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閣,牟斌誠惶誠恐給弘治皇帝拜謁見禮,然後將在詔獄調查出來的所有結果事無巨細全部告知弘治皇帝。
整件事的始作俑者都是石洵,弘治十一年年末大雪,雪災席卷整個京師,內閣戶部撥款賑災,賑災的貪汙款大半都入了石洵的口袋。
後來張憲主動上書請罪,才將賑災款被克扣的事捅了出來,石洵為了掩蓋貪汙賑災款的事,事先安排了人頂罪,並且將貪汙的賑災款通過他人全部悉數上交。
因為張憲的主動請罪動了石洵的蛋糕,於是石洵便開始找機會報複張憲,直到聽聞皇太子和蔚王出宮的消息,於是他找到了機會,將這消息透露給了劉振刀那夥人。
隻要劉振刀那夥人無論綁了誰,他都可以聯合錦衣衛和五軍都督府一同彈劾張憲。
牟斌又補充說了石洵早就做好應對準備,事先知曉了劉振刀等人藏匿之地,就是為了避免太子和朱厚煒會出現危險。
牟斌並沒有全部在匯報石洵的罪責,有些石洵的補救措施他也仔細的說了,力求公正不失偏頗,好給弘治皇帝最好的判斷。
一點不敢添油加醋,也一點不敢落井下石,對弘治皇帝實話實說有一說一。
等他說完後,暖閣大殿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牟斌默默地低著頭等待弘治皇帝開口。
“決了吧。”
弘治皇帝淡漠的開口,頓了頓,繼續道:“京師最近盜賊頻生,石家家眷被盜賊屠戮殆盡。”
牟斌愣了一下,渾身遍生寒意,弘治皇帝自禦極以來,從未做過如此駭人的決策,石家全部屠殺,不過三法司,讓錦衣衛秘密處決!
因為弘治皇帝知道,這事要過三法司,最後石洵或許會被判死刑,也可能是流放充軍,但絕對不會波連他的家眷。
這樣的結果弘治皇帝不滿意。
他要做給外廷所有人看,你們在如何爭鬥都可以,但利用他的兒子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這是他絕對不允許的事,碰一下就全家被誅,後果你們自己掂量!
做了一輩子老好人了,讓許多人都忘了他這個大明天子手裏有刀,可以殺人的刀!乃至許多屑小都不怕他這個皇帝了,嗬嗬!
“參與此事的百戶及其家眷也一同決了。”
“你錦衣衛參與此次查案的官吏是誰?”
牟斌急忙拱手道:“迴皇爺,是千戶沈玨。”
弘治皇帝沉聲道:“嗯,朕會將他調去中城兵馬司任指揮使。”
“百戶官吳敏跟著石洵一同決了,其餘未直接參與此事的千戶先放迴去,讓沈玨日後再將他們全部決了。”
原來皇上擢升沈玨是這個用意,中城指揮使司一次死太多人不好對外交代,直接罪犯可以先處決,至於其他石洵的勢力日後再緩緩處決,力求將影響力降到最小,維係京師軍隊的平穩。
……
大明弘治十一年,冬,臘月,新的一天到來,又是大雪紛飛的一天。
石府內的血跡和大雪交織,三法司趕到的時候,場麵極其慘烈,血流成河,屍體遍地都是。
京師發生如此大的慘案,刑部尚書何喬新,都察院左都禦史閔圭,大理寺卿元守直等高官一同抵達石府。
看到石府如此慘烈的一幕,三法司高官無不倒吸涼氣,三人對視一眼,眼神倏地抽離,第一時間就做出了判斷,並且三人發表了意味深長的一番對話。
何喬新:“兩位大人怎麽看?”
閔圭:“瞧此殘忍手段,定是江洋大盜所為。”
元守直:“定當如此!”
三個老狐狸看了這場麵第一時間就知道這案子破不了,也無法破。
刑部右郎中李誌沉思片刻,開口道:“大人,此案可以深查,下官認為未必不能破案,即便是江洋大盜所為,也能查出個馬腳,大明京師出如此大案,若真是江洋大盜所為,勢必威脅皇城,茲事體大不可不察!”
閔圭和元守直笑了笑,看了一眼這名三十出頭的文官,對何喬新道:“何大人,你刑部出了個有能力的官呀!要好好栽培。”
何喬新麵皮微不可察的抽了抽,看了一眼刑部這名才從地方調上來沒多久的正五品右郎中李誌,也跟著笑了一下,道:“李大人言之有理,嗬嗬。”
李誌還以為自己被何尚書欣賞,更激動抱拳,主動攬了過來,道:“請何大人將此案交給下官,若破不了案,下官願意請罪!”
“好!”何喬新開口,“年輕人有上進心是好事,我大明若都是你這種勇於擔責的官,定會好起來的,不錯不錯。”
等三法司勘探完畢後,三名大人也上了轎子,迴到皇城六部值廬。
刑部尚書何喬新雙拳緊握,臉色無比憤怒,對外沉聲道:“來人!”
刑部左侍郎急促來到何喬新麵前,拱手道:“下官見過何大人。”
何喬新淡淡的道:“尋個機會,將右郎中李誌給下放地方,從哪兒來的迴哪兒去!”
“毛都沒長齊,還敢來京師為官?”
石府被滅門,三法司還參與了進來,至於中城兵馬司百戶吳敏被滅口,壓根無人在意,這種低級別的武將被屠,也是交給順天府去處理,順天府現在正在權力交接,張憲被貶貴州,還沒有新的府尹上任,壓根沒時間仔細去查這案子。
人都死完了,也沒有苦主鬧事,自然能拖就拖,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這事壓下去,隻要上麵不追究,他們也不可能自找麻煩。
張懋被貶職,降爵,錦衣衛指揮使牟斌官降一級,不過並沒有更嚴厲的處罰,畢竟弘治皇帝還要用他。
內閣六部都察院都部堂高官全部因罪被發俸一月,石洵被屠,雖然高層不知曉石洵被屠的原因,但彼此心裏大概都有個數。
張憲被貶貴州。
京師的權力機構人事班子重新調整,原錦衣衛千戶入中城兵馬司為指揮使,再從湖廣布政司提調左參政山陰人許嗣宗升任順天府尹。
三日後,刑部右郎中李誌因查案手段過激被貶南京刑部右郎中。
整件事的始作俑者都是石洵,弘治十一年年末大雪,雪災席卷整個京師,內閣戶部撥款賑災,賑災的貪汙款大半都入了石洵的口袋。
後來張憲主動上書請罪,才將賑災款被克扣的事捅了出來,石洵為了掩蓋貪汙賑災款的事,事先安排了人頂罪,並且將貪汙的賑災款通過他人全部悉數上交。
因為張憲的主動請罪動了石洵的蛋糕,於是石洵便開始找機會報複張憲,直到聽聞皇太子和蔚王出宮的消息,於是他找到了機會,將這消息透露給了劉振刀那夥人。
隻要劉振刀那夥人無論綁了誰,他都可以聯合錦衣衛和五軍都督府一同彈劾張憲。
牟斌又補充說了石洵早就做好應對準備,事先知曉了劉振刀等人藏匿之地,就是為了避免太子和朱厚煒會出現危險。
牟斌並沒有全部在匯報石洵的罪責,有些石洵的補救措施他也仔細的說了,力求公正不失偏頗,好給弘治皇帝最好的判斷。
一點不敢添油加醋,也一點不敢落井下石,對弘治皇帝實話實說有一說一。
等他說完後,暖閣大殿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牟斌默默地低著頭等待弘治皇帝開口。
“決了吧。”
弘治皇帝淡漠的開口,頓了頓,繼續道:“京師最近盜賊頻生,石家家眷被盜賊屠戮殆盡。”
牟斌愣了一下,渾身遍生寒意,弘治皇帝自禦極以來,從未做過如此駭人的決策,石家全部屠殺,不過三法司,讓錦衣衛秘密處決!
因為弘治皇帝知道,這事要過三法司,最後石洵或許會被判死刑,也可能是流放充軍,但絕對不會波連他的家眷。
這樣的結果弘治皇帝不滿意。
他要做給外廷所有人看,你們在如何爭鬥都可以,但利用他的兒子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這是他絕對不允許的事,碰一下就全家被誅,後果你們自己掂量!
做了一輩子老好人了,讓許多人都忘了他這個大明天子手裏有刀,可以殺人的刀!乃至許多屑小都不怕他這個皇帝了,嗬嗬!
“參與此事的百戶及其家眷也一同決了。”
“你錦衣衛參與此次查案的官吏是誰?”
牟斌急忙拱手道:“迴皇爺,是千戶沈玨。”
弘治皇帝沉聲道:“嗯,朕會將他調去中城兵馬司任指揮使。”
“百戶官吳敏跟著石洵一同決了,其餘未直接參與此事的千戶先放迴去,讓沈玨日後再將他們全部決了。”
原來皇上擢升沈玨是這個用意,中城指揮使司一次死太多人不好對外交代,直接罪犯可以先處決,至於其他石洵的勢力日後再緩緩處決,力求將影響力降到最小,維係京師軍隊的平穩。
……
大明弘治十一年,冬,臘月,新的一天到來,又是大雪紛飛的一天。
石府內的血跡和大雪交織,三法司趕到的時候,場麵極其慘烈,血流成河,屍體遍地都是。
京師發生如此大的慘案,刑部尚書何喬新,都察院左都禦史閔圭,大理寺卿元守直等高官一同抵達石府。
看到石府如此慘烈的一幕,三法司高官無不倒吸涼氣,三人對視一眼,眼神倏地抽離,第一時間就做出了判斷,並且三人發表了意味深長的一番對話。
何喬新:“兩位大人怎麽看?”
閔圭:“瞧此殘忍手段,定是江洋大盜所為。”
元守直:“定當如此!”
三個老狐狸看了這場麵第一時間就知道這案子破不了,也無法破。
刑部右郎中李誌沉思片刻,開口道:“大人,此案可以深查,下官認為未必不能破案,即便是江洋大盜所為,也能查出個馬腳,大明京師出如此大案,若真是江洋大盜所為,勢必威脅皇城,茲事體大不可不察!”
閔圭和元守直笑了笑,看了一眼這名三十出頭的文官,對何喬新道:“何大人,你刑部出了個有能力的官呀!要好好栽培。”
何喬新麵皮微不可察的抽了抽,看了一眼刑部這名才從地方調上來沒多久的正五品右郎中李誌,也跟著笑了一下,道:“李大人言之有理,嗬嗬。”
李誌還以為自己被何尚書欣賞,更激動抱拳,主動攬了過來,道:“請何大人將此案交給下官,若破不了案,下官願意請罪!”
“好!”何喬新開口,“年輕人有上進心是好事,我大明若都是你這種勇於擔責的官,定會好起來的,不錯不錯。”
等三法司勘探完畢後,三名大人也上了轎子,迴到皇城六部值廬。
刑部尚書何喬新雙拳緊握,臉色無比憤怒,對外沉聲道:“來人!”
刑部左侍郎急促來到何喬新麵前,拱手道:“下官見過何大人。”
何喬新淡淡的道:“尋個機會,將右郎中李誌給下放地方,從哪兒來的迴哪兒去!”
“毛都沒長齊,還敢來京師為官?”
石府被滅門,三法司還參與了進來,至於中城兵馬司百戶吳敏被滅口,壓根無人在意,這種低級別的武將被屠,也是交給順天府去處理,順天府現在正在權力交接,張憲被貶貴州,還沒有新的府尹上任,壓根沒時間仔細去查這案子。
人都死完了,也沒有苦主鬧事,自然能拖就拖,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這事壓下去,隻要上麵不追究,他們也不可能自找麻煩。
張懋被貶職,降爵,錦衣衛指揮使牟斌官降一級,不過並沒有更嚴厲的處罰,畢竟弘治皇帝還要用他。
內閣六部都察院都部堂高官全部因罪被發俸一月,石洵被屠,雖然高層不知曉石洵被屠的原因,但彼此心裏大概都有個數。
張憲被貶貴州。
京師的權力機構人事班子重新調整,原錦衣衛千戶入中城兵馬司為指揮使,再從湖廣布政司提調左參政山陰人許嗣宗升任順天府尹。
三日後,刑部右郎中李誌因查案手段過激被貶南京刑部右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