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曆朝的老四到底有多強58
天幕直播,華夏興衰看哭曆朝天子 作者:金小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鹹豐皇帝這個倒黴皇帝啊,他實實在在的是沒趕上一個好時候。”羅玉華感慨道,“他是在道光三十年登基成為皇帝。”
“從順治元年,到道光三十年。大清王朝從問鼎中原之始,到鹹豐繼位,已經過去206年了。”
“由於封建社會中央集權製度的天然缺陷,再加之幾千年來,華夏的人文明都是領先於世界的,所以幾千年來,都是以天朝上國自居的姿態。”
“再加上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使得華夏幾乎與全世界脫節,再加上內部貴族製度的腐化,大清已然是千瘡百孔了。”
她歎息了一聲,繼續道:“再加上,鴉片戰爭的失利,對於民族自尊心,是進一步打擊。”
“整個民族咋就麵對這前所未有的外患問題,都有些不知所措。”
“可以說大清王朝此時處境之艱難,堪稱王朝之最……”
“原本唯唯是諾的老百姓,麵對如今這水深火熱的生活,早已蠢蠢欲動,按捺不住了。”她搖頭道,“倒黴的鹹豐皇帝,就是在這樣一個危機四伏的情況下登上了皇帝的寶座的。”
“而那一年,鹹豐才虛20歲,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
“大清王朝的慘烈狀況,鹹豐心知肚明。”
“早在他還是皇子的時候,就受過良好而係統教育,他早就解到了大清祖宗基業當前所麵臨的危機是什麽,也已經發現了自己父皇當下執政不當之處。”
“所以他上位伊始,便做了一個重要的人事決定,將父皇最為倚重的首席軍機大臣穆彰阿罷免,而且是永不敘用!”羅玉華歎道,“這其實就是對自己父親執政時期,用人方麵的全盤否定,著實是有魄力的! ”
“而且,他在用人方麵也很有一套,突破了很多條條框框。”
她繼續道:“比如,在太平天國最為鼎盛,大有將大清王朝取而代之之勢時。鹹豐突破乾隆皇帝立下的【規定親王不得入軍機】之祖製,並啟用自己的弟弟恭親王奕欣為首席軍機大臣。”
“要知道,此時奕欣也不過就20來歲,但鹹豐始終相信,能夠拚盡全力挽救祖宗基業的,還得是自己至親之人。”
“而奕欣就是他眼裏的不二人選。”
“奕欣也沒有辜負鹹豐的看重,竟然真的將如臨深淵的大清王朝拉了迴來。”
“雖然說,事後奕欣被鹹豐一擼到底了,這卸磨殺驢的表現一直被人詬病……”她笑了笑,繼續道,“但事實上這種說法比較武斷的。”
“客觀點來說,是奕欣先挑戰了鹹豐的皇權。才惹得一身騷的。”
“那他幹了什麽?”眼看著始皇高祖眼裏的好奇,徐愛做了嘴替,替他們問了出來。
“他利用皇兄猶豫之間的含糊其辭,來了個瞞天過海。用職權之便,到軍機處,擬了一道晉封自己生母為皇太後的聖旨,並且在大堂之上,公然呈遞鹹豐皇帝請求批準。”羅玉華點頭迴答道。
”說白了,就是利用鹹豐是奕欣生母的養子,【道德綁架】鹹豐,讓他不得不同意。”
“而奕欣的生母在得了封號,才安心的去了。”
“那這就是活該了……”劉邦一聽這話,立馬皺起眉頭,“要是再囂張肆意一點,那豈不是要架空皇權了嗎?”
“是啊……”徐愛也同意,“從一個兒子的角度來說,替自己的母親爭一爭,其實沒什麽問題……”
“但道德綁架皇帝,幾乎是逼迫的態度來做這件事,實在是有些恃寵而驕的太厲害了吧……”
“所以,被自己的弟弟涮了的鹹豐心裏能不恨嗎。”羅玉華繼續道,“本來兄弟二人之間,就因為繼承人問題,心裏存在嫌隙。”
“此時奕欣剛掌管軍機,就敢挑戰皇權,那鹹豐還可能留著他嗎?”
“所以,真不能說是鹹豐過河拆橋的……”
“而用奕欣一事,還不足以體現鹹豐的會用人……”
“真正最能體現鹹豐皇帝改革決心之用人,還得是重用了刺頭肅順,”她笑著繼續道,“當然爭議也是最大的。”
“鹹豐心裏很明白,想要破冰大清現在弊端叢生,死氣沉沉的破敗景象,必須啟用一位不尋常,而又對自己忠心耿耿之人。”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肅順上位了。 ”
“而這個肅順,他是滿洲鑲藍旗人,是努爾哈赤侄子鄭獻親王濟爾哈朗的七世孫,也是已故鄭慎親王烏爾恭阿的庶子。”
羅玉華繼續道:“其實,大家看庶子二字,想來就應該猜到,肅順是不可能獲得承襲親王爵位的資格的。”
“所以成了家之後的肅順,便搬出王府自謀出路去了。”
“而他這段自謀出路的經曆,也給了肅順了解民間的千姿百態,了解那些坐享其成,國家蛀蟲一般地旗人們是怎麽個好吃懶做之生活狀態的。”
“在他這明白這些後,剛一掌權,便推行一係列舉措,而且是有很大影響的。”她繼續道,“肅順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咱們旗人混蛋多】。”
“多麽真誠中肯的話啊。”
“肅順在鹹豐朝被破格提拔後。從被擢升為【內閣學士】到【禦前侍衛】,也不過就四年時間,一下子就位極人臣之巔了。”
“而肅順也沒有辜負鹹豐皇帝的倚重。他辦事果斷,不怕得罪人的風格,特別對鹹豐皇帝用人的路子。而且,肅順的工作績效也確實搶眼。”
“他重用漢臣,整風官場,還廢黜了旗人待遇。”羅玉華繼續道,“可以說每一項都是頂著被人【下黑手】和【扒祖墳】的壓力,硬生生推行下去的。”
“胡林翼、曾國藩以及左宗棠這些晚清名臣,哪一個沒得到過肅順的關照。尤其是左宗棠左公。”
“如果不是肅順出手相救,那左宗棠在曆史上就是個【人名】,而不是成為【名人】。”
“還有那震驚全國的【戊午科場案】,也是被肅順破獲的。”她繼續道,“為了以儆效尤,肅順堅守國家法度,硬生生要求鹹豐皇帝處死了主考官,一品大員協辦大學士柏葰……”
“從順治元年,到道光三十年。大清王朝從問鼎中原之始,到鹹豐繼位,已經過去206年了。”
“由於封建社會中央集權製度的天然缺陷,再加之幾千年來,華夏的人文明都是領先於世界的,所以幾千年來,都是以天朝上國自居的姿態。”
“再加上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使得華夏幾乎與全世界脫節,再加上內部貴族製度的腐化,大清已然是千瘡百孔了。”
她歎息了一聲,繼續道:“再加上,鴉片戰爭的失利,對於民族自尊心,是進一步打擊。”
“整個民族咋就麵對這前所未有的外患問題,都有些不知所措。”
“可以說大清王朝此時處境之艱難,堪稱王朝之最……”
“原本唯唯是諾的老百姓,麵對如今這水深火熱的生活,早已蠢蠢欲動,按捺不住了。”她搖頭道,“倒黴的鹹豐皇帝,就是在這樣一個危機四伏的情況下登上了皇帝的寶座的。”
“而那一年,鹹豐才虛20歲,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
“大清王朝的慘烈狀況,鹹豐心知肚明。”
“早在他還是皇子的時候,就受過良好而係統教育,他早就解到了大清祖宗基業當前所麵臨的危機是什麽,也已經發現了自己父皇當下執政不當之處。”
“所以他上位伊始,便做了一個重要的人事決定,將父皇最為倚重的首席軍機大臣穆彰阿罷免,而且是永不敘用!”羅玉華歎道,“這其實就是對自己父親執政時期,用人方麵的全盤否定,著實是有魄力的! ”
“而且,他在用人方麵也很有一套,突破了很多條條框框。”
她繼續道:“比如,在太平天國最為鼎盛,大有將大清王朝取而代之之勢時。鹹豐突破乾隆皇帝立下的【規定親王不得入軍機】之祖製,並啟用自己的弟弟恭親王奕欣為首席軍機大臣。”
“要知道,此時奕欣也不過就20來歲,但鹹豐始終相信,能夠拚盡全力挽救祖宗基業的,還得是自己至親之人。”
“而奕欣就是他眼裏的不二人選。”
“奕欣也沒有辜負鹹豐的看重,竟然真的將如臨深淵的大清王朝拉了迴來。”
“雖然說,事後奕欣被鹹豐一擼到底了,這卸磨殺驢的表現一直被人詬病……”她笑了笑,繼續道,“但事實上這種說法比較武斷的。”
“客觀點來說,是奕欣先挑戰了鹹豐的皇權。才惹得一身騷的。”
“那他幹了什麽?”眼看著始皇高祖眼裏的好奇,徐愛做了嘴替,替他們問了出來。
“他利用皇兄猶豫之間的含糊其辭,來了個瞞天過海。用職權之便,到軍機處,擬了一道晉封自己生母為皇太後的聖旨,並且在大堂之上,公然呈遞鹹豐皇帝請求批準。”羅玉華點頭迴答道。
”說白了,就是利用鹹豐是奕欣生母的養子,【道德綁架】鹹豐,讓他不得不同意。”
“而奕欣的生母在得了封號,才安心的去了。”
“那這就是活該了……”劉邦一聽這話,立馬皺起眉頭,“要是再囂張肆意一點,那豈不是要架空皇權了嗎?”
“是啊……”徐愛也同意,“從一個兒子的角度來說,替自己的母親爭一爭,其實沒什麽問題……”
“但道德綁架皇帝,幾乎是逼迫的態度來做這件事,實在是有些恃寵而驕的太厲害了吧……”
“所以,被自己的弟弟涮了的鹹豐心裏能不恨嗎。”羅玉華繼續道,“本來兄弟二人之間,就因為繼承人問題,心裏存在嫌隙。”
“此時奕欣剛掌管軍機,就敢挑戰皇權,那鹹豐還可能留著他嗎?”
“所以,真不能說是鹹豐過河拆橋的……”
“而用奕欣一事,還不足以體現鹹豐的會用人……”
“真正最能體現鹹豐皇帝改革決心之用人,還得是重用了刺頭肅順,”她笑著繼續道,“當然爭議也是最大的。”
“鹹豐心裏很明白,想要破冰大清現在弊端叢生,死氣沉沉的破敗景象,必須啟用一位不尋常,而又對自己忠心耿耿之人。”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肅順上位了。 ”
“而這個肅順,他是滿洲鑲藍旗人,是努爾哈赤侄子鄭獻親王濟爾哈朗的七世孫,也是已故鄭慎親王烏爾恭阿的庶子。”
羅玉華繼續道:“其實,大家看庶子二字,想來就應該猜到,肅順是不可能獲得承襲親王爵位的資格的。”
“所以成了家之後的肅順,便搬出王府自謀出路去了。”
“而他這段自謀出路的經曆,也給了肅順了解民間的千姿百態,了解那些坐享其成,國家蛀蟲一般地旗人們是怎麽個好吃懶做之生活狀態的。”
“在他這明白這些後,剛一掌權,便推行一係列舉措,而且是有很大影響的。”她繼續道,“肅順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咱們旗人混蛋多】。”
“多麽真誠中肯的話啊。”
“肅順在鹹豐朝被破格提拔後。從被擢升為【內閣學士】到【禦前侍衛】,也不過就四年時間,一下子就位極人臣之巔了。”
“而肅順也沒有辜負鹹豐皇帝的倚重。他辦事果斷,不怕得罪人的風格,特別對鹹豐皇帝用人的路子。而且,肅順的工作績效也確實搶眼。”
“他重用漢臣,整風官場,還廢黜了旗人待遇。”羅玉華繼續道,“可以說每一項都是頂著被人【下黑手】和【扒祖墳】的壓力,硬生生推行下去的。”
“胡林翼、曾國藩以及左宗棠這些晚清名臣,哪一個沒得到過肅順的關照。尤其是左宗棠左公。”
“如果不是肅順出手相救,那左宗棠在曆史上就是個【人名】,而不是成為【名人】。”
“還有那震驚全國的【戊午科場案】,也是被肅順破獲的。”她繼續道,“為了以儆效尤,肅順堅守國家法度,硬生生要求鹹豐皇帝處死了主考官,一品大員協辦大學士柏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