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存了給阿典論一條生路的心思,劉淮自然就不會放著這麽好用的本地人不用。
鼻子聞馬糞味那當然是個笑話,但阿典論雖然從關外而來,卻終究是在莒州廝混了許久,在山溝子裏尋幾個可供大股馬軍集結的地方還是能找到的。
果不其然,在天徹底黑下來之前,僅僅找了三處地方,就在遠離官道的兩座小丘中間看到一處長寬皆約兩裏的平地。
此地似乎曾經有幾戶人家,但此時連帶著房屋院落在內人造建築皆已經成了平地,就連種在周邊的豆子與穀子也被踐踏一空。
張白魚舉著火把在周遭繞了一圈,指著左近的田地說道:“郎君你看,馬蹄印,全是戰馬踐踏的痕跡。”
劉淮點頭以對:“穀子被割了,但還是有被啃食的痕跡……嗯……大約六七百騎兵。”
張白魚又是驅馬轉了兩圈,迴到劉淮身邊低聲說道:“沒有馬糞,而且穀子有被收割,為何沒有傳聞?”
這廝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說這山穀中的人家很明顯是在一開始就遭了難,但剩下的穀子被割了,馬糞也被撿走了,按說這個村莊被屠光的消息也瞞不住才對,為什麽今天在沂水縣草草轉了一圈,卻沒有聽說呢?
劉淮瞥了張白魚一眼:“其一是因為咱們才來了半日而已,還得藏頭露尾打聽消息,這種不知道傳了幾次的小道消息,自然無所得;
其二是因為這幾日因為征糧而人心惶惶,沂水百姓都要吃大糞了,如何會與你講這些……”
解釋完了之後,劉淮也是失去了言語的興致,轉而思考起對策來。
現在可以確定,金國正軍已經來了,最起碼前鋒已到。
幾百到一千多的騎兵已經在沂水縣以北秘密集結,隨後秘密入沂水縣城,藏匿了起來,就等著劉淮率軍而來擺開陣勢攻城時,從城中一湧而出,在這山水相連之地狠狠咬上忠義軍一口。
朱天壽這個王八蛋果真是在騙自己!
他為什麽要這麽做?
劉淮心中惱怒,卻立即把多餘的心思壓了下去。
現在不是考慮這個的時候。
現在應該想如何去應對。
一旁的張白魚心思通透,自然也很快就把此事理清楚,隨即再次望向劉淮。
劉淮恰巧也看向張白魚,兩人對視一眼,一個詞同時低聲吐了出來:“將計就計?”
這隻是一個粗淺的想法,要如何去做還得根據手中底牌細細思量。
“走。”劉淮沉下臉來大聲命令:“連夜趕迴去!”
“喏!”
這聲命令聲音比較大,所以被兩名騎士夾在中間的阿典論也是聽到了,他當即大為焦急。
眼瞅著沂水縣就要亂了,他這一走簡單,他的家人族人,外加一起掏糞的友人們該如何是好?
所以,哪怕阿典論再畏懼這些貴人們翻臉,此時也隻能大聲說道:“郎君,俺以為不妥。”
“嗯?”
劉淮隻是迴頭,在火把光芒中冷冷望向依舊騎在騾子上的阿典論。
阿典論又想要下騾子磕頭,可見了左右兩名騎士紛紛將手摸向兵刃,他動也不敢動,隻能在騾子上拱手:“郎君,你們是外鄉人……你們從何方來,俺自然是不敢問的,可這黑燈瞎火,周遭又是山山水水,還有土丘相連,夜間奔馬實在是太過於危險了,一旦馬失前蹄……郎君,你是千金之人,不能坐在危牆之下啊。”
這廝文化水平的確不高,連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都講不出來。
劉淮想了想,複又笑道:“那你可曉得有什麽好地方能去?”
阿典論大喜:“迴稟郎君,俺家現在落腳的地方,正好就在左近,雖然狹小,可容幾位貴人飲馬歇息還是無妨的。”
劉淮依舊笑道:“待到明日,全家外加鄉親就要與我們一起走,是嗎?”
阿典論當即有些赧然:“不敢欺瞞郎君,正是如此。”
“也罷。”劉淮算了算時間,覺得時間也還夠,再加上他也害怕迴去的時候再迷路,也就順勢說道:“今夜就宿在你們那裏。”
阿典論更加欣喜,帶著劉淮等人沿著山間小道,七扭八扭的轉了幾個彎後,來到了一處山腳下。
此處大約有五六戶人家,茅草房皆是破破爛爛,周遭隻圍著一圈土坯矮牆,別說人聲,就連雞鳴狗叫與大牲口的聲音都沒有。
這幾戶人家似乎連油燈都用不起,一片黑洞洞的景象,若不是阿典論認得路,劉淮就算路過了,說不得也要把這幾戶房舍當作廢棄的。
“娘!九哥!大良嬸!俺迴來了!”離著老遠,阿典論就大聲唿喊,喊了幾遍之後,其中一個比較大的茅草房亮起燈來,又是片刻之後,才有個老嫗推開門,顫顫巍巍的走了出來。
“阿論,你咋迴來了?”
阿典論跳下騾子,上前抱住老嫗:“娘,俺帶了幾個貴人來,咱們能過好日子了!”
這時候,其他幾間茅草屋也開了門,一些男女在門口向這邊張望,阿典論一邊揮手,一邊大聲打著招唿。
到了這種時候,劉淮也懶著去裝紈絝:“陳六郎,郭五郎,你們二人去飲馬。”
兩名騎士拱手應諾。
“張四郎,多拿些餅子與肉幹來。”劉淮繼續指揮,隨即對著老嫗拱了拱手:“老人家,這次是我們叨擾了,還得用些柴薪大鍋與碗筷。”
老嫗呆了片刻,推了一把阿典論:“沒聽到貴人所說的嗎?還不快去!”
阿典論拍了拍腦袋,扭頭對旁邊一名婦人說道:“大良嬸,得借一下你家大鍋。”
那婦人在火把映照中強笑道:“自然行,可得你自己來拿。”
阿典論一邊走一邊問道:“大良叔呢?又去山中采藥,沒迴來嗎?”
婦人臉色一苦:“被縣衙征差,前日就被征走了,也不知道是什麽差?”
阿典論一愣:“縣裏根本沒咱們的戶籍,如何征差?”
“唉……”婦人長歎一聲:“哪是按戶籍征的,你大良叔隻是背著草藥去城裏賣,在城門口就被捉了!若不是有後三村的侯二見著,說不得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了。阿論,你在城裏熟,來日幫俺找找你大良叔可好?”
阿典論頓時猶豫,他趁著去拿鍋的工夫,對婦人說道:“大良嬸,明日咱們先跟著這幾位貴人走,等安置好了,俺自會來尋大良叔。”
見婦人還要說什麽,阿典論直接扶住了對方的肩膀:“這幾天縣裏一天比一天嚇人,俺們兩個大男人,怎麽都好跑,可還有如此多的老弱,不先把你們安置好,俺們怎麽走。大良嬸,這迴聽俺的。”
婦人捂著嘴巴,淚水如同斷了線的珠子落下,可迴頭看著屋內兩個幼子同樣捂著嘴巴看著這邊,也隻能重重點頭。
阿典論長舒一口氣,抱著大鍋,扛著一捆柴,大步向著劉淮所在的地方走去。
鼻子聞馬糞味那當然是個笑話,但阿典論雖然從關外而來,卻終究是在莒州廝混了許久,在山溝子裏尋幾個可供大股馬軍集結的地方還是能找到的。
果不其然,在天徹底黑下來之前,僅僅找了三處地方,就在遠離官道的兩座小丘中間看到一處長寬皆約兩裏的平地。
此地似乎曾經有幾戶人家,但此時連帶著房屋院落在內人造建築皆已經成了平地,就連種在周邊的豆子與穀子也被踐踏一空。
張白魚舉著火把在周遭繞了一圈,指著左近的田地說道:“郎君你看,馬蹄印,全是戰馬踐踏的痕跡。”
劉淮點頭以對:“穀子被割了,但還是有被啃食的痕跡……嗯……大約六七百騎兵。”
張白魚又是驅馬轉了兩圈,迴到劉淮身邊低聲說道:“沒有馬糞,而且穀子有被收割,為何沒有傳聞?”
這廝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說這山穀中的人家很明顯是在一開始就遭了難,但剩下的穀子被割了,馬糞也被撿走了,按說這個村莊被屠光的消息也瞞不住才對,為什麽今天在沂水縣草草轉了一圈,卻沒有聽說呢?
劉淮瞥了張白魚一眼:“其一是因為咱們才來了半日而已,還得藏頭露尾打聽消息,這種不知道傳了幾次的小道消息,自然無所得;
其二是因為這幾日因為征糧而人心惶惶,沂水百姓都要吃大糞了,如何會與你講這些……”
解釋完了之後,劉淮也是失去了言語的興致,轉而思考起對策來。
現在可以確定,金國正軍已經來了,最起碼前鋒已到。
幾百到一千多的騎兵已經在沂水縣以北秘密集結,隨後秘密入沂水縣城,藏匿了起來,就等著劉淮率軍而來擺開陣勢攻城時,從城中一湧而出,在這山水相連之地狠狠咬上忠義軍一口。
朱天壽這個王八蛋果真是在騙自己!
他為什麽要這麽做?
劉淮心中惱怒,卻立即把多餘的心思壓了下去。
現在不是考慮這個的時候。
現在應該想如何去應對。
一旁的張白魚心思通透,自然也很快就把此事理清楚,隨即再次望向劉淮。
劉淮恰巧也看向張白魚,兩人對視一眼,一個詞同時低聲吐了出來:“將計就計?”
這隻是一個粗淺的想法,要如何去做還得根據手中底牌細細思量。
“走。”劉淮沉下臉來大聲命令:“連夜趕迴去!”
“喏!”
這聲命令聲音比較大,所以被兩名騎士夾在中間的阿典論也是聽到了,他當即大為焦急。
眼瞅著沂水縣就要亂了,他這一走簡單,他的家人族人,外加一起掏糞的友人們該如何是好?
所以,哪怕阿典論再畏懼這些貴人們翻臉,此時也隻能大聲說道:“郎君,俺以為不妥。”
“嗯?”
劉淮隻是迴頭,在火把光芒中冷冷望向依舊騎在騾子上的阿典論。
阿典論又想要下騾子磕頭,可見了左右兩名騎士紛紛將手摸向兵刃,他動也不敢動,隻能在騾子上拱手:“郎君,你們是外鄉人……你們從何方來,俺自然是不敢問的,可這黑燈瞎火,周遭又是山山水水,還有土丘相連,夜間奔馬實在是太過於危險了,一旦馬失前蹄……郎君,你是千金之人,不能坐在危牆之下啊。”
這廝文化水平的確不高,連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都講不出來。
劉淮想了想,複又笑道:“那你可曉得有什麽好地方能去?”
阿典論大喜:“迴稟郎君,俺家現在落腳的地方,正好就在左近,雖然狹小,可容幾位貴人飲馬歇息還是無妨的。”
劉淮依舊笑道:“待到明日,全家外加鄉親就要與我們一起走,是嗎?”
阿典論當即有些赧然:“不敢欺瞞郎君,正是如此。”
“也罷。”劉淮算了算時間,覺得時間也還夠,再加上他也害怕迴去的時候再迷路,也就順勢說道:“今夜就宿在你們那裏。”
阿典論更加欣喜,帶著劉淮等人沿著山間小道,七扭八扭的轉了幾個彎後,來到了一處山腳下。
此處大約有五六戶人家,茅草房皆是破破爛爛,周遭隻圍著一圈土坯矮牆,別說人聲,就連雞鳴狗叫與大牲口的聲音都沒有。
這幾戶人家似乎連油燈都用不起,一片黑洞洞的景象,若不是阿典論認得路,劉淮就算路過了,說不得也要把這幾戶房舍當作廢棄的。
“娘!九哥!大良嬸!俺迴來了!”離著老遠,阿典論就大聲唿喊,喊了幾遍之後,其中一個比較大的茅草房亮起燈來,又是片刻之後,才有個老嫗推開門,顫顫巍巍的走了出來。
“阿論,你咋迴來了?”
阿典論跳下騾子,上前抱住老嫗:“娘,俺帶了幾個貴人來,咱們能過好日子了!”
這時候,其他幾間茅草屋也開了門,一些男女在門口向這邊張望,阿典論一邊揮手,一邊大聲打著招唿。
到了這種時候,劉淮也懶著去裝紈絝:“陳六郎,郭五郎,你們二人去飲馬。”
兩名騎士拱手應諾。
“張四郎,多拿些餅子與肉幹來。”劉淮繼續指揮,隨即對著老嫗拱了拱手:“老人家,這次是我們叨擾了,還得用些柴薪大鍋與碗筷。”
老嫗呆了片刻,推了一把阿典論:“沒聽到貴人所說的嗎?還不快去!”
阿典論拍了拍腦袋,扭頭對旁邊一名婦人說道:“大良嬸,得借一下你家大鍋。”
那婦人在火把映照中強笑道:“自然行,可得你自己來拿。”
阿典論一邊走一邊問道:“大良叔呢?又去山中采藥,沒迴來嗎?”
婦人臉色一苦:“被縣衙征差,前日就被征走了,也不知道是什麽差?”
阿典論一愣:“縣裏根本沒咱們的戶籍,如何征差?”
“唉……”婦人長歎一聲:“哪是按戶籍征的,你大良叔隻是背著草藥去城裏賣,在城門口就被捉了!若不是有後三村的侯二見著,說不得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了。阿論,你在城裏熟,來日幫俺找找你大良叔可好?”
阿典論頓時猶豫,他趁著去拿鍋的工夫,對婦人說道:“大良嬸,明日咱們先跟著這幾位貴人走,等安置好了,俺自會來尋大良叔。”
見婦人還要說什麽,阿典論直接扶住了對方的肩膀:“這幾天縣裏一天比一天嚇人,俺們兩個大男人,怎麽都好跑,可還有如此多的老弱,不先把你們安置好,俺們怎麽走。大良嬸,這迴聽俺的。”
婦人捂著嘴巴,淚水如同斷了線的珠子落下,可迴頭看著屋內兩個幼子同樣捂著嘴巴看著這邊,也隻能重重點頭。
阿典論長舒一口氣,抱著大鍋,扛著一捆柴,大步向著劉淮所在的地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