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蓮花公主
膠州竇旭,字曉暉,正值盛年,才華橫溢卻尚未得誌,於家中閑居,每日以詩書為伴,倒也自得其樂。一日午後,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屋內的案幾上,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竇旭於書房中誦讀經史,不覺間,困意漸濃,眼皮愈發沉重,終是伏於案上沉沉睡去。恍惚間,竇旭隻覺眼前光影變幻,待視線清晰,竟見一褐衣人立在榻前。褐衣人神色拘謹,目光遊移,似有滿腹言語卻又難以啟齒。竇旭心中詫異,問道:“你是何人?為何在此?” 褐衣人忙躬身行禮,答道:“相公,小人奉主人之命,特來請您屈尊前往。” 竇旭追問道:“你家主人是何人?” 褐衣人迴說:“近在鄰境。” 竇旭雖滿心疑惑,但好奇心作祟,還是起身隨褐衣人而去。轉過自家牆屋,褐衣人將竇旭引至一處。但見眼前疊閣重樓,飛簷鬥拱,萬椽相接,氣勢恢宏。二人沿著曲折迴廊前行,竇旭隻覺路徑繁複,好似踏入了一個巨大迷宮,那無數的門戶,皆雕梁畫棟,處處彰顯著非凡的氣派,令他深知此處絕非尋常人間之地。途中,往來的宮人女官眾多,皆妝容精致,服飾華美。她們瞧見褐衣人,紛紛輕聲詢問:“竇郎來乎?” 褐衣人一一應諾。俄頃,一位身著華服的貴官快步迎出,見到竇旭,神色極為恭敬,作揖行禮後,引領竇旭步入堂中。竇旭見此情形,心中雖緊張,仍鎮定問道:“我與貴方素未謀麵,也未曾有過往來,今日承蒙如此厚待,心中滿是疑慮。” 貴官微笑作答:“我家君主聽聞先生出身清貴,家族世代積德,對先生傾慕已久,渴盼與先生相見。” 竇旭愈發驚訝,追問道:“貴國君主究竟是何人?” 貴官神秘一笑:“稍後先生自會知曉。”未過多久,兩位女官前來,手持雙旌,引領竇旭前行。穿過重重宮門,來到一座巍峨宮殿前。殿上,一位王者見竇旭進來,即刻起身,快步下階相迎,以賓主之禮相待。禮畢,眾人入席,席上羅列著珍饈美饌,香氣四溢,金杯玉盞,熠熠生輝。竇旭仰頭,見殿上高懸一匾,上書 “桂府” 二字。竇旭因身處陌生之地,麵對這般盛景,緊張得一時說不出話來。桂王見狀,和顏悅色道:“我桂府與先生居所相鄰,緣分不淺。先生不必拘謹,盡情暢懷便是。” 竇旭唯唯諾諾。酒過數巡,殿外傳來輕柔的笙歌,樂聲幽細婉轉,如泣如訴,卻無鉦鼓的喧囂,令人心曠神怡。這時,桂王忽然環顧四周,說道:“朕出一上聯,煩請諸位屬對:‘才人登桂府。’” 眾人皆低頭沉思,竇旭略一思忖,即刻應道:“君子愛蓮花。” 桂王聞言,眼中大放異彩,驚喜道:“奇哉!蓮花正是小女的小字,如此契合,莫非是上天注定的緣分?快傳公主,前來一見這位君子。”不多時,環佩叮當聲由遠及近,空氣中彌漫著濃鬱的蘭麝香氣,隻見一位妙齡女子款步走來。女子年約十六七,肌膚勝雪,眉目如畫,身姿婀娜,美得不可方物。桂王介紹道:“此乃小女蓮花公主。” 公主依言向竇旭盈盈下拜,禮畢後轉身離去。竇旭望著公主離去的背影,心馳神往,神情恍惚,木然坐在席間,思緒早已飄遠。桂王舉杯勸酒,竇旭竟全然未覺。桂王似有所察,輕聲道:“我這女兒與先生堪稱良配,隻是我桂府或許配不上先生,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竇旭滿心沉浸在對公主的傾慕之中,依舊渾然不覺。旁邊的人見狀,悄悄用腳輕踢他,提醒道:“大王向您敬酒,與您說話,您怎的不見不聞?” 竇旭這才迴過神來,神色慌亂,羞愧不已,起身離席說道:“承蒙大王厚待,微臣一時貪杯,醉意上頭,失禮之處,還望大王海涵。天色已晚,大王政務繁忙,微臣這便告辭。” 桂王起身挽留:“今日得見先生,實乃快事,何必如此倉促離去?若先生日後思念,本王隨時相邀。” 遂命內官送竇旭離開。途中,內官悄聲對竇旭說:“方才大王提及您與公主般配,似有聯姻之意,您為何一言不發?” 竇旭聞言,頓時頓足懊悔,心中滿是追悔莫及之意,每走一步,都愈發痛恨自己方才的怯懦。就這樣,帶著滿心的懊惱,竇旭迴到了家中。忽然,竇旭從夢中驚醒,此時夕陽餘暉已殘,屋內光線昏暗。他呆呆地坐在床上,迴想起夢中的種種經曆,曆曆在目,仿若親身經曆一般。夜晚,竇旭草草用過晚齋,熄滅燭火,滿心期望能再次進入那夢境,與公主重逢,然而,任憑他輾轉反側,那通往桂府的夢境卻如邯鄲之路般縹緲難尋,他隻能在黑暗中徒自懊悔歎息。一日夜晚,竇旭與友人同榻而眠,恍惚間,又見到先前那位內官前來,傳桂王旨意,邀他前往。竇旭心中大喜,連忙跟隨內官而去。見到桂王,竇旭伏地叩拜,桂王親自將他扶起,引至一旁坐下,說道:“自先生離去,本王深知先生牽掛。本王冒昧,欲將小女許配給先生,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竇旭欣喜若狂,連忙拜謝應允。桂王遂命學士大臣作陪,設宴款待竇旭。酒至半酣,宮女前來稟報:“公主梳妝完畢。” 俄而,數十宮女簇擁著公主走出,公主頭戴紅錦蓋頭,身姿輕盈,仿若淩波仙子,被攙扶至華麗的地毯上,與竇旭行交拜之禮,結成夫妻。隨後,二人被送入館舍,洞房內溫馨雅致,香氣撲鼻,極盡奢華。竇旭望著眼前的公主,深情說道:“有公主在側,真讓我樂而忘憂,隻恐今日之事,又是一場美夢。” 公主掩口輕笑:“明明是你我夫妻,怎會是夢?”次日清晨,竇旭剛起身,便與公主調笑。他為公主細心梳妝,又用衣帶為公主量腰,用手指為公主量足。公主笑著問道:“夫君,你這是怎的了?” 竇旭深情迴應:“我多次被夢境所誤,故而想仔細記住公主的模樣,即便這是夢,日後迴想起來,也能慰藉思念之情。”二人正調笑間,一位宮女驚慌失措地跑進來,喊道:“不好了,妖物闖入宮門,大王已避至偏殿,大禍將至!” 竇旭大驚,急忙跑去見桂王。桂王拉著竇旭的手,泣聲道:“先生,本王正欲與先生結為親家,共圖長久,怎奈天降災禍,桂府危在旦夕,這可如何是好!” 竇旭忙問究竟,桂王遞上案幾上的一份奏章,竇旭展開閱讀。奏章上寫道:“含香殿大學士臣黑翼,奏報非常怪異之事,懇請大王盡早遷都,以保國脈。據黃門來報:自五月初六日起,一條千丈巨蟒盤踞在宮外,已吞食內外臣民一萬三千八百餘口,所經之處,宮殿皆化為廢墟。臣冒險前去窺探,確見那妖蟒,其頭大如山嶽,眼大如江海,昂首便能吞盡殿閣,伸腰即可推倒樓垣。此乃千古未見之兇禍,萬代難遇之劫難!社稷宗廟,危在旦夕!懇請大王速速率領宮眷,遷往安全之地。” 竇旭看完,臉色慘白如紙。此時,又有宮人奔來奏報:“妖物已至!” 刹那間,殿內眾人哀號一片,仿若世界末日來臨。桂王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隻能含淚對竇旭說:“小女已托付給先生,還望先生照顧。” 竇旭急忙趕迴與公主的居所。公主正與左右宮女抱頭痛哭,見竇旭進來,連忙拉住他的衣襟,哭問道:“夫君,如今該如何是好,我該怎麽辦?” 竇旭悲痛欲絕,握住公主的手,思索片刻後說:“我家境貧寒,慚愧沒有華麗的房屋。但家中尚有幾間茅屋,我們暫且一同去那裏躲避,可好?” 公主含淚點頭:“事到如今,也顧不得許多,夫君快帶我去吧。” 竇旭攙扶著公主匆匆離開。未過多久,他們迴到竇旭家中。公主環顧四周,說道:“此處雖簡陋,卻也安穩,勝過我那危在旦夕的故國。隻是我隨夫君而來,父母卻無人依靠。夫君能否另建一處居所,讓我父母及桂府眾人前來相聚?” 竇旭麵露難色,一時不知如何作答。公主見狀,嗔怪道:“夫君連這點急難都不能為我解決,要你何用!” 竇旭趕忙安慰公主,隨後與公主一同走進屋內。公主伏在床上,悲痛哭泣,難以抑製。竇旭焦心憂慮,卻無計可施。正苦惱間,竇旭猛地從夢中驚醒,這時,耳畔仿佛仍有嚶嚶啼哭聲未絕。他仔細一聽,卻並非人聲,而是兩三隻蜂子,正在枕上飛鳴。竇旭大驚,高唿怪事。友人被他驚醒,詢問緣由,竇旭便將夢中之事詳細告知。友人聽後,也感到十分詫異。二人起身查看蜂子,隻見蜂子在他們的衣裳間徘徊,揮之不去。友人見狀,勸說竇旭為蜂子築巢。竇旭依言而行,親自督工建造。剛豎起兩麵牆,隻見成群的蜂子從牆外飛來,如蠅群般絡繹不絕。巢頂尚未完工,蜂子已聚集了滿滿一鬥。他們追尋蜂子的來路,發現竟是來自鄰翁的舊圃。舊圃中有一個蜂巢,已有三十多年,蜂群繁衍旺盛。有人將此事告知鄰翁,鄰翁前去查看,蜂巢內一片寂靜。打開蜂巢的壁,卻見一條一丈多長的蛇盤踞其中。鄰翁將蛇捉住並殺死。至此,竇旭才明白,夢中的巨蟒原來就是這條蛇。蜂群進入竇旭家後,繁衍得更加旺盛,此後也再無其他異常之事 。
2.綠衣女
於璟,表字小宋,乃益都人士,平日裏在醴泉寺潛心讀書。那醴泉寺坐落於深山之中,四周靜謐清幽,正是讀書的好去處。一日夜晚,萬籟俱寂,於璟正伏案專心誦讀詩書,朗朗書聲在這寂靜的夜晚傳得很遠。忽然,窗外傳來一聲輕柔的讚歎:“於相公勤讀哉!” 於璟聽聞,心中不禁疑惑,這深山之中,怎會有女子的聲音?正自思索間,那女子已輕輕推開門,麵帶微笑走了進來,又輕聲說道:“勤讀哉!” 於璟驚訝地站起身來,定睛一看,隻見眼前女子身著綠衣長裙,身姿婀娜,容貌婉妙無比,宛如仙子下凡。於璟心中明白,此女絕非凡人,於是開口詢問她的住處和來曆。女子微微一笑,說道:“相公看我,像是會傷人的模樣嗎?何必苦苦追問呢?” 於璟見女子這般說,心中對她更添幾分好感,一來二去,兩人便親近起來,當晚便同榻而眠。待女子羅襦解開,於璟才發現她的腰肢纖細,幾乎盈盈一握。更漏將盡之時,女子身姿輕盈,翩然離去。自那以後,女子每晚都會前來,與於璟相伴。?一晚,兩人相對而坐,飲酒暢談。女子談吐不凡,對於音律更是有著精妙的見解。於璟不禁說道:“卿之聲嬌柔纖細,倘若能唱上一曲,必定能讓人神魂顛倒。” 女子笑著迴應:“不敢隨意唱曲,隻怕真的銷了相公的魂呢。” 於璟再三懇請,女子無奈,隻得說道:“並非我吝嗇,隻是怕被他人聽見。相公若執意要聽,那我便獻醜,隻是輕聲哼唱,略表其意吧。” 說罷,女子用她那纖細的蓮足輕輕點著床腳,開始吟唱起來:“樹上烏臼鳥,賺奴中夜散。不怨繡鞋濕,隻恐郎無伴。” 她的聲音細如蚊蠅,勉強能夠聽清。然而,於璟靜下心來,仔細聆聽,卻發現那歌聲宛轉悠揚,如潺潺流水,又如林間清風,滑潤激烈,直抵人心,聽得於璟心動神搖。?一曲唱罷,女子起身,輕輕打開門,向外窺探,說道:“得防著窗外有人。” 她繞著屋子四周仔細查看了一番,確認無人後才重新迴到屋內。於璟見狀,笑著問道:“卿為何如此疑懼?” 女子迴答:“俗話說:‘偷生鬼子常畏人。’說的便是我這樣的吧。” 隨後兩人上床就寢,女子卻突然麵露憂色,說道:“我與相公的緣分,恐怕就到此為止了。” 於璟急忙詢問緣由,女子說道:“我突然心動,怕是我的福祿已盡。” 於璟連忙安慰她:“心動不過是尋常之事,何必如此悲觀呢?” 女子聽了,心中稍感寬慰,兩人又重新親昵起來。?更漏停歇,女子起身披上衣服,走下榻來。她剛要開門離去,卻又猶豫起來,徘徊了幾步後,再次迴到於璟身邊,說道:“不知為何,心中總是害怕。懇請相公送我出門。” 於璟見女子如此,便起身相送。到了門外,女子說道:“相公在此稍作停留,望著我。我翻牆離去後,相公再迴去。” 於璟點頭應道:“好。”?於璟目送女子轉過房廊,轉眼間,女子的身影便消失不見。於璟正準備迴屋就寢,突然聽到女子急切的唿救聲。他心中一驚,急忙朝著聲音傳來的方向奔去。四處張望,卻不見女子的蹤跡,那唿救聲卻好似來自屋簷之上。於璟抬頭仔細查看,隻見一隻如彈丸般大小的蜘蛛,正緊緊地捉住一物,被捉之物發出陣陣哀鳴聲,聲音嘶啞。於璟趕忙找來工具,劃破蛛網,將被捉之物挑了下來。仔細一看,竟是一隻綠色的蜜蜂,此時已奄奄一息。於璟小心翼翼地將蜜蜂捧迴屋內,放在案頭。過了好一會兒,蜜蜂才漸漸恢複生機,能夠緩緩爬行。它慢慢爬上硯台,將自己的身體浸入墨汁之中,然後又爬出來,趴在幾案上,用身體寫出一個 “謝” 字。寫完後,它頻頻展開雙翼,隨後穿過窗戶,飛走了。自那以後,女子便再也沒有出現過,隻留下於璟對著空蕩蕩的房間,時常迴憶起與女子共度的美好時光,心中滿是惆悵與思念 。
3.黎氏
龍門有個叫謝中條的人,生性輕佻放達,品行不端。三十多歲時,妻子不幸離世,留下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孩子們年幼,每日從早到晚啼哭不止,謝中條被這哭聲縈繞,深感疲憊與苦惱。他盤算著再娶一位繼室,可在挑選過程中,總是高不成低不就,一直未能如願。無奈之下,隻好暫時雇傭了一位老婦人來照顧子女。?一日,謝中條在山間小道上悠然漫步。走著走著,忽然感覺身後有動靜,迴頭一看,隻見一位女子正朝他走來。他停下腳步,仔細打量,發現這女子麵容姣好,年紀大約二十歲左右,身姿婀娜,儀態萬千。謝中條頓時心生愛慕之意,便上前搭訕,嬉皮笑臉地說道:“娘子獨自一人行走,難道不害怕嗎?” 女子快步前行,對他的話充耳不聞。謝中條又說道:“娘子這般纖細的腳步,行走在這崎嶇的山徑上,想必十分艱難吧。” 女子依舊不予理會,徑直向前走去。謝中條環顧四周,發現周圍空無一人,心中頓時起了邪念。他快步靠近女子,猛地伸手抓住她的手腕,強行將她拖入旁邊的幽穀之中,意圖強行與她歡好。女子驚恐萬分,憤怒地唿喊:“你是哪裏來的強人,竟敢如此蠻橫地侵犯我!” 謝中條不顧女子的反抗,緊緊拉住她繼續前行,絲毫沒有停止的意思。女子在他的拉扯下,腳步踉蹌,陷入了絕境,心中又急又怕,無奈之下,隻好說道:“你若想與我歡好,怎能用這般強硬的手段?放開我,我自會依從你。” 謝中條聽了,信以為真,便鬆開了手。兩人一同走進一處幽靜的山穀,野合之後,竟漸漸互生愛慕之情。?女子詢問謝中條的住處和姓氏,謝中條如實相告。隨後,謝中條也詢問女子的情況,女子說道:“我姓黎,不幸早早守寡,婆婆也去世了,如今孤身一人,無依無靠,所以時常迴娘家。” 謝中條聽後,說道:“我也是鰥夫,你願意跟我一起生活嗎?” 女子反問道:“你有子女嗎?” 謝中條毫不隱瞞地迴答:“實不相瞞,若說男女之事,與我交好的女子也不少。隻是這子女的啼哭,實在讓人難以忍受。” 女子聽後,猶豫了一下,說道:“這可真是個大難題。看你的穿著打扮,也隻是普通人家,我自認為能夠操持家務。但繼母不好當,恐怕會受不了別人的指責。” 謝中條連忙說道:“你不必擔心,我自己不說,別人又怎會幹涉我們的家事?” 女子聽了,心中微微有些動搖。但隨即又憂慮地說道:“如今我已與你有了肌膚之親,自然沒有不跟你的道理。隻是我有個兇悍的伯父,一直把我當作奇貨可居,恐怕他不會答應我們的事情,這可如何是好?” 謝中條聽後,也感到十分憂慮,便與女子商量著一起私奔。女子說道:“我也反複思考過此事。隻是擔心家人一旦泄露我們的行蹤,對我們兩人都不利。” 謝中條滿不在乎地說:“這不過是小事一樁。我家中隻有一個孤苦的老婦人,立刻就把她打發走。” 女子聽了,心中歡喜,便與謝中條一同迴到他的家中。?他們先將女子藏在外麵的屋子,謝中條進屋後,立刻打發走了老婦人,然後清掃床鋪,迎接女子入住。此後,兩人恩恩愛愛,如膠似漆。女子勤勞能幹,不僅操持家務,還為孩子們縫補衣物,十分辛苦。謝中條得到這樣一位女子,對她寵愛有加,每日隻與她閉門相對,不再與外人來往。?一個多月後,謝中條因有事外出,出門時還特意反鎖了門。等他迴來時,卻發現家中的中門緊閉,怎麽敲門都無人應答。他用力推開門,屋內卻空無一人。他急忙走進寢室,突然,一隻巨大的狼從門內衝了出來,險些將他嚇得昏死過去。他走進屋內一看,孩子們都不見了蹤影,地上滿是鮮血,隻剩下三顆頭顱。謝中條驚恐萬分,轉身去追狼,可那狼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異史氏說:“這謝中條品行不端,得到這樣悲慘的報應也是罪有應得。那些輕易再娶的人,往往是引狼入室啊;更何況是在野合逃竄這種不正當的情況下,又怎能求得賢良的妻子呢!” 仔細想來,謝中條起初以不正當的手段逼迫女子就範,他的行為違背了道德倫理。在與女子相處的過程中,他隻沉浸在自己的情感和欲望裏,對女子的真實身份和意圖沒有絲毫的懷疑,也沒有考慮到這種倉促結合可能帶來的後果。而女子或許從一開始就心懷不軌,利用謝中條的好色和急切,一步步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也警示世人,行事不可衝動,尤其是在男女之事和婚姻大事上,更應該堅守道德底線,慎重抉擇,否則就可能像謝中條一樣,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 這世間的因果循環,往往就是這般清晰明了,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便得惡果 。
膠州竇旭,字曉暉,正值盛年,才華橫溢卻尚未得誌,於家中閑居,每日以詩書為伴,倒也自得其樂。一日午後,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屋內的案幾上,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竇旭於書房中誦讀經史,不覺間,困意漸濃,眼皮愈發沉重,終是伏於案上沉沉睡去。恍惚間,竇旭隻覺眼前光影變幻,待視線清晰,竟見一褐衣人立在榻前。褐衣人神色拘謹,目光遊移,似有滿腹言語卻又難以啟齒。竇旭心中詫異,問道:“你是何人?為何在此?” 褐衣人忙躬身行禮,答道:“相公,小人奉主人之命,特來請您屈尊前往。” 竇旭追問道:“你家主人是何人?” 褐衣人迴說:“近在鄰境。” 竇旭雖滿心疑惑,但好奇心作祟,還是起身隨褐衣人而去。轉過自家牆屋,褐衣人將竇旭引至一處。但見眼前疊閣重樓,飛簷鬥拱,萬椽相接,氣勢恢宏。二人沿著曲折迴廊前行,竇旭隻覺路徑繁複,好似踏入了一個巨大迷宮,那無數的門戶,皆雕梁畫棟,處處彰顯著非凡的氣派,令他深知此處絕非尋常人間之地。途中,往來的宮人女官眾多,皆妝容精致,服飾華美。她們瞧見褐衣人,紛紛輕聲詢問:“竇郎來乎?” 褐衣人一一應諾。俄頃,一位身著華服的貴官快步迎出,見到竇旭,神色極為恭敬,作揖行禮後,引領竇旭步入堂中。竇旭見此情形,心中雖緊張,仍鎮定問道:“我與貴方素未謀麵,也未曾有過往來,今日承蒙如此厚待,心中滿是疑慮。” 貴官微笑作答:“我家君主聽聞先生出身清貴,家族世代積德,對先生傾慕已久,渴盼與先生相見。” 竇旭愈發驚訝,追問道:“貴國君主究竟是何人?” 貴官神秘一笑:“稍後先生自會知曉。”未過多久,兩位女官前來,手持雙旌,引領竇旭前行。穿過重重宮門,來到一座巍峨宮殿前。殿上,一位王者見竇旭進來,即刻起身,快步下階相迎,以賓主之禮相待。禮畢,眾人入席,席上羅列著珍饈美饌,香氣四溢,金杯玉盞,熠熠生輝。竇旭仰頭,見殿上高懸一匾,上書 “桂府” 二字。竇旭因身處陌生之地,麵對這般盛景,緊張得一時說不出話來。桂王見狀,和顏悅色道:“我桂府與先生居所相鄰,緣分不淺。先生不必拘謹,盡情暢懷便是。” 竇旭唯唯諾諾。酒過數巡,殿外傳來輕柔的笙歌,樂聲幽細婉轉,如泣如訴,卻無鉦鼓的喧囂,令人心曠神怡。這時,桂王忽然環顧四周,說道:“朕出一上聯,煩請諸位屬對:‘才人登桂府。’” 眾人皆低頭沉思,竇旭略一思忖,即刻應道:“君子愛蓮花。” 桂王聞言,眼中大放異彩,驚喜道:“奇哉!蓮花正是小女的小字,如此契合,莫非是上天注定的緣分?快傳公主,前來一見這位君子。”不多時,環佩叮當聲由遠及近,空氣中彌漫著濃鬱的蘭麝香氣,隻見一位妙齡女子款步走來。女子年約十六七,肌膚勝雪,眉目如畫,身姿婀娜,美得不可方物。桂王介紹道:“此乃小女蓮花公主。” 公主依言向竇旭盈盈下拜,禮畢後轉身離去。竇旭望著公主離去的背影,心馳神往,神情恍惚,木然坐在席間,思緒早已飄遠。桂王舉杯勸酒,竇旭竟全然未覺。桂王似有所察,輕聲道:“我這女兒與先生堪稱良配,隻是我桂府或許配不上先生,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竇旭滿心沉浸在對公主的傾慕之中,依舊渾然不覺。旁邊的人見狀,悄悄用腳輕踢他,提醒道:“大王向您敬酒,與您說話,您怎的不見不聞?” 竇旭這才迴過神來,神色慌亂,羞愧不已,起身離席說道:“承蒙大王厚待,微臣一時貪杯,醉意上頭,失禮之處,還望大王海涵。天色已晚,大王政務繁忙,微臣這便告辭。” 桂王起身挽留:“今日得見先生,實乃快事,何必如此倉促離去?若先生日後思念,本王隨時相邀。” 遂命內官送竇旭離開。途中,內官悄聲對竇旭說:“方才大王提及您與公主般配,似有聯姻之意,您為何一言不發?” 竇旭聞言,頓時頓足懊悔,心中滿是追悔莫及之意,每走一步,都愈發痛恨自己方才的怯懦。就這樣,帶著滿心的懊惱,竇旭迴到了家中。忽然,竇旭從夢中驚醒,此時夕陽餘暉已殘,屋內光線昏暗。他呆呆地坐在床上,迴想起夢中的種種經曆,曆曆在目,仿若親身經曆一般。夜晚,竇旭草草用過晚齋,熄滅燭火,滿心期望能再次進入那夢境,與公主重逢,然而,任憑他輾轉反側,那通往桂府的夢境卻如邯鄲之路般縹緲難尋,他隻能在黑暗中徒自懊悔歎息。一日夜晚,竇旭與友人同榻而眠,恍惚間,又見到先前那位內官前來,傳桂王旨意,邀他前往。竇旭心中大喜,連忙跟隨內官而去。見到桂王,竇旭伏地叩拜,桂王親自將他扶起,引至一旁坐下,說道:“自先生離去,本王深知先生牽掛。本王冒昧,欲將小女許配給先生,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竇旭欣喜若狂,連忙拜謝應允。桂王遂命學士大臣作陪,設宴款待竇旭。酒至半酣,宮女前來稟報:“公主梳妝完畢。” 俄而,數十宮女簇擁著公主走出,公主頭戴紅錦蓋頭,身姿輕盈,仿若淩波仙子,被攙扶至華麗的地毯上,與竇旭行交拜之禮,結成夫妻。隨後,二人被送入館舍,洞房內溫馨雅致,香氣撲鼻,極盡奢華。竇旭望著眼前的公主,深情說道:“有公主在側,真讓我樂而忘憂,隻恐今日之事,又是一場美夢。” 公主掩口輕笑:“明明是你我夫妻,怎會是夢?”次日清晨,竇旭剛起身,便與公主調笑。他為公主細心梳妝,又用衣帶為公主量腰,用手指為公主量足。公主笑著問道:“夫君,你這是怎的了?” 竇旭深情迴應:“我多次被夢境所誤,故而想仔細記住公主的模樣,即便這是夢,日後迴想起來,也能慰藉思念之情。”二人正調笑間,一位宮女驚慌失措地跑進來,喊道:“不好了,妖物闖入宮門,大王已避至偏殿,大禍將至!” 竇旭大驚,急忙跑去見桂王。桂王拉著竇旭的手,泣聲道:“先生,本王正欲與先生結為親家,共圖長久,怎奈天降災禍,桂府危在旦夕,這可如何是好!” 竇旭忙問究竟,桂王遞上案幾上的一份奏章,竇旭展開閱讀。奏章上寫道:“含香殿大學士臣黑翼,奏報非常怪異之事,懇請大王盡早遷都,以保國脈。據黃門來報:自五月初六日起,一條千丈巨蟒盤踞在宮外,已吞食內外臣民一萬三千八百餘口,所經之處,宮殿皆化為廢墟。臣冒險前去窺探,確見那妖蟒,其頭大如山嶽,眼大如江海,昂首便能吞盡殿閣,伸腰即可推倒樓垣。此乃千古未見之兇禍,萬代難遇之劫難!社稷宗廟,危在旦夕!懇請大王速速率領宮眷,遷往安全之地。” 竇旭看完,臉色慘白如紙。此時,又有宮人奔來奏報:“妖物已至!” 刹那間,殿內眾人哀號一片,仿若世界末日來臨。桂王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隻能含淚對竇旭說:“小女已托付給先生,還望先生照顧。” 竇旭急忙趕迴與公主的居所。公主正與左右宮女抱頭痛哭,見竇旭進來,連忙拉住他的衣襟,哭問道:“夫君,如今該如何是好,我該怎麽辦?” 竇旭悲痛欲絕,握住公主的手,思索片刻後說:“我家境貧寒,慚愧沒有華麗的房屋。但家中尚有幾間茅屋,我們暫且一同去那裏躲避,可好?” 公主含淚點頭:“事到如今,也顧不得許多,夫君快帶我去吧。” 竇旭攙扶著公主匆匆離開。未過多久,他們迴到竇旭家中。公主環顧四周,說道:“此處雖簡陋,卻也安穩,勝過我那危在旦夕的故國。隻是我隨夫君而來,父母卻無人依靠。夫君能否另建一處居所,讓我父母及桂府眾人前來相聚?” 竇旭麵露難色,一時不知如何作答。公主見狀,嗔怪道:“夫君連這點急難都不能為我解決,要你何用!” 竇旭趕忙安慰公主,隨後與公主一同走進屋內。公主伏在床上,悲痛哭泣,難以抑製。竇旭焦心憂慮,卻無計可施。正苦惱間,竇旭猛地從夢中驚醒,這時,耳畔仿佛仍有嚶嚶啼哭聲未絕。他仔細一聽,卻並非人聲,而是兩三隻蜂子,正在枕上飛鳴。竇旭大驚,高唿怪事。友人被他驚醒,詢問緣由,竇旭便將夢中之事詳細告知。友人聽後,也感到十分詫異。二人起身查看蜂子,隻見蜂子在他們的衣裳間徘徊,揮之不去。友人見狀,勸說竇旭為蜂子築巢。竇旭依言而行,親自督工建造。剛豎起兩麵牆,隻見成群的蜂子從牆外飛來,如蠅群般絡繹不絕。巢頂尚未完工,蜂子已聚集了滿滿一鬥。他們追尋蜂子的來路,發現竟是來自鄰翁的舊圃。舊圃中有一個蜂巢,已有三十多年,蜂群繁衍旺盛。有人將此事告知鄰翁,鄰翁前去查看,蜂巢內一片寂靜。打開蜂巢的壁,卻見一條一丈多長的蛇盤踞其中。鄰翁將蛇捉住並殺死。至此,竇旭才明白,夢中的巨蟒原來就是這條蛇。蜂群進入竇旭家後,繁衍得更加旺盛,此後也再無其他異常之事 。
2.綠衣女
於璟,表字小宋,乃益都人士,平日裏在醴泉寺潛心讀書。那醴泉寺坐落於深山之中,四周靜謐清幽,正是讀書的好去處。一日夜晚,萬籟俱寂,於璟正伏案專心誦讀詩書,朗朗書聲在這寂靜的夜晚傳得很遠。忽然,窗外傳來一聲輕柔的讚歎:“於相公勤讀哉!” 於璟聽聞,心中不禁疑惑,這深山之中,怎會有女子的聲音?正自思索間,那女子已輕輕推開門,麵帶微笑走了進來,又輕聲說道:“勤讀哉!” 於璟驚訝地站起身來,定睛一看,隻見眼前女子身著綠衣長裙,身姿婀娜,容貌婉妙無比,宛如仙子下凡。於璟心中明白,此女絕非凡人,於是開口詢問她的住處和來曆。女子微微一笑,說道:“相公看我,像是會傷人的模樣嗎?何必苦苦追問呢?” 於璟見女子這般說,心中對她更添幾分好感,一來二去,兩人便親近起來,當晚便同榻而眠。待女子羅襦解開,於璟才發現她的腰肢纖細,幾乎盈盈一握。更漏將盡之時,女子身姿輕盈,翩然離去。自那以後,女子每晚都會前來,與於璟相伴。?一晚,兩人相對而坐,飲酒暢談。女子談吐不凡,對於音律更是有著精妙的見解。於璟不禁說道:“卿之聲嬌柔纖細,倘若能唱上一曲,必定能讓人神魂顛倒。” 女子笑著迴應:“不敢隨意唱曲,隻怕真的銷了相公的魂呢。” 於璟再三懇請,女子無奈,隻得說道:“並非我吝嗇,隻是怕被他人聽見。相公若執意要聽,那我便獻醜,隻是輕聲哼唱,略表其意吧。” 說罷,女子用她那纖細的蓮足輕輕點著床腳,開始吟唱起來:“樹上烏臼鳥,賺奴中夜散。不怨繡鞋濕,隻恐郎無伴。” 她的聲音細如蚊蠅,勉強能夠聽清。然而,於璟靜下心來,仔細聆聽,卻發現那歌聲宛轉悠揚,如潺潺流水,又如林間清風,滑潤激烈,直抵人心,聽得於璟心動神搖。?一曲唱罷,女子起身,輕輕打開門,向外窺探,說道:“得防著窗外有人。” 她繞著屋子四周仔細查看了一番,確認無人後才重新迴到屋內。於璟見狀,笑著問道:“卿為何如此疑懼?” 女子迴答:“俗話說:‘偷生鬼子常畏人。’說的便是我這樣的吧。” 隨後兩人上床就寢,女子卻突然麵露憂色,說道:“我與相公的緣分,恐怕就到此為止了。” 於璟急忙詢問緣由,女子說道:“我突然心動,怕是我的福祿已盡。” 於璟連忙安慰她:“心動不過是尋常之事,何必如此悲觀呢?” 女子聽了,心中稍感寬慰,兩人又重新親昵起來。?更漏停歇,女子起身披上衣服,走下榻來。她剛要開門離去,卻又猶豫起來,徘徊了幾步後,再次迴到於璟身邊,說道:“不知為何,心中總是害怕。懇請相公送我出門。” 於璟見女子如此,便起身相送。到了門外,女子說道:“相公在此稍作停留,望著我。我翻牆離去後,相公再迴去。” 於璟點頭應道:“好。”?於璟目送女子轉過房廊,轉眼間,女子的身影便消失不見。於璟正準備迴屋就寢,突然聽到女子急切的唿救聲。他心中一驚,急忙朝著聲音傳來的方向奔去。四處張望,卻不見女子的蹤跡,那唿救聲卻好似來自屋簷之上。於璟抬頭仔細查看,隻見一隻如彈丸般大小的蜘蛛,正緊緊地捉住一物,被捉之物發出陣陣哀鳴聲,聲音嘶啞。於璟趕忙找來工具,劃破蛛網,將被捉之物挑了下來。仔細一看,竟是一隻綠色的蜜蜂,此時已奄奄一息。於璟小心翼翼地將蜜蜂捧迴屋內,放在案頭。過了好一會兒,蜜蜂才漸漸恢複生機,能夠緩緩爬行。它慢慢爬上硯台,將自己的身體浸入墨汁之中,然後又爬出來,趴在幾案上,用身體寫出一個 “謝” 字。寫完後,它頻頻展開雙翼,隨後穿過窗戶,飛走了。自那以後,女子便再也沒有出現過,隻留下於璟對著空蕩蕩的房間,時常迴憶起與女子共度的美好時光,心中滿是惆悵與思念 。
3.黎氏
龍門有個叫謝中條的人,生性輕佻放達,品行不端。三十多歲時,妻子不幸離世,留下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孩子們年幼,每日從早到晚啼哭不止,謝中條被這哭聲縈繞,深感疲憊與苦惱。他盤算著再娶一位繼室,可在挑選過程中,總是高不成低不就,一直未能如願。無奈之下,隻好暫時雇傭了一位老婦人來照顧子女。?一日,謝中條在山間小道上悠然漫步。走著走著,忽然感覺身後有動靜,迴頭一看,隻見一位女子正朝他走來。他停下腳步,仔細打量,發現這女子麵容姣好,年紀大約二十歲左右,身姿婀娜,儀態萬千。謝中條頓時心生愛慕之意,便上前搭訕,嬉皮笑臉地說道:“娘子獨自一人行走,難道不害怕嗎?” 女子快步前行,對他的話充耳不聞。謝中條又說道:“娘子這般纖細的腳步,行走在這崎嶇的山徑上,想必十分艱難吧。” 女子依舊不予理會,徑直向前走去。謝中條環顧四周,發現周圍空無一人,心中頓時起了邪念。他快步靠近女子,猛地伸手抓住她的手腕,強行將她拖入旁邊的幽穀之中,意圖強行與她歡好。女子驚恐萬分,憤怒地唿喊:“你是哪裏來的強人,竟敢如此蠻橫地侵犯我!” 謝中條不顧女子的反抗,緊緊拉住她繼續前行,絲毫沒有停止的意思。女子在他的拉扯下,腳步踉蹌,陷入了絕境,心中又急又怕,無奈之下,隻好說道:“你若想與我歡好,怎能用這般強硬的手段?放開我,我自會依從你。” 謝中條聽了,信以為真,便鬆開了手。兩人一同走進一處幽靜的山穀,野合之後,竟漸漸互生愛慕之情。?女子詢問謝中條的住處和姓氏,謝中條如實相告。隨後,謝中條也詢問女子的情況,女子說道:“我姓黎,不幸早早守寡,婆婆也去世了,如今孤身一人,無依無靠,所以時常迴娘家。” 謝中條聽後,說道:“我也是鰥夫,你願意跟我一起生活嗎?” 女子反問道:“你有子女嗎?” 謝中條毫不隱瞞地迴答:“實不相瞞,若說男女之事,與我交好的女子也不少。隻是這子女的啼哭,實在讓人難以忍受。” 女子聽後,猶豫了一下,說道:“這可真是個大難題。看你的穿著打扮,也隻是普通人家,我自認為能夠操持家務。但繼母不好當,恐怕會受不了別人的指責。” 謝中條連忙說道:“你不必擔心,我自己不說,別人又怎會幹涉我們的家事?” 女子聽了,心中微微有些動搖。但隨即又憂慮地說道:“如今我已與你有了肌膚之親,自然沒有不跟你的道理。隻是我有個兇悍的伯父,一直把我當作奇貨可居,恐怕他不會答應我們的事情,這可如何是好?” 謝中條聽後,也感到十分憂慮,便與女子商量著一起私奔。女子說道:“我也反複思考過此事。隻是擔心家人一旦泄露我們的行蹤,對我們兩人都不利。” 謝中條滿不在乎地說:“這不過是小事一樁。我家中隻有一個孤苦的老婦人,立刻就把她打發走。” 女子聽了,心中歡喜,便與謝中條一同迴到他的家中。?他們先將女子藏在外麵的屋子,謝中條進屋後,立刻打發走了老婦人,然後清掃床鋪,迎接女子入住。此後,兩人恩恩愛愛,如膠似漆。女子勤勞能幹,不僅操持家務,還為孩子們縫補衣物,十分辛苦。謝中條得到這樣一位女子,對她寵愛有加,每日隻與她閉門相對,不再與外人來往。?一個多月後,謝中條因有事外出,出門時還特意反鎖了門。等他迴來時,卻發現家中的中門緊閉,怎麽敲門都無人應答。他用力推開門,屋內卻空無一人。他急忙走進寢室,突然,一隻巨大的狼從門內衝了出來,險些將他嚇得昏死過去。他走進屋內一看,孩子們都不見了蹤影,地上滿是鮮血,隻剩下三顆頭顱。謝中條驚恐萬分,轉身去追狼,可那狼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異史氏說:“這謝中條品行不端,得到這樣悲慘的報應也是罪有應得。那些輕易再娶的人,往往是引狼入室啊;更何況是在野合逃竄這種不正當的情況下,又怎能求得賢良的妻子呢!” 仔細想來,謝中條起初以不正當的手段逼迫女子就範,他的行為違背了道德倫理。在與女子相處的過程中,他隻沉浸在自己的情感和欲望裏,對女子的真實身份和意圖沒有絲毫的懷疑,也沒有考慮到這種倉促結合可能帶來的後果。而女子或許從一開始就心懷不軌,利用謝中條的好色和急切,一步步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也警示世人,行事不可衝動,尤其是在男女之事和婚姻大事上,更應該堅守道德底線,慎重抉擇,否則就可能像謝中條一樣,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 這世間的因果循環,往往就是這般清晰明了,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便得惡果 。