕也並非空穴來風,不得不查!”
“夠了!”坐在王座之上的燕維疆開口喝止了施進卿和吳賀的鬥嘴,隨後看向秦弛,“秦弛,那個什麽縣令的奏章現在何處?”
秦弛俯身拱手答道:“迴稟王上,呂伯剛的奏章現在禦史台官邸處,臣接到此份手書後,想著茲事體大,想要先派人去關外查證一番,畢竟事涉世子,不可不慎重處之,故而鬥膽將其暫且壓下,請王上降罪!”
燕維疆還未說什麽,吳賀卻又來了勁,“王上,秦弛這是開脫之言,禦史台糾劾百官,風聞奏事,有人上奏自當第一時間上奏王上,交由王上處置,怎麽私下查訪,我看其就是想派人到關外通風報信,毀滅證據!”
吳賀這一番話惹得不少大臣一番嗤笑,秦弛和世子不對付,誰人不知,有了這等把柄,怎麽可能替世子遮掩。不過這些人不信,燕維疆倒是若有所思,信了幾分。
燕維疆並不是不知之前秦弛在他的扶持下,有著扶燕行麟上位世子的野心,這也是他抬秦弛上位與老相沈熙之一派打擂台必然的後果。不過現在燕維疆想的是,在如今世子之位已定,當時張琰通敵一案時秦弛又因頂撞老相被自己斥責,一來二去之下,秦弛是不是已經被磨平了心氣,想著討好燕行雲給自己將來留一條後路了。
畢竟秦弛是個商賈出身,逐利而為也是正常,如此一來,朝堂上會和氣很多,將來也無須擔心兄弟相爭,但燕維疆的心裏卻也別扭起來,畢竟此時他春秋鼎盛,若是這朝堂內外都圍在燕行雲的周圍,甚至為了討好他替他遮掩,那將他這個君父至於何地。
人在不同的位置看待同一件事,就會產生完全迥異的想法,在大多數人都認為這隻是秦弛和吳賀共同演出的一次拙劣雙簧,但燕維疆的內心卻相信了幾分,也生出了不同的擔憂。
隻是這等憂慮自然不能宣之於口,燕維疆隻是接著詢問心中的疑惑,“秦弛,一個關外的小小縣令,是怎麽把這份奏章送到你的手上的,他又怎麽想到將此份奏章交由你?”
“迴稟王上,這個呂伯剛手下的縣丞是富庶縣的大戶,其家人做些皮草生意,與臣府上的管事有些交集,前些日子臣想著尋些上好皮草,做兩件裘皮大氅送給公主和二殿下,所以派他去了關外,迴來時就帶迴來了這份奏章!”
秦弛此番奏對倒是合理,又提及了燕維疆心愛的女兒和小兒子,燕維疆的臉色也緩和了幾分,“你既然說想要暫時按下此事,吳賀又是從何處得知你手上有呂伯剛的奏章?”
麵對此問,秦弛坦然答道:“剛接到此份奏章時,臣一時也沒有注意,畢竟事涉世子及樞密使王老將軍,於是就找來幾位同僚商議如何處置,大家認為應當先行查證,謹慎處之,當時吳禦史就曾反對,說是應及時上報王上,臣當時沒有聽從。”
隨後幾位禦史台的禦史出來驗證了秦弛的話,此時,還跪在地上的吳賀又開始慷慨陳詞,叫嚷著要徹查此事。
本來就心生不悅,又因擔心秦弛徹底倒向燕行雲而心中憂慮的燕維疆被徹底惹火了,當即說道:“好啊,既然吳禦史一心為公,要徹查此事,此事就交給你了,你即刻啟程,去遼東,代孤當麵質詢世子,徹查此事!”
燕維疆此話一出,方才還大言炎炎的吳賀眼中頓時露出幾分慌亂,顯然是沒料到燕維疆這一手,隻是看著燕維疆盯著自己的目光,也不敢推辭,隻得俯首領旨。
施進卿等一眾 大臣看著這幾自己把自己踹進火坑的吳賀,心中一陣嗤笑。看著朝上眾人鬥法,在一旁已經冒了半天冷汗的鴻臚寺卿何岩趕忙接著走大朝儀的流程,再問了一遍眾卿有無奏事,無人答話後,急忙宣布退朝,領著眾臣參拜燕王,終於是了解了此次大朝儀。
燕維疆的心裏甚至有些暗暗發笑,心想王公武這個老家夥真是老了,連自己的地盤上的人都看不住,竟出了個這麽吃裏扒外告刁狀的知縣,連自己都被參了一本。燕維疆還在想著要不要借此事行旨斥責一下燕行雲和王公武不遵法度,好好殺一殺這老家夥的威風。
隻是吳賀肯在秦弛的鼓動下在大朝儀上發難,肯定不能讓此事輕易的過去。吳賀此番跳出來得罪燕行雲,算是徹底站在了世子一派的對立麵,若是此事被壓下,吳賀才是真的死無葬身之地之地,隻有將此事盡可能的鬧大,才能保住自身。
因此在燕維疆話音剛落,吳賀就立刻慷慨陳詞:“王上!此事事關世子,就是關乎國體,秦弛手中有富庶縣縣令的手書,證據確鑿。世子現今年幼,王上絕不可放任自流,任世子被奸人蒙蔽,況且此事關乎數位朝廷肱骨,王上切不可姑息處之,理當在朝堂公議。”
“放肆!”
吳賀話音未落,一旁的吏部尚書施進卿便出聲斥責:“吳賀,你僅憑一麵之詞就敢在這大朝儀上攻訐世子與多位朝廷大臣,還敢挾持王上,雖然禦史有風聞奏事之責,但你也未免太過放肆,你眼裏還有朝堂禮法嗎?”
“施尚書,你也說了,禦史有風聞奏事之責,我身為禦史,知曉此等禍亂綱紀之事,豈能不奏明王上,況且,此事有富庶縣縣令親筆手書的奏章,就在秦弛手中,我請王上於朝堂公議,查明此事有何不妥。”
這個吳賀大抵真是豁出去了,一番慷慨陳詞,比之先前更為氣盛,一副赤膽忠心為民請命的姿態,倒真是一副錚錚鐵骨。
施進卿自然不會被吳賀一番話就噎住,立刻就接話道:“富庶縣縣令呂伯剛嘛,我知道他,舉人出身,當年與如今的遼東知府方之望一同外放為縣令,就在富庶縣,這些年來的考績大多是乙下,毫無政績可言,也就是富庶縣深處大寧腹地,一直相安無事,關外也缺少官員,才由得他這些年在縣令一職上屍位素餐。若是放在關內,他早被趕迴老家抱孩子去了。此次遼東大捷,遼西文武多有升遷,但依舊無他呂伯剛的名字,可見其是個什麽貨色,此時他上奏彈劾世子,安得什麽心思,世人皆知,其行可惡,其心可誅!”
施進卿不愧是深耕吏部多年的能臣,一位外放關外多年,從未得到重視的平庸縣令,隻在片刻就能想起其生平履曆,這等本事恐怕常人難及。經施進卿這麽一說,許多大臣都露出一副了然的神情,顯然都是覺得此事是這個小縣令鬱鬱不得誌之下,狗急跳牆,想要搞些事情出來。
但論及嘴上功夫,吳賀作為禦史確是不輸任何人,“尚書大人,你如此憑借臆測攻訐以為牧守關外十幾載的縣令,似乎不太妥當,況且,就算呂伯剛因未得升遷而心生怨懟,但其所奏之事恐怕也並非空穴來風,不得不查!”
“夠了!”坐在王座之上的燕維疆開口喝止了施進卿和吳賀的鬥嘴,隨後看向秦弛,“秦弛,那個什麽縣令的奏章現在何處?”
秦弛俯身拱手答道:“迴稟王上,呂伯剛的奏章現在禦史台官邸處,臣接到此份手書後,想著茲事體大,想要先派人去關外查證一番,畢竟事涉世子,不可不慎重處之,故而鬥膽將其暫且壓下,請王上降罪!”
燕維疆還未說什麽,吳賀卻又來了勁,“王上,秦弛這是開脫之言,禦史台糾劾百官,風聞奏事,有人上奏自當第一時間上奏王上,交由王上處置,怎麽私下查訪,我看其就是想派人到關外通風報信,毀滅證據!”
吳賀這一番話惹得不少大臣一番嗤笑,秦弛和世子不對付,誰人不知,有了這等把柄,怎麽可能替世子遮掩。不過這些人不信,燕維疆倒是若有所思,信了幾分。
燕維疆並不是不知之前秦弛在他的扶持下,有著扶燕行麟上位世子的野心,這也是他抬秦弛上位與老相沈熙之一派打擂台必然的後果。不過現在燕維疆想的是,在如今世子之位已定,當時張琰通敵一案時秦弛又因頂撞老相被自己斥責,一來二去之下,秦弛是不是已經被磨平了心氣,想著討好燕行雲給自己將來留一條後路了。
畢竟秦弛是個商賈出身,逐利而為也是正常,如此一來,朝堂上會和氣很多,將來也無須擔心兄弟相爭,但燕維疆的心裏卻也別扭起來,畢竟此時他春秋鼎盛,若是這朝堂內外都圍在燕行雲的周圍,甚至為了討好他替他遮掩,那將他這個君父至於何地。
人在不同的位置看待同一件事,就會產生完全迥異的想法,在大多數人都認為這隻是秦弛和吳賀共同演出的一次拙劣雙簧,但燕維疆的內心卻相信了幾分,也生出了不同的擔憂。
隻是這等憂慮自然不能宣之於口,燕維疆隻是接著詢問心中的疑惑,“秦弛,一個關外的小小縣令,是怎麽把這份奏章送到你的手上的,他又怎麽想到將此份奏章交由你?”
“迴稟王上,這個呂伯剛手下的縣丞是富庶縣的大戶,其家人做些皮草生意,與臣府上的管事有些交集,前些日子臣想著尋些上好皮草,做兩件裘皮大氅送給公主和二殿下,所以派他去了關外,迴來時就帶迴來了這份奏章!”
秦弛此番奏對倒是合理,又提及了燕維疆心愛的女兒和小兒子,燕維疆的臉色也緩和了幾分,“你既然說想要暫時按下此事,吳賀又是從何處得知你手上有呂伯剛的奏章?”
麵對此問,秦弛坦然答道:“剛接到此份奏章時,臣一時也沒有注意,畢竟事涉世子及樞密使王老將軍,於是就找來幾位同僚商議如何處置,大家認為應當先行查證,謹慎處之,當時吳禦史就曾反對,說是應及時上報王上,臣當時沒有聽從。”
隨後幾位禦史台的禦史出來驗證了秦弛的話,此時,還跪在地上的吳賀又開始慷慨陳詞,叫嚷著要徹查此事。
本來就心生不悅,又因擔心秦弛徹底倒向燕行雲而心中憂慮的燕維疆被徹底惹火了,當即說道:“好啊,既然吳禦史一心為公,要徹查此事,此事就交給你了,你即刻啟程,去遼東,代孤當麵質詢世子,徹查此事!”
燕維疆此話一出,方才還大言炎炎的吳賀眼中頓時露出幾分慌亂,顯然是沒料到燕維疆這一手,隻是看著燕維疆盯著自己的目光,也不敢推辭,隻得俯首領旨。
施進卿等一眾 大臣看著這幾自己把自己踹進火坑的吳賀,心中一陣嗤笑。看著朝上眾人鬥法,在一旁已經冒了半天冷汗的鴻臚寺卿何岩趕忙接著走大朝儀的流程,再問了一遍眾卿有無奏事,無人答話後,急忙宣布退朝,領著眾臣參拜燕王,終於是了解了此次大朝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